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 范文中心

土壤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09/02

土壤地理学复习资料

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

聚合土体:在空间上相邻、物质组成和性状上相似的多个单个土体所组成的聚合体。

土壤圈物质循环:指土壤圈内部的物质迁移转化过程及其与地球其它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过程。

土壤自净能力: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

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中与地面大致平行的物质及性状相对均匀的各层土壤。

土壤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粒级:根据土粒的不同将粒径大小相近、性质相似的土粒归为一类。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个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质量分数。

灰分:植物组织回落土壤之后,将经历化学变化和降解过程,则构成植物组织的元素将逐渐变为最终的矿质

形态。

土壤腐殖质: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抗分解性强的棕色或暗棕色无定型胶体物,是土壤微生物利用植物残体

及其分解产物重新合成的一类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土壤结构:土壤原生矿物颗粒与次生矿物颗粒,其它土壤颗粒单元或土壤自然结构体相互组合重排的一种物

理排列样式。

土粒密度:指单位容积土壤固相颗粒的质量(风干)。

土壤密度: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的质量(风干)。

土壤孔隙度:指单位原状容积土壤中空隙所占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水分状况: 周年内土壤剖面中各土层的含水量及其变化过程,是土壤水分循环过程的集中体现,它

是土壤水量平衡和土壤水文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

土壤热容量:是描述土壤温度变化速度及其幅度的物理量,包括质量热容量和容积热容量.

土壤导热率:是指在单位截面、垂直截面的单位距离土壤温度相差1开氏度、单位时间内所传导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是指给特定土壤施加一定的热量,并通过扩散形式传送热量至土壤其他部分,所引起的土壤

温度随时间的变化速率。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是指土壤胶体所能吸附各种阳离子的总量。

土水势:指单位水量从一个平衡的土-水系统移动到与它温度相同而处于参比状态的水池时所作的功。 盐基饱和度:土壤胶体上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比。

土壤形成学说、成土因素学说:土壤的发育和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构,研究土壤发育与形成的

学说。

土壤的绝对年龄:从土壤在当地新风化层或新母质上开始发育的时刻算起,至被发现被研究的时刻为止,

以年或年的整倍数为单位。

土壤相对年龄:一种模糊的年龄概念,指的是个体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而不是其发生发育的实

际年限。

腐殖质化过程:指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和化学作用变为腐殖质,

并且这些腐殖质能够在土体表层积累的过程。

泥炭化过程:指有机质以不同分解程度的植物残体形式在土壤上层不断累积的过程。

矿质化过程:指在微生物作用下,有机态物质中所含有的碳、氮、磷、硫等元素被分解、氧化、转变为

无机态物质的过程。

土壤分类:也就是在分析单个土体的物质组成、结构、土壤剖面及其土层形态特征及其定量化的基础上,

划分土壤类型。

诊断层: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化规定的特定土层。

土壤发生学:研究土壤的发生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科学。

土壤广域性分布规律:全球陆地或某个大陆上大体呈连续分布,并与大生物气候地带相适应的土壤分布

规律。

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土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 土壤经度地带性:主要是指地带性土类大致沿经线延伸,而按经度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变化的规律。

土壤退化过程: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

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1.单个土体图解(书本)P4

2.西欧主要土壤地理学派的代表学家及观点P15

以化学家李比希(1803-1873)为代表的农业化学土壤学派;“归还学说”;

以地质学家法鲁(1794-1877)为代表的农业地质土壤学派;“岩石-岩石”;

以土壤学家库比纳(1897-1970)为代表的土壤形态发生学派; “土壤演替序列”

3.土壤的自净能力包括哪些?P10

(1)物理自净(2)化学自净(3)物理化学自净(4)生物自净

第二章

1.适于植物生长的典型壤质土壤的体积组成为?P22

(1)土壤流体物质:空气(20%-30%)、生物体水分(20%-30%)

(2)土壤固相物质:矿物45%、有机质5%

2.土壤矿物风化过程的类型P25

(1)物理风化 (2)化学风化(表现为溶解、水化和水解)

