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 范文中心

矿山测量课程设计

04/08

目录

1、设计背景 .............................................. 2

2、设计要求 .............................................. 2

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 ............................ 3

4、坐标系统 .............................................. 3

5、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 .................................... 4

5.1相关测量规范 ....................................... 4

5.2等级、精度要求...................................... 4

6、生产限差的确定 ........................................ 5

7、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 6

7.1地面控制测量 ....................................... 6

7.2两井定向 ........................................... 8

7.3陀螺经纬仪定向..................................... 15

7.4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 19

8、地面水准测量 ......................................... 24

8.1水准线路布设 ...................................... 24

9、矿井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 27

9.1 高程联系测量 ...................................... 27

9.2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 29

10、课程设计小结 ........................................ 34

1、设计背景

矿山测量学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某矿井的主要矿山测量工作的设计:

1.加深对课堂所学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理解;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创新能力;

3.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矿山基本情况

2、设计要求

1. 在进行设计时,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测量规范、规程与图式。

2.对各种测量方案与测绘方法的选择,既要大胆采用新技术与新设备提倡创新,又要密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其合理性、可能性与必要性,务必使自己的设计在理论上是正确的,在施工时是可行的。

3. 设计中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学间可以讨论交流;若遇疑难问题,经过充分的独立思考后,可向指导教师提出,但技术决定必须由学生独立做出。

4.设计说明书的任务是对全部测量方案、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作一简要而系统的说明,并附有必要的图表。说明书中应尽量避免冗长的文

字上的讨论与解释。一般以直接叙述为主。若在理论上与实践上有创见,可作必要的讨论与解释。

5. 说明书的编写与图表的绘制,均由学生本人独立地完成。说明书与设计图要求内容正确、文理通顺、精简明了,图纸整洁。

3、测区已有测绘资料及成果利用

3.1 收集资料

收集矿区内各种已有的测绘资料,包括地形图、交通图、基本矿图、专门矿图、日常生产用图和生产交换图以及基础控制成果(成果表、点之记、网图、技术总结)及鉴定结论等。

3.2 平面控制资料

为了使矿区坐标系统的一致性。选用二个矿区一级三角点,这二个控制点X1,X2,都是矿区首级平面控制测量的起算点。

3.3 高程控制资料

为使矿区高程系统相一致,故矿区首级水准控制网的高程系统选择1985黄海高程系,并且二个水准点为Y1,Y2。

表3.3.1已知控制点数据

4、坐标系统

一个矿区应采用统一的坐标和高程系统。为了便于成果、成图的相互利用,采用国家3°带高斯平面坐标系统。在特殊情况下,可采用任意中央子午线或矿区平均高程面的矿区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采用1954北京坐标系。按3°分带。

矿区高程尽可能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当无此条件时,方可采用假定高程系统。

5、相关作业依据与要求

5.1相关测量规范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测量规程》

3.《DZS3水准仪使用说明书》(北京博飞);

4.《Leica TC1500用户手册》(瑞士徕卡);

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CH 1002-95。

6.《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 1003-95。

5.2等级、精度要求

矿区首级平面控制网必须考虑矿区远景发展的需要。一般在国家

一、二等平面控制网基础上布设,其等级应依矿区走向长度,参照下表选定。

表5.2.1 控制等级表

表5.2.2

光电测距导线的布设标准

矿区地面高程首级控制网,一般应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其布设范围和等级选择,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5.2.3 高程控制等级

井下平面控制分为基本控制和采区控制两种类醒。两类控制导线都应敷设成闭(附)合导线或复测支导线。

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7″、±15″两级,采区控制导线亦按测角精度分为±15″、±30″两级。各矿井可根据采掘工程的实际需要,依矿井和采区开采范围的大小选定。

表5.2.4基本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表5.2.5采区控制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注:30″导线可作为小矿井的基本控制导线。

6、生产限差的确定

1、按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来确定。一般采矿工程对测量工作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利用矿图来解决采矿技术问题。为满足基本矿图的精度要求,一般采用3.0m作为生产限差,即基本矿图上最弱点相对于矿井近井点或井下导线起始点而言的点位极限误差值为3.0m。

2、按测图与绘、用图精度相匹配的原则确定。绘、用图的极限误差一般取0.8mm(图上),若矿图的比例尺为1:2000时,即为1.6m,此误差值仅指测量误差,不含绘、用图误差。

3、按井巷光通的限差确定。平面上中线的允许偏差取0.3~0.5m,高程的允许偏差为0.2m,此误差仅指测量误差。

4、本次设计规定,以一般贯通允许偏差确定生产限差即平面允许偏差小于等于0.2m,高程允许偏差小于等于0.2m。

7、矿井平面联系测量

将地面平面坐标系统传递到井下的测量称平面联系测量,简称定向。矿井联系测量的目的是使地面和井下测量控制网采用同一坐标系统。其必要性在于:(1)需要确定地面建筑物、铁路和河湖等与井下采矿巷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2) 需要确定相邻矿井的各巷道间及巷道与老塘(采空区)间的相互关系,正确地划定两相邻矿井间的隔离矿柱。(3)为解决很多重大工程问题,如井筒的贯通或相邻矿井间各种巷道的贯通,以及由地面向井下指定地点开凿小井或打钻孔等等。联系测量的任务在于确定:(1)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边的坐标方位角;

