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概况 - 范文中心

武汉市概况

12/16

武汉,湖北省的省会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

第一环节:武汉别名:别名有:大武汉,武汉三镇,江城武汉,赌城武汉,百年武汉等

1、大武汉:面积大,地域面积8494 (出租车绕城3小时),人口1002万,地理位置特殊,湖北省是九省通衢,湖北地域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约占祖国的2%,,全国排名16位,人口900多万,约排全国第6位,湖北北接河南,南连湖南,西接重庆,东靠安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线穿城而过,故武汉是南来北往行人必经之路,外来流动人口多,车辆多,所以武汉一到上下班高峰就全城堵车,不仅堵车,武汉的城市大交通公交车还异常的拥挤,有一次南京人武汉人在一起吹牛,南京人说,你知道南京多堵吗,我老婆都挤流产了,武汉人不屑的说,你那算什么,我老婆都挤怀孕了。

2、中国的父亲河长江在流经武汉境内时与其最大的直流汉江狭路 相逢,将武汉分成了三大陆地。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汉水的出水口及长江以北叫做汉口,汉水发源于陕西,以前陕西人顺水而下来武汉做生意的时候叫下水,就是下到汉水的分水口。三镇各司其职。武昌是高薪技术开发区及政治文化中心,省委省政府都坐落于此,武昌高校林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都位于武昌,汉阳则是工业区,东风二汽及大型电子设备厂都在汉阳

3、自古以来武汉三镇是分居而立互不干政的,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1912年国民政府成立,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将武汉三镇合并称“武汉三镇统一政权,因此,严格的说,武汉建城历史不到一百年,又有百年武汉之说

4、江城武汉的得名源于大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武汉黄鹤楼的时候写了一首诗,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的美称则是出于此,也因此,梅花成为了武汉市花(市树水杉,第四纪冰川时期的古老植物,曾一度认为灭绝了,后1945年在利川发现,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同时学习水杉刚毅向上的精神武汉人民将水杉作为市树),武汉境内早期有大小湖泊水域1000多处,解放后经济的发展已经建城的需要武汉水域面积不断缩小,现在只有300多处,除了最大的长江和汉江外,还有全国最大的城中湖,东湖,有人曾预测,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强,目前东湖也作为武汉旅游的一张城市名片,火炉武汉是说武汉夏天天气炎热,湖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冬冷夏热,武汉处于长江和汉江冲击形成的江汉平原,一片平地,市内最高的山不到800米,周围却有大巴山,神农架,武当山,大别山,桐柏山等群山怀抱,将武汉紧紧裹在手心,武汉就像一只木盆的盆地,周围的山则是盆沿,一到夏日,白天烈日炎炎,加上水域面积广泛,水蒸气都蒸发到了空中挥散不开,因此武汉的夏天显得特别闷热,90年代的夏天您要是来武汉会看到这样一个景象:竹排躺椅街上摆,男女老少睡成排,人多,车多,交通拥堵,天气炎热等一系列的因素决定了武汉人热情奔放开朗的性格特征。武汉方言多为平音,但是武汉人性格大都咋咋呼呼,因此武汉的方言说起来,声音小一点像在数落人,大一点像在吵架。 第二环节:地方文艺

1、汉剧

汉剧为湖北主要地方戏曲剧,也叫“汉调”,俗称“二黄”,辛亥革命前后改称“汉剧”。 汉剧的主要声腔为“西皮”、“二黄”。“二黄”来自安徽形成于鄂东与安徽毗邻地区,主要由汉调艺人创造、发展,并与“西皮”合奏,从而开创了以西皮、二黄为主的皮黄声腔系统。“西皮”一词,最早见于清代“甘肃腔”曰“西皮调”。西皮源出陕西梆子。

汉剧分十大行:一末、二净、三生、四旦、五丑、六外、七小、八贴、九夫、十杂。

2、楚剧

楚剧旧称“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改名“楚剧”。流行于湖北,约有100多年

历史,是在黄陂、孝感一带的竹马、高跷等民间歌舞及鄂东的“哦呵腔”的基础上发展形成。

3、湖北评书

湖北评书是用湖北方言讲故事。由一人表演,只说不唱,以一块木头为道具,情节每到关键时刻,猛击一下醒木,听众为之一振。

4、湖北大鼓

湖北大鼓与湖北评书不同,以唱为主,夹以说白,以鼓板为主要乐器,演员边击鼓边唱说,风趣幽默,通俗易懂。

张明智——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擅长湖北大鼓,国家一级演员,有着五十年的舞台生涯的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语言幽默,表演泼辣大方,拥有众多的观众和追星族,在湖北地区孺皆知,家喻户晓;录制了四十多盒磁带和五十多部mtv,现任湖北省曲艺协会副主席:第三环节:武汉地名

水果湖:水果湖并不产水果。原是一片荒丘野岭,沟壑纵横,连农田菜地也不多。每逢下雨时,丘岭上的雨水顺着沟壑汇集到这里的湖汊里,由此出口流入东湖,人们便把这个东湖的湖汊称为水口湖。日久讹变,谐音转化为水果湖。

