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浩明[曾国藩]中的对联 - 范文中心

浅析唐浩明[曾国藩]中的对联

01/04

  摘要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中的对联是《曾国藩》小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说中人物的刻画和全文文化气息的营造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联创作内容丰富,包括立志理想、修身治德、学业心得以及人生感触;对联创作主体众多,皆是文治武功的大家,主要有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小说中的对联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深厚的文化性以及较高的艺术性。   关键词:《曾国藩》 对联 思想性 文化性 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唐浩明编著的《曾国藩》中不单是曾国藩个人的生平传记,同时也是晚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的全方位综合展现。文中众多主人公既是著名政治家也是出色文学家,思想境界和文学修养极高。曾国藩作为清末古文桐城派的代表人物、湘乡文学的创始人,对作文深有心得,他说文章“以气象光明均伟最为难能可贵”,并做了系统研究。书中包罗了众多文学现象、文学理论和文学作品,多有精辟之处,其中的对联最是五彩缤纷,灼灼其华,内蕴丰富,颇有气象。文中对联镶嵌在全书各个部分,零散分布,量少精多,古色古香,流光溢彩,涉及众多人物,关联众多事件,主要创作主体包括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罗泽南等,主要创作内容囊括修身明志的心得、经世致用的心迹和怀人写物的心智,展示出其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人格品性。通过对全文的阅读和对具体对联的抽丝剥茧,我们认为文中对联具有丰富的思想性,深厚的文化性和较高的艺术性。   一 文中对联具有丰富的思想性   对联的思想,是对联存在的灵魂,它是由对联主题所确定、所反映、所升华而形成的,从根本上说,是对联创作主体的思想诉诸于笔端的外部流露。创作者思想深邃使对联的灵魂光华,继而使对联的思想深刻丰富。中国对联思想丰富,有春联年联的迎春纳福之愿望庆祝,有贺联的寿诞婚嫁乔迁生子开业之好生、喜庆,有赠联的颂扬劝勉,怀人思远,有言志联的写意人生自我勉励。   《曾国藩》中的对联以内圣外王和经世致用的思想构筑了其生命力。内圣外王是个人取得成就的境界,对内有直逼圣人的修养,达到贤人君子的心境,做一个品格完美的圣人,成大功;对外践行仁道,教化天下,取治世之功,收安世之效,就大业。文中对联的创作人物尤以曾国藩为代表,其对联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这种思想,励志进德,自强不息,尤以磨砺心性为甚。“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曾国藩31岁时在北京城跟随唐鉴学习性命义理之学时的改作。此联立志与修德融为一体,以自立而达到立人的效果,以己为表率试图力挽社会衰退振奋人心。这是对内圣外王的较好诠释。曾国藩改自“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原为唐鉴赠《畿辅水利》于曾国藩书中亲笔手题的楷书手记,勉励其心忧天下,增强其为国为民的责任感,饱含望其内圣有为的师长情谊。改写之后,更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追求,立志于通过躬身践行成为道德楷模的一代大家,表现了其破釜沉舟的坚决态度以及不流于俗的雄心壮志。由治己心而能治他人,由修身而外化能匡扶天下。他原名子诚,寓意凡是要诚心诚意,后改为涤生,“涤者,取涤其旧染之污也;生者,取明袁了凡之言‘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都是另起炉灶,重开世界”。它彰显了内圣拙诚的功力,承载了外王克功的愿景。   经世致用是出现于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潮,由黄宗羲首创,他认为学子们念书识字、学经读史和作文科考应该能对国计民生有所裨益,具体要求则是千方百计的把学术研究成果应用于生活当中,对实际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不是死学死记、空谈义理。“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便是左宗棠自题联语。这副以诸葛亮经邦济世自比,潜心实务的对联,集中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此联对账工整,典故入联,张合有力,颇有气魄。自古至今,文若烟海,出类拔萃的当属西汉时司马迁和司马相如所创作的作品,堪称绝代;与此同时,治国能臣、贤士大夫更是人才辈出目不暇接,毋庸置疑,其中以经邦济世的南阳卧龙诸葛亮最为出色,德才兼备,炳耀千古。他对能文能武、安邦定国的诸葛亮推崇备至,溢于言表;以诸葛亮自称为常态,对其情有独钟,诗画书信皆署名亮。左宗棠自幼习看古籍,方至十八岁时购得了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接连又购入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弊书》和齐召南的《水道提纲》,早晚研读,手不释卷,醉心于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实务,日读夜志,勾画摄要。但这一切为时下痴迷八股、衷心乾嘉的学士所不理解,“莫不窃笑,以为无所用之”,而左宗棠则不动摇,毫不理会,坚持自己的道路,一心关注时事,创作此联,表明心志。经世致用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对联的创作主体,使其在关注世事中,自觉肩负社会责任,思考国家大事,不束缚在诗画的小天地里。   二 文中对联具有丰厚的文化性   文中对联的文化性集中体现在对联所反映出来的儒家精神汲汲于时事、除弊革新、建功立业和道家精神淡泊恬静谦卑不争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上,同时也带有极其浓厚的潇湘地域文化特色等。   全书主要描写传统士大夫在传统文化语境下进行的自我文化重塑、再造和探索,也寄寓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肯定态度以及未来出路的思考。