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时期的美苏谍战 - 范文中心

冷战时期的美苏谍战

04/20

  当人们谈到美苏,总是无法绕开那一段漫长的“冷战”。冷战作为除付诸武力之外的一切遏制方式的代称,美苏双方总是千方百计、各出奇招,而其中最冷的,或许就是两国之间的谍战了。

  间谍有多重要?

  中国人说:“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与美苏领导人之间的口水战、扶植局部代理人进行竞争相比,谍战是更为一针见血的斗争方式。在苏联解体20周年这个特别的时刻,当人们翻开冷战时期的美苏谍战史,无不感叹谍战故事的扣人心弦和无孔不入。正是如此,侦破美国间谍阴谋,一直是克格勃的反间谍特工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苏联的间谍也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常客。

  1957年,有“千面人”之称的苏联间谍之王鲁道夫・阿贝尔被美国CIA(美国中央情报局)逮捕,并被判处30年监禁。但是5年之后,苏联在境内领空击落了美国U2-侦察机,并逮捕了飞行员鲍尔斯,随后在双方的交涉下,赫鲁晓夫和肯尼迪都亲自签署特赦令,与对方交换人员。于是,1962年2月的一天,在东德和西德交界处的格林尼克大桥上,就发生了那惊心动魄一幕。

  在交换仪式结束之后,一位美国政治家惋惜道:“我们用苏联的一条鲸鱼,换回了美国的一条小鱼。”这话说得可能一点也不夸张。看过电影《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人应该知道,主人公斯季尔里茨既拥有国际象棋大师的智能,也具备宇航员的坚韧,连普京都说,斯季尔里茨的形象塑造了整整一代俄罗斯青年,而电影里斯季尔里茨的原型,就是阿贝尔。

  阿贝尔返回莫斯科之后,政府授予他“苏联英雄”的称号和“列宁勋章”,还让阿贝尔负责克格勃的间谍培训工作,以培养更多的阿贝尔式间谍。阿贝尔的美国同行都对他十分敬畏,有一位美国CIA负责人说:“要是我们在莫斯科有3个像阿贝尔这样的特工,就会对苏联的机密了如指掌。”

  自此之后,美苏之间的间谍交换就成了经常的事。

  1978年的一期《时代》周刊,以“纳坦・夏兰斯基的试验”为话题,描述了一个让美国总统都时常操心的间谍。夏兰斯基为了“民主自由”理念,为争取人权而奔走,直到1977年被逮捕。1978年,他被指控向美国记者提供机密情报,以“间谍罪”被判处3年监禁和10年劳改。

  1986年2月11日,夏兰斯基在美国总统里根的帮助下,在苏联与美国交换间谍的机会中获得自由,地点依然是后来被称为“间谍桥”的格林尼克大桥。不过,与以往“一换一”不同的是,这次是夏兰斯基1人换9人:包括一对捷克斯洛伐克夫妇间谍卡尔和哈娜;盗窃科技情报的苏联间谍耶夫庚尼・泽姆利科夫。

  这一次,美国用了9条小鱼,换了夏兰斯基这条鲸鱼。因为,夏兰斯基与索尔仁尼琴一样,都被美国认为是从内部推翻苏联制度的“间谍功臣”。小布什总统就曾说:“如果你们想搞清楚我在外交政策上的想法,你们应该去看一看夏兰斯基的书。他是一个英雄人物。”

  正是间谍在冷战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所以间谍的故事备受美国《时代》周刊青睐。

  1983年,美国《时代》周刊以“今日克格勃”为封面,展示了时任克格勃主席安德罗波夫那双窥探世界的眼睛。

  1985年,由于克格勃反间谍机构领导人尤尔钦科逃叛美国,当年8月份一期《时代》周刊以《苏联叛徒揭露一切》为题,揭露了克格勃这个慎密的组织不为人所知的内幕。

  一名间谍都可以让一个国家元首出面干预,也可以经常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或许人们无需再问,在美苏之间的冷战中,间谍有多重要了。

  防不胜防的间谍战

  在漫长的冷战中,美苏两国进行了全方位、全天候的间谍战,而军事机密一直都是两国情报部门觊觎的重点对象。窃听是美苏之间最普遍、最有效的间谍手段。对于美国来说,窃听苏联核武库的密码,就是重中之重了。

  1985年12月16日,一个庞大的集装箱经过海路,准备通过苏联远东港口纳霍德卡运达欧洲。正是由于这个集装箱大得有些离谱,一开始就被神秘的苏联人员暗中监视着。克格勃特工在集装箱抵达纳霍德卡口岸的第一时间就将其围住,并下令任何人不得靠近。特工长官发现上面的物品都是“陶罐”,报关单上写着来自日本,销往西德,而收货者是在汉堡一位名叫“格雷斯特”的餐馆老板。

  但是,特工长官还是喊了一声:“搜!”克格勃特工们立即围了上来,撬开集装箱的货舱门。出现在眼前的是一面由纸盒子砌成的墙。苏联特工将一个个纸盒从集装箱中搬出。搜查进行到箱体近一半长度时,他们发现纸盒之间似乎夹着什么别的东西,一检查,才知道是一台闪烁着大量指示灯的精密仪器。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子侦察设备,可以自动侦测和分析各种频率电磁波,对战略核武器的频段反应极其灵敏。如果克格勃没侦破这一窃听案,让这一“电子间谍”从苏联远东一直运到德国,那么,苏联部署在西伯利亚的庞大核武库或许就无密可保了。