司门口 :司门口是武昌解放路与民主路交叉地带的泛称。现在坐落千这个交叉点的西北侧的武昌区人民政府,在明、清两代是湖北市政使司衙门,即藩司衙门,又称藩台衙门,俗称藩署。衙门坐北朝南,大门正对长街,即今解放路。

阅马场:清代初年,巡抚刘兆麟在明代楚王府之东辟建练兵演武的校场,场上有演武厅,是举行武科考试的场所,名阅马厂。解放后在书写时改厂为场,己经约定俗成。

三百年来,这里发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1688年6月,武昌发生兵变,推举夏逢龙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设指挥部于阅马厂。1853年元月,太乎天国攻占武昌,在阅马厂塔台宣讲革命道理。辛亥革命时,设武昌起义军政府于阅马厂北部的红楼,并在南部塔台拜将,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五四运动时期,数千名学生在阅马厂举行集会和示威游行。北伐军攻占武昌城后,武昌人民在此集会,庆祝北伐胜利。此后又是人民庆祝抗日胜利、武汉解放的场所。1981年在这里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的盛大活动。

户部巷”:户部巷命名的由来,民间传说很多,比较可信的为:明清两朝,武昌城内衙门云集。如今的司门口附近,以前是中央布政使司衙门在武昌府的办事处机构所在地,故称为“司门口”。而布政司主管钱粮户籍,民间称为“户部”。明清年间,户部巷东为藩库,是布政司存放钱粮的金库和粮库;户部巷西为武昌府的粮库所在地。户部巷正好位于两个库房中间,因而得名。 据推算,户部巷至少有400多年的历史。

钟家村:春秋时期,楚国一个叫钟子期的大音乐家,隐居汉阳古城市廛。一日,钟音乐家在龟山之麓采樵毕,背捆柴禾,在江边歇脚。忽然,一缕乐音袅袅入耳,钟子期是个识货的,听着听着,竟听出了高山流水的韵味,不禁失声赞叹。这一叹不打紧,引出了奏琴人俞伯牙。这伯牙本是个心高气傲的人,倾盖一晤,竟视这樵夫为知音。一年之后,伯牙到知音隐居地回访,哪晓得,天不假人寿,钟知音已撒手人寰。当时的情景应该是:悲情催激情,伯牙于知音灵前奏了一曲,下船解缆,橹声矣欠乃,洒泪而去。行至一渡口,伯牙将那须臾不离的梧桐古琴,摩挲良久,想,琴瑟和谐,当有知音,世无知音,要琴作甚!太息一声,将琴摔碎在一嵯峨怪石上!

与这传说相关的三个地方,都有了相关的地名:钟子期隐居亦即俞伯牙痛失知音的村子,叫作钟家村;两位知音切磋之处,叫作琴台;俞伯牙绝望摔琴的渡口,叫作琴断口?? 千家街: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为实现洋务救国的梦想,张之洞在湖北很是折腾了一阵子:设丝麻四局,开湖北国营纺织业先河;开矿山,办钢厂,奠定起湖北重工业基础;造

枪造炮造子弹,发展军工业;修铁路,置劝业场,关注民生?? 千家街,就是张之洞关注民生繁荣市场大规划的组成部分:大约在1906年罢,为便于粤汉铁路武昌火车站的交通, 张之洞下令,破开武昌城墙,在今炮校东大门附近增辟一新城门———通湘门,在通湘门附近辟街市,计划安置人家千户,是为千家街??

卓刀泉的传说:相传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曾驻兵于武昌伏虎山麓一带。当时部队缺乏饮水,“羽用刀卓 也”,于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祯喝过这儿的泉水,极为赞赏,于是筑井台建井亭,并手书“卓刀泉”三字。

六渡桥的民间传说:传说现六渡桥一带为水洼之地,一老人的独生儿子在此不慎失足落水,老人遂募捐修桥,募到六斗米,并带动其他人捐钱捐物,很快修好了桥,故名“六斗桥”,即为现今的

兰陵路的由来:现今兰陵路一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属俄租界,战后收回时将带有俄国色彩的街道统一改名。曾以任两湖巡检使兼湖北督军和省长的萧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萧姓的郡望为浙江兰陵,故称兰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广埠屯的由来:明太祖时:要求诸王护卫军屯田护卫;明成祖 时更是要求发展农业生产。楚王积极响 应,他 命令驻扎在东门外交通孔道口的护卫军置屯耕戍。明太祖时赐给诸王的仓库名称都以广字开 头,楚王的仓库 名广埠,因而护卫军屯垦之地就称为广埠屯。 汉正街—汉口镇的正街:汉正街,古汉口之正街,16世纪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后,长江汉江交汇处,尤其是沿汉江一带地域逐渐成为汉口商业的中心地带。

