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概念 - 范文中心

诚信的概念

03/23

诚信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有同名电视剧《诚信》。

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一、中国人的诚信观

1、概述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为你一一阐释。

2、诚信

诚信是一种人人必备的优良品格,一个人讲诚信,就代表了他是一个讲文明,讲诚信的人:处处受欢迎;不讲诚信的人,人们会忽视他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讲诚信。

3、诚信是立人之本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认为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

4、诚信是齐家之道

唐代著名大臣魏徵说:「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只要夫妻、父子和兄弟之间以诚相待,诚实守信,就能和睦相处,达到「家和万事兴」之目的。若家人彼此缺乏忠诚、互不信任,家庭便会逐渐崩溃。

5、诚信是交友之基

只有「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才能达到「朋友信之」、推心置腹、无私帮助的目的。否则,朋友之间充满虚伪、欺骗,就绝不会有真正的朋友,朋友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6、诚信是为政之法

《左传》云:「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孔子在「足食」、「足兵」、「民信」三者中,宁肯「去兵」、「去食」,也要坚持保留「民信」。因为孔子认为「民无信不立」,如果人民不信任统治者,国家朝政根本立不住脚。因此,统治者必须「取信于民」,正如王安石所言:「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7、诚信是经商之魂

在现代社会,商人在签订合约时,都会期望对方信守合约。诚信更是各种商业活动的最佳竞争手段,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企业家的一张真正的「金质名片」。

8、诚信是心灵良药

古语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只有做到真诚无伪,才可使内心无愧,坦然宁静,给人带来最大的精神快乐,是人们安慰心灵的良药。人若不讲诚信,就会造成社会秩序混乱,彼此无信任感,后患无穷。正如《吕氏春秋·贵信》篇所说,如果君臣不讲信用,则百姓诽谤朝廷、国家不得安宁;做官不讲信用,则少不怕长,贵贱相轻;赏罚无信,则人民轻易犯法,难以施令;交友不讲信用,则互相怨恨,不能相亲;百工无信,则手工产品质量粗糙,以次充好,丹漆染色也不正。可见失信对社会的危害何等大啊!

综观而言,诚信对于自我修养、齐家、交友、营商以至为政,都是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可见诚信在人类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

编辑本段二、何为诚信

什么是“诚”?

“诚”,是儒家为人之道的中心思想,我们立身处世,当以诚信为本。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肯定“诚”是一种真实不欺的美德。要求人们修德做事,必须效法天道,做到真实可信。说真话,做实事,反对欺诈、虚伪。

什么是“信”?

《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可见,“信”不仅要求人们说话诚实可靠,切忌大话、空话、假话,而且要求做事也要诚实可靠。而”信“的基本内涵也是信守诺言、言行一致、诚实不欺。

“诚”主要是从天道而言,”信“主要是从人道而言。故孟子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诚”本是自然固有之,效法天道、追求诚信,这是做人的道理、规律。二者在哲学上虽有区别,但从道德角度看,“诚”与“信”则是同义等值的概念,故许慎在《说文解字》云:“诚,信也。”“信,诚也。”基本涵义都是诚实无欺,信守诺言,言行相符,表里如一,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编辑本段三、历代经典论诚信

中国历代儒家经典中,对诚信之道的论述颇多,现摘其重要者加以阐述。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诗经·郑风·扬之水》)

·无诚信品德的人的说话,人是不应当相信的。所以,要使他人相信自己,就必须做诚实之人。

「君子之言,信而有规,故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僭而无征,故怨咎及之。」(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

·君子之言,诚实而有证据,所以怨恨远于其身;小人之言,越分妄言,又无根据,所以遭致怨祸。要求人说话要诚实、要有根据,切忌无实事根据的胡言乱语。

「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论语·述而》)

·孔子教导学生时,提倡「文」(即《诗》、《书》、《礼》、《乐》等典籍),「行」、「忠」、「信」并重,希望学生能做到博学多闻(文)、敦品励行(行)、尽忠职守(忠)、诚实不欺(信),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做一名德才兼备的人。

「儒有不宝金石,而忠信以为宝。」(戴圣编《礼记·儒行》) ·儒者重德,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可见,儒者是把「忠信」作为修身养性、齐家治国的法宝。

「政令信者强,政令不信者弱。」(荀子《荀子·议兵》)

·施政守信国兵必强,施政失信国兵必弱。说明诚信是治兵的根本。 「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大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故为人上者,必将慎礼义、务忠信然后可,此君人者之大本也。」(荀子《荀子·强国》)

·古代圣王禹、汤,循义讲信而天下大治;暴君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大乱。所以,作为国君一定要慎礼义、讲忠信,然后才能治国。这是「君人者之大本也」。由此证明诚信是治国之本。

「或问信,曰:『不食其言』。」(扬雄《法言·重黎》)

·所谓信实,就是指不违背和忘记自己的诺言,一定要信守承诺,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班固《白虎通义·性情·论五性六情》) ·从一定意义上,信就是诚,诚就是信,二者是相通的,基本内涵都是真实无欺。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是诚实可信的。

「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周敦颐《周子全书·通书·诚下》) ·诚是五常(仁、义、礼、智、信)的基础,亦是人的各种善行的根源。可见,「诚」在儒家道德体系中是何等的重要。

「信者,无伪而已。」(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一》) ·所谓「信」,就是无「伪」的意思。既不说假话,亦不做假事;既不自欺,亦不欺人。一切言行皆以诚实为本,排除一切虚伪、虚假。 「夫信者,人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

·「诚信」是人的法宝,因为「国保于民,民保于信」。君无信用不能使民,失去民心则不能守国。所以古代圣王不欺四海,五霸不欺四邻。善治国者,不欺其民;善齐家者,不欺其亲。可见,信在治国齐家中是何等重要。

「诚则是人,伪则是禽兽。」(黄宗羲《孟子师说·卷七》)

·诚信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只有人具有诚信美德,而禽兽则是不讲诚信的。如果人只求物质私欲而不讲诚信,就是一种丧失人性的禽兽行为。

