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身工]为例浅谈导学案的编写 - 范文中心

以[包身工]为例浅谈导学案的编写

09/23

以《包身工》为例浅谈导学案的编写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王 进

现阶段,我们中小学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如何才能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课堂转向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新课改下的课堂,是摆在我们老师眼下的难题。

而导学案的编写就是万里长征迈开的第一步,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得最大难题。

在我的眼中,导学案是导(师)的母板,是学(生)求方法的方案与设计。导学案是线路图,是指南针,是方向盘,是导航仪……。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以为导学案至少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我们要走向哪里?(学习目标)

我们如何到达那里?(学习材料、学习策略) 我们如何到达目的地?(修正评价)

针对这三个问题,导学案的设计应该有以下内容: 预习环节(课前15到20分钟) 一、明确的预习内容 二、明确的预习目标 课堂环节(40分钟) 1.教材与考点的分析。

2.围绕考点,确定学习目标(知识、技能、情感)。 3.根据学情,确定学习重难点(能力点,探究点)。 4.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设想(学习方法)。 5.课时安排: 教学流程

一、新课导入: 二、预习检查:(字词训练以及语文学科整体阅读的内容,包括作者、背景、中心、层次等等)

三、合作探究(二到三个问题,一般为课文的重、难点。时间在十五到二十分钟左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展示)

四、我的疑惑:(自学或小组探究过程中遇到的学习困难) 五、课堂知识小结。

六、当堂训练(时间在5分钟左右) 七、作业布置

1.固学作业(选取与当堂课有关的习题,时间为二十分钟左右)。

2.预习作业(下节课要学的内容,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 下面我以《包身工》的第一课时的导学案为例,浅析高中语文导学案编写的原则:

《包身工》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高一语文必修第四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报告文学。主要学习目标一是要了解和掌握报告文学的特征。二是通过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弱势群体的同情。

课程学习目标

1.掌握报告文学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能品味文中内涵丰富、情感充实的句子。

3.认识包身工制度的罪恶,认识帝国主义及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激发学生对包身工的同情,对剥削压迫者的仇恨。

1.情感和能力目标:学完本文后,能由此深入思考现实问题,关注弱势群体。

重点、难点

1.抓住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把握课文的线索。 2.通过对文本的解读,理解“包身工”的内涵。

3.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在复杂记叙中有条理地穿插描写、议论和抒情。

课时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阅读《金太阳导学案》《点进训练》上的背景知识推送,提示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引导”和“基础知识梳理”

2.教师准备好多媒体,展示图片或文字材料。

学法指导: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入课文、独立思考、分析研究问题,可按“自学预习(启发)——质疑问难(解答)——研究讨论(点拨)——综合练习(巩固)”的顺序进行教学。

合作小组功能发挥:

1.阅读课文,利用《导学案》和《导学案补充》,完成课文预习。

2.阅读文本,分组讨论,各小组展示、辩论,发表见解。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15分钟)课前自习完成

1.明确学习目标,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5分钟)

2.完成《金太阳导学案》“预学区”内容,积累语言基础知识。(10分钟)

课堂环节(40分钟) 目标明确(1分钟)

1.了解作家作品,写作背景。 2.初步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 3.整体感知课文。

一、导入新课(1分钟)

(知识链接:利用上节课的内容,黑砖窑事件,美国黑奴等背景导入课文)

二、预习检查(5分钟)学生回答,教师纠错。

报告文学的相关特点,《金太阳导学案》上相关字词梳理 三、合作探究(20分钟)

1、学生勾画重点句子,小组集体朗读课文,感知内容。(5分钟)

2、问题探讨,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表格。(分层次填空)(15分钟)

四、我的疑惑:

(课后各小组学科长做好统计,下课后反馈给老师,老师补充下节课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1分钟)

六、课堂训练:导学案上课堂练习一(5分钟,由小组之间互评或小组学科长评阅)

七、固学环节(课后完成,约30分钟)

(下转第35页)

139

如何改进小学语文教学

河北赞皇县邢郭学区北马小学 史爱献

新课改不是对传统教学的批判和否定,不要以为新课程是脱离传统土壤的天外来客,新课程的新,是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吸纳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学成果,反映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呼声与要求、理想与愿望。它是对已有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的整合、发展,是对前人的教改成果的继承和运用。因此,我认为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在传统语文教学的基础上把握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放眼“全面”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育历来重视读写,听说往往被老师们所忽视。而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应提高学生的读写听说各方面的能力。首先课堂上重视的应该是“读”、“说”,二者紧密联系。认得表现欲望,认得自信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讲话能力,他会讲话,他就可以吸引人们的注意。课堂上应要求学生朗读、默读、读书课文,教师也可以范读,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运用的过程中读,在读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心得体会、观点和看法等,并在“讨论”和“训练”时,说或写出来。组织合作学习小组,通过合作、讨论、互助,排除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领悟的障碍。在讨论是让学生见仁见智,遇到有价值、有话可说的问题,可引导学生辩论,活跃学生思维,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其次,应该是听,听出对方的观点,听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漏洞,还要在听的过程中观颜察色,辨析语气语调等。再次是写,除了课堂上的写作以外,应多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包括校内阅读书报、讲故事、朗读诗文、学书法等。听故事、写参观访问记、山水游记、写调查报告,写所见所闻所感等。