(2) 井下经纬仪导线起算点的平面坐标x和y;(3) 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H。

7.1地面控制测量

矿区地面控制点采用二级导线,从两个给定已知点Y1,Y2敷设成闭合导线,求得近井点的坐标及方位角,设计图见图7.1.1(红色部分为井上导线)。

图 7.1.1 地面控制图

地面控制图由上图所示,布设成Y2-A1>A2->K(近井点)->A3->A4->Y1的闭合导线。再由近井点K引导线到C,再分别与主副井垂球线A、B相连。

使用南方全站仪NTS-352全站仪对该导线进行测角量边,标称精度:测角±5.0″、测距(2mm+2ppm×D)。两测回进行施测,故测角中误差为±5.0″/2=3.5″。使用“南方平差易”软件

表7.1.3控制点成果表

7.2两井定向

由于井筒直径的限制,一井定向误差相对较大。当矿区有两个立井,且两井之间在定向水平上有巷道相通并能进行测量时,就要采用两井定向。

在主副井两井筒各挂一根垂球线,此两垂球线在井上、井下的坐标方位角保持不变,通过从近井点01至主副井的地面测量确定此两垂球线的坐标,并计算其连线的坐标方位角后,再在井下巷道中,用经纬仪导线对两垂球线进行联测,取一假定坐标系来确定井下两垂球线的假定方位角,然后将其与地面上确定的坐标方位角相比较,其差值便是井下假定坐标系统和地面坐标系统的方位差,这样便可确定井下导线在地面坐标系统的坐标方位角。

图 7.2.1 两井定向示意图

7.2.1两井定向的投点及连接

投点:在两个立井中各悬挂一根垂球线A和B

。投点的方法与一

井定向相同,只是每个井筒悬挂一根钢丝,投点工作比一井定向简单,而且占用井筒时间短。指用锤线或激光束将地面点的位置通过立井传递至定向水平的测量工序。包括单重稳定投点、单重摆动投点和激光投点。本设计中井筒400深,且滴水不大,井筒气流比较缓和,因此采用单重稳定投点的投点方式。

所需设备及要求:

垂球:50-100kg;钢丝:0.5-2mm的高强度优质碳素弹簧钢丝;单闸手摇绞车;导向滑轮:直径不小于150mm;定点板;加盖大水桶;小锤球。

地面连接: 地面连接的任务在于测定两垂球的坐标, 再由坐标算出两垂球的方位角来。关于地面连接的方式,根据两井筒相距的远近而有所不同。当两井相距较近时,则可插入一个近井点, 然后用导线连接,当两井相距较远时, 则可在两井筒附近各插入一个近井点来连接。当敷设导线时, 应该使导线具有最短的长度并尽可能沿两垂球连线的方向延伸, 因为此时量边误差对联线的方向不产生影响。一般可按照设立近井点的要求进行测量, 但在定向之前, 应根据一次定向测量中误差不超过±20″的要求。

井下连接: 在定向水平上, 一般可用井下 7″经纬仪导线将两垂球线连接起来,在巷道形状可能的情况下,和地面连接导线一样尽可能沿两垂球方向敷设,并使其长度最短。在选定了井上下连接方案后,应进行精度预计。如果井下经纬仪导线起始边的方位角中误差Ma0不超过20″,方案才能被采用。

7.2.2两井定向的工作组织

1、准备工作:① 选择连接方案,作出技术设计;② 定向设备及用具的准备;③ 检查定向设备及检验仪器;④ 预先安装某些投点设备和将所需用具设备等送至定向井口和井下;⑤ 确定井上下的负责人,统一负责指挥和联络工作。

2、制定地面的工作内容及顺序。

3、制定定向水平上的工作内容及顺序。

4、定向时的安全措施: ① 在定向过程中,应劝阻一切非定向

工作人员在井筒附近停留;② 提升容器应牢固停妥;③ 井盖必须结实可靠地盖好;④ 对定向钢丝必须事先仔细检查,放提纲丝时,应事先通知井下,只有当井下人员撤出井筒后才能开始;⑤ 垂球未到井底或地面时,井下人员均不得进入井筒;⑥ 下放钢丝时应严格遵守均匀慢放等规定,切忌时快时慢和猛停,因为这样最易使钢丝折断;⑦ 应向参加定向工作的全体人员反复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警惕。在地面工作的人员不得将任何东西掉入井内,在井盖工作的人员均应配带安全带;⑧ 定向时,地面井口自始至终不能离人,应有专人负责井上下联系。

5、定向后的技术总结

定向工作完成后,应认真总结经验,并写出技术总,同技术设计书一起长期保存。定向后的技术总结,首先应对技术设计书的执行情况作简要说明,指出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更改的部分及原因。其次编入下列内容: ① 定向测量的实际时间安排,实际参加定向的人员及分工;② 地面连测导线的计算成果及精度;③ 定向的内业计算及精度评定;④ 定向测量的综合评述和结论。