清朝康熙年间,此地因设立汉口巡检司而成为汉口镇的正街,又称“官街”。当时的汉正街沿街店铺林立,八方商贾云集,街情民风淳厚。

第四节:武汉的桥和火车站

武汉的桥梁建设始于唐宋,发展于明清时期,至清朝末年,武汉已经有131座桥,但汉水和长江上并没有桥。1919年,一代伟人孙中山发表了他著名的《建国方略》,其中有一篇专门对武汉进行了规划,提出:“在武汉建桥或隧道,联络武昌、汉口、汉阳三城为一市。”然而,在长江、汉水这样的大江、大河上架桥谈何容易!况且当时国库空虚,人才匮乏,资源短缺,伟人的愿望最终没能变成现实,抱憾而去,其后的国民党政府更是无能为力,只能望江兴叹。所以1957年以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轮渡是江城人过江的唯一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不仅行人、汽车过江靠轮渡,就连南来北往的火车过江也得靠轮渡中转,不仅速度慢,而且一遇大风大浪,就无法通航,交通极为不便。南北交通最主要的铁路大动脉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在此中断,只能一端在汉口,一端在武昌,隔江可望而不可及。因此,在长江上架设一座桥梁是武汉人民千百年来的愿望,这愿望直到新中国成立八年后的1957年才得以实现。1957年10月15日,连接长江南北两岸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竣工。通车那天全国上下举国欢庆。毛泽东主席在此前还特地在大桥附近横渡长江,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游泳》一诗。周恩来总理也多次陪同外国领导人参观这座大桥,它成为新中国的骄傲之一。武汉市民更是以大桥为荣,当年出生的武汉从纷纷以桥为名:张建桥、李长桥等。不少商品也以大桥冠名,如:大桥牌味精、大桥牌牙刷。-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自1955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到1957年10月建成通车,仅用了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比计划提前了将近两年。由于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及广大市民自发性的义务劳动,不仅缩短了建设工期,而且节约投资近40%,包括江汉桥、汉江铁路桥等配套工程在内的实际总投资为当时的人民币9800万元,长江大桥的投资仅为6800万元。-

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0米,正桥长1156米,共八墩九孔,每孔跨度128米。大桥分上、下两层: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设有4车道和人行道;下层为双线铁路桥,南北两列火车可以同时对开。大桥的两端均建有离地35米高的有桥头堡,从底层大厅至顶亭,共七层,

有电梯和扶梯供行人上下。桥两侧的栏杆上有143块花板对称排列,上面铸有我国广大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孔雀开屏”、“鲤鱼戏莲”等数十种图案,具有浓厚的中国民 族建筑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时间一晃就过了三十八年。车辆在不断的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车辆数量的增速更快,使得武汉长江大桥不堪重负。我们不妨作一个对比:1957年大桥建成时,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不足4000以台,至1995年却已增至20万台,翻了50倍,这还不包括南来北往的过境车辆。为了减轻严重的交通堵塞状况,政府不得不采取货车过桥实行单双号和定时等措施限制车流量,以缓解长江大桥的交通压力。武汉人出门上班路上的平均耗时在全国在城市中位居第一。-

1995年6月18日武汉人民终于迎来了这座城市的“长江二桥”。二桥在长江大桥下游6。8公里处,它是一座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斜拉索桥。大桥全长4678米,正桥1877米,桥面宽26。5米,可并排行驶6辆机动车。桥面离通航水位24米,可通航万吨级巨轮。大桥主桥墩双面斜拉起392根碗口粗的缆索,保证了大桥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武汉长江二桥的通车,分流了城区过江车辆的50%。它与长江一桥、江汉桥及众多的立交桥、高架桥一起,在市中心地带形成28公里长的交通内环线。它的建成,结束了武汉“三镇交通一线牵”的历史,在万里长江上形成了第一条城市跨江环线。-

时间仅仅只过了五年,2000年9月8日武汉的第三座长江大桥——武汉白沙洲长江大桥又建成通车了。此桥在一桥上游8。6公里处,它的建设创造了多项国际国内“之最”:大桥正桥长3586。38米,加上两岸引桥长达10。01公里,是武汉目前最长的桥;大桥主跨618米,在同类型桥梁中位居全国第一,亚洲第二,世界第三;大桥路面用最新材料铺设,是世界上最高等级路面。现在武汉平均两年就建一座大桥。

武汉火车站

武汉站武汉火车站总投资超过140亿元,将建设20条铁轨线,11座站台,是正在建设的京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站点。06年开建,09年底建成启用。工程承建单位:中建三局工程总承包公司。“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朝诗人崔颢的诗,使“白云黄鹤”成为人们对江城的印象。武汉站整体的“千年鹤归”造型凸显湖北特色,寓意千年黄鹤,翩然而归。建筑中部突出的60米屋顶。九片屋檐同心排列,又象征着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位置。 武昌火车站

始建于1916年,1918年正式开通,始称通湘门车站;1936年,通湘门车站撤消,在此基础上建立宾阳门车站,后易名为武昌总站。1950年8月改名武昌南站;1957年更名为现名。 汉口车站

汉口车站是隶属于武汉铁路局的一等甲级客运站,地处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金家墩,中心里程位于京广线k1192+445m处,车站始建于1898年,新建于1991年,站房总面积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6500人候车篇二: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已完成

