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浅析' - 范文中心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浅析'

01/11

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浅析

——1102班

1703110216 梁凡

1703110204 刘舒扬

1703110223 余淼

1703110225 裴淑芬

1703110227

孟思思

目录

前言 .................................................................................................................................................. 1

第一章 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自身分析 ......................................................................................... 1

第一节、文化旅游产业 ........................................................................................................... 1

1.1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 ................................................................................................. 1

1.2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 ................................................................................................. 1

1.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 2

第二节 旅游资源 ..................................................................................................................... 2

2.1旅游资源的分类 ......................................................................................................... 2

2.2旅游资源的特点 ...................................................................................................... 2

2.3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 ................................................................................................. 3

第二章2011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 3

第一节2011年中国文化旅游业概况 ..................................................................................... 3

1.1 总体概况 .................................................................................................................... 3

1.2 中国文化旅游市场概况 ............................................................................................ 3

1.3 2011 月全国游客数(消费)概况 ........................................................................ 3

第二节 全国各地黄金周旅游概况 ......................................................................................... 5

第三节 中国主要旅游地区概况 ............................................................................................. 5

第三章 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 6

第一节 总体概况 ..................................................................................................................... 6

第二节 经营与管理策略 ......................................................................................................... 6

第四章 我国文化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8

第一节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业中的问题 ................................................................................. 8

第二节 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 9

第五章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 ............................................................................... 11

总结 ................................................................................................................................................ 12

前言

当今世界,在经济不断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自己的精

神生活。而面对世界各国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的

较量中的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素有五千年文

明的深厚文化积淀,让文化对我国政治经济做出贡献,在我国可以说有较优越的条件和可行

性。这让我们不得不开始重视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的强大的反作用,积极思考文化能

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的有效途径。

文化产业,作为当前文化与经济发展的最新最突出的结合点,巧妙地将文化的发展与社

会的进步融合在一起,其在实现国民经济的增长、民族精神的弘扬、综合国力的增强方面具

有巨大的作用。在我国,文化产业在国家产业中的比重也不断上升,它的迅速崛起,标志着

我国“生产力经济”向“注意力经济”的历史大转移,也预示着从“注意力经济”向“影响

1。 力经济”的观念转型○

在众多的文化产业的形式中,文化旅游以其新鲜的方式、独特的创意和浓郁的文化氛围

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并且以飞速发展的势态在文化产业的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旅游

业的发展对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文化旅游产业

的相关问题,为文化旅游业更好的发展,探求一条更新更适合的道路。

第一章 中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自身分析

第一节、文化旅游产业

1.1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

旅游: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一种人类社会经济活动,表现为人们以娱乐、享受

为主要目的,离开常住地的一种综合性的物质文化生活。

旅游产业:旅游产业是一个以旅游资源为核心,以旅游经济、旅游食宿和旅游交通等为

外围产业而向外不断辐射的综合性产业。由于旅友产业的核心要素——旅游资源带有鲜明而

独特的文化色彩,因此,旅游业又被称之为“文化旅游业”。

1.2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

1841年

1950年

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

上图展示了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轮廓。自古就有的旅游活动并不是一开始就广泛地存

在。事实上,在古代社会旅游活动只局限于一定社会阶层内少数人,直到1841年工业革命

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放入 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至

此旅游业才开始了它快速发展的步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文化旅游的发展属于等级扩散,

从较高的社会阶层向大众传播。)

1.3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特点

现代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 旅游主体的大众化。旅游活动成为大众的消费行为发达国家出游率达50%以上,从1950

年到1995年,国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7.2%,国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2。3%。

② 旅游产业的进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③ 旅游方式和内容的多样性。

④ 旅游空间的扩大化。

第二节 旅游资源

2.1旅游资源的分类

1、按旅游对象的不同来分

①自然景观(享受、放松):地质地貌景观(核心)

气象气候景观

水文地理景观

生物景观

②人文景观(教育意义):建筑景观(核心)

文化艺术景观

风土民情

2、按旅游资源主体旅游目的的不同来分

①弥补性旅游:人们经过一段时间的辛苦工作,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来弥补工作室的脑

力消耗,恢复体力。

②学习性旅游:人们积累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往往是在闲暇时间通过各种形式的

学习和实践来实现的。旅游活动为人们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③享受性旅游:人们为了丰富文化生活,锻炼身体而进行的旅游活动.

