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理论推导 - 范文中心

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理论推导

06/21

  摘 要:建立在信息革命基础上的电子货币,对传统货币供给和金融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对当今电子货币供给的部分学术成果进行了剖析,然后对电子货币供给做了全新的理论推导。理论推导的结果表明,只要对电子货币存款准备金率和初始发行比率进行调控,就能够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量。   关键词:电子货币;货币供应量   中图分类号:F8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12-0055-004         一、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文献综述   关于电子货币对货币总供给的影响,大多数文献研究的是其对狭义货币量M1的影响,并倾向于在M1的基础上将电子货币流通量直接纳入货币供给总量中,通过作用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来影响货币的总供给。此外,还研究了电子货币是否需要提取准备金和能否发生借贷情况下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化。   谢平、尹龙【1】认为电子货币的发行无论是替代流通中的现金还是银行存款,其先前的货币乘数   (C、D、RR、ER分别代表现金、存款、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其中C/ D 为通货比率,RR/ D 为法定准备率,ER/ D 为超额准备率。)将因为电子货币的发行转化为    (其中E为电子货币的发行量,其他字母相对应于发行电子货币后的量)。他们认为,如果电子货币替代的是现金,   将小于C/ D,而等于C/D,这就意味着货币乘数变大;如果电子货币替代的是存款,电子货币发行者减少储备要求,实际的准备率下降,下降,等于C,E +等于D,货币乘数变大。国内其他许多学者都持有类似的观点,如陈雨露、边卫红【5】等。   Aleksander 【10】考虑了对电子货币提取准备金的情况下,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会引起货币总供给的变化,不同的电子货币准备率和M1的计算范围会带来不同的变化。当电子货币的准备率为零时,M1的变化情况为:            如果电子货币没包括在M1的定义中,M1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变化的方向取决于通货C的减少是否能超过存款D的增加。如果电子货币包括在M1的定义中,电子货币对现金的替代将导致M1的增加,因为通货C的减少对应有电子货币EM的增加相抵销,但存款D将由于银行扩张经营而增长。当电子货币的准备率为rEM时,M1的变化情况为:                     第一行描述的是电子货币余额没有包括在狭义货币存量的定义中时M1的变化情况。M1的变化取决于电子货币余额的法定准备金率 ,如果 ,M1增加。如果 ,电子货币对央行通货的替代作用将是中性的,对M1的数量没影响。在电子货币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较高的情况下,如果,狭义货币的总量会减少。M1的变化同时也取决于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 ・ 越大,M1的变化越小。第二行描述的是电子货币余额包括在狭义货币存量的定义中时M1的变化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法定准备金率不等于1时,狭义货币存量将增加。如果 =1,电子货币对央行通货的替代作用将是中性的。并且同上,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越大,M1的变化也就越小。   王倩、纪玉山【9】在Aleksander 的基础上,加入了电子货币对存款的替代会引起货币总供给的变化。当存款准备率为零时,如果电子货币替代的是存款,则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取决于M1的统计口径:如果M1=C+D,最初D减少使货币供应量下降。但由于购买电子货币所使用的存款货币仍保留在商业银行体系中,变化的只是账户所有者,在商业银行信用创造的假设条件下,保留在银行体系中的存款货币仍可继续增加货币供给。而且,由于电子货币的存款准备金率为零,电子货币替代存款货币将释放 单位可用于存款创造的储备,因此货币供应总量最终会增加。如果M1=C+D+E,则在整个商业银行体系信用创造总量增加的基础上,又增了一种交易媒介,货币供应总量会进一步扩张。当存款准备率为 时,电子货币替代存款对M1的影响见如下表:               第一行说明了电子货币发行量每增加 一个单位,M1将增加单位。电子货币替代存款对M1 的影响取决于电子货币和存款的准备金率。如果 ,M1增加;如果 ,   M1不变,即货币转换的影响是中性的;如果 ,则M1减少。第二行中由于 和都小于1,所以货币供应量必定增加。   靳超、冷燕华【7】以电子货币是否发生借贷为基准对广义电子货币进行分类并讨论其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他们认为电子货币作为一种媒介工具对央行通货和流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将更多的货币纳入到银行系统乘数创造的过程之中,从而总体上增大了货币乘数,如果允许发生借贷,电子货币将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货币形式参与并增加货币总供给,其存量的大小将与其储蓄率和流转次数密切相关。   李�【6】针对国内学者目前争论比较大的方面,即电子货币只是货币的替代物还是属于一种独立的货币形态以及电子货币的发行量怎样计入货币供给中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电子货币应该以独立货币的形式计入货币供给总量,但又不是100%的加入货币供给中,这样可能会带来重复计算。应当考虑到电子货币发行的储备发行率,因为电子货币的发行者需要一定的纸币储备以备付,所以M e= (1- t) (预付卡金额+ 借记卡金额+ 数字现金+ 数字支票) 。   通过以上对有关国内外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文献综述,我们发现他们在分析时并没有很好的区分电子化货币与电子货币两种情况下对货币总供给造成的不同影响,以及在电子货币提取准备金率后整个银行系统的信用创造过程是怎样变化的。   二、电子货币对货币供给影响的理论推导   1、电子化货币阶段   我们首先讨论在货币的电子化阶段,货币供给量将会产生的变化。与国内大部分文献不同的是,我们假定央行投放的基础货币量是外生不变的,而促使货币供给量发生变化的是货币乘数。并且,我们分析货币乘数的变化角度并非是外部环境,例如基础货币和 ,而是从其自身定义出发,通过分析影响货币乘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来解释货币供应量的改变。   在完全由现金支付的时代,货币乘数为         其中, r表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e表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c表示现金漏损率; rt表示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t表示定期存款比率。   在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定期存款准备金率是相同的。因此,货币乘数可表示为:         一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情况看,法定存款准备金完全由央行制定,是典型的外生变量。无论货币的电子化程度如何,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不容随意变化的。因此,在短期内,法定存款对货币乘数产生的影响来源于与之相关的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而非货币电子化。   从长远来看,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银行通过电子化的方式可以很快地向法定准备金低的国家迁移。并且,过高的准备金率还会阻碍一国网络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由此形成了国与国之间准备金的“竞赛”,各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已经成为大势所趋。