7.2.3两井定向的误差

两井定向时,由于两垂球线间距离大大增加,因而由投点误差引起的投向误差也大大减小,这是两井定向的最大优点。两井定向也和一井定向一样,是由投点、井上连接和井下连接三个部分组成的。因此,井下连接导线某一边方位角的总误差为:

2222M0m上++m下

式中θ为投向误差。但此时因两垂球线间的距离c加大,投向误差对定向精度的影响就不像一井定向那样起主要作用了。《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两井两次独立定向所算得的井下定向边的方位角之差,不应超过±1′。则一次定向的中误差为

M0

6021.2若忽略投向误差θ,认为井上、下连接误差大致相同,则 m上m下=21.215

下面分别计算井上、下连接误差m上和m下的值。

7.2.3.1地面连接测量

从近井点

K分别向两垂球线A、B测设连接导线近井点K->C->A

及近井点K->C->B,以确定A.B的坐标和AB的坐标方位角。导线采用Ⅰ级导线, 观测两测回。

图7.2.2地面连接测量示意图

地面连接误差包括由近井点A2到结点B1到两垂球线A、B所设两部分导线的误差。为了研究方便起见,假定一坐标系统:AB为y轴,

垂直于AB的方向线为x轴。则

222222

m上=mAB

m

XA

2

mXBcnm

式中:c——两垂球线间的距离;《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主副井间距不得小于30m。太近不符合规定,太远井底贯通较难。立井一般在50--100。主要为了井上、下生活流程能合理衔接以及井塔、井架施工安装和设备布置需要,也要根据井下运输大巷或石门及地面铁路专用线路的方向和位置、井底车场形式综合选择。现在多数矿井为60--80m,少数已达到100m。本次定向的C=21.693m。

——由结点到垂球线A间所测设的支导线误差所引起的A点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误差; ——由结点到垂球线B间所测设的支导线误差所引起的B点在x轴方向上的位置误差; n ——由近井点到结点间的导线测角数;n=1; mβ——由近井点到结点间导线的测角误差。

图7.2.3

其中

mxAmxB

m

m

Ry2A

D22RyBD2B

A

3.5

0.6470.02mm

206265

3.5

21.0460.355mm

206265

mlAa2(bD)222(20.011135)22.013mm

mxAlmlsin22.00120.9973.979mm

2

2

mlBa2(bD)222(20.023802)22.112mm

mxBlmlsin22.00120.2180.883mm

2

2

222

mAmxm0.013.9921.885mm xAA

x

l

222mBmxm0.3570.8731.005mm xBB

x

l

m上mAB

2222

2(mAxmB)nm12.615

C

x

由于两井定向独立进行两次,所以井上导线测角量边误差所引起的连接总误差为

m上m上/28.9

7.2.3.2井下连接测量

在定向水平测设经纬仪线A->S1->B,导线可采用7″基本控制导线。

图7.2.4井下连接示意图

井下连接误差是由井下导线的测角误差和量边误差所引起的,即

2222m下=mmm

i

l

mm式中 , ——测角和量边误差所引起的井下导线某边的方位角l

误差

1)由井下导线测角误差所引起的连接误差22

2

m

Q

7'2'2

2(RQR)(65.01927.7842)10.0155 1AQ2B2

c22.693

m

(2)由井下导线量边误差所引起的连接误差

考虑到量边中包括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影响,而量边的系统误差对方位角没有影响,用钢尺量边时: (3)由井下导线测角量边误差所引起的连接总误差 Q1—Q2边的井下连接误差为:

22m下mm.1798.6234.4315 Ql

2a222

m2lQ1Q2sin22062650.00014/21.693212.657sin23521388.555

c

2l

(4)由于两井定向独立进行两次,所以井下导线测角量边误差所引

起的连接总误差为

m下m下/23.12

7.3陀螺经纬仪定向

风井采用采用陀螺边定向,采用德国威斯特发伦采矿联合公司的GYROMAT2000型陀螺经纬仪,多次定向的资料分析表明该仪器的一次定向中误差不超过±15″,其精度符合Ⅱ级陀螺仪的要求。 经过一个立井利用陀螺经纬仪定向时的联系测量由三部分组成: (1)经立井由地面向定向水平投点; (2)井上、下与垂球线连接测量;

(3)井下基本控制导线起始边的陀螺经纬仪定向。 7.3.1投点

由于立井较深、井筒中淋水、尘雾较大,为了保证精度要求,所以采用钢丝投点法。为尽量减少或不占用井筒的提升时间,垂球线布设在管子间。投点采用单重稳定投点。 7.3.2.1地面连接

在近井点K架设全站仪后视A2前视C(连接点):在C点安置仪器与垂球线E连接,测角、量边的精度按《煤矿测量规程》中执行。导线采用Ⅰ级导线, 观测两测回。

7.3.2.2井下连接

由陀螺定向边E2—E3起布设基本控制导线E1->E2->E3->E4。点E1,E2,E3,E4组成一组井下永久导线点。在E1点架仪器与垂球线E的稳定位置连测,连接精度要求同导线。井上、下连接导线与垂球