二、突出“主体”

传统教学主要是发挥教师讲的作用。岂不知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由他人代替的。对于学生而言,一切知识起源于认知主体的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活动是他们认识形成和发展的源泉。语文教学如果离开学生自己学习实践活动是不可想象的。在新课改实施下的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宽松的环境,设置适当的问题情境,制造学生在认知上的冲突,让其充分展示,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让学生自读感知,读而生颖研读演练,运用迁移。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合适学习的情景,科学地引导,灵活地组织,平等地参与和有效地规范学生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学习”,为其终生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注重“过程”

(上接第139)

1.课后固学:完成固学案第1--5题。(15分钟,教师评阅) 2.课前预习:(15分钟) 熟读《包身工》,梳理文章结构和思路。(10分钟)

所以高中语文导学案设计必须遵照以下几个原则:目标清楚,明确指令; 文本导读,自主解决;学案探路,整体感知;品读鉴赏,选准角度;质疑探究,分层推进;拓展运用,及时反馈。要做到教、学、研、做合一,研读课标作指南,用好教

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记住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在新课改实施下初中语文课堂中,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每个环节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每个环节的过程是什么,自己又做了些什么。同时教师要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习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更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四、强调“合作”

新课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语文学科中,对于每一篇课文,学生都是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从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不同的方面。教学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别人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不同的侧面,必须通过合作和讨论,融合彼此见解,达成共识,从而形成更加丰富、正确、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合作学习在新课改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有效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当我们在文教学的十字路口徘徊彷徨之时,当我们在世纪之交苦苦思索语文教学真谛时,我们是否可以结合前人的探索与未来的要求,走出一条可行之路呢?我想只要我们用于改变观念,大胆创新,一定会找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路。

五、贴近“生活”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密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生活与语文的关系是源头与活水的关系。但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工作者迫于应试教育,过分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远离了生活的源泉,语文教育只盯在几本教材上。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狭窄的课堂教学引入社会实践与生活实践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变“课堂语文”为“生活语文”。从观念上讲就是树立“生活是语文源泉”的大语文观。从做法上讲,就是突破课堂教学封闭模式,扩大学语文和用语文的时空界限,使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运用,在实际运用中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足够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由狭窄的课堂教学变为融入生活的生活化教学。

材促发展,学情调查为起点,

分层设计重差异,学法指导在其中。

转变传统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时代大势所趋,而教师编好导学案,让它行之有效,是每个老师当下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我坚信,只要我们心怀精耕细作之精神,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改革效果定会非同凡响!

35


相关内容

  • 708包身工
    夏衍,原名沈端先,1900年生,浙江杭州人.主要作品有话剧剧本<上海屋檐下>.<心防>.<法西斯细菌>.<考验>,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包身工>是夏衍在上海工厂区进 ...
  • [包身工]中的夸张和排比手法
    夏衍的报告文学<包身工>,"在中国的报告文学史上开创了新的记录",对中国报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缩短了报告文学与小说的差距,强化了文学色彩,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生动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这些特点,又 ...
  • [西行漫记]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班级:新闻141班 姓名:刘思思 学号:1409010414 书目:西行漫记 (Red Star Over China)(英汉对照版) 作者:埃德加﹒斯诺 Edgar Snow(美)著 董乐山 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读 ...
  • 学习机械设计制造与测试心得体会
    机械设计制造与检测课程 Course of mechanical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and testing 教 学 院:XXX 系 别:XXX 学生学号:XXX 学生姓名:XXX 专业班级:XXXX 学习机械 ...
  • 阳光下的罪恶
    曾令全将智障人卖到外地打工,牟取暴利绝非新疆一次.记者在曾令全的残疾人自强队基地发现了一本通讯簿,上面记录了分布于四川.湖南.广东.江苏.北京等多地砖厂.建筑工地老板的电话号码,在基地,记者还发现了曾令全与南通某工地的用工协议. 黑工厂&q ...
  • 文学小常识[1]1
    文学小常识 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是<诗经>:我国第一部浪漫主 义的诗歌总集是<楚辞>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第一部文 学评论专著是<文心雕龙> 我国古代诗人中 ...
  • 白昼之光20XX年第11期
    一直到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我把自己对喻苏的背叛当做是朋友的好意来看待. 其实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明白. 那不过是一个我内心深埋着对喻苏的嫉妒. 富有的家境或者是受到瞩目的事迹. ――也或许是习惯了循规蹈矩的我所没有的勇气. 怎么说呢,那个悄然种 ...
  • 山西太原作文
    高尔基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象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托尔斯泰是很重视作品的开头的,<战争与和平>的开头,他先后经过15次的反复修改,才感到满意.<安娜-卡列尼娜>的 ...
  • 近代中国经济
    的是 ①抵制了西方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②构成了洋务运动的思想理论基础 ③客观上为西学传播打开方便之门 ④这一观念在新文化运动中被颠覆 A. ②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 8.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面的图表.据此,他在分 ...
  • 高一知识点语文必修一总结
    高一知识点语文总结 第一单元 1 <沁园春•长沙> 重要字音: 沁(qǐn)园春 百舸(gě) 峥(zhēng)嵘 寥廓(kuî)挥斥方遒(qíu) 漫(màn)江 携(xiã)来 浪遏(â)飞舟 多音字: 汗水 可汗 数字 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