编辑本段四、名人论诚信

老子:「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第八十一章》) ·诚信之言不华美,华美之言不信实,因为诚信之言是质朴无华的。 孔子:「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论语·学而》) ·强调人讲信用要符合「义」,只有符合「义」的话才能实行。 孟子:「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 ·肯定「诚」是天的运行规律,追求诚信之道才是做人的道理。 荀子:「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荀子·非十二子》) ·耻于自己不能有「信」德,而不耻于不被别人信任。 刘安:「人先信而后求能。」(《淮南子·说林训》) ·应当先看他是否讲信用,然后再论及他的能力如何,说明「信」重于「能」。

诸葛亮:「勿持功能而失信。」(《出师表》)

·不要仗持有功劳、有才能就失信于人。

王通:「推之以诚,则不言而信。」(《中说·周公》)

·只要能够推心置腹,以诚相待,不用言说也会相互信任。

程颐:「诚则信矣,信则诚矣。」(《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 ·诚实就会有信誉,讲信誉就是诚实,可见「诚」与「信」是相通的。 朱熹:「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四书章句集注·中庸章句》) ·诚信就是真实而无虚假。

曹端:「一诚足以消万伪。」(《明儒学案》卷四十四《语录》) ·一个诚实的行为足以消解千万种虚伪。

编辑本段五、讲诚信

☆叶千华

讲诚信,并不是说说而已,很多人是说得容易做起来难。这大概就是人真而不诚、诚而难信的一种劣根性缘故,他们以利益确定诚信,以自私和贪婪玩弄诚信。

在现实社会生活里,我们做人做事什么都不缺,缺的是人心,缺的是诚信,弄得人去寻找诚信的机会和条件。有的人只是要求别人有诚信讲诚信,而自己就很难用诚信来对待他人。在文明发展的今天,更应该体现人事的诚信度,却结果令君大失所望。

曾一度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如今不会又失去“诚信力”了吧!尽管辞典里找不到“诚信”一词的书面意思,但并不表明它没有、不重要。这个在心里和行动中存在的东西,恐怕就只能不要去找,也不要注明和解释,它只能是人之间的共识和默契。可以说,它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的人事里,一但人丢掉了诚信,人性就显得可恶、可怕、可耻。本不稀罕的更稀贵了,从而体现了人的道德品质和良知良心的迷失。

人总有自己的优劣势、强弱点和长短处,在今天的人事面前,说诚信,怕是有点难度,甚至不知去说。更不会去理解诚信的优劣、强弱和长短。真可谓说是说,做是做,因人而已、因事而已、因玩笑而戏弄诚信。在失缺了道德的人群里,还能听到它的声音,看到它的旗子,总算对一些受骗者有了交待,或许对诚不诚、信不信的人是一种安慰。

现实中,可怕的是讲诚信就是去“送死”,讲诚信就得吃亏上当,这个诚信谁还敢讲?目前似乎什么都在发展进步,唯独人的道德品质没有进步,相反在逐渐下滑,而且下滑得令君后怕。一切都在金钱中舛误,诚信也无法逃脱被利用的命运或下场。

编辑本段六、诚信的准则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但究竟怎样才算是有诚信?这部分将为你介绍诚信的准则,并看看中国古代哲贤如何实践诚信之道。

1、戒欺

「戒欺」,即不自欺亦不欺人。《礼记·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意谓真诚实意就是不自欺。宋代哲学家陆九渊也说:「慎独即不自欺。」即使在闲居独处时,自己的行为仍能谨慎不苟且,不会自欺。中国现代学者蔡元培先生说过:「诚字之意,就是不欺人,亦不可为人所欺。」可见,戒欺是诚信的重要准则之一。

杨震「不受四知金」

东汉名臣杨震在赴任东莱郡太守的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他过去推荐的秀才,王密深夜带十斤黄金私赠给杨震。杨震说:「老朋友了解你,你却不了解老朋友,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知道。」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这番话,很羞愧地走了。杨震「不受四知金」的故事,

说明他的道德修养已达到了不自欺的「慎独」境界。只有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能做到不自欺,才算是真正的「诚信」。

胡雪岩与「戒欺」牌匾

著名徽商胡雪岩在杭州胡庆余堂药店中,向内挂了一块「戒欺」的牌匾。他在跋文中写道:「凡贸易均著得欺字」,「余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余以欺世人。」胡庆余堂药店之所以能够蜚声于海内外,生意兴隆,其秘诀就在于「戒欺」二字。这则故事说明,「戒欺」二字是企业成功的秘诀,也是企业家的无价之宝。

2、过而能改

《左传·宣公二年》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孔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韩愈曰:「告我以吾过者,吾之师也。」陆九渊曰:「闻过则喜,知过不讳(忌讳),改过不惮(畏惧)。」古人申居郧曰:「小人全是饰非,君子惟能改过。」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哲贤认为如何对待过错,是君子与小人的重要区别之一。

中国古代哲人强调知过即改,这是诚实的一种表现。《孟子·滕文公下》载有一则寓言:有一个人每天都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是有道德者的行为。」那人回答说:「那么,我打算减少一些,一个月只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停止偷鸡。」这则寓言说明,如果已经知道这样做是不道德的,就应立即改正,何必等到明年!所以,人对于过错应该「迁善如风之迅,改过如雷之烈」。一定要与过错一刀两断,彻底改正。 东坡悔续菊花诗

苏东坡与王安石私交甚厚,经常在一起切磋诗词。有一次,苏东坡去王安石家拜访,恰逢王安石不在家,苏东坡只见书桌上有一首未完成的诗,只有两句:「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看后,心中好笑,认为菊花怎能像春天里的花一样,在一夜之间落得满地花瓣?于是,他续上「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讥嘲王安石。

王安石回到家看到续诗,心想:「真是少见多怪!」后来,苏东坡被贬到湖北黄州当团练副使。有一晚,一阵秋风过后,第二天院内菊花被刮得满地金黄。此时,苏东坡深愧自己妄自续诗,见识短浅。

回到京城后,他即当面向王安石认错。王安石称赞说:「知错能改,是难能可贵的啊!」从此以后,苏东坡十分谦虚谨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3、信守承诺

