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湖海的仿生机器鱼.doc - 范文中心

畅游湖海的仿生机器鱼.doc

07/06

畅游湖海的仿生机器鱼

作者:赵清竹

来源:《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9年第05期

据悉,经过上亿年进化的鱼类在推进效率、灵活性、可操纵性等方面,具有超越任何人造水面和水下运载器的优越性,一直为仿生科学家所关注。

目前,许多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鱼形机器人的研究,美国和日本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成果。日本三菱重工就研发出用于观赏的机器鱼,市场售价达到每条1000美元。中国的一些科研单位也致力于相关的研究。2008年年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研制名为SPC-II仿生机器鱼终于成功,而这条特殊的“大鱼”也成了我国第一条可实际应用的仿生机器鱼。

在大风大浪中安然行进

SPC-II仿生机器鱼身长1,23米,通体色泽亮黑,总重40公斤,最大下潜深度为5米。头部上方一个显眼的白色圆顶GPS导航天线,主要是通过一个如手掌大的小遥控器和一台计算机来发出各种指令。机器鱼没有眼睛和嘴,只是在嘴的位置有一个直径5厘米的玻璃圆孔,那是水下摄像的窗口。SPC-II仿生机器鱼可以自由灵活地穿波逐浪,载沉载浮。

负责“SPC-II仿生机器鱼”项目研究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王田苗说,这条机器鱼由动力推进系统、图像采集和图像信号无线传输系统、计算机指挥控制平台三部分组成,主要制造材料为玻璃钢和纤维板;它的最高时速可达1,5米/秒,能在水下连续工作2~3小时。

经过反复研究和调试,机器鱼已经可以完成鱼游动的基本姿态,其游动速度比人们想象的要快很多。在平静的水中,它能以每小时2~3海里的速度向前游动(1海里为1852米),也就是说,机器鱼平均航速可以达到每小时4公里左右,约为每秒1,4米,与鱼类巡游的速度基本相同。虽然比起鱼类逃命时的速度来说要差很多,但机器鱼每秒能游1,4米已经很了不起了。机器鱼使用镍氢电池,能在水下连续工作两三个小时,如果用每小时4公里的航速计算,机器鱼能够持续游大约10公里。

据科研人员说,仿生机器鱼不但能够在游泳池这种平静的水中游动,还能够在大风大浪中行进。此前,机器鱼曾在北戴河做过一次下海测试。实验当天,海上刮着4~6级的大风,浪高有0,4米~0,6米。由于风大浪高,科研人员没有完全放开机器鱼,而是拴上了一根渔线。

他们以海面上的一个灯塔作为目标,把数据传给机器鱼。机器鱼一下水,就稳稳当当向着灯塔的方向游去,虽然海浪比较大,但机器鱼随波逐流,航向丝毫没有错误。下水时间持续了一个半小时,机器鱼共游了3公里多。

“访问”郑成功古战舰遗址

机器鱼最露脸的一次是,科学家使用它对福建东山县海域郑成功古战舰遗址进行了水下考古探测试验,这是我国考古工作者首次利用机器人辅助水下考古工作。

在为期两天的实际应用中,机器鱼共对4000平方米的水域进行了摄像考察,水下工作时间累计约6小时。在探测中,机器鱼被完全松了绑,只靠岸上科研人员的指令作业。机器鱼体内装上了一台摄像机,摄像机镜头对着鱼头的玻璃圆孔。图像信号通过“鱼”身上一条长长的电缆,先被送到浮在水面上的发射器中,再无线传到岸上的图像接收系统。这样,考古人员就可以看到实况转播了。

在岸上,通过一台计算机和一个数字电台,技术人员把诸如前进、转弯、上浮、下潜的指令传到机器鱼体内的计算机中,计算机则按指令控制机器鱼做出相应的动作。在研究人员的操纵下,机器鱼多次快速、灵活地接近目标,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录像,供正在郑成功古战船遗址现场进行水下考古的专家及工作人员下一步考察研究使用。考古工作者对此非常满意。 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学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该机器鱼航行速度能满足水下考古探测要求,操作简便,灵活性好,对环境扰动和破坏性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潜水员风险。 给机器鱼装个“头脑”

SPC-II仿生机器鱼的诞生是各学科技术共同作用的结果。流体力学、固体力学、机械工程学、自动控制、材料科学等都要用到,哪个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机器鱼就不能自如地游起来。

