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之思考 - 范文中心

高等学校工业设计教学改革之思考

07/04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高等学校工业设计的起源和发展现状,从师资力量、教师想法、学生素质、高校教学体制及政策支持力度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工业设计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瓶颈问题,并且针对国家“十二五”规划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综合高端设计服务转变”,对高校工业设计教育转型升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地,呼吁教育工笔者应立足当下,勿抱怨、借平台、谋发展。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学;改革;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2-0179-02

  一、高等学校工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论工业设计的前身,要追溯到1957年,当时成立了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还有一些美术学院、轻工学院设有工艺美术专业,但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基本上属于实用美术范畴。1982年,经教育部批准,在湖南大学和无锡轻工学院开办工业造型设计专业,后更名为工业设计专业;到1985年正式设置了工业设计系或专业的高等院校发展到20多所,毕业生累计200人;到2001年,在教育部注册登记的设有工业设计类系科的高等院校已达300所,毕业生累计5万余人;截止到2012年,我国有工业设计的院校510多所,开设设计相关专业的院校有1700多所,在校学生140多万。纵观我国这么庞大的设计教学队伍,工业设计在高校的发展却还仍然只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除了清华大学、江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少数几所学校,由于有像柳冠中、辛向阳、何人可、余隋怀等国内工业设计领军人物的领导和指引,发展了特色鲜明、在国内首屈一指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和科研团队外,其他学校的教学模式几乎同出一辙:专业定位模糊,缺乏专业特色;课程简单堆叠,衔接不紧密;闭门造车,专业之间缺乏合作等。

  二、制约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发展的瓶颈

  多年来我国的工业设计专业一直是文理生兼招,理工类和艺术类学生并存。2012年国家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将工业设计正式界定为机械类,属于工学的范畴;将原工业设计(艺术类)取消,将其所包含的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三个方向扩展成三个同名专业,界定为设计学类,属于艺术学的范畴。至此,工业设计专业彻底结束了理工类和艺术类二足鼎立又混杂不清的局面,工业设计姓“工”还是姓“艺”的争论偃旗息鼓。目前国家和政府都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充分看到了工业设计对于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重要作用,所以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一定要进行工业设计教育的转型升级。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约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瓶颈。

  1.师资力量不足。工业设计需要创造性思维和对生活的敏感度,师资力量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国外选择教师的首条是实践经历,但国内却不尽然。在我国,目前从事工业设计教学的老师多数都是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从事教学活动,缺乏工作经验,而且工作后没有科研平台和环境,教学中,往往是纸上谈兵。另外,现在高校的用人招聘流于形式,过于死板,受制于各种条条框框,对工业设计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招聘仍然采用“非博士一刀切”的办法,将一些学历不高但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人才拒之于门外。

  2.教师意见分歧。目前工业设计专业的老师也是由理工类和艺术类两个门类构成,从我国工业设计专业的创建和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艺术类的教师在专业中占有主导地位,而艺术类教师所擅长的就是外观造型和艺术表达,所以教学重点难免会有偏差。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综合高端设计服务转变”。有些艺术类的老师很少参与科研项目,担心一旦工业设计教育转型升级,自己将失去立足之地,于是产生了对教学改革的抵触情绪,所以艺术类教师如果不及时转变观念,他们将成为高校工业设计专业转型升级最大的“阻力军”。

  3.学生素质令人堪忧。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缺乏创造力的,对于这样的学生进入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学习,只靠在大学这四年的时间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品行,培养较高的创新能力,着实具有很大的难度。而工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从小就对孩子进行文化和艺术的熏陶,幼儿园和学校都会关注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

  4.高校教学体制束缚。在高校各专业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界限清晰,这点与企业不同。在企业,要想开发某项目或研发某产品,各部门人员可开会研讨,虽然分工各有不同,但共同探讨和研究,合作如一。工业设计是一个新兴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涵盖广泛,在课程设置中如果面面俱到,是高校的学时和学分限制所不允许的(我校将学生四年授课总学时限制在2500学时以内,学分限制在195学分之内),如果工业设计在某个领域研究深入,又会与相关的专业产生冲突,最终造成了工业设计专业只是浮在表面,凌驾于其他专业之上,学生不懂材料,不懂技术,不懂经济,空谈外观设计、功能设计,脱离实际。

  5.政策支持力度不够。从学校层面讲,工业设计是个规模不大、永远不能占据主导地位的小专业,多年来在教学方面很少有投入,所以多数学校的工业设计教育仍然保持几张嘴、几只笔、几台电脑的教学模式,而缺乏实验设备,很难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从企业层面来讲,有些企业对工业设计的认识不够,没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用人需求,另外,高校培养的学生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需求,导致毕业生不能对口就业,循环不畅通;从国家层面来讲,虽然这几年对工业设计高度重视,“十一五”和“十二五”都出台了各种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工业设计的发展,但是可以看出重点是在企业,而非高校。目前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在企业,所以高校的教育远远落后于企业的需求。

