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 范文中心

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08/23

光绪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

摘要:甲午战争战败后,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同时,西方列强虎视眈眈,内部起义纷争不断。清政府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国内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变法图强,这样的想法得到了清朝最高统治者光绪皇帝的支持。于是以光绪和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关键词:光绪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逐渐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过程中接连失利,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不少卖国条约。第一次鸦片战争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条约包括赔偿2100万银元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为通商口岸等。之后,清政府有和各国陆陆续续签订了《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使中国逐渐走向半殖民地化。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席卷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运动更加使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虽最终镇压了起义,但是也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之后的中国各地起义仍然不断,自然灾害也是常有发生,水旱蝗饥防不胜防。

1875年2月25日,光绪皇帝即位。由于即位后皇帝才4岁,所以朝中大小事务都由两宫皇太后把持。而在1881年东慈安暴死之后,两宫垂帘听政的局面被打破,大权便落在了西太后慈禧手中。“慈禧(太后)可以唯己独尊,以专执国政”①“西太后不仅在实质上,而且在形式上也使她登上了权利的顶峰,她被人称之为‘老佛爷’,完全由其一人控制了清王朝“②1887年光绪帝亲政。在这之后,虽然光绪帝有了一定的权利,“然朝中大事,帝与大臣皆知,必须禀白而后行。”③西太后所谓的归政,不过是挂羊头卖狗肉,使光绪帝在百官面前更加像一个傀儡罢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以光绪帝为首的抵抗派以及一些忧虑国家命运的大臣纷纷要求对日作战。礼部右侍郎志锐说:“皇上明诏下颁赫然致讨,天下皆闻风思奋。”④然而控制外交和军事大权的李鸿章则对光绪帝下发的诏书置若罔闻并变相拖延。而归根结底则是西太后在暗中给予李鸿章以支持。最终导致甲午战败。而《马关条约》签订消息的传来,举国震动。而自亲政以来,怀有励精图治之想法的光绪也产生了“忧危之心”,急求雪耻之方。而廷臣们所提之议都和洋务运动中提出的口号不谋而合。但甲午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使某些大臣认为洋务运动收效甚微并导致了战争的失败。在这时,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出现,并宣传维新思想,建立保国会提出“保国,保种,保教”的口号。康有为的一些思想经过大臣的传播,传入光绪耳中,引起了光绪帝极大的兴趣,使光绪帝意识到西法之妙,并产生了效仿改革之心。光绪帝遍

阅《日本国志》,《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而这些书对光绪的思想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光绪效法日本进行改革产生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可以说,在思想上和康梁等人并齐之后,在接下来的戊戌变法中光绪帝也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

(一) 变法初期支持康梁等人主张,严惩顽固派分子。

变法初期,光绪帝颁布谕令:”今将变法之意,布告天下,使百姓咸喻朕心,共知其君之可恃,上下同心,以成新政,以强中国,朕不胜厚望焉。”⑤光绪帝的这道诏令,可以说是为康梁等人铺平了道路,虽不是足够平坦,但光绪也是行他可行之权尽力而为了。接下来在这短短的103天里颁布了涉及到政治,经济,文教等方面的一百八十条左右的诏令,平均下来每天颁布

1.7条,而最多的一天,如9月12日,则颁布了十一条诏令。而顽固派则以“祖制,不可轻废”等为理由,对变法进行阻挠。以怀塔布,许应骙为首的礼部六堂官“均太后党,阻挠变政甚力”⑥而光绪帝对此”恶之久矣“⑦,予以全部撤职。,将礼部六堂官一网打尽,使维新者无不拍手称快。这一事件,又一次扫除了维新变法道路上的障碍。

(二)光绪帝保护”士民“上书言事,使更多的人积极参与到变法中来,将变法的影响推至全国。

8月2日,光绪帝下诏:“各部司员,有条陈事件者,著由各堂官代奏,士民有上书言事者,著赴督察院呈递,毋得拘牵忌讳,稍有阻隔”⑧后又再次颁诏:”凡接有条陈事件,如系封口呈请代奏,即著将原封进呈,毋庸折阅。其具呈到院者,即将原呈封进,不必另行抄录,均著随到随递,不准稽压,倘有阻隔,即以违指论处。”⑨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光绪帝心中,士民并没有严格的定义,只要有奏折,便可递交。他鼓励天下人共同支持变法,为变法尽一份心力。光绪这一广开言路的做法,使”海内臣民,莫不欢欣兴起“⑩纷纷上书讨论国家大计,这些上书者,包括社会的各个层面,甚至包括一些野人和渔人。而这道闸门一旦打开,必然造成川决之势。变法图强的声音冲破顽固派的层层壁垒,传向四面八方。从而丰富了改革的内容,一扫清廷之死气沉沉之局面,吹来一股清新空气,使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出现了新的生机。