《左传·僖公十四年》曰:「弃信背邻,患孰恤之。无信患作,失援必毙。」意思是说,若自己丧失信用,背弃邻国,遇到祸患有谁会同情自己。失去了信用,一旦祸患发生,没有人来支援自己,就必定会灭亡。由此可见,重诺守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我们对别人许下诺言,就须认真对待,对自己的承诺负责,切勿掉以轻心,失信于人。在平日待人处事时,我们可先从守时开始做起,然后对家人、朋友信守承诺,以诚信待人。 曾子杀猪教子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便哄儿子说:「你就留在家里玩,等我回来后,我就杀猪给你吃。」当妻子从集市回来,看见曾子准备杀猪。妻子连忙阻止说:「我只是跟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不能同小孩子开玩笑的,孩子年纪幼小,没有知识,会模仿父母的行为,听从父母的教导。今天你欺骗他,就等于教他学你那样骗人。母亲欺骗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于是,曾子杀了那头猪,并煮了猪肉给孩子吃。

刘廷式坚娶盲女

刘廷式本是农家子弟,与邻女定有婚约。后离别数年,刘廷式入太学读书,并考中进士。刘廷式回乡时,准备与邻女成亲。这时才得知邻公已死,其女双目失明,家道中落。不过,刘廷式并不因此违背婚约,还选好日子准备完婚。邻女打算退婚,她说:「我如今双目失明,形同废人,门不当户不对,怎能嫁你为妻呢?」刘廷式回答说:「既然我早与邻翁有约,岂可因翁死子疾而违背婚约?」结果,二人终成眷属,家庭和睦,并生数子。

4、诚信待人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诚信是人的修身之本,也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河南程氏遗书》卷二十五云:「学者不可以不诚,不诚无以为善,不诚无以为君子。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自谋不以诚,则是欺其心而自弄其忠;与人不以诚,则是丧其德而增人之怨。」说明「诚」对于「做人」、「做事」是何等的重要!

宋就以诚感人

宋就曾在梁、楚交界处当县令,梁、楚边亭四周都种瓜。由于梁亭人勤劳,所以瓜长得很好;而楚亭人懒惰,所以瓜长得不好。

于是,楚亭人心生嫉妒和恼恨,在深夜践踏和扯断梁亭的瓜藤。梁亭人发现后,去请示县令宋就,认为要报复,去践踏楚亭瓜藤。宋就即摇摇头说:「怎么可以这样做呢?与人结怨,是招祸的门径。人家对我们不好,

我们也对人家不好,这多么狭隘呢!你们如果听我的话,那应以诚感人,每夜派人暗中为楚亭浇瓜地,不要让他们知道。」

楚亭人每天早晨到瓜地一看,知道梁亭人已把瓜地浇过了,瓜长得愈来愈好。楚国县令和楚王知道这件事后,深深受到宋就以德报怨的行为所感动,自觉惭愧,就以重礼对梁王表示感谢,并请求两国交好。

5、言行一致

中国古代哲人要求言行一致,《礼记·中庸》曰:「言顾行,行顾言。」切不可「自食其言」、「面诺背违」、「阳是阴非」,所以朱熹认为「信是言行相顾之谓」,要求「口能言之,身能行之」,这才是「国宝」;如果「口言美,身行恶」,那是「国妖」,是君子所不取的。孔子说过:「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是说,从前孔子对于人,只要听了他讲的话,就会相信他的行为;现在孔子对于人,当听了他讲的话后,还要观察他的实际行为。在这里,孔子肯定道德实践是评价诚信品格的标准。

季札赠剑

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宝剑,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诺言:「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

后来,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来到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随从连忙问道:「人都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

破镜重圆

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以探听对方的消息。

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有一个和季布同乡、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欢和有权有势的朋友来往,于是就托人写介绍信给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认识、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见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会曹邱生,但是他面对季布讨厌的神色,像是没发生什么事的继续说:“您也知道我们都是楚国人,人们常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句话是我到处替您宣扬的结果,可是您为什么总是拒绝见我呢?”季布听完曹邱生的话,非常高兴,顿时改变了态度,而将他当作上宾来招待。

编辑本段七、你也做得到

为何社会愈文明,失信的现象却愈严重呢?当你实践诚信之道时,会否感到无从入手?不用担心,我们从日常生活各方面出发,不论在学业、人际交往,以至将来在工作、营商、政治等方面,教你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并以中国历史小故事,说明个中大道理。诚信之道,由你做起!

人类没有了真诚,生活便没有了分量。让我们在真诚中舒展心灵的双翼,在真诚中领略世界的风采。留住真诚,生命便有了前进的依托;留住真诚,你我便有了心灵的共鸣。让我们在诚信里感受温暖,让我们在诚信里憧憬未来。

编辑本段八、现代社会失信的思考

1、失信面面观

在现今世界各地,失信的现象十分严重,造成信用危机,影响经济发展,扰乱生活秩序。例如,在中国大陆,有些政府官员欺上瞒下,贪污情况严重。在商业交易中,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目前中国约有35% 的企业被假冒伪劣产品侵权,此类产品的产值年均高达13,000亿元。商家对顾客态度冷漠敷衍、虚假广告、毁合约、作假帐的现象相当普遍。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在香港,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发生过不少惊人的贪污案件,如「葛柏案」、「律政高官受贿案」、「圆洲角短桩丑闻」,至于街头行骗、盗窃、信用卡赖帐等现象俯拾皆是。

2、失信的原因

现代社会急功近利,物欲横流,现代人虽利用科技创造了物质财富,但自己反被物质财富所奴役。现代人每天营营役役,为的是赚多点钱,以提高生活水平和物质享受,但道德价值观念却开始失落。在物质主义、功利主义和享乐思想的冲击下,现代人普遍认为见利忘义、投机取巧比中国传统美德如诚信、刻苦、勤奋更为重要,社会崇尚金钱、权力,以此作为衡量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反观人类的精神世界、生命价值、崇高理想、道德情操则被逐渐遗忘。

当现代人意识到自己可以积极争取权利和利益时,却错误地认为自由就是无规定和不受约束地为所欲为,因此人们往往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将道德规范、承诺信誉、合约法律置之度外,作出种种自私行为。例如中国大陆的经济开始急促发展,但信用制度、市场规则尚未健全,于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人就会钻制度、法律不完备、执法不严的空子,不讲信用,形成现今种种「见利忘信」的现象。

