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 范文中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鉴赏赏析

06/17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被宋代洪驹父誉为“全篇皆工”(见《宋诗话辑佚》)的五言律诗,是盛唐诗人常建的代表作,也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诗人常建一生仕途失意,沉于下僚,终盱眙县尉。正因为常建政治上不得意,所以寄情山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题破山寺后禅院》就是诗人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之作。

破山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的,“为海虞之胜处”(宋米文长《吴郡图经续记》)。它早已成了常建心驰神往之地,因而一到清晨他就迫不及待地去游览。首句“清晨入古寺”,既点明入寺的时间,又着重指出这是一座“古寺”。唯其是“古寺”,才激起诗人“清晨”来游的勃勃兴致,而“清晨”入寺,正表明诗人对这座有着二百多年历史古刹的向往。第二句“初日照高林”,紧承首句而写入寺所见。破山寺是一座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寺,建筑壮丽,佛殿庄严,气象宏伟,这些诗人都没有去描绘,所突出勾绘的是从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以及被旭日照射的参天挺立的“高林”。这就给人以清新明丽,葱茏苕秀的审美感受,同时又有一种幽静之感。在艺术表现上是“借一斑以窥全豹”的方法,就是通过具有特征性的局部景物来表现全体,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具体而言,就是抓住破山寺内外古木繁茂,郁郁葱葱的特征来写。这一特征一经写出,古寺的深邃幽静,也就跃然纸上。这一联在结构上承接得十分自然,“初日”上承“清晨”,“高林”照应“古寺”,浑成无迹。宋代的葛立方说得好,诗歌“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又说:“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韵语阳秋》)这两句诗正是经过诗人的精心锤炼,达于“平淡天然”之境的。

首联描写的是古寺周围的环境,还没有进入后禅院,而诗题是《题破山寺后禅院》,因此诗人所写的重点在后禅院,这样颔联就是随着诗人的行进而作进一步的描绘,写禅房的幽景:“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佛殿步入后禅院,经过的是一条修竹夹道的小径,置身在这翠竹掩映,静谧无喧的氛围中,自然会有一种超尘出世之感。“幽处”的禅房在茂密的花木丛中,一个“深”字十分准确而生动地描绘出僧人们居处的幽雅宁静。绿树成荫,百花盛开,阵阵清香,这真是使诗人神往和留连忘返的“幽处”!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欧阳修极口称赞这两句诗,他说:“吾尝喜诵常建诗云‘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晚来青州,得一山斋宴息,因谓不平生想见而不能道以言者,乃为己有。于是益欲希其仿佛,竟尔莫获一言。”(《题青州山斋》)欧阳修以自己的创作体会推重这两句诗意新而自然,不矫揉造作,不堆砌词藻,妙意天成,这是很有见地的。就艺术的独创性而言,这一联诗人以自己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抓住破山寺后禅房突出的景物特点,创造了一种幽深淡雅的艺术意境,可谓“抒写胸襟,发挥景物,境皆独得,意自天成”(《原诗》)。

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红日高照,林木苍翠,百花繁茂,风光无限,使得鸟儿也怡然自乐,在花木丛中婉啭鸣叫。雀鸟本来是没有情智的,客观环境的优美或险恶,不会引起它的喜和忧,但在这里,诗人以所见景物的强烈主观感受,寄寓于无知无情的飞鸟,好象它们也为这幽美旖旎风光所感染,欢快愉悦。这种“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的艺术描写,不仅不直率浅露,而且构思新巧,别有情趣。“潭影空人心”,则是诗人正面抒写在后禅院幽雅宁静的特定环境中观潭影的感受。水潭清澈,山光、天色映于水中,是那样明晰,那样澄净,观之使人杂念顿逝。这就很有“禅悟”的意味。《宋高僧传》载,临川郡守裴某,笃信佛教,“每至海霞敛空,山月凝照,心与境寂,道随悟深”。常建虽然不是虔诚的佛教徒,但在佛教盛行的唐代不可能不受其影响,所以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审美体验,有可能触发自己的情怀,并把某些自然景物视为契合自己主观“禅悟”的东西。这“潭影空人心”一句,正是诗人在清净无扰的破山寺后禅院,睹“潭影”而杂念俱消的感受。这一联是一个转折,由刻画后禅院的幽静转向表现诗人内心之静,静境得到深化。

