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之溥仪悲哀 - 范文中心

末代皇帝之溥仪悲哀

12/10

末代皇帝之溥仪

意大利导演贝尔纳多·贝尔托鲁齐为什么要拍摄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一生?1987年,法国《首映》杂志记者在采访贝尔托鲁齐时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作了肯定的回答,“这是一段令人着迷的故事”,“......溥仪已成为历史,他象征着一种观念,即通过教育,-个人能得到彻底改变。”贝尔托鲁齐在同一天采访的谈话中还直言不讳地谈到“要是我对溥仪没有这种同情,我就不会拍这部影片了。我甚至喜欢那些可憎的人物,我需要爱摄影机前的所有人物。即使他们是恶劣的,我也设法使他们具有某种悲剧性,从而产生一点高贵感。„„这些人物虽是可憎的,但他们也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并不谅解他,可他们也是命运之神的玩物,他们所体现的是一种人类共通的好斗性。所以,任何人都不过是历史的牺牲品。”

哀莫大于心死

溥仪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无法摆脱被囚禁命运的生命个体

一首悲情的音乐似乎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也隐射出溥仪的悲情人生。我同情他,同情他虽然贵为“天子”,似乎享有一切,可是他什么都没有。儿时的紫禁城将他困住,一堵堵看不见头的紫禁城墙堵住了他的一生,堵住了他的命运。哭着喊着何时能够回家,可却注定和生身母亲只能是永别。

面对二麽的离开,他说她不仅仅是他的奶妈,溥仪追赶着出去,呐喊在这个紫禁城里,空空荡荡的皇城里不能容忍他这被命运安排的无奈与悲哀。她是他儿时的“母亲”,是她亲手将他带大。在偌大的皇宫里,每一个人都不想让他说出自己内心真正想说的话,而于二麽,他们不是亲身母子更胜似亲身母子,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拥抱,在溥仪幼小而无助的心灵能得到暂时的抚慰。眼睁睁的看着马车离开,却只能被一堵堵无情的城门拦住去路。那时的他如此无助。

得知母亲的逝世,强忍着内心的悲痛,在那群整天围绕着自己的“大臣”面前展现自己的另一面,作为天子,一人之上万人之下,即使自己的母亲去世也不能流露出痛苦之情,这是多大的悲哀。在可更可悲的是,想要逃离皇宫,去见见自己的母亲,依旧是被那座城门挡住回家的路。他注定是孤独的,注定有着末代的悲哀。

在妻子的离开,而自己依然是无能为力,依然是一堵门挡去了世上所有的亲情、爱情,溥仪一生生活在囚禁之中,可能他望着除了他以外的世界,他会惊喜,会强烈的渴望去触碰,但更多的是恐惧,内心的恐惧,命运的恐惧。就像在监狱里,他用手,是颤抖着的双手拍打着牢门,渴望获得救赎,然而现实如此。他的一生他的所有似乎注定被规划,宿命的安排让他永远囚禁在自己的内心里。可是我看到了他的挣扎,他渴望获得自由的眼神,尽管一切显得苍白而无力,却是生命的讴歌,对改变的强烈诉求。

在他生命的最后,再次回到他生命起点的地方,落日黄昏,斜阳一抹,苍白的发丝、历尽沧桑的面容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紫禁城的黄昏,末日的黄昏,溥仪的黄昏,可想必那定是他的天堂

皇帝,它代表了“九五之尊”,至高无上的权利,用电影里的台词来说便是:“万岁,您可以做任何事。”但对末代皇帝溥仪来讲则不然,皇帝的身份从不曾带给他真正的快乐,自小他就是高墙里最寂寞的孩子,直到后来他成为日本人操纵的傀儡皇帝,他从来没有真正能够为自己做主过,一切的一切都不是他自己选择的,甚至包括他娶的女人。他的身边充满的阴谋和欺骗。从他三岁登基到五十三岁得到释放,半个世纪里,溥仪给人的印象竟是犹如囚徒一般,他一直经历着失去:亲情、自由、爱情、尊严……他的一生都在被命运推着走,却始终无可奈何。被人赶来赶去,从故宫到天津,从天津到满洲里,最后竟沦为阶下囚,到抚顺看守所。另一个别称叫“战犯”。有句名词叫“物是人非”,对溥仪来说则是“人是物非”矣。

提到“物非”,不得不说导演的功力。首先是色彩上。紫禁城油画般的鲜红与金黄,国民政府灯光中的昏淡与苍白,文革那宣传画般的绿色与红色。另外还有紫禁城上空华丽苍凉的落日,伪满洲国皇宫内漫天飘扬的飞雪,抚顺战犯管理所床前彻夜明亮的月光,都让人难忘。但让人叹服的是在细节上,溥仪的一生正是处于中国政治和思想上风云变幻的时期,本来影片只是溥仪的个人传记而已,但导演用镜头置一个人的命运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下。一下子就显得恢宏了起来。