3、自我修养

儒家十分重视「修身为本」的思想,认为齐家、治国(这里指诸侯国)、平天下,都以自我修养为根本。

子路是孔子的门人,有一天子路问孔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答:「修己以敬(谨慎)。」子路又问:「这样就足够吗?」孔子答:「修己以安人。」子路再问:「这样就足够吗?」孔子答:「修己以安百姓。」孔子这里是把「修己」作为「安人」、「安百姓」的前提,孔子认为君子应先慎重地培养、训练自己的道德品质,然后再去治人,再去治百姓。孟子也明确地阐述了「修身」与「家」、「国」的关系,他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由此孟子作出结论:「君子之守(操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荀子从「修身」的社会效应角度指出:「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故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务积德于身而处之以遵道(遵从道德原则),如是则贵名(美好的名声)起如日月,天下应之如雷霆。」荀子认为其理想人物圣人和大儒,都具备道德上最高的品格。若一个人能实践道德,便会正如圣贤般留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百姓就会如雷霆般拥护他。

儒家经典《大学》对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作出了更为具体、更为系统的表述,当中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由此,《大学》逻辑地得出结论说:「自天下以至于庶人,壹是(皆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不论是什么人,都以修身养性为根本。

根据「修身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个人在求学阶段,务必先从自己修身养性做起,不断地磨练自己的诚信品格,诸如在日常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到不自欺亦不欺人,不护短亦不造假,在无人监督时亦能自律,勇于改过等。正如晚清重臣曾国藩所说:「天下无现成之人才,亦无生知之卓识,大抵皆由勉强磨练而出耳。」

4、学业

在学校读书是人生重要的求知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犯上不少错。明代理学家王阳明说过:「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全无过失。不过,我们应持诚实态度对待过错,知错即改,不文过饰非,弄虚作假。只有不断地改正错误,才能超越自己,从中吸取教训和知识,走向成功之路。

孟子曾说:「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通常人们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若有别人对自己给予善意的批评,当事人会受益非浅。东汉尚书令左雄曾推举冀州刺史周举为尚书,后因左雄推荐贪官冯直为将帅,周举以此上书皇帝,揭发左雄罪状。左雄知道自己的过失后,即赔礼谢罪,说:「我曾是冯直之父的部下,又与冯直是好朋友;现在周举以此来揭发我,这确实是我的过错。」天下之人因此更加尊重左雄。 在学业中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文过饰非,隐瞒错误的侥幸心理。实际上,只要是犯了错误(如说谎、考试作弊等),迟早会被人发现。传说宋代奸臣秦桧与妻子王氏在东窗下密谋杀害忠臣岳飞。秦桧死后,王氏叫道士招魂,看见秦桧在阴间受审。秦桧对道士说:「可否代为通传我的妻子,东窗的事已被发现了。」可见纸包不住火,「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学校求知,是一个艰苦的学习过程。求学时应抱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可以不懂装懂,欺世盗名。同时,学贵在勤,勤能补拙,历代不少名人都是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求学,如「苏秦发愤刺股」、「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勤学」等,成功非侥幸,只有诚实、刻苦、排除万难的人才能成功的。

5、诚信高考

2010年高考,湘潭全市五个县市区15个考点都将启用身份证鉴别仪,首次对考生身份证进行核验,以防止舞弊代考事件发生。考生的违纪作弊受到处理的一律计入考试诚信档案数据库,对今后的升学和就业或将产生不良影响。一旦发现违纪舞弊现象,可拨打电话予以举报。

按照省考试院规定,今年必须对考生的身份证进行鉴别。湘潭市教育考试院已统一购置身份证鉴别仪,将分发到全市所有考点,由专人对考生

身份证进行检查校验。身份证鉴别仪长约10厘米,宽8厘米,厚度不到4厘米,只要将身份证插入就能在瞬间识别证件的真伪。

此外,严禁考生携带各种无线电通讯工具和具有贮存功能的电子设备进入考场;严禁考生穿校服、制服、佩戴校徽、手表和饰品进入考场。[1] 编辑本段九、人际交往

在人际交往中营造一种和谐的关系,这是每一个人所期盼的。为了营造这种和谐的关系,我们平日与人交往时,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以诚相待

东晋高道葛洪在《抱朴子·交际》中,反对「匿情而口合」、「面从而背憎」,故我们应以真情实意对待朋友,不可口是心非,隐瞒实情。真诚是友谊的生命,如果对朋友诈伪而无真诚之情,这只是「乌集之交」。只有肝胆相照的朋友,才是「腹心之友」。西汉文学家、哲学家扬雄于《法言·学行》曰:「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若交朋友而不交心,不能开心见诚,这种缺乏真诚的友谊是难以持久的,故人际交往贵在真心、交心与知心。

2、以信相交

朋友之间必须诚实忠信,《论语·学而》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一旦欺骗朋友,朋友也不会信任自己,便会破坏了大家的友谊。而真的朋友,能做到如《礼记·儒行》所言:「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就算大家很久没见,当听到有关朋友的谣言,彼此仍能互相信任。

3、以道义相交

将人际交往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彼此皆以道义为原则,这是一种君子之交。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朋党论》中深刻地分析说:「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小人所好者利禄也,所贪者货财也。当其同利之时,暂相党引以为朋者,伪也。及其见利而争先,或利尽而交疏,则反相贼害„„君子则不然。所守者道义,所形者忠义„„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终始如一。」真正的君子之交以道义为基础,真心相待,友谊是持久的。相反,小人之交以势利为基础,虚假造作,友谊是短暂的。

4、以平等相交

将友谊建立在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贵者一方不应以自己的年资、地位、权势、财富作为交友的资本,彼此应当相互尊重,做到正如《法言·修身》所言:「上交不谄,下交不骄。」遇到显贵的人,不会因此奉承巴结;遇到寒微的人,不会因此傲慢自大,这正是平等之交的可贵之处。

编辑本段十、工作

当你日后离开校园,投身社会工作时,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呢?那么,请你紧记这三个要诀:

1、身为下属

应具有敬业精神,凡事做到精益求精,完成本职工作,切不可弄虚作假,偷奸耍滑,欺骗上司。《管子·乘马》篇曰:「非诚贾(不是诚实的商人)不得食于贾(以商谋生),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只有以诚实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方可事业有成。所谓「为事不以诚,则事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故诚信是百行之源,也是成事之本。