武汉市简介和各区域概况

一、武汉市简介

1、 风土人情文化底蕴 武汉,湖北省省会,简称“汉”,别称“江城”,位于江汉平原东部,坐落在长江和汉水的交汇处,二水将武汉一分为三,市区由汉口、汉阳、武昌三镇组成,俗称“武汉三镇”,明末清初,三镇已成为居民填溢,货物山积,商贾云集的都市,与朱仙、景德、佛山并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现在三镇各有特色,武昌是以文化科教为主,汉口以商业为主、汉阳则是政府重点的开发区。

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炎热,七八月气温可达40度以上,是我国的四大火炉之一,也是我国东南多雨到西北少雨的过渡带,具有伏旱和梅雨的特点。市内河流、湖泊众多,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素有“江城”和“九省通衢”之称。

武汉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给这座美丽的城市留下了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诸如闻名遐尔的黄鹤楼、晴川阁、古琴台、岳飞亭、盘龙城、放鹰台、钟子期墓、祢衡墓、楚王墓群等构成了武汉人文旅游的风景线,而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山舰修复教育中心又是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1986年,武汉被国家列为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值得一提是建国后建设的“武汉长江大桥”,不但是长江上的交通枢纽,也是游客们青睐之地,桥分为两层,上通汽车,下走火车,并且在两边的桥头堡中有大型雕塑,站在大桥之上,可尽览长江之水滚滚而来、轮船往来穿梭的景象,同时也可体验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老革`命家的英雄胆识,武汉市内公园密布,市郊又有多处公园和风景区,有木兰山、石门、道观河、白云洞、九真山、嵩阳山、龙泉山等。最为著名的当属东湖风景区,是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其湖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面烟波浩淼,天水一际,湖岸蜿蜒曲折,有“九十九湾” 之称,现已形成了听涛、磨山、落雁、白马、珞洪、吹笛六大景区。武汉城区周围有大小湖泊100多个,且沿长江两岸对称分布,水域面积占到全市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国大城市之首。著名的湖泊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和墨水湖、莲花湖、月湖等。

2、地域交通

武汉历来被称为“九省通衢”之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它距离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西安等中国大城市都在 1000公里 左右,是中国经济地理的“心脏”,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维系四方的作用。京广、京九、汉丹、沪汉蓉、京港5 条铁路干线,京广铁路与长江在武汉交汇,京九铁路也在武汉与京广铁路相联结,形成沟通华北、西南、中南、华东地区的铁路网络。京珠、沪蓉高速公路在武汉交汇,沿长江的高速铁路即将建成,武汉至广州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也正在施工中,4小时可抵达广州,以及京珠、泸蓉等 6 条国道在此交汇,武汉正在成为全国四大铁路运输枢纽之一。水运已形成“干支一体,通江达海”的客货运网络,武汉港是我国长江流域重要的枢纽港和对外开放港口。巨大 的区位交通优势推动了武汉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以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城市为目标,合理规划布局以现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武汉作为联结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促进中国东、中、西部互动的桥梁纽带功能逐步显现,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与长江水运柔性联运的出现,将使武汉作为中国内陆市场枢纽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如果以武汉为圆心,以1000公里半径画圆,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大城市都在其中,武汉因此被誉为进入中国内陆市场的金钥匙。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港武汉天河机场,是华中地区唯一可办理落地签证的出入境口岸,为全国四大枢纽机场,武汉拥有赴香港、澳门、日本、韩国、泰国、法国的直航航班,武汉口岸拥有落地签证权。

3、经济产值

2013年,武汉gdp超过9000亿元,以9051.27亿元“收官”,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再次稳居第四位。武汉市15日公布2014年国民经济“成绩单”,该市迈入中国城市“万亿gdp俱乐部”,地区生产总值居华中首位,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三。当天武汉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2014年武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10069.4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9.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突破万亿元目标。从这份“成绩单”来看,2014年武汉国民经济继续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转型带来积极影响。其中,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达4933.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其次,随着该市“工业倍增”计划的持续发力,第二产业增加值达4785.66亿元,其中,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烟草、能源环保五大行业产值均超过千亿元。2014年,武汉汽车年产量达到112.47万辆,成为中国第8个汽车产量超百万辆的城市。根据目前已经公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城市中,gdp过万亿的分别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重庆、苏州、武汉、成都。武汉以12.88亿元优势超过成都,位列中国

大陆第八位。居民收入方面,2014年武汉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3270元,比上年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60元,增长12.3%,均高于当地经济增速。 工业

武汉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2012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018.88亿元,增长15.3%。其中,轻工业总产值1967.92亿元,增长24.2%;重工业总产值7050.96亿元,增长13.0%。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93家。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12家,过10亿元的企业95家。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年11大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69.3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7.2%。其中5个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分别是汽车及零部件产值1669.76亿元,能源及环保产值1238.39亿元,装备制造产值1228.53亿元,电子信息产值1158.02亿元,食品烟草产值1050.08亿元。两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3691.80亿元,增长24.2%。其中,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1668.90亿元,增长28.2%;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90亿元,增长21.1%。 零售业

