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之千里者 - 范文中心

马之千里者

03/04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⑵策之不以其道( )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⑷执策而临之( )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19.⑴通“饲”,喂养(喂) ⑵鞭打(驾驭) 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 ⑷面对

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

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2006年·成都市 )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 称 : 扬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 有时

C. 才美不外见 见 : 通“ 现 ”

D. 策之不以其道 策 : 鞭子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伯乐不常有

{广起 ,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

{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

{成 ,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 1 段先以 “ 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 正面提出问题 , 然后笔锋一转 ,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 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 外见 ” 的原因 , 作者对无知的 “ 食马者 ”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6.D(“ 策 ” 应为 “ 用鞭子抽打 ”) 7.B(A 项前 “ 而 ” 为 “ 可是 ” 之意 , 后者为顺接连词 “ 就 ” 之 意 ;B 项均为结构助词 “ 的 ”;C 项前 “ 以 ” 为 “ 按照 ” 之意 , 后为 “ 用 ” 之意 ;

D 项前 “ 于 ” 为 “ 在 ”, 后为 “ 与 ” 之意 )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 应为 “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19—26题。

(一)(12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策之不以其道 (4)执策而临之

20、文中第(1)段描述千里马悲惨处境的句子是21、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你结合文本加以分析。(2分)

22、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与现实生活谈谈看法。(4分)

(二)(10分)

饮酣,乃渭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①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②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①师旷:盲人乐师。 ②衽:长袍。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公被衽而避 (2)故撞之 (3)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24、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26、阅读全文,选择其中你欣赏的 一个人物,加以点评。(3分)

19、(1)有时(2)通“饲”,喂 (3)用鞭子打 (4)面对

20、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1、蕴含着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

22、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外见( ) 食马(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食不饱,力不足。( )( )④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

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5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 37.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

指 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 ;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38.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__________ 40.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多发现人才,并人尽其才? 44、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 ☆23* 马 说(参考答案) 45、对对联。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有志可成万里驹 你也写个对联: , 。 18.分别概括123的层次: 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 19.“策之”“食之”“鸣之”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总括不识马者不按照千里马的特性来对待它。 20.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2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

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一、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3.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二、(一)5.①有时 ②它,代千里马 ③等同,一样6.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 吗,表疑问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①shí吃 ②sì喂 sì喂 ③shí吃 ④sì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参考答案: 1、①材cái:同“才”②石:dàn 十斗为一石;③见:xiàn 同“现”;④称: chēng 称号⑤邪:yé同“耶”; ⑥祗:zhǐ同“只”;⑦骈:pián两马并驾,2、①或:有时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3、 《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4、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

道理5、其真不知马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10、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1、①此、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12、C13、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

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

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相关内容

  • [马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杂说>中考试题及答案 三春中学:赵修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⑴ 骈死(A.pián B.bìn)     ⑵ 邮无恤(A.xù B.xuě) ⑶ 伯乐(A.bó B.bǎi)      ⑷ 粟一石( ...
  • 千里马的故事
    > 古代,有个国君贴出告示说:"愿意出高价买一匹千里马."但这告示贴出了三年,也未曾买到一匹千里马.这事儿就成了国君最大的一块心病. 日记http://www.0s.Net.cn 此时,就有个亲近的侍臣对他说:&q ...
  • 关羽千里走单骑是个谜
    关羽降曹,虽受赏识和厚遇,但仍难忘桃园兄弟结义主臣之情.在杀颜良.文丑立下战功报答曹操之后,挂印封金,辞别曹操,单骑匹马,保护二夫人,辗转千里北上寻找刘备,一路上过东岭斩孔秀,过洛阳斩孟阳.韩福,过沂水关斩卞喜,过荥阳斩王植,过滑州黄河渡口 ...
  • 语文版九年级古诗文名句默写阅读检测卷
    语文版九年级古诗文名句默写阅读检测卷 1.读到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酒是文人的爱物,<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杜甫&quo ...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考试卷
    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考试卷 一.古诗文默写.(一格2分,共40分) 1.亭亭山上松, . 2.海内存知己,. 3.念天地之悠悠,. 4.行到水穷处,. 5.抽刀断水水更流,.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比喻新事物必将取代旧 ...
  •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复习资料
    <庄子>一则(北冥有鱼)复习资料 一.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北冥(通"溟",大海)有鱼,其名(名称)曰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连词,表承接关系)为鸟,其名为(叫) ...
  • 千里迢迢 只为寻你
    千里迢迢 只为寻你 千里迢迢  只为寻你 你在何方,我一直在这个美丽而又陌生的城市里等待你,巡视你,你的出现我毅然兴奋,但是,你只出现在那一刹那.我心在流泪,你是否能听见? 前世,我频频回眸,挥别的手帕飘成一朵白云,多少相思,多少离愁,终成 ...
  • 八年级(下)文言文
    <与朱元思书>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 ...
  • 当好伯乐比自当千里马重要得多
    作为领袖,当好伯乐比自当千里马重要得多.秦末第一个反王陈胜的经历,就是明证. 谁也无法否认,这第一个喊出"打倒秦王朝"的人物是匹千里马,有胆,也有才.从农民到壮丁,再从壮丁到反王,年轻的陈胜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 掀起天下 ...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品品自我,安然自得,人生贵有三得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品品自我,安然自得,人生贵有三得 一个人活一辈子,终归有一个自我.不管你想到还是想不到,也不会不知道自己是谁.当然,人生在世,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象.站在不同的角度上,自然有许许多多的自我认识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