  二是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从理论上说,超额存款准备金的用途在于银行间的清算。而电子化货币的出现,明显地提高了商业银行支付清算的效率。在资金使用方面,银行不再需要出纳现金,而只需要在客户的储值卡上充值。客户消费的时候,银行只需在相应商家的帐户上增加一些数字即可。在流动性方面,银行无须再害怕“挤兑狂潮”,因为电子化的货币可以无限充值,而不像物理形态的纸制货币。这些因素使超额准备金总体上趋于下降。而超额准备金的下降使得货币乘数增大,货币供给增加。   三是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是指在货币信用创造过程中,无法再次流入银行体系内的货币。电子化货币的支付结算就仅仅表现为各种账户间资金转移引起的数字增减,资金根本不出整个银行体系。此外,电子化的货币存取方便,使得持有货币现金的动机减小。因此,现金漏损率趋向减少。其减少将增大货币乘数。   在现阶段,现金漏损率是最能够反映货币电子化的效果的。   四是定期存款比率。在20 世纪70 年代,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就是自动转账账户(ATS) 的发明。这种金融创新使得定期存款(即准货币) 与活期存款的区别变得非常模糊,但是ATS 也有局限,往往需要通过银行网络才能发挥作用。在电子化货币时代,这个局限不再存在。便利的网上支付路径肯定会使得类似ATS 的金融创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那时定期存款(即准货币) 和活期存款的界限将不明显。   从预期报酬率看,该定期存款比率随着定期利率的上升而上升,随着支票存款利率的上升而下降;从财富总额看,一般来说,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比率会随着财富总额的增长而稳步上升。这是因为当财富增长到一定程度,除了应付日常的交易之外还有一定的剩余时,定期存款显然是一种比现金和支票存款更有吸引力的财富持有形式。即定期存款的财富弹性大于现金和活期存款。因此,电子化货币对定期存款比率的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   2、电子货币阶段   在电子货币阶段,市场上才真正出现了由商业银行或者个体非金融机构发行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发行商在接受其信用的范围内构建起自己的“流通社会”。在这个“流通社会”中,电子货币被用于各种支付和借贷。随着该电子货币使用的不断广泛,它产生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作为完全脱离于央行法定通货系统的一个自生的信用货币系统,它的发展必须受到中央银行的管制和监督,因为它的壮大增加了整个社会的货币总供给量。   第一,电子货币供给。在电子货币发展的最高阶段,电子货币的总供给处于两种需要:一是作为支付手段的需要,二是社会信用机制的需要。它们两者的综合就是电子货币的总供给。而这一部分我们关注的焦点在于通过社会信用机制创造的电子货币供给,也就是电子货币总供给中处支付需要产生的供给之外的部分。   第二,电子货币的总供给。首先,我们将推导出电子货币总供给的一般方程。假定全社会有T家电子货币发行机构,每家发行的电子货币量为Mei ;在某一时期内,电子货币传递次数的期望值为n;每家银行将吸收的电子货币保留一定的比例g用于支付需求,未被用于支付参与流通的电子货币比例为1-g。根据这些假定,我们能够计算出货币乘数ke和全社会的电子货币供给量MeT。   当电子货币只流转一次时( ),电子货币的供给函数为:         当电子货币流转多次时(n>1),电子货币的供给除了发行量以外,还有加上电子货币多次流转派生出来的货币量,这一过程类似于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通过银行体系的派生过程。电子货币流转第2次时,电子货币的持有人以 的比例用于支付,增加到流通中的货币量为;电子货币流转第3次时,增加到流通中的货币量为;依此类推,电子货币流转第 次时,新增电子货币量为 ,此时电子货币的总供给函数为:             可以看到,当n趋近于正无穷时, ,其结果类似于央行通货信用创造过程的结果。   第三,支付需要的电子货币供给。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要推导的是支付需要的电子货币供给量MeP。当电子货币只流转一次时(n=1),用于支付的电子货币:      正如前所述,电子货币的供给都用于支付需要,因此,支付需要的电子货币供给等于电子货币的总供给;   当电子货币流转多次时(n>1),支付需要的电子货币供给的推导可以采用递归法。事实上,当电子货币流转第n-1次时,电子货币的持有人以第n次流转时的支付量的g比例用于第 次流转的支付,而由于假定是最后一次支付,电子货币持有人所剩下的所有电子货币都将用于第 次流转的支付。支付需求的电子货币供给的递归函数为:      可见,无论流转多少次,支付需求的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常数,等于基础货币初始的发行量 。于是,我们得到支付需求的电子货币供给为:         第四,信用创造的电子货币供给。在前面的两个部分,我们讨论了电子货币总供给和支付需求的电子货币供给。它们两者之间的差就是信用创造的电子货币供给MeC。设电子货币乘数为ke,则信用创造的电子货币供给量为:         当 趋近于正无穷时,      支付需求的电子货币最终将被“赎回”,兑换成中央银行的法定通货。因此,对社会总供给产生影响的是信用创造出的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总供给、支付需求的电子货币供给和信用创造电子货币供给三者的对比关系如表所示。                                       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电子货币只流转1次时,其供给完全用于支付需要。此时,电子货币不会从其自身的信用创造上改变货币供给量。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货币代替央行通货完成了部分支付职能。所以,类似于第一篇和本篇前半部分所分析的,完全作为支付中介的电子货币减小了存款准备金率和现金漏损率,增加了货币的流转速度,进而增大了货币乘数和货币供应量。   货币总供给:在前面,我们推导出电子货币的供给情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把电子货币的供给纳入到货币总供给的范畴内来。并在考虑了兑换比例和电子货币准备金率的情况下,推导出新的货币供给乘数。   考虑了电子货币准备金的货币乘数:中央银行为保障电子货币的顺利流通,稳定金融环境,将向发行电子货币的机构吸纳一部分电子货币准备金。但如果电子货币要求交纳存款准备金,势必会使得一部分本应该能够用于信用创造的央行通货强行退出信用创造而进入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这样就影响到了货币的信用创造量,进而影响到货币乘数和货币的总供给。   根据前面的假设,在不交纳存款准备金的情况下的货币乘数为 ,考虑在信用创造的过程中减去电子货币的准备金:                        并且满足约束条件: ,保证银行由足够的资金交纳电子货币准备金。即:      化简,得新的货币乘数为:      其中,假设电子货币初始发行量为Me,由前面的讨论 ;   货币乘数为kB,新货币乘数为k*B;基础货币为MB,货币总供给为 M;Me与MB之比为θ即; kB的倒数为r即,电子货币的准备金率为r*。

