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的研究 - 范文中心

教育学的研究

03/09

编者:09数应(1)班 马文娟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的对象是人。人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为了保证社会对教育的要求能够顺利地实现,有效地促进年轻一代的健康发展,教育必须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实际出发,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人类自身发展所必需的,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教育现象是客观存在的,是教育实践的产物。

人们可以感知它、认识它。但教育现象人为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只有被人们议论、评说,看作是一个“教育问题”时,如人们有意识地提出“要造就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方法去培育人”等,才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有:教育的本质,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教育要造就怎样的人,教育制度,教育工作的任务、这程、内容、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教师和学生,教育的管理等。教育学是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教育学的历史也就是在对这些问题不断进行探索,并找出各种各样的答案的过程中展开的。

教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研究教育问题,需要运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卫生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才能揭示其规律,论证其原理,说明其方法,指导其实践。教育学的内容,包括教育的一般原理、德育论、教学论、体育、美育、学校管理理论等部分。随着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逐步趋向专门化,教育学自身分化为学前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珠儿童教育学、家庭教育学、军事教育学等。本书是以普通教育为研究对象的,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阐明培养儿童、青少年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规律。

越丰富,就越能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认识民主的价值,推崇民主的政策,推动政治的改革和进步。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的舆论力量。学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他们的言论、行为、文章、学校中的教材和刊物等,宣传一定的思想、造成一定的舆论,藉以影响群众,为一定的政治服务。

3. 教育与文化

文化依靠教育传承和保存,教育也创造、传播和更新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初中阶段是一个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如果发生心理问题,也是最容易纠正的时期。

调查中,学生各种心理症状的相关分析以及心理问题检出率的一致性检验证明,随着年龄增长,虽然初中女生心理症状的稳定性比男生强,但也是处于低稳定状态,高中学生体验到的心理痛苦要比初中严重。

研究人员分析发现,目前困扰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是躯体不适和情绪痛苦,这些不适和痛苦并未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而消失,而是一直“稳定”存在,困扰着他们。女生出现的心理症状排在前7位的依次为躯体不适、睡眠与饮食、焦虑、强迫、抑郁、恐惧、偏执。男生各种心理症状排在前7位的依次为人际敏感、焦虑、抑郁、躯体不适、强迫、睡眠与饮食、敌对。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人类种系的发展和人的个体的发展。人的种系的发展是从动物到人的演化过程。人的个体发展是人从出生到衰老的发展过程。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个体的人,教育哲学是用一定的哲学观点来解释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方法等问题,也具体地研究了教育与

个体人的发展问题。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和教育。从受教育者的方面来讲,还有主观能动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是整个社会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受社会环境的制约,又有相对的独立性,它是对人的身心进行影响和培养,培养人去参加社会实践的活动,因此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不同时期不同的阶段,所实施的教育是不同的,要有针对、有条件、有成效的进行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

1. 教育与经济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制约教育的发展,教育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是教育赖以发展的基础,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2. 教育与政治

教育为政治培养所需要的人才,通过培养人才实现对政治的影响,是教育作用于政治的主要途径。教育可以促进民主。一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与一个国家国民的文化水平、教育事业发展的程度是密切相关的。普及教育的程度越高,人的知识

1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增强人的体质,发展人的个性,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不能相互替代,又不能彼此分割。之所以不能替代,是因为各育之间是有区别的,每一育都有它特定的内涵、任务和功能,每一育的社会发展价值和个体发展价值都是不同的、不可或缺的,之所以不可分割,一方面是因为各育之间是相互渗透的,每一育中都包含着对人的智力、情感、意志和行为的要求;另一方面因为各育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存在着互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再者,教育活动的综合性也决定了这五部分的任务和功能综合在每一类活动中,每一类活动中都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实现各育的任务和功能,而不是由不同的活动分别来实现这五部分的任务。我们把完整的教育活动相对地划分成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这只是出于研究的安排而人为进行的一种抽象的、理性的划分。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存在纯而又纯的德育、智育、体育等。

根据各育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中要避免忽视某一个部分或把每个部分孤立起来的错误做法,要坚持“五育”并重,使全面发展教育的各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当然,“五育”并重并不是均衡发展。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健将,或者要求每一个学生都精通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等是不可能的。全面发展,是指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学生可以而且应当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保持并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就个人来说,基本素质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的发展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所以,在教育工作中,要承认学生的个人特点,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别,把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有比较完善的基本素质,又能充分发展其特长,形成丰富而独特的个 性。

教师与学生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学校是每个学生的栖身与学习之地,学校的教育方式与手段

