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重庆|唐太宗为什么把太子发配重庆 - 范文中心

水煮重庆|唐太宗为什么把太子发配重庆

08/22

栏目介绍

水煮重庆 就是把重庆历史中的素材,用传统川菜技法,荤菜素菜一锅烩,追求个麻辣猛、滋味厚。东拉西扯的文字,就图写个开心,读个开心而已,没什么正能量,呵呵。

原创作品

未经授权,其它公众号请勿转载

否则一定会找你麻烦

水煮重庆|唐太宗为什么把太子发配重庆

唐太宗李世民

作为皇帝,唐太宗是成功的,但是作为老爸,他却失败得不能再失败了。

李世民一生,生了14个儿子,除了第9子李治(即著名的耙耳朵唐高宗,他有一个更著名的悍妇老婆叫武则天)和第13子李福得以善终,其余12个儿子,都是非正常死亡——有时候真同情李世民,为了抢皇帝宝座,自己父子相残、兄弟相残;当了皇帝后,儿子们又深肖其父,谋反的谋反、夺嫡的夺嫡。

其中,有两个儿子被发配重庆,后死在当地。这两位不幸的儿子是:太子李承乾、蓸王李明。

太子和曹王

太子李承乾是糊涂蛋,都已经是太子了,还谋个啥子反嘛,他那几扳手,哪里搞得赢他老子李世民嘛。

李承乾根红苗正,他老妈是李世民最爱的女人——长孙皇后,生他的时候李世民还没有即位,还是秦王。李承乾是嫡长子,生于太极宫承乾殿,所以取名李承乾,这个名字就有深意:继承乾坤。如果他安安分分的,那么,一个皇位妥妥到手,今后就没有武则天什么事了。

这位太子爷,由于有足疾,估计是不良于行,又在皇宫这种阴暗龌蹉的地方长大,所以造成心理变态、人格分裂。在老爸面前,规规矩矩满口忠孝,转个身就花天酒地,还玩同性恋。他的男宠叫称心,估计把太子爷伺候得称心如意吧——这下玩过了界,被他老爸晓得了,派人把小美男称心抓来杀了。痴心的太子痛苦不堪,甚至在东宫为男伴专门留了个房间祭祀,并树一像,命令宫人早晚祭拜。唉,看这德性,这家伙就算当了皇帝,也不是个什么好鸟。

李承乾怀疑是他兄弟李泰——也是长孙皇后所生。长孙皇后一共生了三个儿子,除了前面两个糊涂蛋外,第三个就是同样糊涂的唐高宗李治——为了夺嫡而去告的刁状,于是先派人暗杀和他夺嫡多年的魏王李泰。刺杀未果,脑容量接近于零的李承乾,干脆勾结汉王李元昌、陈国公侯君集(凌烟阁上24画图功臣之一,西域的征服者),于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准备起兵造反,事泄被抓,发配黔州(治所在现重庆彭水县),废为庶人,两年后死于黔州。

除了太子李承乾被发配重庆彭水,他的一个同父异母弟弟曹王李明(这名字,让人想起传说中的小明)也被发配到这里。不过,发配这个弟弟的不是李世民,而是唐高宗李治(其实是武则天)。武则天以李明和废太子李贤沟通为由,贬他为零陵郡王,流放黔州。在黔州,武则天授意黔州都督逼李明自杀,李明死后,他的两个儿子李俊、李杰(瞧李世民家取的名字,怎么和现代人取名的节奏一样),也被杀害。

聊到李明,顺便八卦一下。小明的妈妈,本来是李世民兄弟齐王李元吉的老婆。李世民兵变,把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都杀了,李元吉的老婆杨氏非常漂亮,色鬼李世民对其垂涎已久。李元吉一死,李世民马上把这个漂亮的兄弟媳妇抢入宫来,宠爱异常。据说,长孙皇后死后,要不是嘴碎的魏征劝谏,李世民就把这个兄弟媳妇立为皇后了——脏唐臭汉,古人一点没有说错,李世民就有很严重的生活作风问题。不过现世报,他的小老婆武则天又被他儿子弄来当小三。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最成功的小三,后来逆袭上位,当了皇后。