线E的连接都应独立进行两次,其最大相对闭合差对地面二级导线不大于1/10000(光电测距导线)。地面连接导线近井点A6->A7和井下连接导线E1->E2->E3->E4可在与垂球线连接前或连接后进行观测。井上下连接导线与垂球线的连接都应独立进行两次。

7.3.3定向

在选定的起始边E2—E3上进行陀螺经纬仪定向,求出该边的坐标方位角 .陀螺定向采用逆转点法 。定向可在投点连接前先行完成,也可在连接后再进行。 7.3.4. 内业计算

(1) 根据地面连接测量的成果,按复测支导线计算垂球线A的坐标(xA、yA)。

(2) 计算井下连接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3) 计算井下导线起始点的坐标

7.3.5陀螺经纬仪一次测定方位角的中误差分析

陀螺经纬仪的测量精度,以陀螺方位角一次测定中误差表示。跟踪逆转点法定向时的误差分析

以德国威斯特发伦采矿联合公司的GYROMAT2000型陀螺经纬仪为例来进行探讨。按跟踪逆转点法进行陀螺定向时,主要误差来源有:① 经纬仪测定方向的误差;② 上架式陀螺仪与经纬仪的连接误差;

③ 悬挂带零位变动误差;④ 灵敏部摆动平衡位置的变动误差;⑤ 外界条件,如风流、气温及震动等因素的影响。 1. 经纬仪测定方向的误差

一条测线一次观测的程序为:仪器在测站对中整平;测前以一测回测定测线方向值;以5个连续跟踪逆转点在度盘上的读数确定陀螺北方向值;测后以一测回测定测线方向值。这样,此项误差包括: (1)对中误差

一般陀螺定向边都较长,当测线边长d=45m时,取eT=ec=0.8mm,则觇标对中误差和仪器对中误差为:

mecmeTeT/2d21050.8/2451032.5

(2)测线一测回的测量方法中误差为:

mi6"

测前测后两测回的平均值中误差为:

mi平6/24.2

(3)由5个逆转点观测确定陀螺北方向的误差

逆转点观测误差包括跟踪瞄准误差mv和读数误差mo。

mv30/V30/7.54 mo0.05t0.05603

故逆转点观测误差为:

2

mcmv2mo42325

由5个逆转点读数计算平均值的公式为:

N0

则相应的误差为:

1

(u13u24u33u4u5) 12

mNo(191691)/144mcmc/22.5

故经纬仪测定方向的误差为:

mHm2ecm2eTm2i平m2N05.8

2. 上架式陀螺仪与经纬仪的连接误差

陀螺仪与经纬仪靠固定在照准部上的过渡支架来连接。每次定向都要把陀螺仪安置在经纬仪支架上,这样由于每次拆装连接而造成的方向误差,根据用WILDT3经纬仪对三台仪器多次的实际测试,求得其连接中误差mE2,取mE2。

3. 悬挂带零位变动误差

悬挂带对陀螺摆动系统的指向起阻碍作用,在实际观测时采用跟踪的方法可以消除悬挂带扭力的大部分影响。悬挂带材料的力学性质的优劣、陀螺运转造成的温升、外界气候的变化以及摆动系统的机械锁紧和释放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引起零位变位。根据对三台陀螺经纬仪的167次测试结果,求得悬挂带零位变动中误差ma4。 4. 灵敏部摆动平衡位置的变动误差

影响摆动平衡位置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电源电压频率的变化引起角动量的变化,灵敏部内部温度的变化引起重心位移以及由于温升造成悬挂带和导流丝的形变等因素,都会造成平衡位置的变动。由此而造成的误差多呈系统性,按JT15陀螺经纬仪灵敏部结构形式进行的98次试验,摆动平衡位置的最大离散度为12"~16",中误差mb6。 5. 外界条件,如风流、气温及震动等影响

这些条件的影响程度较为复杂,无法精确地一一测试,可取

m外5。

所以,测线陀螺方位角一次测定中误差为:

22222

mTmHmEmambm外5.922242625210.7

误差分析的结果说明德国威斯特发伦采矿联合公司的GYROMAT2000型陀螺经纬仪的设计精度是合理可行的。 7.3.6工作组织

井下陀螺边定向时需四人,其中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一人照明,一人辅助,在投点时需要的人数最多,需特别注意安全。投点工作结束后,便开始井上、下导线联测,此时地面约需6-8人,其中一人观测,一人记录,一人辅助,一人负责同井上下联系,井上下导线联测约需8人,分工情况与地面大体相同,此外,应由测量工程师一人负责全面指挥工作,地面和井下的测量工作由测量技术员担任。定向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

表7.3.1

1、投点

投点时只下 1 根钢线 ,用直径 1mm 的钢丝 ,挂 lOOkg 的垂坨作摆动观测 , 并用信号圈法和钟摆法检查钢丝是否自由悬挂 ,为了减少滴水影响可在水桶上盖以木板,并安装好定中盘。