教师

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把言教与身教结合起来,只有以身作则,才能使教师的言教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有为人师表,才能使学生从教师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学道德准则的可信,从而愿意积极行动,促成学生的言行统一。 以身作则是教师职业品德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教育力量所在,教师为人师表,他向学生传授知识,也教育学生做人,教师的一言一行,政治态度,思想作风,道德品质,治学精神,行为习惯,都对学生有很深的影响。在学生身上往往能看到教师的“影子”,教师的思想行为,都要接受自己学生的检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否有效,不仅取决于他的言教,而且还要取决于身教,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教师必须带头遵守”,这是所有优秀教师的共同经验,它已成为教师工作的共同格言。

教师是塑造年青一代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塑造年青一代美好的心灵。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世界观通过具体的教学教育工作影响学生,从而造就出掌握一定文化,具备一定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社会成员。虽然每个时代的道德水平最终决定于该时代的经济关系,每—个体系的思想观念也受着复杂社会关系的影响,但是,教师的教育对学生的品德发展产生直接的强烈的感染作用。不仅如此,教师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表现出的一切,都同他的教育活动—样,对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说重视对学生的德育的影响至关重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不但靠教师口头上的教育,还要靠老师的行为品德对学生的直接影响与教育

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大趋势就是教育生活化与生活教育化,即教育与生活的重新结合。教育生活化是指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世界密切联系起来。而生活教育化则是指寓教育于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注重学生的日常生活情景的教育性,使学生在他日常的生活世界之中受到教育。与生活教育化相适应的便是终身教育。21世纪教育的特点是终身教育,这是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的必然结果。美国预言家托夫勒在1970年就预测,就知识增长的速度来讲,今天出生的小孩到大学毕业,世界的知识总量将增加10倍,当这个小孩50岁,知识总量将是他出生的32倍,而且全世界97%的知识都是他出生以后才研究出来的。因此,人类无论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和判断,还是快速更新知识,都必须一生持续不断地学习。中学教育是人发展的起点、生长点和前提,在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中学教学中要做到:培养一生受用的学习习惯;做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永不磨灭的求知欲;培养一生不变的正直、勤奋、善待人与自然的品格。也就是要求学生做到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乐于不断地获取知识和主动探索、善于收集、加工各种信息、制定适合自己的发展计划。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正规的学校教育再也不能为人们一次性地提供终生享用的知识。《学会生存》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提出:“一个社会既然赋予教育这样重要的地位和这样崇高的价值,那么这个社会就应该有一个它应有的名称——我们称之为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也就是受教育者越来越不成为对象,而是越来越成为主体,教育已不再是从外部强加在他身上的东西,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在任何情况之下都可以自由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义务,而是一种责任。因此,只有在中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生存中适应学习化社会对公民的要求。

2

3


相关内容

  • 教育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九月二十 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 ...
  • 职业教育学对象_体系与范式的反思
    2006年第25期 第27卷总479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 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EducationScience) No.25,2006 Vol.27 GeneralNo.479 职业教育学 ...
  • 体育教育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学 院 学 院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级 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 毕业 毕业二〇一五年 十二月一 日 毕业 体育教育毕业论文选题(1449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 ...
  • 将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进行到底
    [摘 要]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发展起来的,潘懋元先生在其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功不可没.笔者回顾了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从以下方面来解读潘先生关于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思想:一是通过"三个方面"."三个维 ...
  • 李均,李鸿: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学科的困境与出路
    ▲李均 作者简介:李均,深圳大学高教所副所长.教授: 李鸿,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 来源:<大学教育科学>2016年第2期 摘 要:近年来,受建设"教育学一级学科"改革的影响,高等教育学科出现独立地位动摇. ...
  • 浅析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规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教育学研究对象的规律 作者:魏留记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2年第12期 教育的发展对于社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强大,都得益 ...
  • 小学教育科研知识培训资料
    小学教育科研知识培训资料 一 有关教育科研的常识 1.我们为什么要搞教育科研 ⑴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的高低,是人们衡量学校办学水平优劣.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把 ...
  • 福建师范大学AB类学术期刊
    福建师范大学AB类学术期刊一.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 (一)A类(45种)学科名称 期 刊 名 称 期刊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委员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委员会光明日报报业集团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
  • 第九讲校本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法
    第九讲:校本研究与教育行动研究法(参考教材第八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校本研究兴起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2.理解校本研究的含义.特点及研究意义 2.掌握校本研究的研究实施的原则.程序和基本要求 3. 掌握教育行动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 ...
  • 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记录4
    学校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步骤与方法 确定课题 一. 中小学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有两大来源: 1.教育实践是教育科研课题的源泉 教学工作中提出的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学生学习问题,提高质量与提高效率等都是研究的课题. 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培养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