3.铝硅酸盐类矿物的基本结果单元示意图P31

4.层次生铝硅酸盐矿物的构型和代表矿物P32

(1)1:1型:高岭石类矿物(包括高岭石、埃洛石)

(2)2:1型:蒙脱石类矿物(蒙脱石、绿泥石、白来石)

水云母类矿物(水云母、伊利石)

蛭石类矿物

5. 有关土壤腐殖质形成的生物化学过程的3种学说P49

(1)木质素-蛋白质聚合学说

(2)生物化学合成学说

(3)化学催化聚合学说

6. 部分染色次生氧化物P31

氧化铁、褐红色的赤铁矿(Fe2O3)、黄棕色的针铁矿(Fe2O3·H2O)、

棕褐色的褐铁矿(Fe2O3·nH2O)、氧化锰

7. 土壤结构类型P58

单粒状结构、粒状结构、柱状结构(棱镜型)、片状结构、大块结构

8. 门塞尔色的完全表示方法P63

(色调-空格-亮度-斜杆-彩度)例如:(7.5YR 5/6)

9. 按照发生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可分为哪几类?P23

原生矿物、次生矿物、可溶性矿物(盐类)

10. 随着土壤颗粒的变化,土壤各种理化性状的变化情况。P37

一般来说,随着颗粒的减小,土壤颗粒的孔隙度、吸湿量、持水量、毛管含水量、比表面面积、膨胀潜能、吸附性能、塑性和黏结性将增加,而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土壤密度将降低。

第三章

1.阐述土壤呼吸过程的机制P67

土壤中不断进行的动植物呼吸作用和微生物对有机质物的生物化学分解作用,使得土壤空气中O2不断消耗

和CO2逐渐累积,其结果是土壤空气中O2、CO2浓度与近地层大气中O2、CO2浓度之间差异的扩大,这样必然

引起O2、CO2气体分子扩散的发生。

2土壤水分的有效性p80有效水的下限和上限P8

(1) 当植物发生永久凋萎时土壤含水量称为凋萎系数,这是土壤有效水的下限。

(2) 一般把田间持水量视为土壤有效水的上限。

田间持水量与凋萎系数之间的差值即土壤有效水最大含量。(有效水含量=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土壤水的有效性在程度上决定于土壤水吸力和植物根系根吸力的对比。

3.土壤水的类型P79

4.土壤溶液的酸碱性

﹙1﹚土壤的PH值,定量反映水溶液酸碱度的化学指标。土壤溶液的PH值是反映土壤酸碱性的化学指标。 ﹙2﹚土壤酸性。土壤呈现酸性的原因:①土壤酸性反应是由于土壤溶液中H+、交换性H+和交换性Al3+的存在

引起的。②由于土壤胶粒上吸附着氢离子和铝离子所造成的显出酸性

﹙3﹚土壤酸碱性与养分有效性,土壤酸碱性一方面影响着土壤矿物风化、土壤生物活性及有机制转化,另一

方面决定土壤中化合物的溶解与沉淀、离子交换与吸收。其中综合作用决定着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及污染元素的活性。

﹙4﹚土壤对酸碱的缓冲性能。土壤的缓冲性能为植物的生活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环境,是影响土壤肥力的重要

性质,但是任何土壤的缓冲性能都是有限的,过度地利用会导致土壤缓冲系统的彻底崩溃

第四章

1. 道氏函数与詹氏函数的异同。 P121

(1)同: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随着时空的不同,土壤的成土因素及其组合方式也会变化,土壤

也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2)异:道氏函数П=f(К, О, Г, Б) 认为各种成土因素是同等重要的,而且是不可替代的; 地形只对

“隐域土”有重要意义;他的成土因素函数主要阐述地带性土壤,即“显域土”的发生关系。

詹氏函数S(土壤) = f ( Cl(气候), O(生物), R(地形), P(母质), T(时间), „ )认为除了五大因素以外,其他因素也会对土壤的形成施以影响;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生物主导作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土壤往往有不同的因素占优势。