  同一年,美国也侦破了来自苏联的窃听器。1985年,美方人员发现美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墙内藏有窃听装置,怀疑是克格勃所为,于是将楼层拆毁重建。但是,竣工后美方人员用精密仪器扫描,又发现使馆内的装饰物和油画内部都藏有窃听器,无奈只能采用完全阻隔电子信号的特殊材料,在使馆内安置一个小型会议室,美国如此反应,只因为那个连美国小孩都知道的事实:苏联特工无孔不入。

  但实际上,同样在80年代,美国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也曾挖掘秘密地道通往苏联驻美国大使馆,秘道入口设于使馆附近一间房屋,美国特工在地道上安装监听仪器,以窃听使馆内的苏联人的对话和电子通讯内容。不过,窃听进程很快就被苏方识破,但苏联隐瞒自己的发现,故意泄漏虚假资讯让美国截取。

  而向苏联告密的人就是被称为“双重间谍”、替苏联当间谍的美国联邦密探――汉森,美国同行称他的经历可以写成一部“间谍百科全书”。

  1971年,汉森加入了芝加哥警察局的一个反贪特别小组,担任调查员和监视警官。 5年后,汉森加入FBI。由于在大学曾学习俄语,他在FBI很快就获得升职,专门负责间谍和反间谍行动。1985年,他被派往FBI的纽约分局。两年后,他升任苏联部门副主任。由于职务关系,他能够接触美国对苏联谍报工作的全盘资料。

  汉森同时还能够接触几乎所有的中央情报局、国家安全局及其他情报机构的反情报文件。美国人形容他“能翻美国的家底”。

  1986年,汉森背叛美国,成为一名苏联间谍。这样的转变,除了苏联方面的原因之外,也因为汉森向往间谍的变幻莫测,而且他十分仰慕一位著名的苏英双重间谍――菲尔比。与苏联合作6个月之后,他曾在写给克格勃的信中说,他为克格勃服务并不是为了钱,“太多钱反而麻烦,花不了,储蓄也不合算。我14岁看了菲尔比的回录后,便下决心走双重间谍这条路。”

  汉森曾说过:“没任何东西是永恒的”,他说这句话之后不久,他所效力的苏联就崩溃了。如今,苏联已经解体了20年,但是,目前已经一分为二的“克格勃”依然和美国进行着间谍战,汉森就从一名苏联的特工变成一名俄罗斯的特工,直到2001年被美国逮捕。

  美苏冷战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两国之间暗战不断的无间道风云,一直都是令人回味的传奇。


相关内容

  • 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变化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的解体标志着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冷战时期结束,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时代,尤其是大国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面临着重新审视和定位.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不断变化,且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布什时期全球战 ...
  •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陈海宏 2012-8-31 16:37:25 来源:<理论学刊>(济南)2007年11期第103-108页 [专题名称]世界史 [作者简介]陈海宏,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 ...
  • 美国与以色列特殊关系评析_张雷
    第30卷第5期2009年5月 井冈山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Journal of Jinggangshan University(Philosophyand Social Sciences) Vol.30No.5May.2009 美国与以 ...
  • 从雅尔塔体系到不对称世界格局--阿富汗战争意义分析
    从雅尔塔体系到不对称世界格局--阿富汗战争意义分析 阿富汗问题总是世界格局发生历史性转折的风标. 美国对阿富汗塔利班的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已基本结束.现在,人们关心最多的是阿富汗战后政权走向问题:对新生的阿富汗政权来说,它考虑最多的也是如何平 ...
  • 雅尔塔体制
    雅尔塔体制: 含义:雅尔塔体制上指英/美/苏三国首脑在二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在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上所达成的协议总称. 基本内容是 (1)欧洲一分为二 (2)德国 ...
  • 纳粹科学家助美国在冷战中赢苏联|纳粹|科学家
    核心提示:冯·布劳恩还帮助美国成功将宇航员送上太空,从而让美国在冷战时期同苏联的太空竞赛中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德国纳粹的末日科技 资料图 本文摘自:<快乐老人报>2015年9月17日16版,作者:佚名,原题:纳粹科学家助美国冷战 ...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 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 雅 ...
  • 高一历史20**年-20**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潮南区东山中学高一级历史科期中考试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7.中国政府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 A.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 ...
  • _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_三维一体_的印度大国外交_宋德星
    "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 --"三维一体"的印度大国外交 宋德星 周 建 印度把追求"有声有色的大国"地位作为对外政策的根本目标,并为此在南亚.亚洲和全球这三个层面上推行着均有明显 ...
  • 日本民主党兴起的政治社会基础
    作者:李素华 当代亚太 2008年02期 日本民主党成立于1996年9月,其政治纲领是建立以市民为中心的社会,通过实现民众为主导的政治变革.创建以自立的个人为基础的富裕市民社会.民主党提倡"友爱精神"和"市民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