2012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32.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2252.27亿元,增长19.0%。按行业分,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95.22亿元,增长16.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37.21亿元,增长14.3%。按用途分,吃的商品零售额1018.14亿元,增长13.3%;穿的商品零售额397.56亿元,增长21.3%;用的商品零售额2016.73亿元,增长16.4%。

武汉共有武商集团、中商集团、中百集团(前三者成立武商联)、汉商集团四家纯商业上市公司,1992年上市的武商集团是全国最早上市的商业企业。2012年,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中商集团分别位列中国零售企业第18、20和47位。中百仓储、武商量贩、中商平价、中百便民超市4家连锁超市跻身中国快速消费品连锁50强,同济堂药房、马应龙大药房2家药店入围中国药店销售30强。武汉有达标百货店11家,金鼎百货6家,仅次于广州,居全国第

二。武汉广场曾创造了全国零售单体经济效益“十连冠”的中国零售业记录,至今也仍是中西部第一百货。武汉也是国际独立零售商联盟(iga)中国区总部。

跨国投资

金融业

武汉是同时具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三要素的城市。汉口银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湖北银行、合众人寿、长江财险、长江证券、天风证券、交银国际信托等13家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金融机构在汉签约入驻的后台服务中心达31家,位列全国第一。有包括东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日本瑞穗实业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三菱东京日联银行、韩国企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等8家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金融机构31家,证券、期货业单位102家,保险公司54家。武汉还是中国人民银行在中部地区唯一的跨省级分行——武汉分行所在地(辖鄂湘赣三省),银行密度居全国第五。2011年末,有上市公司57家,总数居全国第7,武汉还是除上交所和深交所之外唯一合法的场外交易市场——“新三板”的全国首个扩容试点城市。

4、教育资源

武汉是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五大城市之一,科教综合实力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2012年末全市拥有幼儿园888所,在园幼儿20.34万人。小学598所,在校学生41.28万人。普通中学374所,在校学生32.99万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29所,在校学生13.23

万人。普通高校79所,在校研究生10.61万人。全市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82.93%,6-11岁人口入学率100%,12-14岁人口入学率99.96%,6-14岁盲聋哑弱智人口入学率99.8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7%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0多所,在中国仅次于北京;大学生数量愈100万人,居全球城市第一,拥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

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全国重点大学,以及湖北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武汉工程大学、等多所省部级重点大学,每年毕业大学生30余万人。

5、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17个辖区,其中硚口区、江汉区、江岸区、汉阳区、武昌区、青山区、洪山区 7个为中心城区,东西湖区、新洲区 、江夏区、蔡甸区、汉南区、黄陂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武汉化学工业区10个为新城区,其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为两个国家级重点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03年底各区共下辖108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15个乡,群众组织3140个,其中社区居民委员会1107个,村民委员会2033个。

二、武汉主要行政区域概述

1、硚口区 硚口区(北纬30°33“、东经114°19”)位于武汉市汉口西部,东接长江,与江汉区毗邻;南滨汉江,与汉阳区隔水相望;西抵舵落口、额头湾,北至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硚口区总面积为41.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5万,区内6座桥梁横跨汉江,分别连通京广铁路、武汉内环线和中环线,辖区内5条主干道和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贯通全区。硚口区紧邻汉口火车站,离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只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区内107国道连通京港澳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

2013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95亿元,同比增长8.9%,绝对额达到合格值进度,全年完成483亿元,增幅9%-10%;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上报233.14亿元,同比增长28.8%,全年完成挑战值280.97亿元,增幅24%;第三产业投资上报86亿元,完成全年挑战值;前三季度,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6%,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9%。 第一产业 1984—1987年,全区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推行经营承包和租赁承包,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建立城乡经济一体化格局。长丰乡划入区境后,在巩固与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社会总产值年均增长28%,农民收入由558元增加到2 230元,截止2013年全区耕地面积236公顷,农业人口9 199人,之后硚口区再次调整产业结构,缩小农业所占比例,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

第二产业

2013年融资72亿元、筹集房源8000套实施拆迁征收,汉西建材片等13个项目拆迁加快,江家墩片等12个项目拆迁完毕,完成旧城及市政工程拆迁95万平方米。

2013年新增和改建绿地130万平方米,建成绿道11.5公里。张公堤城市森林公园改建绿地16.2公顷、新增绿地75.2公顷。张毕湖公园、竹叶海湿地公园启动建设,汉口春天公园建成开放。汉江公园一期33万平方米全面建成,二期清退企业35家、腾退滩地21万平方米。推行环境执法绩效评估,引导社会投入环保资金4100万元。改造和拆除燃煤锅炉151台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8%。推行绿色建筑标准,争取节能技改奖励资金613万元,两型创建等工作稳步推进。

第三产业

2013年开展“百名干部进百企”活动,评选首届百强企业,支持区企业联合会组建房地产、金融、电商分会,促进政企、银企、企企对接,投资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建成市区统一网络审批平台,政务服务不断改进。安排专项资金1.15亿元助推企业发展,为企业提供担保1650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990万元,争取扶持资金3644万元。组建区财源办,加强税源建设、改善征管服务,企业落户实现“一窗办结”。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孵化器面积