鱼身上有很多关节,大脑和神经控制着关节的动作。在机器人技术上,“关节”的运动由电机完成,大脑是计算机,神经是电缆。如果要完全按照鱼的样子模仿,那机器鸟或机器鱼需要多少台电机?如果每个电机再附加上控制动作的电脑和传输线,这样的工程量有多巨大?可想而知。

力学在研制机器鱼上非常重要,有一点不符合力学原理,鱼就游不起来。曾一度,机器鱼的尾巴虽然摆起来了,但头也跟着一起乱晃,机器鱼在水中浑身乱抖,寸步难移。

最初,科研人员设计的鱼尾就像真鱼一样——鱼身后面有一段尾柄,尾柄最后端是尾鳍。真鱼的尾柄上有一些关节,机器鱼尾柄内也相应安排了几个电机,科研人员让几个电机依次运动,使机器鱼尾产生抽甩的力量,给鱼提供前进动力。可由于电机太多,鱼尾的重量与鱼头接近,这就打破了推进力的有效性。最后,研究人员想出了去掉尾柄减轻重量的办法,可是只留

尾鳍又产生新的问题,这就是如何保证机器鱼要转弯时,尾鳍既能保持方向,又能摆动产生推进力。当然,问题最后还是解决了。

解决此问题之后,科研人员又被另一个问题所困扰着。严格地讲,目前的机器鱼还是一条“低等级”的“鱼”,其动作全部来自于技术人员的指令,它自己无法根据周围环境做出反应;而且必须给它装上声纳设备,用声纳探测周围环境,让计算机自动处理搜索回的数据,再指令机器鱼做出相应的动作,机器鱼才会变成一条“有头脑”的鱼。如果这样,机器鱼就可以游到人类无法进入的水道进行探测。据介绍,这个技术条件完全可以实现,只是成本非常高。


相关内容

  • 14种最巧妙的设计
    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 人类科学,很大程度上说其实是仿生学,从飞机到潜艇,这些都是科学家根据自然界某些动物的某些特殊技能仿制而出,然后再加以天才的改进.仿生学的成果随处可见,下面博闻网就为您盘点世界14种最巧妙的仿生设计: 1.仿象鼻机器臂 ...
  •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自然杂志第33卷第3期特约专稿 doi:10.3969/j.issn 0253-9608.2011.03.001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徐玉如① 李彭超②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②硕士研究生,哈尔滨工程大学水下智能机器人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哈 ...
  • 抓娃娃机技巧
    大家都很喜欢娃娃机吧 为此烧过不少钱吧 ....!!!所以小编特地汇总了高手的经验们拿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愿广大网友能如愿以偿,吊到好多好多娃娃-- 方法/步骤 关于夹子 娃娃机的夹子一般都是3根组成.抓娃娃时,经常遇到爪子的角度和预期的不符 ...
  • 林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林用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结构设计 作者:史腾达 王超 侯俊鹏 王容海 闫磊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3年第01期 摘 要:下肢外骨骼助力机器人是一款能够帮助人们支撑地面和 ...
  • 未来的克隆技术.doc魏宜鹏
    未来的克隆技术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大步发展,科学家们已经能够克隆许许多多的生物种类,及时拯救了频危物种的灭绝危险,也给这个地球带来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穿过时光隧道,我们来到了2045年."好了,把基因放入培养皿之后就收工吧!&qu ...
  • 机械毕业设计题目20**年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毕业设计题目申报单 吴懋亮 题目:平行流道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性能的模拟分析 毕 业 设 计 一 希望指导学生人数:1 内容介绍(目的.意义.主要内容)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利用氢气为燃料,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换 ...
  •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检测题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 1. 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地方. 2. 不同的自然界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3. 变色龙以改变身体的(颜色),适应不同的(环境). 4. 枯叶蝶借助于(环 ...
  • 自动控制原理----自动化学科概论-节选
    本文由牛皮波贡献pps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自动化的内容与应用范围(1) 自动化的内涵与外延 日常生活中,较少听到"自动化" 日常生活中,较少听到"自动化 ...
  • 小区电动车充电站设计方案doc
    小区电动车充电站设计方案 一.概述 --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小区电动车充电的问题就日益突出.电动车车主为了给电动车充电,要么从自家窗口扔下一根很长的临时电源,要么得把电瓶取下来抬回家充电.而物业方面,因无充电计量设备,致使业主在单元楼前, ...
  • 从仿生设计到产品创新方法的探究
    从仿生设计到产品创新方法的探究 作者:路易霖 顾露茜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6期 本文通过阐述艺术设计中的仿生设计,从结构仿生.形态仿生.功能仿生.色彩仿生四个方面进一步提出产品创新方法的新思路. 在近亿万年的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