投点前可先将定向设备事先运到井口和井下 525 水平马头门,总之,在定向之前能做的工作都应事先做好以减少占用井筒的时间。摆动观测的具体方法见图示,是用目测法从两个方向观测其最大摆动位置, 从而标出其平衡位置,用定中盘和以固定。

两个方向均观测 13个数值(左7个,右6个)其平均值即为平衡位置。

2、地面连接导线测量 3、井下连接导线测量

井下连接导线按7"导线精度要求进行施测,作业要求与井下导线的要求相同。

4、陀螺定向的作业程度及要求

陀螺定向时采用 “3-2-3”的作业程序 “中天法”观测,即使用陀螺仪先在地面已知边上3测回测定仪器常数,仪器下井后,在井下定向边上进行对向观测陀螺方位角各一次,待仪器上井后再在地面已知边上3测回测定仪器常数。

测量陀螺方位角时的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规程》中关于±15" 级陀螺仪的施测要求 。

采用5"级导线连接,测角量边同地面5"导线要求。

7.4井下平面控制测量

7.4.1导线点的布置

按预计图所示布设成方向附和导线,为。在布设导线点时原则上

是使边长尽量长,以米为宜。导线点的编号:为了制图方便,应尽量避

免汉字,而采用英语字母和数字符号 , 以避免混乱。 7.4.2井下经纬仪导线的水平角观测要求 (一)限差和作业要求

1、采用仪器和作业要求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7.4.1

注 : (1) 由于本贯通导线中不存在 15m 以下的短边 , 故所有 点的角度测量都是两个测回 ,

两测回的度盘位置分别为 0 °00′和90°10′. (2)多次对中时,每次对中测一个测回。

(3)有条件时可采用三架法施测,此时不存在多次对中问题,即无论边长长短都是一

次对中(或任意设站)两个测回。

2、在倾角小于30°的井巷中观测水平角时,其限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表7.4.2

注 : 在倾角大于30°的井巷中测角时,各项限差为上表中规定的1.5倍。

(二) 水平角观测时的注意事项

1 、整直仪器确保脚架稳固,认真调焦消除视差后方可进行观测。 2 、在观测过程中气泡偏离不得超过 1格,否则应在一测回结束后重

新整置仪器。

3 、采用三架法测角时应特别注意不要碰动仪器,以免大返工。 4 、不采用三架法测角时,前后视宜悬挂重心较好的垂锤 ,减弱风流的影响。

5 、若风流较大,对中时应采取挡风措施。

6 、平斜巷交接处测水平角时应注意严格整平仪器,以免超限垂测。 7 、在长短边交接的测站上测角时,宜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

顺序。 (三)超限重测

1 、凡超出以上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因对错度盘、测错方

向、读记错误、碰动仪器、气泡偏离过大或中途文现外界影响不能进行继续观,测而未测完的,测回都应进行重测。

2 、所观测的两个测回中,若观测成果(两测回互差)超限应重测两测回。

7.4.3边长测量

1 、测距仪井下测边的各项限差要求见下表 :

表7.4.3

注 : a.往返较差必须将斜距化算成同一水平面上的平距方可进行比较。 b.若所测导线段带有三角高程,垂直角应施测两测回,否则一测回即可。

2 、气象数据的测定要求

根据《规程》要求温度应读至 1°C,气压应读至lOOpa,气象数据应在观测期间于测站端读记一次。 3 、测距成果的重测与取舍。

(1)凡超出限差的观测成果均须进行重测。 (2)当一测回中读数互差超限时可重测一个读数。

(3)测回间较差超限时,应重测一测回,若重测后仍超限,则该站成果重测。

(4)不同时间段或往返测较差超限时,应重测一个时间段的往或返。 4 、井下测距边的计算方法与地面测边计算方法相同,不再重复。 7.4.4方向附合导线起始点点位误差

把联系测量中的地面连接部分与井下连接部分的两个

AUCAD中

的导线控制点及导线复制到同一个AUTOCAD文件中,绘制所需图形。

图7.4.1 井下导线点点位误差预计示意图

这里将B->A->Q1认为经纬仪支导线,以支导线预计Q1点的点位误差

M

2

xQ1

2m

2

R

12xi

n

2yi

a

n

2

l

12

n

i

cosibLx

222

72262

15100.305(mm)2

206265

M

2yQ1

2m

2

R

1

n

a

2

lsin

i1

2

ib2Ly20.15215sin290(-0.002)1520.345(mm2)

22

MQ1MxQMmm 1yQ2.2590.3380.755

经计算,两井定向所引起的B的点位误差为MB定向4.43mm 近井点A2的点位误差为MA27.3mm 因此,井下导线起始点的点位误差为:

'MQ.5mm 1MQ1MB定向MI112

7.4.5导线的误差

本方案布设的井下导线为方向附和导线,导线中任意点的点位误差估算公式为

Mm/{R

2xc

2

2

C1

M

2yc

m/{R

2

2

C1112yC

2yCi2xCi

2

(RyCi)/(n1)}(mlicos2i)

2

2(RxCi)/(n1)}(mlisin2i)