2、身为上司

若日后你成为别人的上司后,你在用人时,必须奉行「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宋代欧阳修曾在《论任人之体不可疑札子》曰:「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任人之道有二个要点:一是选人一定要选准,要选德才兼备的贤者;二是一旦选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充分发挥他的聪明才智,使其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康熙皇帝在《庭训格言》中,亦注意到「为人上者,用人虽宜信(信任),然亦不可遽信(「急于相信」)。在下者,常视上意所向而巧(虚伪不实)以投之。一有偏好(特别的或不正当的爱好),则下必投其所好以诱之。」这就是说,上司对于下属应当用人不疑,这是对诚实君子而言;而对那些曲意逢迎、极力投其所好的人,必须加以警惕,并对他进行了解和考察,以辨其真伪,切忌轻信。

3、同事之间

要以诚相待,切不可互相猜疑,各怀鬼胎。古人云:「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诚信具有双向性的,只有自己以诚对待同事和朋友,才能得到他人以诚相报。这样,同事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融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4、营商

从营商角度来看,「诚信」主要有以诚待客、货真价实、公平买卖、信守合同、偿还借贷、不做假帐等。有一位外国专家曾讲过一句话:「诚实是最好的公共关系政策。」商家只有以诚待客,方能赢得顾客盈门。 徽州商人吴南坡宣示:「人宁贸诈,吾宁贸信,终不以五尺童子而饰价为欺。」所以,他出售的「南坡布」货真价实,深受顾客信任。久而久之,四方顾客都十分相信「南坡布」。只要去买布,看见是吴南坡的铺面,不管精恶长短,买了就走。

5、为政

若你将来毕业后打算从政,应如何实践诚信之道呢?正如《吕氏春秋·贵信》所言:「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礼稷不守;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对于从政者来

说,取信于民是最为重要的。只有政府守信,赏罚分明,人民才能信赖政府,遵纪守法,所以对于政府来说,祸莫大于无信。

西晋大臣、文学家傅玄在其著作《傅子·义信》中,援引了两个历史典故说明这一道理。其一是昏君周幽王为了取悦宠妃褒姒,以烽火戏弄诸侯,失信于诸侯而亡国。其二是春秋时期,齐襄公令连称、管至父戍守葵丘,时正值瓜熟,答应他们明年瓜熟时由他人接替。结果,齐襄公失信,二人以此为借口作乱,并弑齐襄公。傅玄就此作出结论:「王者体信,而万国以安;诸侯秉信,而境内以和。」只要君主与诸侯互相信任,信守诺言,取信于民,天下自然太平。可见,取信于臣民是何等的重要。

从政者最重要是取信于民,如何做到取信于民呢?其一是为官清廉,其二是秉公执法。明初名儒梁寅在石门山讲学,其中一名学生初为官,前去请教梁寅。梁寅认为做官的三个要诀为「清」、「慎」、「勤」。所谓「清」,即是反贪倡廉;「慎」即是为官慎重认真,不马虎从事;「勤」即勤敏执政,力戒懒惰。这样,方可取信于民。

编辑本段十一、中西诚信两面观

西方哲学家、伦理学家与中国圣贤一样,都十分重视诚信之道。究竟西方人眼中的诚信之道是怎样的,这与中国的诚信之道有何不同?美国第一任总统华盛顿、著名发明家爱迪生是如何实践诚信之道?相信大家都听过「金斧银斧」这个寓言故事,但当中寓意你又领略多少?以上问题,本部分将为你一一解答。

1、西方哲贤看诚信

西方哲贤对诚信之道的诠释,并不像中国儒家经典般有条理和系统。现主要挑选出几位较具代表性的西方哲贤,谈谈他们眼中的诚信之道。 人生修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Aristotle)认为人类如果只会讥讽而不务实,这是一种不足;而言过其行,名过其实,这又是一种虚夸。所以,他在《尼可马克伦理学》(Nicomachean Ethics)一书中提出「信实是虚夸和讥讽的中道」,并肯定只有既不过誉亦非不足的中道之信实,才是一种美德。

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Alexisde Tocqueville)主张以诚实的态度对待生命。他指出「生命既不是受苦,也不是欢乐,生命只是我们必须做的事业。我们必须诚实经营这事业,直到生命终结。」所以,我们在生命历程中,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

人际关系

英国著名诗人、戏剧家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认为诚信是最能使人安心的东西。而美国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外交家班哲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进一步认为人与人之间和人生中最重要的幸福,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认为:「从来最有能力的人,都是有坦白直爽的行为、信实不欺的名誉的。」

英国小说家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更具体强调朋友、夫妻、父子和同伴之间要以诚相待、肝胆相照。她曾说过:「两个灵魂结合一起,在彼此的工作、成就与不幸中互相支援,直到最后告别的静默时刻降临,这是何等美妙的事。」

政治

希腊著名哲学家伊壁鸠鲁(Epicurus)对政治的诚信十分重视,他认为国家起源于自由人的「共同协定」,所以诚实地遵守这一项协定是人们的义务。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吉诺维希充分肯定诚信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信任是国家唯一的支撑物,也是国家稳定的维持物。」 经济

美国著名学者佛兰克林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认为诚信是一种工具,而信用就是金钱,他说过:「要记住,信用就是金钱。如果一个人把他的金钱放在我这里,逾期不取回,那就将利息或者在那段时间用这笔钱可以得到的一切给了我。只要一个人信用好、信誉高,并且善于用钱,这种所得的总额就相当可观。」这就是说,信用是一种能为人们带来物质财富的精神资源。所以,在市场经济中,必须充分发挥这种无形资产的社会功能。 德国著名哲学家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充分肯定诚信在商业社会中的作用,指出「大商店的老板是珍惜自己的声誉的。假如他们出售劣等的掺假的货物,最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大零售商在自己的买卖里投下大宗资本,骗局一旦被识破,就要丧失信用,遭受破产。」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指出伦理道德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性资源」。

2、比较中西诚信之道

相同之处

中西思想家均肯定诚信之道是维持人类社会发展秩序的基础,并肯定诚信的基本含义都是诚实不欺。

相异之处

由于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方在诚信之道上,也有不同之处:

「原善说」与「原罪说」

中国人的诚信之道建立在「原善说」的基础之上,儒家认为人类生而具有善性,具有仁爱的「良心」,只要通过自身修养即可求得诚信之道,认为诚信源于人类的「良知」。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建立在「原罪说」的基础之上,基督教认为人类生而有罪,所以种种灾难随着原罪而来到人间。因此,只有相信上帝是万物的终极真理,是至善的化身,是人类道德的最终根源,相信只有上帝会赎人类的罪,拯救人类的灵魂,人类才能求得至善和幸福。

