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应用题 - 范文中心

相遇应用题

12/21

相遇应用题《相遇应用题》教案作者:黄增加教学内容: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教科书第150-151页上的内容, 练习三十三的第1-3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在掌握行程问题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 初步理解相遇问题的运动特点, 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并能解答较简单的相关问题。2.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小英或小强的模型。教学过程:一、复习1. 启发谈话:课前发给每个同学一个小人,坐左边的同学就当小强,右边的同学当小丽。2. 当小强的同学读出小强身上写的字:“小强每分走60米”, 教师给出一个已知条件“4分钟”指名编出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并列式。60×4=240(米)3. 当小丽的同学读出小丽身上写的字:“小丽每分走70米”, 教师给出一个已知条件“4分钟”指名编出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并列式。70×4=280(米)4. 比较两个算式后复习数量关系: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我们都可以叫什么?(速度)4分钟呢?(时间)240米和280米呢?(路程) 板书: 速度 时间 路程通过两个式子和过去学过的知识, 我们能不能得到三个量的关系呢? 指名说出三个数量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二.新课1. 揭示课题以前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个物体单独运动, 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学习如果两个物体从不同的位置, 同时的, 相对的运动走来, 你们想一下最后会怎样?(相遇) 所以这节课我们就要相遇应用题。2. 学生实践第一次:学生手拿模型,从各自的桌角向对方走来, 使学生初步体会相遇的概念。第二次:让学生再操作, 加深理解, 使学生体会到两个人不可能在桌子的正中间相遇, 明白应该在靠近哪一边相遇。第三次:学生实践:不在桌子中间相遇。第四次:要求学生在教师喊完4分钟后的时刻相遇。让学生实践。第五次:发现学生每分钟走的速度不平均,要求学生每分钟的速度平均,学生实践。第六次:要求学生边走边在教师喊出第1分钟时,当小强的同学喊60米,喊出第2分钟时,喊60米,依此类推。小丽也一样。第七次:要求学生边走边在教师喊出第1分钟时,学生喊出小强和小丽每分钟共走的米数130米,喊出第2分钟时,喊130米,依此类推。3. 师生共同编题教师:我们将刚才的活动过程一起来编一道应用题。老师说一句,同学说一句。教师板书出第一句: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引导学生找出这句的关键字:同时 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相对)鼓励学生说出第二.三句: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编出第

二.三句:小强每分走60米,小丽每分走70米。第四句鼓励学生说出: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问题:由学生自己自由提出:如果学生说出:“他们一共行多少米?“教师可说明:他一共行的米数实际就是两家的距离。整题编出后,请一名同学读一遍。4. 学生解题通过让同桌再合作实践一到两遍后,画出线段图并动笔解题。要求:分步综合都可以,但最好用综合。学生解答后,分别请两名列式不一样的同学解答。第一种:60×4+70×4 第一种 (60+70)×4=240+280 =130×4. =520(米) =520(米)5. 集体讲评第一种解法:学生说出理由后,媒体演示。学生分别说出每一步是求什么的后,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解释。第二种解法:学生说出理由后,媒体演示。教师提问:(1)60是什么?70是什么?那么60+70又题求什么?(小强的速度,小丽的速度,他们在一分钟里共走的路程)(2)60+70是他们在几分钟里面走的?(1分钟)(3)那么在4分钟里面他们一共走了几个这样速度?(4个)(4)为什么要乘以4?(因为他们共走了4分钟)(5)通过让学生再说一遍60+70求的是什么,从而共同概括出两车的速度的总和叫做速度和。(6)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什么叫速度和。(7)在(60+70)的上面板书速度和,在4上面板书时间,270的上面板书路程。(8)让学生观察后,得出速度和,时间,路程三个量的关系式。学生说出:速度和×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和路程÷速度和=时间(9)理解4分钟到底是谁走的?a. 小强走了几分钟?(4分钟)b. 小丽走了几分钟?(4分钟)c. 他们一共走了几分钟?(使学生明白他们是同时出发,又同时相遇)通过举例让学生加深理解。三.扩展思维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可以出以下一种做法,看一看是不是正确? 60+60+60+60+70+70+70+70并让学生指出 60+60+60+60和70+70+70+70各是代表乘法算式的哪一部份?(60×4,

70×4)四.巩固练习课本151页做一做的第二题。五.扩散练习(学生任选一题)1、课本第151页做一做的“第一题”。2、课本第153页练习三十三第3题。六.作业练习三十二的第1.2题。


相关内容

  • 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及经典例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复习与巩固 一.知识网络 二.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一元一次方程及解的概念 1.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是: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要点诠释: 一元一次方程须满足 ...
  • 小学数学中的数量关系1
    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 ...
  • 相遇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模拟演示和画线段图等方法理解速度.时 间和路程的数量关系,初步构建相遇问题的数学模型.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 ...
  • 有效积温法则应用论文-中华
    有效积温法则以及应用 作者:宁中华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学号:2012013257 [摘要]: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描述温度和生物的发育 关系最长采用的就是"有效积温法则".有效积温法则在农业 ...
  • 四年级应用题练习2
    1.一桶水,连桶重250千克,用去一半水后,连桶还有145千克,问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水?水桶重多少千克? 2.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如果2个纸箱同1个木箱装的球鞋一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
  • 小学数学应用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分类复习(五) ----应用题部分 [知识点] 1.简单应用题:只含有一种基本数量关系,或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应用题,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 (1) 解题步骤:A .审题理解题意:了解应用题的内容,知道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读 ...
  • 20XX年四年级希望杯1试题及答案
    1.过元旦时,班委会用730元为全班同学每人买了一份价值17元的纪念品,剩余16元,那么,这个班共有学生____名. [解析](730-16)÷17=42(元) [考点分析]简单应用题 2.买5斤黄瓜用了11元8角,比买4斤西红柿少用了1元 ...
  • 七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
    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 知能点1:市场经济.打折销售问题 (1)商品利润=商品售价-商品成本价 (2)商品利润率= 商品利润 ×100% 商品成本价 (3)商品销售额=商品销售价×商品销售量 (4)商品的销售利润=(销售价-成本价)×销售量 ( ...
  • 20**年小升初名校冲刺真题试卷(点招试卷)人教版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27分) 1.实验室长约12( ),面积约80( ). 2.如果向北走500米记作+500米,那么-200表示( ). 3.一个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的长方形,绕着其中的一边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 立体图形,这个立体图形 ...
  •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类型及解题方法 一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的应用题,叫做和差问题.一般关系式有: (和-差)÷2=较小数 (和+差)÷2=较大数 例:甲乙两数的和是24,甲数比乙数少4,求甲乙两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