被发配到重庆的唐朝宗室可不止这两位。

唐高宗李治

窝囊的唐高宗,最早立的太子叫李忠,是高宗的长子。武则天小三上位后,于公元656年废掉这个不是她生的太子,把李忠贬为梁王,然后又贬贬贬,一路贬为庶人,发配黔州,关在李承乾的故宅,四年后(公元664年)被赐死,年仅22岁——真是不幸生在了无情的帝王家。

李世民还有位小弟弟,唐高祖第14个儿子李元轨,也因为反对武则天被贬到黔州。不过,这个小弟弟还在路上,走到宝鸡就死了,没有到达黔州。

在唐朝,被发配到重庆彭水的,除了几位皇室成员,还有两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长孙无忌和高力士。

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舅子,拥立唐高宗有功,但因为反对唐高宗立武则天为后,得罪了这个心眼小的女人,公元659年被诬陷谋反发配黔州,同年七月,被逼自缢,安葬于现在的重庆市武隆县内——墓现在都还在,位于武隆县江口镇乌江边上的薄刀岭令旗山下。84年,县政府立碑于此,上书“赵国公长孙无忌之墓”九个字。

唐玄宗最宠爱的宦官高力士(他因为和杨贵妃、李白都有关系,所以留名千古),在肃宗时被陷害,流放黔中道(治所在黔州),两年后被赦免回长安,半路上病亡。

为什么是重庆

其实呀,整个唐朝,重庆各个辖区就是朝廷的主要流放之地。

不只是黔州,忠州(现在的重庆市忠县)流放的人也非常多。不过,忠州主要流放官员。最著名的就是白居易。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六月,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这家伙是高句丽人,资深棒子)为了制止朝廷讨伐当时藩镇们的精神领袖吴元济(中学课本有“李愬雪夜入蔡州“一文,写的就是灭吴元济一战),派人刺杀宰相武元衡、御史中丞裴度。武元衡被杀死,裴度受伤逃脱——可见那时的藩镇猖狂到什么地步。

白居易

这时,白居易丁母忧满三年,回朝担任左赞善大夫一职。这个官,属于东宫,大约就是给太子陪读,顺便给太子提提意见什么的。一见朝廷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当朝大佬们还在商量来商量去,急于刷存在感的白居易同学坐不住了,急忙上书要求抓凶犯为朝廷立威——这之前,白居易同学一直扮演的是一个话比较多的角色,经常给皇帝上书,搞得皇上都有点烦他了。

好几年没有上班的白居易,话多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也不想想,这凶犯是那么好抓的吗?要是好抓,早就去抓了。朝廷大佬正在那里伤脑筋,你白居易跑来叽叽咕咕,烦人!于是给兴致勃勃的白居易安了一个“妄议”罪(不是谏官而越职妄议朝政)。马上有人见风使舵,跳出来揭发白居易写的“赏花”、“新井”两首诗是不孝——白居易的妈妈就是精神出了问题,看花时堕井而亡。事实上,这两首诗作于白母去世之前。但是,领导要治你的罪,需要的只是一个理由,至于这理由能不能站住脚,那不重要。于是,以白居易不再适宜陪太子读书为由,把他贬到江州(现在的九江)当司马。三年后(公元818年),换到忠州当刺史。在忠州又呆了一年,819年,才调回首都长安。这回贬官,给白居易教训深刻。重新回朝后,他开始老老实实了,专心就干三件事:发财(他给元稹写篇墓志铭,稿费就是六七十万钱)、写诗、泡妹妹,终于成就了一代大诗人。

被贬到忠州的,可不止白居易一个人。还有唐德宗时期的宰相陆贽、财政部长刘晏,宪宗朝的宰相李吉甫,都曾被贬到忠州。

此外,除了黔州、忠州,整个重庆到处都是被贬之官。

宪宗朝,著名诗人刘禹锡被贬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刺史——在夔州当刺史的时候,刘禹锡写下了著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宪宗朝,诗人韦处厚被贬开州(现重庆市开县)刺史;

文宗朝,宰相宋申锡被贬开州司马;

武则天时期,宰相张柬之和昭宗朝的刑部尚书崔凝等被贬合州刺史;

玄宗朝,京兆尹(首都市长)李光被贬涪州(现重庆市涪陵区)刺史;

