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诺依曼结构的瓶颈问题 - 范文中心

冯诺依曼结构的瓶颈问题

12/18

冯诺依曼的瓶颈问题

电脑有四个主要部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接口电路和外部设备,各部分之间的互连总线有: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双向数据线和输入输出线。电脑的信息数据采用二进制进行编码,将数据输入电脑时,是一个一个地按地址对号先后入座,经计算、处理,然后输出结果,而不是将数据同时输入电脑。将数据一个一个地输入和处理的方式被称为串行方式;将数据同时输入和处理的方式,被称为并行方式。串行方式比并行方式所需的各部件之间的互联线数目大大减少,从而简化了电路,使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得以实现。但是,却使电脑丧失了实时处理的能力,因为,串行方式延长了数据输入和处理的时间,从而限制了电脑的计算处理速度,这就是所谓冯诺依曼"瓶颈"问题。如同满瓶之水,只能从瓶颈慢慢地流出,使时间延长了。 思考:冯•诺依曼瓶颈本质的原因是什么?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以存储程序原理为基础,指令与数据混合存储,程序执行时,CPU在程序计数器的指引下,线性顺序地读取下一条指令和数据,以运算器为中心,这就注定了其本质特点是线性或是串行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指令执行的串行性。CPU的运算依赖于寄存器。每一个指令的运算或多或少依赖于其前序指

令的执行结果,尽管后来有些技术,比如将以运算器为中心通过运用DMA等技术变为以存储器为中心、超标量、智能预测执行、寄存器改名技术以达到多条管道并行进行,这已经或多或少地改变了冯•诺依曼的原型,但是本质还是串行执行指令。使得我们在设计程序时,基本上是按流水线的方式在思考问题,即使结构化编程,每个结构体本身也还是串行思考方式下实现的。而时下时兴的面向对象技术只是实现了封装,每个对象成员在设计时也是以串行的思考方式实现的,使得软件的实现效率比较低。

2.存储器读取的串行性。存储器是现代冯•诺依曼体系的核心。一切数据都要在存储器里打转,

但是研究计算机原理,注意到,所有对内存的读取都是独占性的,每一个瞬间,内存实体只能被一个操作对象通过片选信号占据。这就决定了内存的串行读取特性,尽管后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技术,比如双端内存读取技术(可以从两个读取口同时互不影响地操作内存,初期为了解决显存的显示瓶劲)及双通道甚至多通道技术(可以将待写入的数据分块同时写入不同的存储区块,可以将内存存取速度成倍地提高,这种技术我认为源于RAID技术),这些技术或多或少增强了系统的性能,但都没有改变每一个单体串行工作的特点。

综上所述,我认为冯•诺依曼瓶劲的本质是串性。改善的出路是使用并行技术,在指令运算处理及数据存储上都巧妙地运用并行技术。比如:存储器的访问不再用片选控制,而是可以任意地访问单元,在读写数据时用原子操作或事务处理的思想保证数据的一致性。

1

.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

把冯?诺依曼计算机(Von Neumann computer)的特点归纳如下:

(1)使用单一处理部件来完成计算、存储及通信工作。

(2)使用线性组织的定长存储单元来存储程序,存储时对指令和数据不加区别。

(3)存储空间的单元是直接寻址的。

(4)使用二进制机器语言,其指令完成基本操作码的简单操作。

(5)对计算进行集中的顺序的控制。

4.普林斯顿结构与哈佛结构

有人就把冯?诺依曼结构称为普林斯顿体系结构(Princetion architecture)。与此相对的一种结构则称为哈佛体系结构(Harvard architecture)。哈佛体系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把指令和数据分开进行存储。今天,我们所说的哈佛结构主要是指在单一的主存储器情况下,带有两个分离的指令高速缓存(instruction cache)和数据高速缓存(data cache)。 5.非冯?诺依曼结构的发展

冯结构既为计算机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又因“集中的、顺序的控制”而成为性能提高的瓶颈。因此,计算机科学家仍在不断地探索各种非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函数式编程语言计算机、数据流计算机就是著名的非冯?诺依曼结构。

(三) 体系结构的分类

1.宏观上按处理机数量的分类

(1)单处理系统单处理系统(uniprocessing system)是利用一个处理单元与其它外部设备 2

结合起来,实现存储、计算、通信、输入与输出等功能的系统。

(2)并行处理与多处理系统并行处理与多处理系统(parallel processing and multiprocessing system)是为了充分发挥问题求解过程中处理的并行性,利用两个以上的处理机互连起来,彼此进行通信协调,以便共同求解一个大问题的计算机系统。

(3)分布式处理系统分布式处理系统(distributed processing system)是指物理上远距离而松耦合的多计算机系统。其中,物理上的远距离意味着通信时间与处理时间相比已不可忽略,在通信线路上的数据传输速率要比在处理机内部总线上传输慢得多,这也正是松耦合的含义。

2.微观上按并行程度的分类

(1)Flynn的分类法1966年M.J.Flynn提出按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少进行分类的方法。他首先定义了:指令流是机器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流是由指令调用的数据序列。然后,他把计算机系统分为四类

3


相关内容

  • 量子计算与神经突触计算
    量子计算 通常计算机能够理解的最基本信息单元是"比特".就像能够打开或关闭的灯光一样,比特只能是两个值中的一个:"1"或"0".对于量子比特(或简称为"qubit&quo ...
  • 计算机科学概论
    计算机科学概论 魏子翔 学号:[1**********]23 摘要:通过对计算机科学概论的学习,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 本文主要写了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的认识:对算法的认识以及对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工作原理的认识与了解 ...
  • 计算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人
    转自: 计算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20人 1.约翰•冯•诺依曼 (John Von Neuman, 1903- 1957) 被誉为"电子计算机之父".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对计算机科学.计算机技术和数值分析的开拓性工作,194 ...
  • 题 计算机历史与分类
    1.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在美国研制的,该机的英文缩写名是( A ) . A .ENIAC B .EDVAC C .EDSAC D .MARK-II 2.提出了存储程序和采用二进制系统的设想, 被人们尊称为"计算机之父&qu ...
  • 计算机三级嵌入式习题整理
    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晶体管的尺寸越小,其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 在linux OS中,用"任务"替代"进程",而没有"进程" ...
  • 1.初识计算机硬件系统
    1.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 C )年,名字叫做( ) A .1954,EAINC B .1976, EAINC C .1946, ENIAC D .1964, ENIAC 2.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诞生于( B )年 A .1 ...
  • 高中会考计算机知识点
    1. 第一台算机ENIAC计淡于生1964,年电子是管计算:第机二是代晶管计体机:第三代算中是小规集成电模路:四代是第规模大成电集:路 2 计.算机的应领域主用有要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控制时办公:.生自动化:产人智能,工络网信:通电子务 ...
  • 教育学真题
    教育学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和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 ...
  • 人工神经网络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1)
    第15卷第2期 安徽机电学院学报Vol. 15No. 2文章编号:1007-5240(2000) 02-0001-05 人工神经网络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周鸣争 (安徽机电学院计算机工程系, ) 摘要:1它能以任意精, 能很好的协调多种输 ...
  • 临床医学工程_测试2
    南京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系 临床工程师入职测试2 单项选择题 1.在决定一个事件的各个条件中,只要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条件具备,这个事件就会发生,这种因果关系称为"___"逻辑关系 ( ) A.与 B.非 C.或 D.与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