著名神学家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e)认为,我们「只有照着信心而生活,而且我们只能够这样做,以我们的信心与祈祷,盼望那给我们以信心之上帝会帮助我们。」他认为信仰源于神。奥古斯丁以《圣经》中的「诚信即智慧」为根据,宣称信仰既高于理性,也高于知识,只有信仰才能给人类以真理,使人类道德完善。

「身份」伦理与「契约」伦理

中国人所讲的诚信主要是一种「身份」伦理,而西方人所讲的诚信则是一种「契约」伦理。

在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社会里,主要是在家族、部落和村镇等狭小的范围内讲诚信,这是身份网络中的一种宗法亲情伦理。主要要求臣民对君主的忠诚,子女对父母的顺从,妻子对丈夫的忠贞,完全是一种人身依附关系,而不是建立在彼此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之上。如果臣民、子女、妻妾试图摆脱这种依附关系,就会受到家族和国家的严厉惩罚,以至死刑。 西方的诚信之道则是随着商品与货币经济的发展,提出的一种互利互惠的契约伦理。西方社会契约论者皆把诚信视为人的一种承诺、履约的道德法则,把道德与法治结合起来。西方学者格劳修斯(Hugo Grotius)指出守约是人的本性,人们订立契约,就会产生民法。他认为「有约必践」、「有罪必罚」。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Thomas Hobbes)从人性自私论出发,认为人生来是自私的,只会维护自己之利益。人类必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由国家以法律指导人民的行为,以谋求共同利益。为了保证利益的实现,就必须履行已订立的契约。他进一步认为守约为正义之源,无契约即无正义,有约而不遵行即为不义。

大学生诚信守则

(试行) 立身诚为本,处世信为基 养德始于真,修业成于勤 忠诚报祖国,荣耻铭于心 信仰须高洁,立场当坚定 精诚探真知,独创著文章 评奖要真实,考试应自警 真挚敬师长,坦诚待同学

文明行网络,是非应辨明

花销要适度,兼职重信誉

诚实求助贷,守信还款清

客观荐自我,郑重许承诺

踏实干事业,契约必践行

守则缘起:

《大学生诚信守则》(以下简称《守则》)系西南大学党委书记黄蓉生教授主持的教育部2006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当代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研究成果,《守则》为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提供了诚信规范,对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意识、践行诚信美德具有重要意义。

《守则》成文过程历时近四年,2010年3月《守则》的试行文本定稿。其间,《守则》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大学生的高度关注。《中国教育报》曾给予专题报道,在全国大学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广大大学生通过网络论坛、来信等方式给《守则》的修订提出了近万条建议。课题组召开大学生专题座谈会6场,听取各方意见,六易其稿,最终形成《大学生诚信守则》(试行)。

守则释义:

守则共12句,分为总述(第1,2句)、政治诚信(第3,4句)、学习科研诚信(第5,6句)、交往诚信(第7,8句)、经济诚信(第9,10句)、就业诚信(第11,12句)五部分;单句采用五言形式,为“2+1+2”句式,即“名词(副词)+动词+名词(副词)”。在音韵上,偶句押韵,押ing(in)韵。

总述两句,总领全文,论述诚信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的精神追求,是为人处事之本、养德修业之源。

分述为以下五方面:

在政治信仰方面,从忠诚报祖国、铭记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定政治立场等角度出发,倡导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以诚信为价值取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勇担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自觉践行政治信用。 在学习科研方面,从追求真知、创新学术科研、真实评优评奖、严守考试纪律等角度出发,号召大学生坚守诚信学习品德,杜绝学术欺诈、考试作弊等不良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科研风气。

在人际交往方面,从师生交往、同学交往、网络交往等角度出发,提倡大学生以诚实守信的人格素养作为人际交往的基础和前提,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在经济生活方面,从大学生日常花销、校园兼职、助学贷款等角度出发,要求大学生科学理财、守信还款,自觉抵制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不正之风,将诚信作为经济生活中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在就业创业方面,从求职自荐、签订协议、踏实工作、履行义务等角度出发,号召大学生遵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将诚信理念贯穿职业生涯始终。

编辑本段十二、公平-诚信-规则

公平的体制制度是诚信的前提条件,而诚信又是保障法律道德等规则建立与执行的前提条件。诚信必须建立在善意往来,特别是公平相待的环境之上,否则对规范的承诺诚信是难以坚持、难以持久的,比如印度教 “梵从口生出婆罗门,从肩部生出刹帝利,从腹部生出吠舍,从足部生出首陀罗” 的教义,中国儒教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 的核心思想将解释权归之于统治者,这都无可避免地引起了国家内部以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等名义与统治者相对抗的势力。而制度执行实施上无私无偏、平等相待,群体成员又能共同自觉遵守无疑也是诚信的表现,这也就是诚信与公平是互为前提的含义。在首先保障规则公平的前提下,国家乃至团体的诚信机制是一切规范(包括道德)的基础,诚信存则规则存,诚信亡则规则亡。下面例子中就“逃票”建立的“国家信用档案”的方式就是一种诚信机制:

从中国留学生德国逃票看国人诚信意识的培养

欧洲某些国家的公共交通系统的售票处是自助的,也就是你想到哪个地方,根据目的地自行买票,没有检票员,甚至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一位中国留学生发现了这个管理上的漏洞,或者说以他的思维方式看来是漏洞。他很乐意不用买票而坐车到处溜达,在留学的几年期间,他一共因逃票被抓了三次。他毕业后,试图在当地寻找工作。他向许多跨国大公司投了自己的资料,因为他知道这些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可都被拒绝了,一次次的失败,使他愤怒。他认为一定是这些公司有种族歧视的倾向,排斥中国人。最后一次,他冲进了人力资源部经理的办公室,要求经理对于不予录用他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下面的一段对话很令人玩味。”先生,我们并不是歧视你,相反,我们很重视你。因为我们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我们需要一些优秀的本土人才来协助我们完成这个工作,所以你一来求职的时候,我们对你的教育背景和学术水平很感兴趣,老实说,从工作能力上,你就是我们所要找的人。那为什么不收天下英才为贵公司所用?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有三次乘公车逃票被处罚的记录”。”我不否认这个。但为了这点小事,你们就放弃了一个多次在学报上发表过论文的人才?”“小事?我们并不认为这是小事。我们注意到,第一次逃票是在你来我们国家后的第一个星期,检查人员相信了你的解释,因为你说自己还不熟悉自助售票系统,只是给你补了票。但在这之后,你又两次逃票。”“那时刚好我口袋中没有零钱。”“不、不,先生。我不同意你这种解释,你在怀疑我的智商。我相信在被查获前,你可能有数百