2. 气温对成土过程的作用P126 (无)

(1)气温及其变化对土壤矿物体的物理崩解、土壤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化学反应速率具有明显的作用。

(2)气温及其变化对土壤水分的蒸散、土壤矿物的溶解与沉淀、有机质的分解与腐殖质的合成都有重要影响,

从而制约土壤中元素迁移转化的能力和方式。

3. 微生物对成土过程的作用P138

(1)分解复杂有机质促使其矿质化及营养元素的释放营养元素供植物吸收

(2)合成土壤腐殖质

(3)加速无机物的转化

(4)加速碳酸钙的溶解和淋溶及Fe、Mn的转化速度

4. 成土母质对成土过程的作用P140

(1)母质的机械组成直接影响到土壤的机械组成、矿物组成及其化学成分,从而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

土壤物质与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

(2)非均质的母质对土壤形成的影响较均母质更为复杂,它不仅直接导致土体的机械组成和化学组成的不均

一性,而且还会造成地表水分运行状况与物质能量迁移的不均一性。

(3)母岩种类、母质的矿物与化学元素组成,不仅直接影响到土壤的矿物、元素组成和物理化学特性,而且

对土壤形成发育的方向和速率也有决定性的影响。

5. 人为活动作用的特点P150

(1)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2)人为活动对土壤的影响具有社会性,即这种影响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关,尤其体现在不同生产力下,

人类对土壤的影响也会不同;

(3)人为活动对土壤发生发育的影响具有双向性。

第五章

1.土壤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P158

(1) 含腐殖质的结构层次的出现

(2) 土体中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的形成

2. 成土过程的特征P161

(1)成土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演化过程

(2)土壤形成过程是在一定的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3)土壤形成过程是个动态系统

(4)土壤是个远离平衡、复杂的开发系统

3. 土壤矿物迁移与转化过程(概念:去年考的时候会要求写出七八个以上的过程)P164

(1)淋滤作用是指土壤物质随着水流由上部土层向下部土层或侧向移动的过程,亦称淋溶作用。 可细分为

淋溶作用、螯合淋溶作用、淋洗作用。

(2)淀积作用是指土壤中物质的移动并在土壤某部分相对聚集的过程。 淀积过程形成的土层称淀积层(B)

(3)灰化过程是指在土体表层二氧化硅的残留,三价氧化物及腐殖质淋溶与淀积的过程。发生在寒冷湿润,

郁闭的针叶林植被下

(4)黏化过程是指土体中黏土矿物、次生层状硅酸盐的生成和聚积过程。出现在温带和暖温带的生物气候条

件下

(5)富铁铝化过程(富铁土)是指土体中脱硅、富铁铝氧化物的过程。发生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伴有

干湿季节的条件下。

(6)钙化过程和脱钙过程

a.钙化过程是指碳酸盐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发生在半干旱气候或者半湿润季风气候条件下。 b.脱钙化过程是指碳酸钙从一个或更多的土层中被溶解淋失的过程。是与钙化相反的过程,多发生在淋溶作用较强,气候相对湿润或者气候变化趋于湿润的地区。

(7)盐化过程和脱盐化过程

a.盐化过程是指土体中易溶性盐类随着毛管上升水向表层移动与聚集的过程。 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

地区和滨海地区。

b.脱盐化过程是指盐化土中的可溶性盐类被大气降水或灌溉水溶解,随土壤下渗,从土体中淋失的过程。可以说季节性的,或者是持续性的。

(8)碱化过程和脱碱化过程

a.碱化过程是指由于土壤中强碱弱酸盐碳酸钠或者碳酸氢钠相对富集,导致土壤溶液中Na+进入土壤胶体交换出一定量钙离子、镁离子和铵离子等的过程。

b.脱碱化过程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Na+被其他阳离子所交换,致使土壤非碱化的作用。