3.6万平方米。4家企业完成改制,3家企业推进股权分置改革,高曼重工在“新三板”顺利挂牌。企业实力稳步增强,10家企业跻身全市百强、10家企业税收过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1家。

2、江汉区

江汉区位于武汉市汉口地区中部,是武汉市7个中心城区之一。区境南临长江、汉江交汇处,分别与武昌区、汉阳区隔江相望;北抵张公堤,与东西湖区接壤;东、西两面各与江岸区、硚口区相邻。地理位置为北纬30°34′~30°39′,东经114°13′~114°18′。东西最大横距6.9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66公里;总面积为33.43平方公里。在平面直角坐标上,境域南部狭长而北部宽阔,形如向西北方斜立的火炬。篇三:武汉概况

武汉概况

市容特色、历史沿革、社会经济和文化、地理概况、气候状况、文化习俗

武汉,简称汉,是中国湖北省的省会,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是华中地区的最大都市,中国大陆七大中心城市之一,邮政编码:430000,区号:027。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大的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代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的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故武汉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也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

●得名

武昌、汉阳、汉口三镇,其发展的历史、规模、速度各有不同的特色。

武昌之名始于东汉末三国初,孙权为了与刘备夺荆州,于公元221年把都城从建业(今南京)迁至鄂县,并更名“武昌”,取“以武治国而昌”之意,武昌之名是与今鄂州市互换的。从考古发掘来看,武昌在新石器时代的水果湖放鹰台和南湖老人桥、洪山区花山乡的许家墩和棋子墩等处,就是古人栖居之地。

旧时的武昌手工业发达,以造船、冶金、铸造钱币为主,武昌的陶瓷名叫影青瓷。另外,在武昌最值得一提的事情就是黄鹤楼的屡次兴废,从三国时代至今已历十余次,每次重建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反映出各个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汉阳一名的来历与汉水密切相关,古语“水北为阳,山南为阳”,古时汉阳在汉水之北,龟山之南,又因得日照多的地方也称阳,故名汉阳。

公元606年,即隋朝大业二年,改汉津县为汉阳县,汉阳名称自此开始。唐代将县治移至汉阳市区后,才迅速发展起来。

汉阳,特别是鹦鹉洲一带,历来是长江中游商船集散的地方。唐宋元明各朝代,商业手工业很是繁华。同时,汉阳还是游览胜地,位于汉阳的归元寺是武汉市佛教丛林保护得最好的一处,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和汉阳筑城起始于同一时期,约有1800年历史。

历史上,汉口,汉阳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同步发展的。直至明代成化十年(公元1474年)汉水改道(汉水在历史上改道不下8次)从龟山北麓入江以后,汉口才独立发展,仅有500多年的历史。汉阳、汉口很早就筑有城墙,分别被当作过县治之所在。

汉口后来迅速成为一座新兴商埠,名声和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武昌和汉阳,,明末清初,汉口已与河南朱仙镇、广东佛山镇、江西景德镇并列为全国四大名镇,海外誉为“东方芝加哥”。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吴琪诗)状其景,“居民填溢商贾辐楼,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清朝末年,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905年在汉口修筑张公堤。这条堤对逐年降低后湖一带的水位,使荒湖野洲形成陆地,对起初狭小的汉口扩建面积提供了方便条件,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27年初,武汉国民政府将武昌与汉口(辖汉阳县)两市合并作为首都,并定名为武汉。

今天由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合而成的“武汉市”,其历史只有80年。

●武汉建制及历史沿革

武汉市的历史悠久。汉口一带古有夏汭、鄂渚之名。武汉地区考古发现的历史可以上溯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其考古发现有东湖放鹰台遗址的含有稻壳的红烧土、石斧、石锛以及鱼叉。市郊黄陂区境内的盘龙城遗址是距今约3500年前的商朝方国宫城,是迄今中国发现及保存最完整的商氏古城。

春秋战国时期,以荆山为据点,武汉就成为楚国兴起的军事和经济中心。

现代武汉的城市起源,是东汉末年的位于今汉阳的却月城、鲁山城,和223年孙权在今武昌蛇山

(时称黄鹄山)筑夏口城。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刘表派黄祖为江夏太守,将郡治设在位于今汉阳龟山的“却月城”中。“却月城”是武汉市区内已知的最早城堡。公元223年,孙权在武昌蛇山修筑夏口城,同时在城内的黄鹄矶上修筑了一座了望塔——黄鹤楼。苏轼在《前赤壁赋》中说的“西望夏口,东望武昌”中的夏口就是指武汉。当时的武昌是今天的鄂州。南朝时,夏口扩建为郢州,成为郢州的治所。