  三、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观点和想法

  尽管高校工业设计的发展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是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并且要有足够的正能量去克服困难,争取做到“不抱怨+有准备+借助平台+持续努力+进步发展”,笔者认为高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要立足当下,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面向区域经济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向。2012年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要求是懂技术、会艺术、有文化、熟市场、能服务、宽基础、高素质,具有综合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元创新型应用人才。社会对工业设计给予了高度的期望,这充分肯定了工业设计的作用,但也折射出培养这么全面高素质的人才单靠一个专业的力量是万万达不到的。“工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名词,涵盖面广,无论哪所学校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创建各种教学和实践条件,使教学深入到工业领域的方方面面。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侧重某个或某几个工业方向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所以在本次教学改革中,工业设计要努力做到接地气,面向大庆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托我校的优势专业和优势资源寻找落脚点,主要开展面向石油工业、装备制造业和汽车工业的人机工程研究、逆向工程研究、交互设计研究、造型设计研究及相关的宣传和服务推广。

  2.强化素质教育,构建开放型课程体系。强化素质教育,努力构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工业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是工业设计专业转型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工业设计设置在机械学院,依据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向和办学理念,在教学中与我院的车辆工程专业、机电工程专业和安全工程专业进行充分的交叉合作,针对特色方向,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开设课程,让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和特长进行自由选择模块;并在课程设置中贯彻多学科、多角度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遵循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原则,通过学时分配调整,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根据课程特点,通过研究实现部分课程集中学习和训练,提高教学效果。由于学时学分的限制,将学生人文和艺术能力的培养延伸至课堂之外,通过专家讲座、开展竞赛、作品展等相关方式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

  3.寻找切入点,进行专业外延服务。我校工业设计自创建以来,偏重艺术化的教学与机械院其他专业产生了明显的鸿沟。本次教学改革时逢我院车辆工程和安全工程两个新专业进行建设,我专业积极寻找切入点,力求与各专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专业外延服务,主动承担了《车辆人机工程学》、《车辆造型设计基础》和《安全人机工程》三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外派两名教师到吉林大学进行课程学习和培训;而且在我院承担的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石油装备制造业创新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中,我专业将表现技术和交互设计等理论应用其中,提出了平台建设的创新思想和方法,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高度赞扬,也为工业设计专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

  4.注重专业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依托我院与石油企业和沃尔沃车辆的良好关系,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吸取德国设计院校的讲座制和美国的校企合作制教学经验,引入企业实际设计项目来辅助教学,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设计师或专家等共同参与教学与课程指导,进而促进设计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与转化。依据培养方向创建了相应的工作室,师生进行双向选择。目前,工作室成效显著,不但学生申报的项目逐年增加,而且在国内多项大赛中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四、结语

  从全国的形式来看,工业设计的转型升级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工业设计的教师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审时度势,转变思想,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为工业设计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朱焘.设计创造美好生活[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相关内容

  • 红河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信息技术小学体育论文选题题目
    云发表,专业论文发表网站!http://www.yunfabiao.com/ 面向作者直接收稿,省去中间环节,价格更低,发表更快,收录更快! 红河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信息技术|小学体育论文选题题目 红河县职称论文发表网-以下是信息技术|小学体 ...
  • 幼儿园课程现状与思考
    摘要:在世界全球化.一体化的今天,我国幼儿园的课程改革呈现一种对现有幼儿园课程进行反思.对一些主流的教育观念进行质疑并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的思维方式,幼儿园课程改革呈现多元化.本文主要概述当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多元化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同时在这几 ...
  • 语文课文湖心亭看雪笔记+习题(附答案)
    湖心亭看雪 1.出处:<陶庵梦忆> 2.体裁:小品文,主要指随笔杂感等短小的文章, 形式比较活泼,体裁广泛,风格多样.从时代上看,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明清小品等. 3.作者: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 ...
  • "警角之声"与"华亭鹤唳"
    摘要:陆机的出处观念与东吴文化密切相关,无论是"江东名胄"的家族记忆,还是"亡国之余"的角色认同,都与吴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关.在陆氏家族"立功立事"与"道德名望" ...
  • [苏幕遮](燎沉香)最终版
    苏幕遮 周邦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者及其词坛成就. ②把握词中自然清幽的意境,了解用词格律严谨.语言清新自然的特点. ③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鉴赏本词擅长铺 ...
  • [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赏析
    <古诗十九首之十五·生年不满百>赏析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愚者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 人生价值的怀疑,似乎常是因了生活的苦闷.在苦闷中看人生,许多 ...
  • 古代诗歌选修[阁夜]教案
    古代诗歌选修<阁夜>教案 教学博苑 03-20 1305 教学目标 1.欣赏并领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师生共同领悟体会‚因声求气 吟咏诗韵‛的诗歌学习探究方法. 3.诵读品味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 ...
  •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
    中国大学教学 2012年第11期 关于古代文学教学的点滴思考 李真瑜 摘 要:本文所谈的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等问题.文章认为: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是必然和必须的,一方面,我们应 ...
  • 丧事谢帖中的称谓
    舊時喪葬柬帖分六大類 (1)報喪條  (人死後喪家立即通知親友所用者) (2)訃聞 (3)送禮帖 (4)公祭通知 (5)告窆(ㄅㄧㄢˇ) (安葬死者時,通知親友之訃告) (6)謝帖喪葬柬帖 現今喪葬柬帖分為四類:簡介 (1) 訃(ㄈㄨˋ)聞 ...
  •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摘 要] 文学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飞得高远,而现在因为升学的压力,学生的想象力逐渐萎缩,以至于作文失去了灵性.想象力作为写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作文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出发,着重阐述了培养想象力的三个途径: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