这投射在对联上,也自然而然地体现了汲汲于时事、除弊革新、建功立业等儒家行为文化和淡泊恬静、谦卑不争等道家行为文化的演绎与碰撞,并夹杂着法家行为文化。文中对联充分体现了这一点。文中对联的创作主体自小耳濡目染传统古籍,深受儒家理学的熏陶,融入日常生活中,无论作文写诗,阅史读经,还是待人接物,敬上育人,都自然天成。“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是左宗棠所作联语,展现了儒家行为文化。此联意思是哪怕身无长物一贫如洗,也丝毫不会忘记心系苍生安乐人民贫苦国家命运,不图一己之私利一己之荣辱;定当阅尽千书读烂万卷,领悟微言大义探寻性命之学,与古人之所论,暗合心意,神会心交,怡然自得。全联充满安贫乐道的文化,不计较个人物质多寡,在乎独善其身,在乎天下兴衰,在乎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具有强烈的积极进取的文化行为,自强不息,弘毅任重,放眼江山历史,不局促自茧;具有高尚的品格,不淫富贵,心存高远,兴致典雅,好学思古。入世进取的人生价值观、审美观一览无遗,也让人醍醐灌顶若有所思。   “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此联兼具入世与出世,追求着一份风口浪尖的恬淡。这是曾国藩赠别联语,赠送别离的弟弟曾国荃从南京回湖南湘乡老家时所创作的。此时,曾氏兄弟统领湘军连获大捷,克复南京,戡平太平军,红旗奏捷,封侯拜相,恩荣俱隆,功成业遂,洋洋得意;此刻却又饱受他人猜忌,遭遇他人嫉妒,谤言不止,指责不息,不仅被人谩骂仇结怨生,而且面临兔死狗烹的困境,随时有杀身之祸。在深感人世艰难,抚慰弟弟内心创伤之时,曾国藩作下此联。感叹那时我们一起心怀理想笃志拯时济世的情景,衡阳练兵,血战湘潭,奔波数年,辗转万里,既有筚路蓝缕的艰辛痛苦,又有经历沙场的生死别离悲欢离合,现在这一切都远去了,只留下我们从战火烽烟艰苦岁月中生还活下,其中的风雨恩怨以及如今获得的名山事业,都是曾经沧海,我们不应纠缠不清执着其中,只愿能放下一切,只求再次躬耕乡野读书自乐。这种在荣辱功名的漩涡中进退自如的认识,源于对积极进取和淡泊不争的正确领悟,由此,此联也是把传统建功立业进取向上的儒家行为文化与淡泊世事谦卑不争的道家行为文化完美统一的典型代表。   文中对联也体现了湖南士人心理的湖湘文化。湖湘文化内容包罗众多,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表现,不一而足。这里主要体现了清末湖南士子求学中并进而深入到实现人生理想过程中的拙诚坚挺的风气。“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是曾国藩所作,极言无论遇到什么困苦,或为得意失意所困,或为人言谤誉所困,或为荣辱恩怨所困,或为吃穿住用所困,都不可萎靡不振,心生惰气,要不使心中黯然丧气枯井无波,要坚定信念,养活心中的兴致和斗趣,强打精神撑起一身自立,血性到底。这幅对联以及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这种湖湘文化的典型代表。他出生乡间,经多次不懈的科考而中进士;在京城十年间,赋闲职时不怠不散,精进学业,自立自达,兼遍四部侍郎;回乡丁忧之后,创办湘军,历经数次沉浮,却始终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心愿。   全书文化气息浓厚,几乎遍布每个场景,涵盖每个人物,以致场景都是中国文化中典型的存在,人物都是鲜活的文化人物,其言谈举止所思所想中折射出众多闪烁的文化光芒。文中对联也进一步表现和增添了全书的文化气息,恰当地适时引入,使情节的再现妙趣横生,使人物的思想物化可感;同时全书的情景和人物也深化了对联的文化意义,使其立体化、丰满化,以扩大了对联的审美空间。   三 文中对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文中对联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对联又称对子、联语,通过较少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意思,采用诗歌的平仄音律形式,易写易懂,创作便利,又通俗简单,典雅高丽。艺术形式众多,有工对、宽对等。对联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随律诗发展而发展,至于清末,已日臻佳境,达到顶峰。文中对联不拘束于格律束缚,散文入联,自然流畅,别有情趣,具有较高的艺术表现手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曾国藩本身是散文大家,古文功底深厚,艺术感强。此外,曾左诸人又是政治家,本来在我国历史上政文一家,融为一体,他们也兼具文采,性喜舞文弄墨。例如,“未免有情,对帐冷灯昏,一别竟伤春去了;似曾相识,怅粱空泥落,何时重见燕归来”是一副挽联,为曾国藩挽侍妾陈春燕华年早逝,青春不再,怀人相思而作,此联情真意切,伤神感人。曾国藩自三十多岁在家乡丁忧创办湘军后,大半生都忙于战事,因以国家大事为重,又两军对垒刀剑无情,又无暇顾及家人,离多聚少,家人也不能随军相伴照料他衣食住行。曾国藩随着年龄渐长老态渐露,生活千头百绪,应对不力,在幕僚建议和引荐下结识陈春燕,并成百年好合之喜。陈春燕端庄贤淑,勤勤恳恳,居家生活,井井有条,并对曾国藩体贴温柔,相爱有加。但是,好景不长,不久陈春燕便身染痨病,离曾而去,撒手人寰,徒留曾国藩黯然神伤,作此挽联。整幅对联化情入景婉约缠绵,化情为实虚实相声,拆字入对巧妙构句,活用典故典雅端庄,风格繁绮又真情实意。上联写别后帐冷灯昏,营造冷寂的氛围,春去伤别,一语双关,恋恋不舍之情以及念念不忘之心跃然纸上;下联写芳颜不再音容难觅,罢之不能,惆怅难释,空见梁上泥巢,不见燕子再来,一片落寞淡伤挥之不去。全联触景生情,含情于景,斯人逝去后的空余落寞之情通过“冷灯昏”“空泥落”之景自然传出,又有对“春去”的无可奈何和期盼“燕归来”的无限留恋,可惜幸福不再,唯有伤神。文采繁华,构思精妙,又贴切自然,真情动人,繁绮而不娇柔,真情而不伪饰,真正的上乘之作。   四 结语   《曾国藩》小说中的对联丰富,颇具规模,不仅量多,而且质优,或谈安身立命,或谈理想抱负,或谈人格追求,或谈生活所悟,或谈人情实感,具有丰富的思想性、丰厚的文化性和较高的艺术性。重拾对联,其中的文学艺术可陶冶情操,其中的历史掌故可知史明鉴,其中的人生思想可助人自立,其中的人文内容可增加积淀。我们应该置身其中,传承品格,探幽寻思,试揭美韵,食飨名句,体会联语中别有洞天的趣味。   参考文献:   [1] 刘晓祯、王颖:《官径》,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 唐浩明:《曾国藩》,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简介:张敏,女,1978―,河南新乡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工作单位:河南科技学院。