影片的主题其实是人与历史的关系。镜头中的故宫青砖红墙的真实质感,光影班驳的森严殿宇,都平添了影片的历史厚度,从影片的开头和结尾也可以看出深意。从登基时盛大百官跪拜礼仪到文革时的红卫兵高举牌匾,高喊口号,并大跳忠字舞,让人觉得其实历史恍若一个轮回——改了朝代,却又出了另一个“万岁”。而通过那只历经半个世纪的蝈蝈的串联,更是让人觉得其实人生也恍若轮回梦境。蝈蝈的镜头真堪称神来之笔,尤其难忘尊龙的笑容——他颤巍巍的走向龙椅,上面承载了儿童和少年时代的回忆。冲红领巾小孩一笑,显得有点纯真,又带点神秘。最后“溥仪”成了导游口中的说辞,从此隐没于历史当中,镜头移向龙椅定格,实在让人顿生慨叹。

想起李煜的一首词: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但是,导演并没有冷冰冰的只是讲述历史而已,而是对这位皇帝充满同情之心。从影片中有三次溥仪追逐和奔跑,试图挽回他所失去的亲人。却都被门卫所禁的镜头可以看得出来。他喊道:“open the door……”。这段插曲是配乐中的经典之一,这句台词也充满了无尽的愤恨和无奈。从这个镜头也让人开始觉得老外的“Forbidden City”这个称呼值得玩味。也正是由于导演的抱着强烈的同情之心,电影配乐才算真正的出彩。

有人说《末代皇帝》是中国题材拍给西方人看的电影,当年它拿下1987年奥斯卡最佳原声大奖,可见当年其受到西方人的认可,后来有很多国内的电视剧(包括《戏说乾隆》)引用之,2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听,还是那么打动人心。甚至最近佳洁士的广告都还在引用那首宫廷乐,可见经典是岁月磨灭不掉的。


相关内容

  • 末代皇帝上户口
    一个小32开竖样式的户口簿,封面上印着"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安局".这是一份普通的1953年版北京户口簿.翻开来,主人的姓名赫然可见:爱新觉罗・溥仪. 溥仪户口为第二代户口簿户主为其五妹 北京警察博物馆内,展出了一份&quo ...
  •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女真族是满族的 ...
  •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简介 1.努尔哈赤:天命汗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年),女真族,后金政权创立者.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正月,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年号天命.在位11年. 2.皇太极:努尔哈赤第八 ...
  • 纳兰性德的诗词人生
    纳兰性德的诗词人生 来源:北京晚报 2016年05月24日 版次: 35 作者: 很多人都知道后海北沿的醇亲王府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出生地,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王府最早的主人,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明珠的长子,清代最著名的词人纳兰性德就出生在这个 ...
  • 清朝共有12位皇帝
    清朝共有12位皇帝: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年号:天命 1616年登基,在位11年: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年号:天聪(10年).崇德(8年) 1627年登基,在位18年: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 年号:顺治 1644年登基,在位 ...
  • 比较诵读渲染_王崧舟_一夜的工作_教学艺术欣赏
    赏析 比较诵读渲染 ***王崧舟$一夜的工作%教学艺术欣赏 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情取胜 师(那么 生!(也应该像载沣一样有各种古玩,字画#生 生#(至少应该有柔软的真皮沙发,宽大的写字台--师 ...
  • 吉林省导游词
    吉林省概况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光奇特,人文荟萃的吉林. 吉林省位于祖国东北地区的中部,地处北纬40°52′~46°18′,东经121°38′~131°19′之间,东西最长约750公里,南北最宽约600公里.东部与俄罗斯接壤, ...
  • 用光的笔触去描写事物
    摘 要:在影视作品的摄影造型中,光是不可缺少的元素.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光的如何运用,并例举了许多著名的影视作品,如何运用光的艺术,对人物的造型.刻画人物的内心.烘托环境气氛等,给人以启迪,很有借举作用.尤其是用作者自身的作品,论证了光的 ...
  • 唐诗宋词选讲论文
    专业: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题目:鉴赏本词,分析词风与唐宋哪位词人最为相近. 天香(近现代•陈曾寿) 壬申除夕,同君适自大连赴旅顺,车行百里,已昏黑矣.先是,上为僦一小楼,遍寻始至其处.门扃无人,彷徨久立,寒风砭骨,仆人觅屋主取钥 ...
  • 这四个皇帝,谁是合格的领袖
    这四个皇帝,谁是合格的领袖 1644年,中国有四个皇帝:顺治(其实是多尔衮).崇祯.李自成.张献忠.哪一个是合格的领袖?历史这个女人只对合格的领袖敞开怀抱.不合格者是为优胜者扫平道路的.如果把甲申年发生的一切看作是一场历史的交媾的话,那么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