隋置江夏县和汉阳县,分别以武昌,汉阳为治所。唐时江夏(武昌)和汉阳分别升为鄂州和沔州的州治,成为长江沿岸的商业重镇。江城之称亦始于隋唐。两宋时武昌属鄂州,汉阳汉口属汉阳军。经过发掘,武汉出土了大量唐朝墓葬,在武昌马房山和岳家咀出土了灰陶四神砖以及灰陶十二生肖俑等。宋代武汉的制瓷业发达。在市郊江夏区梁子湖旁发现了宋代瓷窑群100多座,烧制的瓷器品种很多,釉色以青白瓷为主。南宋诗人陆游在经过武昌时,写下“市邑雄富,列肆繁错,城外南市亦数里,虽钱塘、建康不能过,隐然一大都会也”来描写武昌的繁华。南宋抗金将领岳飞驻防鄂州(今武昌)8年,在此兴师北伐。

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年),武昌成为湖广行省的省治。这是武汉第一次成为一级行政单位(相当于现代的省一级)的治所。

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攻克武昌时,第六子朱桢出生,因而在朱桢长大后被明太祖分封到武昌做楚王,武昌因此得到扩建,成为南方最大的城池之一。在此后274年中,朱桢以后的历代楚王都选择在今市郊江夏区的龙泉山为陵地,使龙泉山形成了有“三龟九寝十二景”之称的古建筑墓群。

由于明成化年间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汇入长江,到嘉靖年间在汉水新河道北岸(凹岸)形成新兴的汉口镇,来自徽州、山西、陕西、江西等各帮商人纷纷前来经营,以盐、典当、米、木材、棉布、药材为六大行业,发展到上下二十里的规模,主要街道汉正街上起硚口,下到堤口(四官殿)。明末清初汉口与朱仙镇、景德镇、佛山镇同称天下“四大名镇”,成为“楚中第一繁盛”,成为中国全国性水陆交通枢纽,享有“九省通衢”美誉。货物山积,居民填溢,商贾辐辏。

1858年清朝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中增辟的11个通商口岸,包括汉口。1861年3月汉口正式开埠。在老汉口镇的下游沿长江先后开辟了汉口英租界、汉口德租界、汉口俄租界、汉口法租界和汉口日租界五国租界。以英国为首的各国外商经营长江航运和茶叶等农产品出口业务。汉口的对外贸易很快远远超过广州,几乎可以与上海并驾齐驱。一时间,汉口经济高度繁荣,有“东方芝加哥”之称。1864年,汉口自西向东修建了一条城墙,上起硚口,下到一元路,称作后城。

1889年,张之洞担任湖广总督。在张之洞执政期间,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特别是兴建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刺激了武汉近代工业兴起和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张之洞在鄂期间,主持修建了芦汉铁路,兴办教育,创建了两湖书院等新式学堂,推动教育。武汉以其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独特的经济地位成为中国内地的首要经济中心而名闻中外。

1905年,为了解除汉口后湖的水患,保障芦汉铁路的安全,张之洞筹措白银80万两,

修筑了后湖长堤,建成后堤内干涸土地10万亩。为纪念张之洞,后湖长堤被武汉人称作“张公堤”。1907年,张之洞将后城城墙拆除,修建了上起硚口、下至江汉路的后城马路,成为汉口第一条近代马路,是今中山大道的前身。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宣布脱离清朝,建立武昌起义军政府。 1912年,改江夏县为武昌县,废汉阳府留汉阳县,改夏口厅为夏口县。三镇鼎立,以武昌为湖北省省会 。

1926年,北伐军攻占武汉三镇,划武昌县城区为武昌市,改夏口县为汉口市,并辖汉阳县城 。 1927年元旦,国民政府自广州迁至武汉。1月5日,数十万群众冲击了汉口英租界,2月19日,国民政府正式收回该租界。4月,武昌市与汉口市(含汉阳县城)合并为武汉特别市 。

1927年四·一二事件后,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召开。8月7日中国共产党八七会议在汉口召开,追究陈独秀的责任,决定中国共产党今后的斗争诉诸武力。 1928年5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后改为教育部)决定建立国立武汉大学,从此武汉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重要基地之一。

1931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湖北省内多处长江干支流漫溢决口,致使武汉市被水淹长达100日之久。

1938年,中日双方投入百万兵力,进行长达数月的武汉会战。同年10月,武汉会战以中方失败告终,武汉沦陷。

1949年5月15日,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司令长官白崇禧乘飞机逃离武汉。16日中国共产党军队进入汉口市区,次日分别进入武昌市区和汉阳县。至此,武汉三镇均由共产党军队接管。22日中国共产党成立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24日武汉市人民政府成立,次日中共武汉市委员会新建成立。合武昌市、汉口市和汉阳县城为武汉市,由中央直辖。

1954年武汉市由中央直辖改为湖北省省会。6月25日,武汉关26.30米警戒水位被洪水突破。8月18日,武汉关水位上涨到29.73米,为有水文纪录以来的历史最高值。10月3日洪水水位退至警戒线以下。此次特大洪水虽未导致武汉城区严重渍水,但武汉郊区及周边湖泊一片汪洋。

1955年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桥全面施工。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连。 1984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市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 1998年夏,长江中游发生特大洪水,经全省军民共同抢护防守数月后,武汉转危为安。10月,法国在武汉设立总领事馆。