2

1

1

C11

C11

C1C1

MM

2

C2xC

M

式中,RxCi,RyCi——任意点C与C点之前的各点的连线在x、y轴上的投影长;

n+1—— 方向附合导线的角度总个数。

图7.4.2 井下导线图

在AutoCAD设计图纸上用抓取导线点坐标(量取)的方法提取各个点的坐标。

根据方向符合导线误差分析公式,算的最终点E2点位误差: X方向的中误差:10.4mm;y方向的中误差:4.9mm;点位误差:11.5mm 7.4.6最弱点点位误差

方案一:井下导线最弱点的位置一般就在导线最远点,其点位误差包括:

(1)由井下导线测角两边引起的点位误差MDK11.5mm (2)由起始点坐标误差引起的点位误差M'Q112.5mm

点位总误差MK2MDK2M'Q12 点位总预计误差MK预2MK井下导线最弱点的位置在导线最远点C,所以 MK17mm。

点位总预计误差MK预2MK34mm

方案二:采用陀螺定向进行联系测量。由定向引起的点位误差减小一半,M'Q17.161mm,MDK11.5mm。所以MK预2MK13.6mm。 综上所述选择第二种方案。

8地面水准测量

8.1水准线路布设

主井与副井之间的水准测量,以近井点1作为水准基点。为顾及两井口水准基点相对高程中误差引起贯通点K在Z轴方向的偏差中误差的限定值,即±0.03m,所以井口水准基点的高程测量按照《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测设。本次地面水准测量作业方案为自已知国家二等水准点K1起测,沿水准附合线测设到国家二等水准点K2。从水准点1开始向主井布设水准支线,传递主井高程。

水准测量采用国产北京光学仪器厂DS3自动安平水准仪,使用木质水准尺。每一测站采用两次仪器高法观测两点之间的高差,两次测得结果若在5mm限差之内,则取两次结果平均数作为所测高差结果。由于测区内地理原因,为了防止脚架的升降,应自备尺垫。为减弱水准标尺的零点误差及仪器及脚架沉降所带来的误差对观测结果的影响,从国家二等水准点K1到近井点1,及由近井点1至国家二等水准点之间测段都布设为偶数段测站,并且在观测过程中,相邻测站间标尺要互换。高程控制与平面控制一样,亦自成系统。矿区地面之间通视良好,地势起伏不大,附合水准路线按地面四等水准测量要求施测,

水准点埋设完毕,即可按拟定的水准路线进行观测。先在水准起始点立尺,作为后视尺,再安置仪器于测站1,同时选择转点,放上尺垫,并立另一水准尺于其上,作为前视尺,后视起始点水准尺,得后视读数,前视转点得前视读数,后视值减前视值得起始点与转点的高差,记录计算完毕后,沿水准路线前移,将仪器安置于第二站,第

一站的前视尺原处不动,转过尺面作为第二站后视尺,第一站前视尺作为后视尺,同时继续观测、记录及计算。重复此过程,完成高程观测全部工作

四等精度水准要求:

水准路线如下图。

在MATLAB中编程进行求解,以下为代码: clc;

B=zeros(10,9);

JK=[1,99;1,2;2,3;3,4;4,5;5,6;6,7;7,8;8,9;9,99]; i=1; while 1 if i==11

break; end

j=JK(i,1);k=JK(i,2); if (i==1&&k==99) B(i,j)=1; else

B(i,j)=-1; end

if k==99; a=-1; else B(i,k)=1; end i=i+1; end

Q=blkdiag(0.088,0.063517,0.08,0.085,0.077733,0.09999,0.085,0.059619,0.085,0.054806); P=inv(Q); BTPB=B'*P*B; Qhh=inv(BTPB);

协因数阵:

每千米高差中误差10mm,近井点

S8高程误差:2.8mm

9矿井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9.1 高程联系测量

高程联系测量的任务,就在于把地面的高程系统,经过平硐、斜井或立井传递到井下高程测量的起始点上。所以我们称之为导入高程。

立井导入高程的方法有长钢尺导入高程、长钢丝导入高程和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和光电测距仪导入高程。

hlabl

ba

HBHAh

通过立井(主井)导入高程的实质, 图9.1 钢尺导入高程

就是如何来求得井上下两水准仪水平视线间的长度l。 9.1.1误差预计

导入高程均需独立进行两次,也就是说在第一次进行完毕后,改变其井上下水准仪的高度并移动钢尺,用同样的方法再作一次。加入各种改正数后,前后两次之差,按《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一般取导入高程的误差Mh0d/22,d为允许误差,约等于井深的1/8000。

Mh0d/221/22292.3/800012.92mm

9.1.2工作组织

根据以往高程联系测量经验并考虑到回风立井和进风立井的深度

较大,故本设计选用9根铆接的50米短钢尺作为长钢尺进行导入标高(现已有铆接好的钢尺,并已于测距仪进行了比长)作业程序如下: 1、先从井口水准基点向定尺点引测四等水准至定尺点,并算出定尺点标高。

2、下放钢尺到井底,在钢尺上悬一10kg的垂锤,而后在井下安置水准仪。

3、在地面及井下安平水准仪,分别在A、B两点水准尺上取读数a与,然后将水准仪照准钢尺。当钢尺挂好后,井上、下同时读取读数m和。同时读数可避免钢尺移动所产生的误差。还应用点温计测定井上、下的温度t1、t2。