(三) 光绪帝始终是康梁等人在变法中有力的后盾。

当光绪帝发现西太后在颐和园的异常动向时,便知道变法不能维继。于是他 召见林旭,命他将密谕带给康有为。谕曰:“朕今命汝督办官报,实有不得已苦衷,非楮墨所能罄也。汝可迅速出外,不可延迟。汝一片忠爱热肠,朕深所悉。其爱惜身体,善自调摄,将来更效驰驱,共建大业,朕有厚望焉。” ⑾光绪帝对在密谕中对康有为寄予了厚望和殷切的期待,来日方长,让他迅速离京,以图后效。在这短短的一百多天里,虽只予康梁等人六品官员的身份,但对他们的爱护是不言而喻的。而康有为等人也曾试图救援光绪帝,无奈大势已去,只好出逃。而光绪虽然还曾想着再重新操政,但事实总是不能如他的意了。

纵观甲午战后的中国局势,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图存运动在顽固派的抵制下最终失败,但是对国内局势的影响是深远的。它为资产阶级救国运动提供了一个范本,也使得后继者吸收教训来更好地改造中国。而维新变法虽败,但光绪帝的功劳不可抹杀,如果没有他,就不会有维新变法,在晚清的君王中,他不失为一位有识之君。

①【英】濮兰德 ,白克浩司:《慈禧外纪》第106页

②孙孝恩《光绪评传》第34页

③《清室外纪年》第104页

④故宫博物院编:《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丛刊《中日战争》(三)第37页 ⑤《清史稿 德宗本纪二》第925 -926页

⑥印鸾章:《清鉴纲目》,第834页

⑦梁启超:《戊戌政变记》,第44页

⑧《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1,第16页

⑨《德宗景皇帝实录》,卷424,第16页

⑩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第146页

⑾丛刊《戊戌变法》(二),第97页


相关内容

  • 浅谈戊戌变法的影响
    摘要 本文通过<上清帝第六书>的有关内容,对戊戌变法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 关键词 戊戌变法 <上清帝第六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中华民族是一个优秀的民族,拥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然而在其漫长的 ...
  • 梁启超对戊戌变法的反思
    作者:李喜所 <河北学刊> 2001年09期 [中图分类号]K25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1)03-0074-06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这不仅表现在维新变法.议会 ...
  •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汉语拼音创始人王照 王光军 王祥瑞 王照(1859-1933),字黎青,号小航,又号水东.宁河县芦台镇人.曾祖王锡朋. 王照是我国著名语音学家,汉字改革的先驱者,汉语拼音的创始人.他创造的"官话字母",开注音符号之先河, ...
  • 百日维新练习题
    9.2 百日维新 必做题 一.选择题 1.戊戌变法法令中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是( ) A.设京师大学堂 C.废八股 2.下列不属于维新变法法令措施的是( ) A.创办各种专业学堂 C.准许臣民上书言事 B.开垦荒地,修筑铁路,开采矿产 ...
  •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历史简介 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是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民主革命时期. 女真族是满族的 ...
  •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复习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学习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评价:知道公车上书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提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 ...
  • 维新运动的性质
    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 变法失败的原因 1) 守旧派势力强大,国家的最高领导权不在维新派手中,而紧握在以西太后为首的王公.大臣手中.几位掌实权的显赫人物恭亲王.庆亲王,刚毅几乎无例外地守旧.维新派只少数几个人,而且在朝中没有实 ...
  • 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读书考试题
    鸦片战争 1. 五四运动首先在(北京)展开 2.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工人阶级认识到自身的力量) 3. 中国自(鸦片战争起)开始沦为半半社会 4. 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是(公车上书) 5. 可以进驻北京的条约是(天津条约) 6. 中国民族 ...
  • 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浅析清末教育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摘要: 20世纪初期, 中国社会处于教育转型的关键时刻, 这时期清政府进行的教育改革主要包括废科举.改学制以及新的教育行政体制的建立和教育结构的整体规划等, 这些措施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近代教育制度终于 ...
  • 大齐坨张氏家族与天津
    河北省丰润县(今唐山市丰润区)欢喜庄乡大齐坨村张氏家族,耕读传家,科举起家,清末以来涌现出一批著名人物,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不小的影响.其声名最著者,包括清末的清流健将张佩纶.两广总督张人骏.大清银行总监督张允言,以及民国的交通总长张志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