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的强盛和衰亡 - 范文中心

西汉的强盛和衰亡

08/19

教学目标

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汉武帝的用人政策;“推恩令”;盐铁专营,五铢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

二、通过了解汉武帝用人政策、兴办太学的做法等,认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封建统治思想的影响。

三、通过本课的教学以,使学生了解到汉武帝的大一统是西汉强盛的顶点,同时要认识到经济上的发展是大一统的物质基础,说明国家在政治上的统一是实现强盛的重要原因。对待汉武帝要辩证地认识:他作为一个封建帝王,确是雄才大略,更可贵的是他有勇气承认错误。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文明的基础上,秦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并对此后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古代中国以一个发达国家闻名于世,是从秦汉开始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是秦汉文明的突出特点。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中国的半个世纪中,“外事四夷,内兴功利”,进一步扩大了版图,发展和巩固了大一统事业。“秦皇汉武”成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象征。

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这主要是涉及到对历史事件尤其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而历史评价问题历来是历史教学中的难点问题。要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评价汉武帝,既要看到汉武帝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发奋建国,发展和巩固大一统的事业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要认识到汉武帝统治毕竟是封建统治,其目标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更深更远的层面维持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统治,能否恰如其分地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进行评价,是本课难点。

汉武帝的“大一统”

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是秦汉文明的突出特点,而“大一统”的事业在汉初才基本上得以全面完成。通过了解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对汉武帝进行评价,应该说是整个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而采取的措施中,“推恩令”是收到了显著效果的重要政策,理解这一政策的作用,有助于学习本课的重点问题。

教法建议

1.本课在具体授课时可着重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分析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措施在巩固大一统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较“秦皇汉武”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异同,认识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做法,使儒家思想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并逐步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思想基础。

2.“王莽改制”一目为小字,各地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处理。

教学设计示例

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难点:对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理解及评价。

教学思想:通过借助各种资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方面的内容。

教学过程 :

复习提问:

西汉何时建立?汉初的统治者为恢复发展经济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

西汉建于公元前202年,汉初的统治者如高祖刘邦、文帝、景帝等主要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时达到鼎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请一位同学朗读课前提示,了解将要学习有关汉武帝的哪些内容。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在讲课之前,先解释什么是大一统,即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汉武帝时能实现大一统,决非偶然,如果没有从高祖"文景之治",近半个世纪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如果没有景帝时平定七国之乱,奠定了巩固的政治基础,恐怕大一统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大一统的局面出现,也和汉武帝这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的统治措施密切相关。

然后教师结合课文,并提供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部分见"相关资料"和"媒体资料"),由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为什么,教师逐条和学生分析讨论。

例如关于重视人才的内容,学生可根据材料介绍一两个下层人物,突出汉武帝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关于"推恩令"的内容,在学生讲述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再补充强调:诸王除了嫡长子继承王位、爵号外,可以推恩,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定封号。这样,可以使一个大王国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使王国封地越来越小,权力越来越分散,大大削弱王国同中央对抗的实力。后来,汉武帝又用其他方法如"酌金夺侯"等,逐步夺去王侯的爵位,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为进一步加深理解,教师可让学生把"推恩令"与景帝平定七国之乱作比较,进一步分析它的巧妙之处。

关于盐铁经营权由中央专卖和取消地方铸币权,教师可从国家税收和商品交换的角度提问此项措施的必要性。可回顾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的原因,提醒学生学会类比及前后知识的联系。教师也可联"欧元"的出现进行讲述。

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内容,可以在学生讲完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如何评价这一措施。锻炼学生学习在历史情境中思考问题。

最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综述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并逐条列出来,既作为板书,又可作为本目小结。

二、知错能改的汉武帝

本目内容为小字,各校可根据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一般简单介绍即可。讲解时应侧重于个人品质。

三、西汉的衰亡

本目内容虽为小字,但和13课内容联系紧密,建议教师配合媒体资料的图片简单讲解。

例如:介绍王莽,他如何篡位,改制背景及失败,绿林、赤眉起义推翻王莽政权。为13课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一、汉武帝的大一统

1.政治措施

2.经济措施

3.思想文化措施

4.推行大一统的结果

二、知错能改的汉武帝

三、西汉的衰亡

1.王莽改制

2.绿林、赤眉起义


相关内容

  •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01 知识管理 知识点1 光武中兴 新朝: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洛阳,史称 ...
  • 东汉的兴亡教案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教学目标] 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 ...
  • "丝绸之路"对古代中国影响有多大?让小编告诉你开不开通的区别
    "丝绸之路"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这条商道在古代也被称之为"死亡商道",基本上走这条商路的商队最后到达目的地的十不存一. 但 ...
  •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教材解析
    教材解析:七年级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山东省高密市第五中学 王 蔺 一.知识梳理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 (1)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学生在接触历史.了解英雄人物时往往出现误区,认为只有汉族才能出现政治家.军事家.其实少数民 ...
  •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
    "基于标准的教学和评价"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模版 科 目 设 计 者 学校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课 题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 型 授课日期 一.教材分析 秦汉时期 ...
  • 马踏匈奴 汉武帝茂陵之谜
    马踏匈奴 汉武帝茂陵之谜 西汉帝陵中规模最大的是茂陵,象征着汉武帝时期的强盛国力和汉武帝好大喜功的本性.高大的封土下,埋藏了无数汉代人民创造的金银财宝.茂陵边上的陪葬墓,外形如祁连山的霍去病墓最为著名,墓前以"马踏匈奴" ...
  • 16.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教学设计
    第16课 兼容进取的秦汉文化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简要史实: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及其撰写的<史记>的简要内容: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艺术成就和磅礴气势. 通过对佛教和道教在我国得以传播的原因及所产生 ...
  • 历史(初一下册1-10需要背诵的相关内容.作用.措施.意义等)
    一.隋朝建立的历史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为巩固隋朝统一的措施:1.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度和度量衡制度:2.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隋朝统一的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 ...
  • 钓鱼岛的看法
    标题:既要钓鱼岛,也要苍老师 摘要: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西汉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实行"和亲政策":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实行"征讨政策":元 ...
  • [历史纵横]哪个朝代对当今中国疆域的贡献最大?
    中国从最初的中原之地发展到如今960万的庞然大物,是近千年的对周边荒地的开发与对其他落后人民的教化所得来的,下面就盘点一下统一时期各个朝代为当今中国的版图贡献了哪一部分(*代表后来脱离中国的地区): 秦朝 辽宁省(辽东半岛):战国时期燕昭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