4、改变井下仪器高再测一次得n2,b2,两次仪器高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5mm。

5、移动钢尺,重复以上工作,进行第二次导入标高,两次导入标高的互差不得大于井深的 1/8000 。

该项工作可在施测时立即检查 , 其方法 : 在第一次导入标高工作结束后 , 井下水准仪不要动,待移动完钢尺后读取钢尺上的读数,检查钢尺移动前后读数之差与地面定尺点上钢尺移动前的读数差是否相同,若超过井深的 1/8000 时应立即重测。 9.1.3内业计算

1、整理记录本上的数据,并检查其是否符合要求。 2、按规定加入各项改正。

根据上述测量数据,就能求得A、B两点之高差为:

hmnbaL

L式中: 为钢尺的总改正数,它包括尺长、温度、拉力和

钢尺自重等 四项改正数。

即:

LLkLtLpLc

在计算温度改正数时,钢尺工作时的温度应该取井上下温度的平均值,即:t

t1t2

。 2

对于钢尺的自重改正,可按下式计算:Lc/2E(mn)2 式中  ——钢尺的相对密度,即7.8g/cm3; E ——钢尺的弹性系数,等于2×106kg/cm2; (m-n)——井上、下两水准仪视线间的钢尺长度。 3、计算井下水准基点的高程

hlablba

H=H定-h 式中:H定为定尺点标高

9.2井下高程控制测量

9.2.1井下水准测量

石门处为平巷部分,采用与地面上同样的北光DS3自动安平水准仪进行往返观测,往返测高差的较差不大于±50mmR。(R为水准点间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本次任务中水准路线部分路程较短,采用地下二级水准测量的技术规格。本次任务由A点到D2点、D5到21、22

到24的平巷部分采用水准高程测量。

水准仪高差传递的具体作法是:当由上平巷向下平巷通过斜巷传递高程时,在斜巷上端整置仪器,后视上平巷中的高程点A,测垂直角量斜边和A点处的觇标高。然后,前视一临时设置的固定照准点,测垂直角量斜边。在斜巷中每两站之间均用临时设置的固定照准点代替测点。在上下两站观测过程中,其中间设置的固定照准点一直保持不动(迁站时应特别注意不要碰动照准点)。中间各站均前后视照准点测垂直角量斜边。当测到斜巷下端时,在最后一站后视固定照准点,测垂直角量斜边,前视下平巷中的高程点B,测垂直角量斜边和B点处的觇标高。A、B各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按下式计算:

hAB=HB-HA=h1+h2+„„hn+a-b

式中a---上平巷水准点觇标高; b---下平巷水准点觇标高; 采用变更仪器高(两次仪器高互差应大于10 cm)的方法进行观测。两次测得的相邻点间的高差互差不大于5 mm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观测成果。由于井下高程点有的设在顶板上程点在顶板上时,应在读数前加“-”号后,再进行运算。有的设在底板上,高差hi的计算

公式都是hi=ai-bi(即后视读数-前视读数)。只是当高程点在顶板上时,应在读数前加“-”号后,再进行运算。

图9.2井下水准测量示意图

9.2.2井下三角高程测量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是与经纬仪导线测量同时进行的。 如右图所示安置经纬仪于A点,对中整平。在B点悬挂垂球。用望远镜瞄准垂球线上的标志b点,测出倾角δ,用钢尺丈量仪器中心到b点的距离L′,量取仪器高i及觇标高v。由图2-4

可以看出,B对A点的高 图9.3三角高程示意图 差可按下式计算:

hL'siniv

式中:L′——实测斜长,基本控制导线应是经三项改正后的斜长;

δ—— 垂直角,仰角为正,俯角为负;

i —— 仪器高,由测点量至仪器中心的高度; v ——觇标高,由测点量至照准目标点的高度;

当测点在顶板时,i和v为负值,在底板时为正值。当井下经纬仪导线为光电测距导线时,在A点安置仪器,在B点安置反射棱镜,并对中整平。用测距仪测出仪器至反射棱镜中心斜距L0′,经气象、加常数等项改正后,得改正后斜距L′。A、B两点间的高差可按下式计算:

L'cos(cosk)'

hLsiniv

2R

2

式中: k——折光系数; R——测线处地球曲率半径。 三角高程测量的倾角观测一般可采用一个测回,其精度要求见下表。仪器高和觇标高在开始前和结束后各量一次(以减小垂球线荷重

后的渐变影响),两次丈量的互差不得大于4mm,取其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丈量仪器高时,可使望远镜竖直,量出测点至镜上中心间的距离。

4mm,取其平均值作为丈量结果。

2、相邻两点往返测高差的互差不应大于 10m+O.3L (L 为导线水平边长,以 m为单位)。 3、三角高程导线的高程闭合差应不大于 100 (L 以 km 为单位)。

当高差的互差符合要求后,应取往返测高差的平均值作为一次测量结果。闭合和附合高程路线的闭合差,可按边长成正比分配。复测支线终点的高程,应取两次测量的平均值。高差经改正后,可根据起始点的高程推算各导线点的高程。