次逃票的经历。”“那也罪不至死吧?干吗那么较真?以后改还不

行?”“不、不,先生。此事证明了两点:一、你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你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二、你不值得信任,而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因为如果你负责了某个地区的市场开发,公司将赋予你许多职权。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正如我们的公共交通系统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办法雇佣你,可以确切地说,在这个国家甚至整个欧盟,你可能找不到雇佣你的公司,因为没人会冒这个险的”。

从上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德国对诚信的重视,这是其日耳曼民族自我约束精神,具有高昂活力与凝聚力的来源所在。诚信是公平机制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如果群体内部互相之间无诚信可言,那么群体内部之间在共进退时的所谓公平就难能获得信任。这也就是以公平来保障诚信,而以诚信再来保障公平,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编辑本段十三、电视剧《诚信》

基本资料

剧名:诚信(又名;誓不罢休)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国语

分类:刑侦剧 编剧:徐广顺 导演:巴 特尔 集数:23集 时间:2007年 主要演员:林熙越、高明、苏岩、金鑫、何赛飞、李颖、舒耀宣 演员表

徐霄阳——林熙越

叶 弘——苏 岩 吴 茵——何赛飞 申 蓝——沈光炜 禹文河——巴特尔 邓荫柯—— 高明 徐北剑——金鑫 白冰洁—— 李颖 苏 蓓——张蓓蓓

宋加哲—— 舒耀宣

段 奎——哈小姚 雷雪儿—— 郑林 左 磊——曹小明 米粒儿——王琛 戴明久——王海峰 尹 莎——许雅雯 卞子玉——卞永远 肖宁宁——包梦琴

剧情介绍

在星河公司周年庆典之际,众多新闻媒体聚焦总经理徐北剑,这时有消息传来,徐北剑强掩震惊悄然退场。原来总经理助理马丁突遇车祸身亡,警察确认这只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而徐北剑却心生疑窦,因为马丁是秘密领命,前去做一项重要调查,并且已经到了结局昭然若揭的关键时刻。 星河公司的股情迅速狂跌,已经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徐北剑必须追回一笔被人设局套走的十二个亿投资款,才能拯救星河公司于危难之中。更重要的是,必须揪出那个幕后黑手,将其绳之以法。就在徐北剑追查这笔投资款的去向时,他的前任秘书吴茵突然与他联系,原来吴茵偶然亲眼目睹了马丁遇害的经过,并且受到马丁的重托,把一份文件交给了徐北剑,徐北剑看了文件大为震惊,稳妥起见,他又把这份重要的证据交回给吴茵保管,正当他要采取下一步有力措施时,却突然坠入湖中不幸身亡。

徐北剑的弟弟徐霄阳在国外学有所成,是大正会计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他洒脱,自我,优越感强。目前,他接受了国外一家会计事务所的聘请,准备携女朋友苏蓓前去国外发展。哥哥的死,令他深受打击!他们兄弟情深意笃,徐霄阳始终离不开哥哥的呵护,并视哥哥为良师益友。而现在,徐霄阳却怀疑哥哥的死另有原因。他毅然放弃出国计划,以揭露哥哥遇害的真相为己任。苏蓓尊重徐霄阳的决定,暂时还留在上海华阳证券公司。徐霄阳主动承担了星河公司的审计年报任务,进驻星河。他受到了董事长邓荫柯的高度信任。

与此同时,有人利用不法手段打听到,韩国九洲公司为开发科技软件,将向星河公司注入巨资三亿美元的商业机密。

徐霄阳的审计工作得到了星河公司年轻漂亮的业务骨干叶虹的帮助,他们霍然发现笼罩在华丽迷雾下的星河公司,竟然是股民身后一个巨大陷阱,公司本身很可能是一起巨资诈骗案的受害者,哥哥的死是否与之有关呢?徐霄阳发誓要摸清这个陷阱有多深。

星河公司股票下跌,银行停贷,资金链将断裂,这时只要一份合格的年审报告,就能使它暂时转危为安。但是徐霄阳拒绝提供这份虚假的年审

报告。然而,哥哥的理想和未尽的事业,使他陷入了矛盾之中。为解决问题,他提出前往上海调查股市内幕同时欲与此投资的中间人陈放取得勾通,如果两个月内能追回十二亿的投资,他将为星河做出一份合格的年报来。代总经理申蓝同意徐霄阳去上海,并派出叶虹协助。叶虹是一位美丽而充满爱心的女子,她收养了一位残疾孤儿米粒儿,米粒儿桀骜不驯,很让叶虹头痛。为此,申蓝为她介绍来一位善良能干的妇女白冰洁为其家教兼保姆。白冰洁教育米粒儿很快得心应手,但是她一到来,叶虹和徐霄阳的私人通话便被人窃听。

此时徐霄阳和叶虹已彼此产生爱慕之情,他们同往上海,势必展开与苏蓓的三角情感较量,徐霄阳对摆脱过去的尴尬开始新的生活感到万分艰难,而苏蓓对这次调查则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惊险复杂的调查之中,情感的困惑也迅速加重。

他们要找的陈放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徐霄阳通过对信息的筛选,港商宋加哲进入他的视线,于是,他夜间打入宋加哲在沪的住所,获取了一份名叫“法老的秘密”的可疑光盘,然而里面的文件多层加密,三个人的智慧仍然无法打开进入。

宋加哲对徐霄阳的活动已有察觉,对方的敏锐和威慑力让宋加哲产生危机,他给一个神秘人物打电话,要挟对方要警惕徐霄阳,否则最终会毁于一旦。宋加哲又作为收购商人几次向申蓝打听星河公司内部信息,均遭到申蓝的拒绝徐霄阳返回北宁,他认为只有将星河公司的现状公诸于年报,才不会使股民受蒙蔽。为与申蓝发生了强烈冲突。星河公司职员聚众向徐霄阳发难,大有和星河共存亡的架势。徐霄阳又一次陷入两难。他走访了董事长邓荫柯,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在道义上给了他深厚的理解和支持,这使得他更不忍心将星河推向灾难。 在徐北剑的处理过的文件中,徐霄阳找到了哥哥前任秘书吴茵的相关资料,他千方百计地找到吴茵的行踪,正当徐霄阳前往与吴茵再次会面时,吴茵却出其不意地遇难,文件被邻居林树唐偷走,徐霄阳被卷入凶杀的嫌疑之中,为了摆脱警察的追查,他逃离了现场,不想偏偏撞上了林树唐。

分集剧情

第一集

监狱,一名叫段奎(原名段德胜)的犯人刑满释放,此人体格强健,面目不善.段奎走在路上,被一手腕上有特殊蝶形图案的开车人拦住,此人对段奎的所有情况了如指掌,段奎知道此人大有来头,便问她有什么事情.神秘纹身女人开价60万,让他去杀一个叫做马丁的男人.