2.2旅游资源的特点

1、多样性: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千差万别,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自然界拥有多变的

景观,它们都能构成旅游资源。

2、非凡性:旅游资源必须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才有发展前景。非凡性越突出,吸引力就

越大。

3、可创造性:旅游资源是自然界与人类智慧的结晶,因而可被创造。

4、长存性: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可反复使用。

2.3旅游资源的自身价值

1、美学价值:旅游资源具有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众多

学者以美的启示,从而促进美学的发展。

2、科学价值:众多的风景名胜区,在地学上往往都具有某种典型性,例如夏威夷的火山。

古建筑留下的建筑技术与经验也是不可多的珍宝,例如岳阳楼。

3、历史文化价值:人类历史上留下的文物古迹对研究历史拥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古老的风

景名胜区,就好像是一部时代文化简时,带给我们历史的记忆。

4、经济价值: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旅游路线沿线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2011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

第一节2011年中国文化旅游业概况

1.1 总体概况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旅游业在不断发展,主要表现为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境内外游客数

的不断增加。2011年,国家政府提出文化产业战略,故相应地在扩大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上

也采取了积极政策,而地方政府也积极配合,努力发展文化旅游,一方面发展地方文化、扩

大本地区的文化影响力,另一方面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所以2011年中国

的文化旅游业在前半年已经取得较大发展,旅游消费大大增加。

1.2 中国文化旅游市场概况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入境、出境和国内旅游三大市场稳步快速发展。2010年,全国旅

游业总收入达1.57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同比增长9.4%;

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达5739万人次,增长20.4%;中国国

内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报告,中国

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市场和亚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根据预测,到2015年,中

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和亚洲最大的入境旅游市场。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批准

①140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

1.3 2011 月全国游客数(消费)概况

2011年1-9月,全国各地共计接待入境旅游者7490.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8%;接待

总人天数为20151.53万人天,同比增长13.5%。

1-9月,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数位居全国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2233.34

万人次,增长10.2%)、浙江(560.70万人次,增长12.9%)、江苏(515.01万人次,增长13.4%)、

上海(493.55万人次,下降9.7%)、北京(384.91万人次,增长5.0%)、辽宁(312.86万人次,

增长18.2%)、山东(299.49万人次,增长15.0%)、云南(291.95万人次,增长21.3%)、福

建(259.45万人次,增长16.0%)、广西(216.74万人次,增长19.5%)。

1-9月,接待入境旅游者人天数位居全国前10位的省(区、市)分别是:广东(4609.84万

人天,增长13.4%)、江苏(2074.80万人天,增长14.8%)、上海(1685.66万人天,下降13.0%)、

浙江(1625.99万人天,增长16.5%)、北京(1611.88万人天,增长4.5%)、福建(1219.43万

人天,增长15.8%)、辽宁(974.75万人天,增长21.9%)、山东(840.70万人天,增长13.9%)、

②天津(649.38万人天,增长25.8%)、云南(527.04万人天,增长21.7%)。

③2011年9月地方接待情况(表摘录)

陕 西 SHAANXI

甘 肃 GANSU

青 海 QINGHAI

宁 夏 NINGXIA

89 445 79 949 27 812 489 805 226 706 602 696 55 417 9 713 3 086 21 229 67 012 1 502 647 10 788 25 039 697 207 1 869

第二节 全国各地黄金周旅游概况

1 “十一”黄金周

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实

现旅游收入14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游客人均花费支出483元。

“十一”黄金周期间,在全国接待的3.02亿人次游客中,过夜旅游者(仅限于住在宾馆饭店和旅馆招待所)为712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20.6%;一日游游客为2.3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在所实现的1458亿元旅游收入中,民航客运收入65.0亿元;铁路客运收入27.5亿元;39个重点旅游城市实现旅游收入581亿元;其他旅游城市和景区实现旅

④游收入784亿元。

2 “五一”黄金周

五一”期间,监测的90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690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2%,