高宗朝,宰相高士廉的儿子、户部侍郎高审行被贬渝州(现重庆市渝中区)刺史、主持永贞政治改革的王叔文,改革失败后,在顺宗朝被贬渝州司户参军(财政局长),死在重庆;

德宗朝,谏议大夫苗拯被贬为万州(现重庆市万州区)刺史。

在整个唐朝,巴蜀地区流贬官员最多。把在《新唐书》、《旧唐书》中立有个人传记,而又被流放巴蜀一带的人统计一下,共39人,其它朝代,正史立传而又流贬巴蜀的,不过区区10人。

原因其实很简单,唐朝那个时候,巴蜀地区,尤其是重庆一带,是蛮荒烟瘴之地,而且这地方四面高山,进出的道路就那么几条,所以唐高宗李渊就说了,巴蜀这地方“偏小易制”。意思是,和中原相比,这是偏僻的小地方,发生什么事都跑不远,容易制住,那些看不顺眼的家伙,就统统发配过来吧,量他们也跑不了。

发配与路过

读重庆历史,我发现一个现象:重庆本土,极少出可以让大部分老百姓一听名字就长长地“哦”一声的大名人、大文人。和重庆挨边的这类人,要么是被发配过来,要么是路过打酱油(当几年官,其实也是路过)。

李白、杜甫,这两个最有名,但都是路过重庆。杜甫算是流寓,在夔州过渡性地呆几年,然后飘然远引,李白则直接“千里江陵一日还”了。

李白

除了唐朝,宋朝也有好几个文豪和重庆有关联。

比如黄庭坚,就曾经被贬为涪州(现重庆市涪陵区)别驾,遣黔州(现在的彭水)安置。黄庭坚在彭水三年,自嘲“已为黔中老农矣”,干脆自号“涪翁”。死后,彭水人民纪念这位大名人,给他修了一个衣冠冢。

写“爱莲说”的周敦颐,曾经在合州(现重庆市合川区)当了四年签判。签判,全名签书某地判官,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办公厅主任,管文案什么的。周敦颐在合川四年,留下很多或真或假的遗迹和故事,还写下了一篇浓浓的心灵鸡汤——“养心亭记”。

周敦颐的学生,著名理学家程颐(和他哥哥程颢合称大小程,宋明理学的真正创始人)也在涪陵呆过。1097年——1100年期间,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被发配涪州编管,大约就是管制起来,不许离开,不许乱说乱动。在涪陵,他学生谯定给他挖了一个山洞——供他在里面研究易经,这个洞,后来被称为“点易洞”。据说就在这个洞里面,程颐完成了著名的《伊川易传》一书,系统阐述了他的理学思想,成为程朱理学的代表之作。

不过,对这些很有特色的名人遗址,我一直持怀疑态度。这洞里能住人吗?涪陵可不比陕北,潮湿得多,时间一长,不得关节炎吗?再说好端端的,为什么要去洞里读书?随便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修几间茅舍竹亭,不是更带感吗?

好吧,不管怎么样,这些或当官、或发配、或路过的大知识分子,到过重庆、看过重庆、写过重庆,他们给重庆留下了文脉。

除了他们在重庆写的大量诗词、文章,一些文豪的血脉也在重庆得以传递。

李白和杜甫,就有亲属留在重庆。李白有一弟弟在奉节经商,死在奉节,李白有诗记录:“兄九江兮弟三峡,悲羽化之难齐”。奉节一直有传说,称李白的弟弟在奉节东三十里的石马河畔经商,李白出三峡时,曾在他弟弟这里呆过几天,所以这地方后来更名青莲铺。

杜甫,则在重庆留下了直系亲属。他一个儿子杜宗文的后代搬到重庆江津,老杜的十三代孙杜莘老,在宋朝,曾经担任梁平的教育局长、朝廷的殿中侍御史,后举家迁往江津,死后埋在城南杜村。

还有苏东坡,他的大儿子苏迈,也举家迁往江津,然后繁衍生息,苏家后代广泛分布于江津、永川等地。

重庆本土虽然没有出过大文豪,但是,这么多文豪和重庆有着如此深厚的关系,这实在是重庆之幸。整理好这些历史,使之真正融入重庆的历史血脉,增加重庆的文气,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