相关内容

  • 岳麓书院讲解词
    岳麓书院讲解词(初稿)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说到古代四大书院,它们是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具有办学雏形,最早可以追溯 ...
  • 浅析企业文化对绩效考核的影响
    摘 要:绩效考核是英国政府为其文职官员工作业绩的考核,通过考核体现工作业绩,实现职位和薪酬的调整.绩效考核被引入企业管理以来,以其明确的目的性,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而受到推崇.可是绩效考核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了许多问题,以至于许多单位的绩效 ...
  • 浅析袁世凯对中国军事近代化之贡献
    [中华论坛]浅析袁世凯对中国军事近代化之贡献 发表于:2010-09-11 10:55:32 作者:qtqtqt发短信加好友更多作品博客 级别:中校 积分:17986 /来自中华网社区 club.china.com/ 提到袁世凯,给人们的第 ...
  •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 昨晚读余光中散文.上次读他是大一,在一个叫唐家湾的小镇上,数百步之外是大海.没有冬天,树叶红透了也不落.反倒是熬到春天,哗啦啦落了满地,但仰头望,还重重叠叠多得出奇.每天趁夜落下,赶在黎明前把小径铺满,日日如是,到雨 ...
  • 高考励志对联
    高考励志对联 五字联 志在千里,胜: 勇者无畏,搏. 卧薪尝胆,苦: 金榜题名,甜. 立鸿鹄壮志 惜寸金之阴 志当存高远 勤必争朝夕 天意怜汗水 胜利酬勤人 有心天不负 抱志事终成 有志天不负 业精自然成 墨犁耕心田 笔斧拓神境 俯身勤学习 ...
  • 总统府讲解词
    总统府讲解词(入门级) 总统府导游词 总统府概况:总统府及其附近地区,早在南北朝时期曾是皇宫所在地.总统府景区的南面,前几年建造南京图书馆新馆的时候,曾在地基下挖掘出诸多南朝时期遗物,有关部门采取了原址保护的方法.现在南图新馆负一楼仍然可以 ...
  • 古今廉政格言93句
    古今廉政格言93句1.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论联合政府> 2.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 3.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 ...
  •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次月考测试题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班级-----------------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A.这是外国侵略中国的开始 ...
  • 细观郦波教授[曾国藩家训]
    细观郦波教授<曾国藩家训> "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这是对曾国藩褒贬不一的真实体现.毛泽东曾说过:"寓于近人,独服曾文正",作为中兴第一名臣的曾国藩,其所作所为,其思想学术无不对我 ...
  • 曾国藩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对联语来概括曾国藩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宗宋弘汉,卫道崇文,继前儒事业: 救亡图强,兴工振教,启近代风流. 三.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现在,普遍认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领,随着人们对洋务运动的重新认识,从而对其首领曾国藩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