门票收入29151万元,同比增长9.9%。其中东部地区监测的46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469万人次,同比增长15.2%,门票收入18882万元,同比增长14.0%。中部地区监测的21

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27万人次,同比增长6.7%,门票收入6731万元,同比增长5.5%。 西部地区监测的23个景区(点),共接待游客94万人次,同比下降5.9%,门票收入3538万元,同比下降1.2%。从各地情况看,东部地区的景区(点)接待情况最好,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均呈两位数增长;中部地区情况比较平稳,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均有一定增长;西

⑤部地区景区(点)接待情况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

第三节 中国主要旅游地区概况

2011年各省为了响应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作为文化产业重要内容的文化旅游业也受到了较大关注。各省纷纷出台各类政策,加强资金投入,以促进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1 湖南

湖南素来具有创新意识,其不断开发主题文化旅游,包括温泉度假游、红色旅游、古镇

旅游等,以提高旅游质量,更好吸引游客, 从而促进旅游发展。

湖南还推出都市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以推动城乡文化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促进城乡经

济发展

湖南另一大特色便是节庆旅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长沙橘子洲每个星期六的烟花旅

游了

2 浙江

浙江素有茶乡之美称,如产有著名的西湖龙井。故其充分利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打

造茶乡生态旅游,发展特色乡村旅游,将茶产业、新农村建设融为一体,既促进了茶文化的发展有提高了社会经济效益

浙江宁波今年在文化旅游方面可谓下足了功夫。比如,宁海县全面启动打造“智慧旅游”

项目;象山县也加强智慧旅游建设;而镇海则通过深入挖掘,整合海防文化、海丝文化、商

帮文化等各类文化,凸显文化旅游品牌,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新兴区”

浙江温州、湖州积极打造红色旅游

3 广西

最值得我们注目的无疑是2011年10月26日,桂林召开第三届桂林国际山水文化旅游节,该活动受到了政府及不同市民的普遍关注,同时也为桂林旅游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三章 文化旅游产业的经营与管理

第一节 总体概况

目前,文化旅游产业正蓬勃发展。产业的体制不断地建立健全,各个新建旅游景点的游客日益增长,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城市掀起了一股文化旅游热潮,使得各地文化产业迅速发展。

第二节 经营与管理策略

1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是一切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经营管理的核心命题,文化旅游产业的资本运营之主要的目的是激活资本要素,提高文化旅游产业资本的市场价值,形成持续发展的久远动力。要着眼于一下几点:

1、激活物质资本。要利用上市融资扩充发展实力,为发展文化旅游构筑一个资本平台。同时,利用资源扩张,在北京、上海和沿海各发达城市,乃至境外国外寻求投资合作,实现企业规模发展,并与房地产联动,巩固和强化和核心竞争力。

2、激活无形资本。要善于挖掘历史遗产和风物名俗等宝贵无形资产,并且凭着这些无形资产的巨大影响力,发掘、培植和拓展新的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推介。

3、激活人力资本。要为员工创造和提供学习训练的机会,使整体人力资本迅速增值。除了靠信念、事业、环境、感情留人外,还要通过实施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的股权和期权分配,靠股份留人,靠制度约束人,靠发展的远景激励人,使之形成合力,推动文化旅游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2.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的精品工程

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

现在在全国各大城市,这种精品式的项目模式取得了极大的效益。河南推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从策划之初就致力于要把这台节目打造成艺术精品和河南的知名文化品牌,经过前后二年的精心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已经打开市场,取得了成功。上海的“时空之旅”,集中了三方投资者的优势资源,精心策划、精心编排,至今已连续演出700多场,有的观众甚至专程去看这场演出。这一系列的精品,包括在会议上介绍经验的云南的“丽水金沙”、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不但本地观众爱看,各地来的游客也爱看;不但国内游客爱看,外国游客看了也赞不绝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