  考虑兑换系数和准备金的货币总供给:   在整个社会中,货币的总供给由两部分组成,即央行通货供给和电子货币的供给。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得到了新的货币乘数和电子货币乘数。下面我们将它们引入到总的供给方程中,并对央行的货币政策作初步的讨论。   货币总供给的方程式推导如下:                  其中,电子货币与央行通货的兑换系数为,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但变化幅度较小。   三、结论分析及展望   通过上式,我们可以看到,当 ,即   时,电子货币不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由此可见,只要对电子货币的准备金率 和初始发行比率 进行合理的调控,中央银行是有能力控制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的。当用于信用创造的电子货币增加时,即 减少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增大电子货币准备金率 和减小初始发行比率 的办法减少货币供应量;当用于信用创造的电子货币减少时,即 增加时,中央银行可以采取减小电子货币准备金率 和增大初始发行比率 的办法增加货币供应量。   在今后的研究中,电子货币与央行通货的兑换系数 应该成为关注的焦点。一方面,它的准确度量能够帮助中央银行正确的制定宏观货币政策;另一方面, 实际上是电子货币信用和接受度的反映,它将对金融系统安全和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谢平、尹龙,网络经济下的金融理论与金融治理[J ] ,经济研究,2001(4) ,24 - 31。   [2]尹龙,电子货币对中央银行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0(4)。   [3]尹龙,货币性质的再认识与货币供给理论的发展[J],金融研究,2001(1)。   [4]尹龙,网络金融理论初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陈雨露、边卫红,电子货币发展与中央银行面临的风险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2(1)。   [6]李�,虚拟货币的发展与货币理论和政策的重构[J],世界经济,2003(8)。   [7]靳超、冷燕华,电子化货币、电子货币与货币供给[J],上海金融,2004(9)。   [8]蒲成毅,数字现金对货币供应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2(5)。   [9]王倩、纪玉山,电子货币对货币供应量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4)。   [10]何光辉,电子货币系统的风险及其控制[J],金融研究,2000(11)。   责任编辑:肖杰仁


