梅兰芳影视评论 - 范文中心

梅兰芳影视评论

11/17

梅兰芳影评

数学112本 学生:李彦明

看完电影《梅兰芳》,怅然若失。戏是好戏,词是好词,全片意境歌行至此,轻轻巧巧弄了个花腔,逝入云端,似有若无之间,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尾,

影片开始是少年梅兰芳打开一个木匣子,看到一封信。这封信是大伯写给自己的,信里说:大伯去宫里唱戏。因为舅母出殡,所以唱戏时没穿红,才让人“赏咱一纸枷锁”。大伯不想让他唱戏,怕被人“赏纸枷锁”还要被人瞧不起。

十年后,在十三燕的培养下,梅兰芳在梨园行崭露头角,并认识了邱如白。邱如白第一次看了梅兰芳的戏就迷上了,并给梅兰芳一些意见。梅兰芳听了并在舞台上做了改动,获得满堂彩。为此十三燕对不听话的梅兰芳大动肝火,在费二爷挑唆下,梅兰芳答应与十三燕唱三场戏打对台。邱如白甚至辞了职而全力帮助梅兰芳并预言梅兰芳的时代到了。第一场,梅兰芳的上座率仅七成,十三燕赢了。第二场,梅兰芳以全新的表演形式唱了《一缕麻》获得了观众的认可。第三场又唱了《黛玉葬花》压倒性地打败了十三燕的《定军山》。梅兰芳的时代果然到了。后来日军侵华,为了不给日本人唱戏。梅兰芳在舞台上对观众说不唱了,并坐上了南下的火车去了上海。没想到日本人竟也追过来了。在梅兰芳拒绝唱戏后带走了他。日本人说他是在舞台上装腔作势的女人,还用战刀恐吓他,梅兰芳都不为所动,无奈日本人只好放了梅兰芳。日本人想通过邱如白让梅兰芳唱戏并永远留在舞台

上。因矛盾和梅兰芳分手并生活落魄的邱如白匿名打电话给电台说梅兰芳要复出。日本人攻进上海,要梅兰芳唱戏给他们庆功。梅兰芳只得找大夫并注射了会发烧甚至可能昏迷的药来开日本人为他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梅兰芳蓄须明志拒绝了日本人。

梅兰芳是一个温柔的抵抗者。要知道,梅兰芳抵抗的不是某个人,某种势力,某样困境,他抵抗的是一个时代。首先,要抵抗京剧从“老戏”向“新戏”转化时候,来自业界同行、广大票友的普遍置疑,甚或是明枪暗箭的诋毁,背负的是“输不起,一输就永不翻身”的压力;其次,要抵抗戏子从“下九流”向“有身份”转化时候,来自包括鲁迅、胡适、陈独秀在内的文化巨擘、社会主流声音的蔑视与不理解,背负的还是“输不起,一输就是永不翻身”的压力,他所抵抗的,是当时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他一个人走在时代最前端的时候,整个时代都在拖着他往回走。仅仅“温柔”是抵抗不了的,支持他拖着时代朝前的,必然有一股内在的无比坚定执着的力量,需要一些疯魔的劲头。影片《梅兰芳》中,的确有许多地方需要那股子疯魔,比如:

梅兰芳对“平生最爱的女人”孟小冬可望不可即,最大心愿只是与她一起看场电影,就当两人即将成行,却有戏园子老板要他去救场——这是一个极富象征意味的情节,因为错过了“这一次”,也会错过“下一次”,永远错失下去了。于是梅兰芳对老板说:“去不了,我有急事。” 老板笑道:“还有什么事比救场急?”梅兰芳沉声道:“我要是非要犯上一回浑呢?:老板笑道:“您不是这样的人。” 梅兰芳盯着他的

眼睛说道:“我要就是那样的人呢?” 让人深感到他独特的风情。 这部影片的音乐安排很恰当,影片伊始,伴随着高音调的配乐,梅兰芳舒展着兰花指,一笔笔勾勒出自己的名字。这时的音乐,是宏亮有气势的,还夹杂着几声锣声,显示出京剧的磅礴气势;后音乐转柔缓,悠扬的笛声响起,有一种回忆的色彩,这时梅兰芳幼时泛黄的烂照片便跃然于画面之上,像流水一样荡漾着;锣鼓和二胡,搭构出人们耳熟能详的京剧曲调。这段音乐,起到了自然而然地引出了下面梅兰芳60岁时的演出。不久,音乐再转低缓,声音很细微,几不可闻,只能大概分辨出是吹管乐器演奏的了。这时讲解员提出了两个疑问:为什么一个男人,到了60岁,还能出神入化地演绎一个女人?为什么梅派京剧,过了半个多世纪,还能让人津津乐道? 配音变成了北京街道上汽车马达的声音,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北京繁华的街道,原来这里的广和剧场,一百多年前便是大名鼎鼎的札家茶楼。声音又变成长生殿的京剧伴奏,梅兰芳就是在这里第一次登台演出的。低沉的埙吹起,平添了几抹忧愁。极富古典色彩的音调中,我也犹如置身于紫禁城的历史长卷中,和导演一起,亲历这一切。京剧伴奏声又起,开始介绍起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清脆的钢琴声响起,讲述了梅兰芳在广合楼的登台,自此真正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在我看来,影片的音乐,使用得十分到位。