图9.4敷设水准路线示意图

本次任务由w3点到w8点斜巷部分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每条导线边两端点往返测高差的互差不大于10mm+0.3mm×L(L为水平边长,以m为单位),每段三角高程导线的高差往返测互差不应大于±

100mmL.(L为导线长度,以km为单位。 9.2.3井下水准测量的误差

在实际工作中,常以单位长度的高差中误差的大小,衡量水准测量的精度。假定有一水准线路,其全长为L,水准仪至水准尺的距离为l,则该水准线路的测站数为n=L/2l

mHKm

mh0mHKmh0L

mh0为千米长度的水准线路的高差中误差,称为单位长度的高差中误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井下水准往返测量的高程闭合差

mh容2mh050mm,也即容许的单位长度的高差中误差

mh05022==17.7mm。井下水准路线长度L水=0.275713km

mHK水17.70.2757139.3mm

水准支线需独立往返施测两次所以:mHK水'9.2.4井下三角高程测量的误差

9.3

6.57mm 2

实际工作中根据多个三角高程导线的闭合差或往返测之差来求

算单位长度的高差中误差mh0

一次往(返)测三角高程导线终点高程中误差为:

mHKmh0L

式中 mh0—单位长度(1km)三角高程测量的高差中误差;

L—三角高程线路长度,以km为单位。

《煤矿测量规程》要求基本控制导线的高程容许闭合差fh

=2mh0=100mm。即规程要求每千米长度容许的高程中误差为

mh0=100/2=50mm。

三角高程线路长度L三0.144767km

三角高程支线终点的高程中误差:mHK三19.02mm 支线需独立往返施测两次所以:mHK三9.2.5最弱点的高程误差 近井点S8高程误差:2.8mm 高程联系测量误差:Mh0

d22

122

292.3

12.92mm 8000

'

19.022

13.45mm。

水准支线高程误差:mHK水'

9.3

6.60mm 2

'

三角高程支线终点的高程误差mHK三

MH

19.022

13.45mm。

M

2H1

Mh0MHK水MHK三)20.05mm

222

高程总预计误差

10、课程设计小结

本次课程设计使我更深刻的理解矿山测量,亲手设计了地面和井下导线、水准路线及联系测量方案后,对于矿测课本的知识、平差知识,对于设计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去查阅资料加以解决,仔细思考了很久,加上请教老师和同学终于将问题解决。还有一个比较薄弱的地方就是对于读识矿图很不熟悉,以至于工作效率低下,路线的选择联系实际情况也许并不适用,若有可能希望可以到井下实地去考察。


相关内容

  • 测量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测量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 [摘要]矿山测量技术在矿山测量工作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现代矿业企业建设和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点,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融合光.电.磁为一体的新型测绘仪器以及测绘技术在地质勘探以及矿山测量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矿山 ...
  • 地质信息技术
    第六章 地质信息技术 前 言 当前,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主要矿业大国,矿业软件是矿山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地质数据分析.提高矿山生产与管理效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当前国外比较著名的商业矿业软件有Surpac .Micr ...
  • 矿山环境保护
    六盘水师范学院<矿山环境保护>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编码及课程名称 课程编码: 0814013409 课程名称:矿山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Mining) 二.学时及学分 总学时数:36 ...
  • 地测科年度工作总结
    山西襄矿石板沟煤业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度) 地 测 科 工 作 总 结 山西襄矿石板沟煤业有限公司 地测科年度工作总结 地质测量工作被喻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眼睛",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项不可缺 ...
  • 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
    附件二 评标专家专业分类标准 (试行) 一.工程类(编码 A) A-工程咨询 一级类别 二级类别 A010101 A010102 A010103 A010104 A010105 A010106 A010107 A010108 A010109 ...
  • 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安全规程1997-4-1
    金 属 非 金 属 露 天 矿 山 安 全 规 程 Safety regulations for metal and nonmetal opencast mines 自 1997-4-1 起执行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非金 ...
  • 总经理年度工作报告
    凝心聚力 把握机遇 努力开创公司发展新局面 -****年度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股东.全体员工: 大家新年好! 伴随着****年远去的钟声,我们迎来了崭新的****年.在这辞旧迎新迎新之际,首先感谢在座的各位在过去的一年为公司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
  • 城轨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电气 1001 姓 名: XXXXXX 学 号: 201009028 指导教师: XXXXXX 兰州交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3 年7月 12日 1 设计原始 ...
  • 矿山机械中摩擦磨损分析
    [摘要]对矿山机械的摩擦磨损进行了分析.矿山机械工作环境恶劣,液压泵的磨损主要是由于油液污染造成的,内燃机的磨损主要是由于加工工艺和润滑油造成. [关键词]矿山机械;液压泵;内燃机;摩擦磨损 Analysis on wear of the ...
  • 机械设计-二级减速器课程设计说明书
    青岛理工大学 课题名称: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设计学 院:专业班级:学 号:学 生:指导老师: 课程设计说明书 青岛理工大学教务处 2014年6月28日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评阅书 目 录 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