济效益。再者,深圳华侨城主题公园文化形态的演变也极大说明了文化旅游业精品工程的重要性。首先,锦绣中华的建成,铸就了中国主题公园的里程碑。这里的每个景点都精心构置,精心雕琢,不仅要求“形似”,而且力求“神似”。它们突出以静态展示为主要形态,营造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主题,游客以参观游览为主,产生“一步跨进历史、一日游遍中国”的强烈感受。其次,名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的推出,发展了人格化的游乐项目类型。加上欢乐谷公园的引入,提升了休闲旅游的层次等等。这种精品工程使深圳这座移民新城迅速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在文化荒芜的山脉上开辟出一座座文化乐园,吸引了一批国内外游客的眼球,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否则,标志性景点深度影响力和整体带动力的缺乏,以及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策划包装力度的不够,将直接阻碍了游客长时间驻足游览和深度消费,同时造成大量二次客源和过境客源的永久流失。

3 推介文化旅游产业的特色窗口

要善于培养优质品牌,推出特色窗口。因为旅游者具有“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也就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当前,中国各大极具特色的旅游区的游客日渐增长。如以下各特色区域:

1、北京特色街区游

这里有高碑店古家具一条街,这条古典家具街已有十多年历史,并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和经营面积,形成家具文化特色街。经营场所占地面积90887平方米。现有古家具经营商家100多家。有中国紫檀博物馆,该馆位于朝阳区兴隆西街9号。它是民办(私立)博物馆,它的宗旨是保护历史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展示紫檀艺术魅力,再现传统家具的辉煌。中国紫檀博物馆以收藏展示古典家具为主,同时还收藏其它有价值的民族工艺品。除馆内固定陈列外,定期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及海内外收藏家珍藏,供大家观摩,以及进行研究鉴赏、讲座和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

2、西安寻古旅游

西安文化古韵十分浓厚。这是丝绸之路的起点,有秦兵马俑、秦腔等等。兵马俑作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不仅是西安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代表作。步入展厅,兵马俑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规模极其宏大。仅一号坑面积就达16000平方米,内有同真人真马一样大小的陶俑、陶马6000多个,且各个陶俑的制作精致细腻,其发式、神态、衣服均有细微的差异,表现了两千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兵马俑极大地提高了西安的国际知名度,国内外游人纷纷慕名而来。来我国访问的外国元首和其他贵宾,多数都要把参观兵马俑列入日程,可见兵马俑在世界旅游市场上占有相当独特的地位。秦腔又称“乱弹”,是陕西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也是我国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声腔艺术。这些众多的文化旅游特产,极大带动了西安当地的经济。

3三亚特色

① 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它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这里有闻名中外的“天

下第一湾”亚龙湾和大东海、三亚湾等优质海滨,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海蓝沙白、浪平风轻,来到这里,你可以看云、观海,在沙滩上悠闲地休息。亚龙湾三面青山环绕,沙粒洁白细腻,海水能见度达7至9米,是三亚最优质的海滩。大东海沙平水暖,是著名的冬泳胜地。

② 不仅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而且还是著名的渔港,到这里来旅游,品尝海鲜为一项重

要的节目。在三亚,海鲜坊里的海鲜都是现捞现做的,格外新鲜。梅花参和鲍鱼是三亚特产,也是海味中的极品,无论如何要尝尝噢。梅花参既能滋补身体,又具有抗癌、防癌的作用,还有防衰老作用。鲍鱼属于贝类,每年的七八月间是鲍鱼的繁殖期,此时的鲍鱼肉又厚又肥,是食用的最佳时间。

③ 如果你是精力充沛的人,那么,三亚能让你最大限度的放纵激情。三亚海域终年温

暖,风平浪静,适合进行帆板、游泳、滑水等水上运动;海底珊瑚地貌保持良好,潜水是再好不过的了。近年来,蜈支洲岛逐渐成为一个潜水热点,据说那里以前曾是军事区,所以水质保持完好,被称为“南中国海最纯净的乐土”。

④ 亚拥有中国最好的无敌海景,沙滩和椰树是情侣心中最浪漫的度假地,“鹿回头”、“天涯海角”等景点也从各种意义上赋予了三亚“一往情深”的爱的意义。众多三亚 本地的婚纱摄影工作室纷纷推出沙滩婚纱摄影系列,众多情侣将婚纱拍摄和海滩度假合二为一,三亚婚纱旅游从此兴起。