相关内容

  •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西方经济学 课程英文名称:Western Economics 课程编号:XJ01505 适用专业:物流管理.质量管理工程专业 总学时数:68学时 总 学 分:4 开课学期:春季或秋季 参考教材:< ...
  • 国际收支理论
    第6章 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是国际金融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这一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可以有助于对各国宏观金融政策的认识,也为一国宏观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关于国际收支的决定问题:二是为实现 ...
  •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电子货币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电子货币> 读后感 <当代经济研究>2008年第8期 学 院: 商学院 专 业: 市场营销 年 级: 09级 姓 名: 学 号: 290603122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与电子货币>读后 ...
  • 20**年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整理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实物货币: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 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西方学者:交易媒介.计价 ...
  •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毕业论文
    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的影响 [摘要]本文研究首先对电子货币与货币政策的基本理论进程介绍,明确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产生影响的理论基础:其次,从货币政策的目标及有效性角度,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目标实现及政策效果的正面和反面影响:再次,从适度促进电 ...
  • 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2000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 概念题 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 ...
  • 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创新
    商业银行经营体制创新:全能化趋势 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问题 在西方金融业的发展过程中,关于混业与分业的争论一直贯穿始终,从未中断. 分业者将金融业分成了风险不同.机构分设.客户不同.功能各异的几块,中间有 防火墙,其中一块出了问题,体系不会崩 ...
  • 宏微观经济学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IS-LM模型研究的是:(在利息率与投资变动的情况下,总需求对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利息率与国民收入之间的关系) IS曲线的斜率:为正 IS曲线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国民收入与利息率间的关系 ...
  • 20**年上大金融考研431科目涉及什么资料
    2018上大金融考研431科目涉及什么资 料 本文系统介绍上大金融专硕复试分数线,上大金融专硕考研难度,上大金融专硕就业,上大金融专硕考研学费,上大金融专硕考研辅导,上大金融专硕考研参考书六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上大金融专硕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 ...
  • 北外宏观经济学第二次作业(精品文档)
    1.评述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出自第七单元) (1)新古典增长理论放弃了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关于资本和劳动不可替代的假设.模型假设的前提大致是: 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 ②储蓄函数为S=sY(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且0 ③不存在技术进步,也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