尾联紧承“潭影空人心”,进一步通过静中有声,愈显其静的描绘,突出地表现诗人意中的静境。“万籁此俱寂”是诗人杂念消除净尽,“心与境寂”的具体表现。在后禅院中的诗人,由“潭影”触悟而杂念消除,此时此刻又使诗人感到万籁俱寂,也就是客观世界静得连一点声音都没有。就诗人的内心活动而论,万籁俱寂也就是诗人万念俱寂的表露。不过万籁俱寂,并不能成功地创造静境和表现静趣,因为静到没有任何音响的静境,是一片死寂,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不寒而栗。但常建是盛唐时期善于创造静境和艺术地表现静趣的诗人之一,他深知“寂处有音”才能使人感到富有诗意的静境,也才能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意中之静,所以诗人用“但余钟磬音”作结。这就是说,在“万籁此俱寂”的时候,只有佛殿传来袅袅的钟磬之音,给人的感受是那样强烈,那样鲜明,很有余音缭绕,不绝于耳的感觉。

潘潘


相关内容

  • 20**年山东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一.(2015·山东临沂市)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 ...
  • 20**年山东省17地级市中考语文诗歌鉴赏
    诗歌鉴赏 1.(2015年山东济宁市中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8-9题.(4分) 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 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8.<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
  • 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篇一:徐元杰湖上阅读答案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注释] 湖:即西湖.红树:开满了红花的树.乱莺啼:形容很多黄莺在鸣叫.平湖:指风平浪静的湖面.白鹭:一种水鸟.前两句说,在一棵棵开满红花的树间,无数只黄莺在不停地鸣叫:波平如镜的湖 ...
  • 唐物:风靡日本的"中国制造"
    何为"唐物"? 如今日本的饭店里几乎都会卖一种简单的食品--"唐扬"(唐揚げ)鸡块.这种看起来似乎与中国没多大关系的油炸食品,日本人却深信它是从中国传来的中华料理代表.此外,原产美洲的辣椒,在日本也被 ...
  • 路口中学七年级九月语文月考
    路口中学2013年七年级月考 语文试题 班级 姓名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会默背多少诗文.(共10分) 1.绿树村边合, .(<过故人庄>) 2.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龟虽寿>) ...
  • 古诗名句分类
    诗中春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维<相思>)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
  • 曲径通幽的故事
    曲径通幽的故事[典故]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寺后禅院>诗唐·常建<题破册[释义]曲:弯曲:径:小路:幽:指深远僻静之处.弯曲 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用法]作定语.分句:含褒义 [近义词]幽静山谷 [反义词]繁华闹市 ...
  • 制定禅茶标准的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 夹山禅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100余年的历史.夹山禅茶文化孕育了禅茶文化之魂"茶禅一味",是世界茶禅文化的瑰宝.茶道源头夹山碧岩泉历经千秋万代,依然喷珠吐玉,令人叹为观止,其味甘酣清冽,是煮茶的优质泉水.原中国 ...
  • 诗词理解性默写
    诗词理解性默写 2011-04-21 14:52:42| 分类: 诗词默写填空|字号 订阅 1.写出与下列诗句反向立意的相应的古诗句. 例:满目青山夕照明→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人们总喜欢用杜甫<春夜喜雨>中"好 ...
  • 高三高考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应试策略 中 一.诗 国 古体诗 五言古诗 ( 汉代文人诗) 古 (古风) 典 (古诗) 诗 近体诗 五言律诗 歌 律诗 分 七言律诗 (排 律) 类 体 近体诗 裁 (今体诗) 五言绝句 绝句 七言绝句 (格律诗) 二.词 又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