4 健全文化旅游产业的体制机制

旅游文化产品要进入市场,必须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有了与市场接轨的体制和机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文化演出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有些剧目的初次投资高达上亿元,有些剧目每天动用演员四五百人,有些剧目当年就能收回数千万的成本,还有一些剧目已经连续演出了十多年仍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并且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要优化旅游产业内部结构,推动旅游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旅游用品、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加工、生产,大力发展旅游购物。而在个别省市,资源分散状态下的多头管理现象严重,难以实现系统集成。由于现有旅游景区景点的产权涉及多个行政部门,旅游产业在景点建设和开发上往往各自为政,互不买账,造成对旅游业整体认识和通盘考虑的缺乏,以致无法形成资源开发上的良性互动机制。这种现象严重制约了景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5 推广文化旅游产业的改革创新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从旅游业来看,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我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马戏、武术等文化艺术,通过设计理念上的创新、编排组合上的创新、高科技演艺手段的采用以及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等,便焕发出蓬勃生机,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响。广东番禺的“森林密码”,这个节目综合投资3亿元,仅灯光一项就投入2000多万。舞台宽度达100米,布景层次达11层,中外演职人员300多人,参加表演的动物400多只。虽然演出内容也是常见的歌舞、杂技、马戏等,但由于大量地采用创新手段,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自2006年1月开演以来,平均每场观众超过3000人,最多时达到8000人。

第四章 我国文化旅游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节 目前我国文化旅游业中的问题

1产品设计雷同, 缺乏创新。

目前, 我国各地文化旅游产品单一, 雷同现象比较严重, 创新性产品较少。

例如在湘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中,湘西各地纷纷打造神秘湘西, 开发傩文化产品, 搬上舞台的演出节目在区域内各景点大同小异, 特别是很有观赏性、刺激性、神秘性、吸引力的傩技节目如上刀梯、下火海等多有重复, 很难让一位游客在不同的地方对傩文化有不同

!而与此同时, 由于产品设计雷同, 造成傩文化开发主体间的竞争加剧, 效益降的兴趣。○

低。

2 产品开发零碎, 缺乏深度。

各地文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零敲碎打或者东凑西搬是似而非的现象较为严重,

特别是在发掘当地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提高文化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和游客的参与性等深

层次开发方面还做得不够, 比如有些景区希望开发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就把不同民族的民

俗死板硬套地揉杂在一起, 使得民俗文化产品品位不高, 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民

俗风情, 影响了产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游客往往把民俗文化旅游作为神奇山水产

品的副产品来附加, 毫无深度开发的民俗旅游产品很难保持持久的吸引力。

3 市场拓展不力, 缺乏效益。

虽然各地民俗以其别具一格的魅力成为具有强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可以产生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但具有特色的民俗大多保留传承在比较偏远的乡村, 而无论是旅游开发者还是

当地居民对民俗的感知还是相当缺乏的, 销售方式也是较为原始的,这样使得许多潜力市

场被废弃,没有得到充分挖掘。

4 管理水平滞后, 缺乏人才。

一是缺乏管理人才对已经开发的民俗文化旅游景区进行有效的管理; 二是缺乏有专业

的导游人员对民俗文化内涵作深入的讲解, 使得许多游客慕名远道而来, 到了之后却不知看

什么好; 三是本地的艺术人才大量流失, 有点文化技艺的年青人都外出表演打工, 因为在外

打工的收入比在家从事旅游活动收入要高很多, 这些都使得人才显得十分匮乏、管理无法满

足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5 旅游环境欠优, 缺乏规划。

环境是一个民族生存、生活、聚集的基本条件,离开这一特定的民族地域, 即使是少数民

1民族特色只能植根于本土的族其特色也会削弱、淡化, 甚至融化进其他民族及其文化中。○

土壤中, 只能植根于体现民族氛围和民族环境的地域中。民族地域环境既是自然生态环境,

也是人文生态环境。环境是自然天生的, 也是人为改造、创造的, 甚至可以将自然环境与人

文环境融为一体。另外, 在少数民族文化开发中,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和受到历代统治者

的排挤, 长期生活在穷山僻壤, 甚至险恶封闭的自然环境中, 这一方面给他们的生活造成艰

难困苦; 另一方面也会因此而长期不被外界发现, 不被开发利用, 保持和保护了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人文资源。这些自然环境和条件也构成了民族地域环境, 穷山恶水对于少数民族的生

