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普世价值"的认识 - 范文中心

对"普世价值"的认识

12/12

对“普世价值”的认识及其对策

【摘 要】“普世价值”作为一种新兴的意识形态传入我国,使得

学术界对“普世价值”的争论日趋激烈。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不仅是

一场主导意识形态的斗争,也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历史进程中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改革开放

三十年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是我

国社会主义主导意识形态,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

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普世价值”;意识形态;理论价值

近几年,“普世价值”逐渐成为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甚至已经

成为一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有一些人大肆宣扬“普世价值”

观,认为从文艺复兴以来形成的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人权观念,

是任何时代、任何民族都应该奉行的“普世价值”,甚至主张应该

用这些自由、民主、人权观念作为今天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在西

方,“普世价值”实际上是西方社会对本身传统的发扬,也是学习

和整合其他文明的结果。而我国传统的人本主义也是一种“普世价

值”,只是在各种实践中难以完全实现。

一、“普世价值”的内涵及其实质

“普世价值”也被称为普遍伦理、全球伦理,从字面上看,是指

适应于一切时代、一切人的价值观。有学者认为,“普世价值”具

有多维性,既是一种理念价值,也是一种体验价值,既包括伦理价

值,也包括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等价值。现代西方“普世价值”观

属于资产阶级价值观,它与马克思主义工人阶级的价值观在用语、

表象、途径、模式和性质等某些方面有共同点,但在根本社会实质

和阶级实质上是不同的。显然,“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

性,并没有脱离意识形态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共性总是

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独立于个性之外的共性,共性和个性总是和个

性结合在一起的。从哲学范畴上看,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意义,是

客体的作用同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价值判断

是一种观念、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

“普世价值”的实质,是以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改造中国的

政治制度,以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为主流,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体系建设,鼓吹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全盘私有化制造舆论,搞垮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基础;在国家统一问题

上,迎合西方敌对势力,支持配合藏独、台独等分裂势力,站在了

国家统一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对立面。借助“普世价值”思潮树

立西方政治理念和制度模式,并强加给中国作为改造政治制度的武

器,以打倒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旗帜,使世界价值观念趋同化或一元

化,也就是西方化或美国化。

二、对“普世价值”认识

意识形态通常被理解为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

方法(比较世界观),存在于共识与一些哲学趋势中,或者是指由

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对所有社会成员提出的一组观念。当今我国主要

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创新理论成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

意识形态。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方文化入侵和各种思潮渐渗我

国。“普世价值”作为其中的一种思潮,企图攻击和否定我国社会

主义民族政治建设,大肆传播和散布“普世价值”。而从人类的认

识来讲,“普世”本身使人类试图超越自身的有限性,超越事物纷

繁复杂的多样性,以追求无限性和对多样性进行普遍把握的一种努

力。而从认识的根源上,“普世”是混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结

果,是混淆自然与伦理、真与善、本体论与目的论或世界观与价值

观的产物。换言之,“普世价值”缺乏界限,且极易导致教条主义、

政治极端主义和原教旨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分析,不能笼统否定“普世价值”的存在,应指明

它的基础在于人类共同利益,如果缺乏共同利益的支撑,“普世价

值”只能作为一种美好的愿望或幻想而存在,不具有真正的意义。

其次由于阶级社会的利益分化,人类话语和普遍利益的现实表达只

能体现上升时期新阶级的阶级意识。而通过否定阶级性话语而抽象

地谈论“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话语霸权的表达,是其“西化”、

“分化”我国图谋的具体方式,也是我国产生价值混乱的一个根源,

其目的是割断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与社会主义的联系。当今世界是

阶级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根本不存在所谓“普世”的,超阶级的价

值体系和价值观。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文化财富是存在的,诸如

在自然科学、语言文字、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人类生活的共性;为

全人类所共有、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关怀。

三、抵制“普世价值” 树立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人类历史表明,人类在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任何社会的意识形态

都只有一种具指导地位的思想而不可能有多种指导思想并存。指导

思想一元化是阶级社会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

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意识形态占主流地位。只要人类社会存在阶

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就不会过时,在国内外

还存在敌对势力的情况下,我们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

析方法就能够透过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社会表象,认清其后隐藏

的真实意图。对于“普世价值”的意识形态斗争,我们要运用马克

思主义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原理、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原理,以及

人的本质论述、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对“普世价值”进行分析。

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增强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

锐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巩固和加强马克

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整顿,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鲜明,信仰

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认清“普世价值”只在国际范围流行,具有欺骗性的资产阶级思潮,

以抽象的人性论和人道主义为哲学基础,否定和反对马克思主义阶

级观点和阶级分析。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增强社会主

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认清中

国政治制度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产物,是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和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性质决定的实践产物。

四、结语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直至阶级现象被彻底消灭之前,凡是与

一定社会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利益结构和上层建筑,都具有鲜明的

阶级性和意识形态指向,因而从根本上讲,并不存在所谓的超阶级

的、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因此,对“普世价值”的争论并不是一个

单纯的学术问题,而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问题。应树立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和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弘扬好本民族的“普世价

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自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新成.一些人鼓吹的“普世价值”实质上就是西方的价值[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1):59-61.

[2]刘书林.“普世价值”思潮的政治是指与泛滥的原因[j]. 思想

理论教育导刊,2009(7):125-126.

[3]张小川.国内近期 关于“普世价值”问题研究[j]. 思想理论

教育导刊,2009(8):124.

[4]马晓彬,刘建伟.“普世价值”研究述评[j].学术论坛,2010

(4):63-67.

[5]王孝哲.试论“普世价值” [j]. 学术探索,2010(6):11-16.

[6]白剑波.马克思主义与普世价值的关系[j].河北学刊,2011

(1):238-241.


相关内容

  • 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讨论提纲 姓名: 吴岚 班级/组别: 软件工程一组 学号: [1**********] 专业:软件工程 题目:论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无论在实践中还是在认识中,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的两个基 ...
  • 高中哲学知识点大汇总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 ...
  • 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论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人要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重贡献,讲奉献,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和他人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在人生观中,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认识和反映,其核心是人生价值的问题.要正 ...
  •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必背要点
    <生活与哲学>重点哲理(必背) 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这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②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把握.利用规律 ...
  • 马克思主义概论主观题
    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直接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课后习题答案 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P2 答:(1)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的时代的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 ...
  • 论商品的本质及其意义
    作者:李铸 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 1997年01期 商品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反映,因而具有政治经济学本质:商品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类本质的反映与体现,因而又具有哲学本质.认识商品的哲学本质,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 ...
  • 20XX年成人[专升本政治]复习题
    (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 ...
  • 叶澜课堂教育思想
    叶澜教育思想录: 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课堂教学的过程改革研究,是"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有关课堂教学改革研究的核心构成.如果说,课堂教学价值观的重建,是为了弄清什么是当今中国学校课堂教学所要追求的最有价值和最为根本的目标:那 ...
  •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 A .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 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 A .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