放眼望去,重庆已经高楼林立,灯红酒绿笙歌满耳,但是,文化上的高楼,重庆却还需要好好建造,不然,可就真让那么多大文豪白白路过重庆了。

作者介绍

司马青衫     资深媒体人,重庆城市文化专栏作者,杨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重庆土货公社社长、传统白酒作品壹号出品人。此人是重庆老移民后代(其十三代先祖周玉连携夫人李氏,从遵义府填到重庆定居)。南岸弹子石正街的崽儿(离王家沱日租界不过200米距离)。著有水煮重庆系列八卦文章,文章以重庆历史、文化、方言为轴,东拉西扯,上下勾连,为大家挖掘重庆这个地方曾经的人和事,只图写个开心,同时让大家读个开心,没有多少正能量。最近,这个家伙又开设了一个“散打老重庆”的系列讲座,以水煮重庆为蓝本,以散打方式,讲述老重庆背后那些少为人知的故事,据听过的朋友介绍——讲的人眉飞色舞,听的人也眉飞色舞。

转发

是对原创最大的支


相关内容

  • 长孙无忌--历任尚书仆射.司空,改任司徒
    长孙无忌--历任尚书仆射.司空,改任司徒 长孙无忌(约597年-659年),字辅机,河南省洛阳人,唐初大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1]先世乃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改为长孙氏.从小"该博文史".617年,李渊起兵 ...
  • 隋唐人物简介
    隋唐人物简介 乱世出英雄,隋唐时期共出现有记载的人物近200多人,隋朝是一个短暂的王朝.隋朝皇帝杨广与唐朝皇帝李渊都是西魏柱国独孤信的外孙,即杨坚与李丙(李渊父亲)的妻子是姐妹.因此史家多把杨隋与李唐合称隋唐.隋文帝:杨坚生于公元541年7 ...
  • 李治和太平公主
    经历 李治与唐太宗嫡长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为长孙皇后所生同母兄弟.贞观五年(631年),李治被封为晋王,幼时即以仁孝闻名.[2]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承乾被废,李泰也因罪被黜,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治被立为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 ...
  • 历史人物简介及评价
    周武帝 北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四子,北周孝闵帝宇文觉和北周明帝宇文毓异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叱奴太后)[1],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公元560年-578年 ...
  • 武则天无字碑上书千言
    从1911年的3月8日到2011年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已经走过了整整100年的历程,这是让全球女性自豪的节日:但鲜有人知的是,在1300年前武则天的家乡广元,女人们早已开始庆祝象征男女平等的"女儿节". 她,有至高无 ...
  • 揭秘史上唯一"伺候"过六位皇帝的奇女子萧皇后!
    揭秘史上唯一"伺候"过六位皇帝的奇女子萧皇后!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女人,即使经历岁月更迭,依然美貌留存. 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后,即使经历改朝换代,依然能伴君左右. 在中国古代渊源历史中,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美女们数不胜数,但 ...
  • 中国历代严刑禁赌揭秘
    中国古代最早的博戏――"六博",相传出于夏朝末期大臣乌曹之手.由此算来,赌博游戏在中国也有3500余年的历史了. 到秦汉时期,赌博的种类逐渐增多.先秦博戏除了赌钱外还蕴涵有某种娱乐成份,到了汉代,博戏则已蜕变成" ...
  • [西游记]--故事梗概
    <西游记>--故事梗概 ●第一回 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东胜神洲傲来国海中有花果山,山项上一仙石孕育出一石猴.石猴在所居涧水源头寻到名为"水帘洞"的石洞,被群猴拥戴为王.又过三五百年,石猴忽为人生无 ...
  • 王爷归来20XX年3期
    李允堂走的那天,大臣们十里长街欢送他,分明想努力表现出依依不舍的悲戚模样,但就是忍不住脸上挂出了笑容,这一悲一喜,搞得跟便秘了似的.听说那几日京城的猪肉都涨价了,因为各大臣家每天食物的采购量是以前的许多倍,据说都在家庆贺呢! 五年前,号称京 ...
  • [新唐书]卷八十 列传第五
    ◎太宗子 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后宫生宽,杨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阴妃生祐,王氏生惲,燕妃生贞,又生第十一子嚣,韦妃生慎,后宫生简,杨妃生福,杨氏生明. 常山愍王承乾字高明,生承乾殿,即以命之.武德三年,始王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