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 范文中心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2/22

常用中药方剂药物组成及功用主治 1、四逆散

方歌:四逆散里用柴胡,芍药枳实甘草须, 此是阳郁成厥逆,疏肝理脾奏效奇。 药物: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2、小柴胡汤

方歌: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药物: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血室。 3、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药物: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脾不和证。 4、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 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药物: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功用:宣利肺气,疏风止咳。 主治:风邪犯肺证。 5、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药物:金银花、连翘、竹叶、荆芥穗、牛蒡子、豆豉、薄荷、生甘草、桔梗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6、清胃散

方歌:清胃散用升麻连,当归生地牡丹全, 或加石膏清胃热,口疮吐衄与牙宣。 药物: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 7、理中丸

方歌:理中丸主理中乡,甘草人参术干姜, 呕利腹痛阴寒盛,或加附子总扶阳。 药物: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功用: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证。

8、四君子汤

方歌:四君补气基本方,食少无力大便溏, 人参白术茯苓草,益气健脾功效强。 除却半夏名异功,或加香砂气滞使。 药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9、玉屏风散

方歌:玉屏风散最有灵,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药虽相畏效相成。 药物:生黄芪、白术、防风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10、小承气汤

药物:大黄、厚朴、枳实 功用: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11、四物汤

方歌:四物补血基本方,营血虚滞急煎尝, 熟地当归白芍芎,补血调经功效强。 药物:生地黄、当归、芍药、川芎 功用:补血活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12、六味地黄丸

方歌:六味地黄益肝肾,茱薯丹泽地苓专, 更加知柏成八味,阴虚火旺自可煎。 养阴明目加杞菊,滋阴都气五味先, 肺肾两调金生水,麦冬加入长寿丸。 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13、酸枣仁汤

方歌: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 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药物: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证。

14、血府逐瘀汤

方歌:血府当归生地桃,红花甘草壳赤芍, 柴胡芎桔牛膝等,血化下行不作劳。

药物:生地黄、桃仁、红花、当归、甘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胡、川芎、牛膝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15、补阳还五汤

方歌: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药物:生黄芪、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

16、小蓟饮子

方歌:小蓟饮子藕蒲黄,木通滑石生地襄, 归草黑栀淡竹叶,血淋热结服之良`。

药物:生地黄、小蓟、滑石、木通、藕节、淡竹叶、当归、山栀子、炙甘草、蒲黄 功用: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主治:血淋、尿血。 17、生脉散

方歌:生脉散治气阴虚,人参麦冬五味齐, 补气生津又敛阴,气短自汗诸证去。 药物:人参、麦冬、五味子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18、五苓散

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 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 药物: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 19、二陈汤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药物:陈皮、半夏、茯苓、炙甘草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咳嗽。 20、保和丸

方歌:保和神曲与山楂,苓夏陈翘莱菔加, 炊饼为丸白汤下,方中亦可加麦芽。

药物: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萝卜子 功用:消食和胃。 主治:食积。

21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开葵子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疔疮初起,发热恶寒,疮形如栗,坚硬根深,状如铁钉,以及痈疡疖肿,红肿热痛。


相关内容

  • [方剂学]教学大纲
    <方剂学>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方剂学 课程英文名称:Formula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课程编号:ZJ21304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学 时:(总学时40, 理论课学时40) ...
  • 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中医学]教学大纲(8版)
    <中医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学对象: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八版,李家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总课时:80时.其中包括15个课 ...
  • 方剂学笔记完美版(六)
    第十三章  治燥剂 概   念 凡以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药为主组成,具有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等作用,治疗燥证的方剂,统称治燥剂. 适应范围 燥证.燥证有外燥与内燥之分. 外燥是感受秋令燥邪所致的病证,因秋令气候有偏寒.偏热之异,故感邪后所表现的 ...
  • 方剂学试题八
    试题八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方书是() A<医方考>B<济生方>C<普济方>D<博济方>E<普救方> 2.下列哪项不是"八法"之中的内容 A ...
  •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
    我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 中药 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 ...
  • [红楼梦]中中医药方剂名称翻译的问题
    摘 要: <红楼梦>中药方剂来源于客观现实社会历史和现实中的真实方剂,治疗病症的方剂也可经受现代科学考证,准确翻译好这些方剂名称,需要翻译者同时具备丰富的中医学知识,还要了解其中的专业术语和翻译规范,本文谈论了<红楼梦&g ...
  • 中药学笔记整理
    中药学知识基础归纳与总结 第一章 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一.中药的起源 二.中药学的发展(各时期的代表著作) 1.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种,首创上中下三品分类法.其对四气.五味.毒性.七情等的论述,初步奠定 ...
  • 中医美容与现代美容知识
    中医美容与现代美容 中医美容是指运用传统中医理论和技术来预防及治疗疾病.以维护.修复与塑造人体形 神容貌美.它是中医学个新的分支学科. 中医美容分为美容治疗和美容保健两大部分.美容治疗是指采用药物.针灸.手术等医 疗手段对各种损容性疾病进行 ...
  • 20**年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工作总结
    2012年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工作总结 2012年我院继续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与重点专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桂卫中[2010]37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基层中医民族医重点专科中医妇科建设与管理目标及中医妇科项目建设三年实 ...
  • 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