活来说是一障碍; 但对于旅游开发来说, 又是一大旅游资源, 借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旅游

就有可能起到扶贫致富的作用。从这一角度而言, 穷山恶水既是劣势条件, 又是优势条件,

构成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一大特色。此外,各地在开发民俗文化资源时, 部分地区存在着缺

乏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缺乏宏观的组织协调, 呈现出各自为阵的问题, 不仅地域上分布较

广, 组织线路的难度较大, 共生性差, 而且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环境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从而降低了对游客的吸引力。

第二节 我国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 产品设计多元化, 打造品牌

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 我国各民族人民以“大杂居、小聚居”的方式生活着,这一方面

使各种民族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形成多元的复杂体系,构成一个绚丽多彩的文化长廊, 另一方

面又各地使民俗文化打上了地域的民族的差异性烙印。因此, 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可

以针对不同的客源市场, 灵活多样地运用开发形式, 大力开发游客喜闻乐见、参与性强、能

适应和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旅游项目和产品,尽可能避免结构雷同、档次低劣的状况, 例如红

色旅游项目等新兴文化旅游方式的拓展。此外,经营者迎设计出多元化产品, 增强市场吸引

力; 同时,重视品牌效应, 通过突出重点, 创立一批品牌, 以增强市场竟争力。比如在湘西文

化旅游中歌舞景观的开发, 土家族就可以突出毛古斯舞, 苗族突出鼓舞, 侗族突出芦笙舞。

特色鲜明的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往往具有独特的韵味和特殊的感染力, 让人获得莫大的文化

享受。

2 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价值

现在有些地方盲目开发文化旅游中的民族文化, 尤其是在各大城市都兴建民族风情园,

各旅游区也兴建民族风情园或进行民族风情表演, 其实大都是艺术团体或艺术学校的学生

的演出,已经过艺术加工和包装, 离民族文化、民族艺术已有距离, 更重要的是它抹杀了民族

个性特点, 将民族表演类型化、模式化、程式化, 一个民族只有一种表演形式。当然, 更缺

乏的是民族地区的民族氛围, 表演者的纯商业化演出和机械化动作, 使民族文化变质、变味,

失掉生气和活力。即使是对民族文化有意美化、拔高,也会使其丧失土生土长的原汁原味, 丧

失朴素和纯洁, 使民族文化异化。要挖掘文化内涵, 提升价值首是要提高民俗旅游产品的文

化品味和艺术格调, 深层次、多方位的将浓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节庆、农作方式、生活习惯、

趣闻传说等文化内涵挖掘出来, 开发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 二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仿生

仿真技术在民俗文化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在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增加民俗旅游的科

技含量, 突出项目的新、奇、特, 创造出千姿百态的民俗旅游景观产品;三是在那些民族民俗

集中地要尽可能保持传统的、旧式的、古董的、原貌的民俗景点或博物馆, 切忌建造过多的

人文景观,使环境和设施过于人工化、商业化。

3 制定营销策略, 扩大市场。

目前, 旅游当地的风情服饰、器具、工艺品已作为旅游纪念品和商品出售,其艺术化、审

美化也就不可避免。商品是按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生产的, 因而其商品性虽会消弱和淡化民族

2同时, 性, 但民族性也会成为商品的卖点所在, 这自然会受市场和消费者的调节和控制的。○

特色用品成为商品的前提就必须是大批生产, 而手工操作的具有个性和特色的产品也会受

其影响的。关键在于这种工业化的特色用品作为代用品能否保持和体现当地特色和民族精神,

能否体现当地文化传统, 能否体现民族文化旅游的价值。如果能在民族文化发展中体现出守

正创新的原则, 这应该是民族文化在旅游中应执的基本态度。

面对这一现状,一是要改变观念, 变“酒香不怕巷子深”为“酒香也怕巷子深”, 重视

3二是要结成当地大文化旅游产品对外宣传, 不断提高民俗旅游景观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

的营销主体统一战线, 团结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商、中介商、演艺人员、餐饮住宿业主及