其次,引导词用的也很好,如:“这张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京剧最华丽的一面现在我们透过这富丽堂皇之美,能看到,中国人千年不变的,对美的追求,也能依稀看到,近百年以前,它所产生的号召力,

迄今无人能超越。”;“创作这种神话的人,就是梅兰芳。为什么一个男人,到了60岁,还能出神入化地演绎一个女人?为什么梅派京剧,过了半个多世纪,还能让人津津乐道?梅兰芳在那个时代,究竟创造了什么?那个时代,又用什么,造就了梅兰芳?”;“他的第一次亮相,并没引起观众的注意,但梅兰芳一生都记得这个时刻。”、“那时,没有人会想到,这个孩子今后和中国京剧,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了一起,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另外,影片运用了蒙太奇创造时空的表现手法,延展了时空,造成红色的墙无限伸展的感觉。并不断使用叠的手法,把梅巧玲演戏时的情景间断地和红墙重叠在一起,更好的介绍了梅巧玲。增加了历史沧桑之感,也减少了直接陈述的深硬感。

然而梅兰芳之所以是梅兰芳,是因为他独一无二,任何人模仿不来。历史上或许只有张国荣曾小入过化境,但他扮演的却不是梅兰芳。转过头来微笑的黎明,还是黎明;含情脉脉流泪的章子怡,她还是章子怡。我们领略到的,是当代天王巨星的风采,那白净精致的面容上,没有沧桑、伤痕和岁月。而导演试图做到的,我们想要看到的,并没有完全如愿。逝去的都已逝去,我们不再有机会回到当年;然而更遗憾的是,京剧这个国粹,也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眼中,成为了30年代美国人眼中的异乡猎奇而已。

影片运用了蒙太奇创造时空的表现手法,延展了时空,造成红色的墙无限伸展的感觉。并不断使用叠的手法,把梅巧玲演戏时的情景间断地和红墙重叠在一起,更好的介绍了梅巧玲。增加

了历史沧桑之感,也减少了直接陈述的深硬感。


相关内容

  • 影视编导专业试题汇总
    2007年影视编导类考题汇编 文管,编导,戏文导演专业往年试题精选 1. 中央戏剧学院戏曲文学专业: 一试:文艺常识 复试:命题散文写作<春天的脚步>或<旅途>二选一. 三试:面试编写故事.文学修养测试 吉林艺术学院 ...
  • 中国戏曲观后感
    中国戏曲观后感 中国戏曲>观后感(一)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 ...
  • 浙传编导真题
    一.2012年浙江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节目制作方向)招生考试试题 ■面试 一.自我介绍 二.回答考官提问 1. 以"坚持"为主题构思一个活动/栏目/短片并陈述. 2. 策划一个访谈节目,自选主持人,自选访问对象. ...
  • 古代文学常识
    古代文学常识 人物称谓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岁称韶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 ...
  • 社团活动(影视)安排
    社团活动(影视鉴赏)安排 第一次 时间:9月23日 地点:活动室 辅导教师:陈海妮 内容:电影欣赏<我的高考> 第二次 时间:10月14日 地点:活动室 辅导教师:陈海妮 内容:影视欣赏基础知识学习1 第三次 时间:10月21日 ...
  • 影片[霸王别姬]结构与主题分析
    语 文刊 学2 01 年1 第6 期 影 片 霸< 王姬 别>结 与主题构分 析 .兰 岚 内(古化工蒙业职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 特 07 : 00 10 蒙古内师大范 文学学, 院蒙古 内呼和特 浩020) 102 [摘 要 ...
  • 鉴赏[美丽的大脚]
    浅析电影<美丽的大脚> 摘要: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在老师的静心讲解之下让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影视鉴赏这门艺术,影视艺术鉴赏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把握,具有置身其中的氛围化感受,耳目交相渗透的高效接受,情感化的审美体验,创造性的综合审美 ...
  • 『天涯杂谈』 专访徐小斌:现在的社会游戏规则是利益交换
    『天涯杂谈』 专访徐小斌:现在的社会游戏规则是利益交换 作者:李国盛 提交日期:2009-10-9 16:51:00 访问:21072 回复:57  徐小斌:天涯博客网友,代表作<羽蛇>,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一级编剧 ...
  • 中学英语说课中需注意的要点
    中学英语说课中需注意的要点:说课规范 2009年3月31日来源:233网校评论 分享到 我的做题记录 (一) 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及学法指导 (四)说教学程序(五)说极书设计 (一) 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简要分析本课内 ...
  •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 福建编导艺考省统考模拟真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各句,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中美并非锁定在零和竞争中,在当今的全球化世界,两国巨大且复杂的经济和地缘政治利益盘根错结.中国对自身与其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