(9)潜育化过程是指土体在水分饱和、强烈嫌气条件下所发生的还原过程。

(10)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也称假潜育化作用。主要发生在季风气候区,土壤

直接受到地下水周期性的干湿交替。

(11)白浆化过程是指表土层由于土壤上层滞水而发生的潴育漂洗过程。发生在较冷的湿润地区。

5. 土壤剖面的重要形态特征(代表字母、颜色特征)(无)

(1)有机质层(A)可以分为腐殖质层(A)、泥炭层(H)和凋落物层(O)。

(2)淋溶层(E)如灰化层、白浆层

(3)淀积层(B)上部为淋溶层,下部为淀积层。

(4)母质层(C)和母岩层(R)

(5)过渡层

第六章

1.中国土壤地理发生学分类命名方式P183

采用了连续命名与分段命名相结合的方法,土纲和亚纲为一段,以土纲命名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

副词前缀构成亚纲名称,即亚纲名称为连续命名;土类和亚类以下又分一段,以土类名称为基本词根,加形容词或副词前缀构成亚类,以及土属,土中和变种。

2.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命名方式P191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单元的名称以土纲为基础,其前叠加反映亚纲、土类和亚类性状的术语,就分别构成了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名称。土纲名称一般为3个汉字,亚纲为5个、土类为7个、亚类为9个汉字。

3.简述诊断层和发生层的关系

土壤诊断层可谓是土壤发生层的定量化和指标化①有许多土壤诊断层与发生层相当并同名,如盐积层、石膏层、钙积层、盐磐和黏磐等。②有的诊断层相对于某一发生层,但名称不同,如雏形层相当于风化B层③有的诊断层则是两个发生层归并而成,如水耕表层为水耕耕作层与犁底层之和

第七章

1.掌握砖红壤、赤红壤、红壤、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棕钙土、石灰土、紫色土和沼泽土、水稻土

的分布、典型土壤剖面构型及特点。

2. 14个土纲主要诊断层、主要的成土过程。

第八章

1. 土壤的(正向)垂直分布规律P264

(1)土壤垂直地带谱的组成随基带不同而不同,它们既有随纬度的变化规律,也有随经度的变化规律。一般

来说,在相似的经度上,自南而北,带谱组成趋于简单,同类土壤的分布高度逐渐降低。

(2)山体愈高,相对高差愈大,土壤垂直地带谱愈完整,包含的土壤类型也愈多。

(3)山坡的坡向对土壤垂直带谱有明显的影响。


相关内容

  • 德州高二年级20XX年7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高中二年级校际联考 地理试题 2014.7 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 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 ...
  • 20**年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2015学年五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测试题 姓名:学号:成绩: 一.填空: 1.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最基本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地球内部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
  •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 1.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 ( 测力计 ) 来测量. 2.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 ( 牛顿 ) 作力的单位,简称 (牛) ,用字母 (N) 表示. 3\地球表面有( 高原).(平原 ).(盆地 ).(丘陵)等各多种多 ...
  • 初三化学概念题
    概念知识期末复习题 一.什么是化学(考试机会不大)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1.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夏天雪糕慢慢融化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 ...
  • 旅游规划学
    一.旅游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的发展要素所做的安排. 二.目标体系--主要指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收入,一般应列出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一目标,以说明旅游 ...
  • 初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2012学年初二期末检测试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a-23 Cu-64 O-16 H-1 S-32 C-12 N-14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右图是实验室用 ...
  • 八年级下册浙教版科学期末试卷
    八年级下册科学期末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说明:1.全卷共10页,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考生答题必须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写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
  • 20**年-20**年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七下生物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题答要不内线封密 „„„„„„„„„„„„„„装„„„„„„„„„„„„订„„„„„„„„„„„„„„„„„„„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学校期终考试 七年级生物试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2.右图中, ...
  • 初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初 一 生 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及试卷的规定位置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等内容填写(涂)准确. 2.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60分:第Ⅱ卷为 ...
  •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摘 要: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去看.去做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联想:观察:体会:教育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19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