其工作人员、旅行社、政府公务员乃至一切热爱文化旅游事业的所有人, 使这些主体或从事

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工作, 或为之服务。三是运用市场细分策略, 把国内外顾客按年龄、性

别、职业、文化水平及其兴趣爱好等分成若干目标市场, 根据各个目标市场的特点, 针对性

营销精品线路和精品节目展品。四是采取广告、电话、网络、数据库、营业推广等营销手段,

促文化旅游产品销售。

4 加强动态管理, 培训人才。

只有好的人才队伍才能产生好的创意、好的策划和高水平的管理。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

展,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养文化旅游人才。其中,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 要

保护和发展旅游当地的民俗文化、提高当地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质量和品位, 需要各方面的

人才, 尤其是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旅游规划设计等人才。因此, 必须加强此类高层次

人才的培养,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与本地和其他地方高校、科研单位协作,实施“借脑工程”, 加

大人才培养和民俗文化学术研究的力度。对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的员工

(如表演人员等) 的培训, 也应引起重视, 要特别注意将纯正、丰富的当地民族民俗文化内容

加到培训中去, 因为他们是民俗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 从而成为当地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提供智力上的保证。○

5 发挥资源优势, 搞好规划。

文化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 实现可持续发展, 应将现有的蛋糕做大, 开发应总揽全局,

合理布局, 形成整体。一是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 调查分析各地资源条件、文化旅游业开

发的优势和市场客源条件的基础上, 立足于文化资源优势, 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的变化规律,

合理开发,突出特色, 形成明显主题, 保持“ 你无我有, 你有我新,你新我特”的独特地位, 防

止出现文化旅游项目雷同,恶性竞争的现象。二是要进行联合开发, 由点到线、面, 循序渐进,

发挥文化旅游地的综合优势。三是要搞好文化旅游的基础设施规划布局, 立足乡土, 体现乡

土性、古朴性, 构建一种能展示旅游当地文化本来面貌, 充满生机、原汁原味的文化旅游景

观, 保持文化旅游景区的青山绿水、空气清新, 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如丽江积极建

立文化旅游的示范基地。

在旅游发展中, 开发与保护成了两刃剑, 两者有矛盾的一面, 也有协同的一面, 关键看

如何处理。在旅游开发中,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加强, 对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还

未能引起充分重视。尤其在文化旅游中, 对文化的开发和保护的关系问题的处理上还有许多

问题, 那么就有可能在文化开发的同时就破坏了文化生态的平衡, 破坏了文化生态环境。因

此在提倡开发的同时也要提倡保护, 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使旅游当地文化不失本

色, 不失个性特征, 使其准确定位于民族文化的位置上。

总之, 我国各地的文化旅游发展,可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利用其所拥有的原始、古朴、独

特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差异, 可以围绕本地农林生产、年节喜庆、歌节歌会、婚娶等民俗

活动开发设计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 让游客在饱览美好自然风光之余, 再充分体验

一番当地的民俗生活与民族风情, 从而使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与本土的自然景观紧密结合

在一起, 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品牌。

第五章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意义

根据我国现有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文化产业发展不是主要依据二产积累、转型获得经

济和产业发展提升的动力,也不是主要依托本地消费市场,而是以民族、地域文化为鲜明特

色,依托旅游业,共同作为经济整体发展的引擎之一。近年来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

高,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大,旅游业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从我国文化产业的现实结

构看,文化旅游业不再是文化产业的“外围层”,凭借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文化资源和市

场渠道,必然位居主流。

“文化旅游业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导,是整合多种资源的平台,是贵州文化产业全面启

动和提升的市场基础,也是带动文化产业各行业各部类发展的龙头。” 旅游和文化产业相互

融合,发挥我国各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优势,借助旅游引进的外来消费

市场,利用旅游产业链拉动文化产业,旅游与文化产业实现区域聚集、形象同塑、市场并享、

行业互渗、产品和业态共创、发展联动,促进相关产业共同发展,是实施 文化产业发展战

5 略的重要突破口。○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旅游业得以迅猛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国悠久淳厚的

人文资源,特别是历史文化资源。不容质疑,文化旅游特别是以文物为依托的旅游,已经成

为中国旅游业的主要支点.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吸引游客的一个亮点。文化元素已经成为了旅

游发展新的“助力器”。 加强文化旅游业的研究,推动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旅游

强国梦宏伟目标的重大课题之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是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优化产业

结构,扩大内需,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是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文化强国

的需要.