与此同时,星河公司的马丁受总经理徐北剑的委托来到南海,并约好南海发展银行的哈茜茜见面.

马丁在馨东方歌舞厅遇到原马丁所在的星河公司总经理秘书吴茵,吴茵现在馨东方做歌唱演员.

马丁在送吴茵回家之后被段奎撞伤致死,临死之前,马丁将一份重要文件交给吴茵,让她交给星河的总经理徐北剑.

年轻干练的漂亮女孩叶虹在星河公司的应聘面试考场中脱颖而出,徐北剑的弟弟徐霄阳对叶虹很有好感.

第二集

叶虹的养子米粒在学校打架,叶虹只得去学校处理.徐北剑通过华阳证券的苏蓓确认星河公司目前情况不容乐观.徐北剑来到绿岛别墅,苦苦思索马丁出事之前跟自己说的”你知道幕后操纵者是谁”这句话,但他与哈茜茜联系不上,此时段奎已开始对徐北剑盯梢.徐北剑将”智者阿基米德”软件开发的重任交给叶虹.叶虹现在坐的位置便是马丁生前的位置,叶虹收到哈茜茜给马丁发的传真,公司资深职员尹莎告诉叶虹,马丁已死. 第三集

尹莎将叶虹收到的南海发展银行的传真交给申蓝副总经理,申蓝让叶虹以后接到任何发给马丁的传真都直接交给他.让叶虹感到不安的是,她锁在抽屉里的一份给马丁的传真不翼而飞了.

邓荫柯董事长找叶虹谈话,原来公司得知叶虹为买房贷款,便打算帮她减轻负担,从公司的互助基金中拿出钱来帮她还贷.叶虹十分感激.

华阳证券公司,一个叫做宋加哲的人来找左磊,告诉他有人想要收购星河.

为答谢叶虹开发”智者阿基米德”,徐北剑请叶虹在海鲜饭店吃饭,徐霄阳作陪.

第四集

馨东方的小伙子阿明一直爱慕着吴茵,这天他又来看望吴茵.吴茵和阿明谈话时流露出对当时离开星河公司离开徐北剑的悔恨.这边徐北剑决定明天就去南海,这时吴茵终于下定决心将马丁被害的经过告诉徐北剑,二人约好见面时间.吴茵断定马丁是他杀而不是普通车祸,并将马丁临死之前拜托自己的那份重要文件交给徐北剑.吴茵对北剑旧情难舍.这一切都被段奎尽收眼底.

晚上,叶虹与徐霄阳去看希区柯克的电影,徐北剑独自回到绿岛别墅.段奎潜入别墅.两人看电影的情节与徐北剑在别墅的遭遇正好契合起来,十分凶险.徐北剑终于被段奎用一枚极细的毒针谋害,段奎拔出毒针,在徐的别墅里仔细查找,但是并没有找到想要的东西.

第五集

段奎划船将徐北剑的尸首投入河中,邻居老人以为是徐北剑夜垂船翻,连忙报警.

徐北剑接到警方通知,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悲痛欲绝,不相信哥哥这样的游泳健将会被平静的湖水吞没.但是验尸报告表明,徐北剑无他杀迹象,警方确认是溺水而死.

这时候,申蓝正在加紧与美国M & G公司联系.


相关内容

  • 3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诚信
    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诚信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孔子曾经以言警世:"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明代学者也有这样的表述:"身不正,不足以服; 言不诚,不足以动."就是说,行为不正的人,不被人信服; ...
  • 目前专业化妆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目前专业化妆品行业存在的问题 第一:花言巧语--更多虽不专业却貌似真理般的言辞,更多花言巧语的广告,更多大街上到处散发的免费美容卡,显示了美容业的繁荣景象,也显示了销售手法的陈旧.产品的伪劣及管理的混乱:但太多的花言巧语不仅令消费者大伤脑筋 ...
  • 6校园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校园文化与教育的关系 陈彩霞2014.11.24 摘要:对校园文化概念的理解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设计的重要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 ...
  • 大一思修作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生自主学习题目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一.名词解释(基本概念) 1.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人们在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的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 ...
  •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附属中专 刘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 ...
  • 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
    风险是指在特定的客观情况下,在特定的期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 保险市场进行交易的对象是一种特殊商品,即(保险保障) 有符合(<保险法>和<公司法>)规定的章程,是我国保险公司设立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只有(保险 ...
  • 论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
    摘 要:违反合同附随义务造成加害给付也应承担违约责任.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应采用过错责任原则.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7/view-37998.htm 关键词:附随义务:归责原则 中图分类号:D920.4 ...
  • 审计的概念
    第一编: 1.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含义7 审计是一个系统化过程,即通过客观地获取和评价有关经济活动与经济事项认定的证据,以证实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并将结果传达给有关使用者. 2.注册会计师业务范围14 1. 审计业务 审查企业财务报表 ...
  •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 文化是民族的根,无论历史多么遥远.岁月如何蹉跎,无论社会怎么变革.如何转型,都不能刨了根.丢了魂,都必须把根留住,根深才能叶茂.优秀传统文化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 ...
  • 善意的谎言辩论会正.反方资料
    "讲诚信与善意的谎言辩论会"反方资料 1.谁能说善意的谎言是欺骗,<别饿坏了那匹马>中的残疾青年为了让"我"继续看书,谎称家里有马,你能说他是欺骗呢? 2. 当贫穷的母亲把仅有的饭菜留给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