总结

我国历史悠久,国土辽阔,自然风景秀丽,文化遗产丰富,文化景点星罗棋布,旅游资

源得天独厚。我们的资源优势不仅表现在数量庞大,也表现在类型多样,质量高。近年来,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普遍提高,人们不断注重文化旅游这类精神

消费,他们越来越喜欢通过旅游这种方式来陶冶性情,发展自身,寻找一种精神寄托,而这

恰好大大扩大了中国的文化旅游市场,使旅游消费持续旺盛。各大旅游区以其固有的特色,

建立了相关品牌,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企业积极改善经营与管理模式,极大发挥了引导作

用。但个别问题依然存在,目前的旅游景点广布但不够深厚,旅游从业员的相关素质没有较

大的提升,甚至有些景点的布局结构过于单一。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产业的发

展,有待进一步加强。随着经济的发展,各项问题得到解决,文化旅游产业必将在各大产业

中独树一帜。值得一提的是,面对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我们要用因地制宜的方法,根据它

特有的性质做出不同的政策,以促进其高效快速地发展。

1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 湖南人民出版社 ○

2张利群.论民族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J].民族艺术.2001,(3):10-13. ○

3湖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办.湘西民族风情[M].长沙:岳麓书社,1999. ○

4蔡雄. 旅游基础教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 ○

5巴兆祥.中国民俗旅游[M].厦门:福建出版社,1999. ○

6姚小云.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大湘西民俗旅游开发[J].经济研究导刊,2007,(2):123- 1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

72011年03月13日 20:31人民网 作者:刘华新 ○

8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旅游统计快讯第38期 ○

9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11-11-3 14:55:12 ○

10数据来源:8日下午5:00,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发布的《2011年十一黄金○

周旅游统计报告》

11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2009-5-5 9:43:3 ○

12部分引用自-贵州日报 ○

13高中地理教材 选修一 ○


相关内容

  • 浅析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未来的发展与营销策略
    湖南省高等教育 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浅析我国网络游戏市场未来 的发展与营销策略 专 业 考 籍 号 [1**********]6 姓 名 某某某 电 话 联系地址 湖南师大数计院 指导老师 某某某老师 湖南师范大学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零一二年二 ...
  • 浅析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摘要:文章对农业产业化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农业产业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些战略性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 自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业生产力得到了 ...
  • 浅析我国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_钱进
    学 术理 论经营管理者 浅析我国连锁经济型酒店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钱 进 宁波大红鹰学院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势头稳定,很多连锁经济型的酒店开始迅速发展,但是我国连锁经济型的酒店存在很多的问题和隐患,还面对很多挑战.文章主要内容分析 ...
  • 浅析世界经济发展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2009年是被历史铭记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人类首次经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经济负增长.目前全球金融危机已大体上得到控制,受其波及和拖累的世界经济也已经显露出各种复苏的迹象.与此同时,有关世界经济形势及走势的各种主要指标给出的信号方向不一, ...
  •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第50卷第4期 2010年7月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Hen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 V01.50No.4 Jul.2010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胡守勇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
  •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国际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题目仅供参考,可以加以修改,也可以自拟) 1.WTO 贸易救济措施研究 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思考 3.我国加工贸易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4.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 5.中国知识产权战略的构建 6. ...
  • [20XX年中农大]农林经济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论文方向:财政金融 对市场经济下财政的认识 市场经济体制中财政存在的理论基础 我国的国债规模与财政风险防范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抉择 中国财政和税收体制的改革 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统计工作 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 对优 ...
  • 韩剧受欢迎因素对国家形象与产品形象的影响
    摘 要:本文以河南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韩剧受欢迎的主要因素对韩国国家形象与产品形象的影响.研究发现,韩剧受欢迎的因素包括"演员的外貌与风格","背景音乐与画面","主题和内容", ...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
  • 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牲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房地产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联牲 作者:于斌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4期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房地产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国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