●地理环境与物产资源

地理方位: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东端在新洲区柳河乡将军山,西端为蔡甸区成功乡窑湾村,南端在江夏区湖泗乡刘均堡村,北端至黄陂区蔡店乡下段家田村。市区由隔江鼎立的武昌、汉口、汉阳三镇组成,通称武汉三镇。周边与湖北省黄州、鄂州、大冶、咸宁、嘉鱼、洪湖、仙桃、汉川、孝感、大悟、红安、麻城等12个市、县接壤,形似一只自西向东的彩蝶。在我国经济地理圈层中,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与邻省的长沙、郑州、洛阳、南昌、九江等大中城市相距600公里左右,与京、津、沪、穗、渝、西安等特大城市均相距在1200公里左右。

地形:武汉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少量低山丘陵以及岗地。

分 类平坦平原 垄岗平原 丘陵 低山

百分比39.25% 42.56% 12.32% 5.85%

平坦平原:位于长江、汉江及其支流两岸以及湖泊周围。是棉花和蔬菜产区。 垄岗平原:位于湖泊周围和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盛产水稻和鱼。

丘陵:分为三列,均被林木覆盖。 北列:分布在新洲区、黄陂区北部 中列:横穿城区 南列:分布在蔡甸区、江夏区北部

低山: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新洲区东北部,海拔在200米~500米以上。黄陂区和孝感市交界的双尖峰,海拔873米,是武汉最高点。

气候环境:武汉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总体气候环境良好,近30年来,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气温15.8℃-17.5℃,年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年日照总时数1810小时-2100小时。

水系:武汉境内的长江、汉江、倒水河、滠水河和举水河等5条河流的水质均达到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郊区县水质基本达到天然饮用水标准。以城区为中心,以长江为主干构成的庞大水网,保证了良好的森林植被以及生态环境。长江由汉南区进入武汉市,自西南向东北流,到天兴洲又折向东南,在左岭附近又折向东北,在新洲区大埠出境,流程150.5公里。汉江从蔡甸区进入武汉市,在南岸咀注入长江,在武汉境内河道弯曲达22处。

国土面积:武汉市国土面积8467.11平方公里,为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6%。武汉总属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在海拔50米以下,黄陂、新洲北部属中低丘陵地区,为大别山的绵延部分。河流水系由北部丘陵向南发展,注入长江。平原部分湖泊众多,地势低平,近代冲积层厚达30-50米,是很好的农耕地区。

●自然资源和行政区划

武汉市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在国内外大城市中不多见。一是充足的水资源。武汉市江河纵横、湖港交织,长江、汉水交汇于市境中央,且接纳南北支流入汇,众多大小湖泊镶嵌在大江两侧,

形成湖沼水网。全市共有水域面积2205.0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25.79%,居全国大城市之首。二是取之不尽的物产及生物资源。武汉市素有渔米之乡美誉,粮食作物共24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共50种;鱼类资源共11目11科88种,水生动物共有8目14科45种。三是丰富的矿产资源,武汉市现已发现38种矿藏,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种有24种(不含地下水),占全省已探明储量矿种的30.38%。累计探明储量96125.65万吨,保有矿产储量79829.75万吨。非金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建筑材料用石英砂岩、砖瓦用粘土、制灰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和冶金用白云岩等,其中膨润土、冶金白云岩、玻璃石英砂岩的储量居全省首位,石膏的储量规模居全省的第三位。武汉市已探明储量的矿产地数384处,其中大型矿产地有4处、中型矿产地有10处、小型矿产地有43处、矿点327处。

截止2003年底,武汉市辖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青山、洪山、蔡甸、江夏、黄陂、新洲、东西湖、汉南13个区。

●人口规模

常住人口858万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为112万(2007年8月)。

●交通

城际交通

武汉位于江汉汇流处,水运便利,明清时期就有“九省通衢”的美称。近代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陆续建成,使武汉成为全国最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国道:316国道、318国道、107国道在此交汇。

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汉十高速公路在此交汇,武汉市内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武汉外环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

武汉是全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铁路、长荆铁路、武九铁路、武麻铁路交汇处。京广铁路穿城而过,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另有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合武快速铁路在建。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在建的武汉火车站构成了武汉客运枢纽。武昌南编组站、江岸西编组站和市北郊在建的武汉北编组站构成了武汉货运枢纽。有

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之一的武汉铁路局。

航空和水运

武汉是华中地区航空中心,有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与市区有天河机场高速公路相连。 武汉是长江的重要港口。有武汉港、阳逻港等。武汉港是长江“黄金水道”的中转站,但随着长江航运的衰落,武汉港也逐渐转变功能而成为长途汽车站,有发往郊区的旅游专线以及省内及省外的长途客运。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重视长江水运的开发,“黄金水道”又有了复苏的迹象。湖北省及武汉政府也加大了对武汉港口的投资力度,加上香港方面等外资的引进,武汉港口的硬件设施将会在未来的几年里有一个质的飞跃,新增加大型船只泊位(5000吨级)以及现代化的掉臂,以便为武汉的各个开发区的大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运输服务。这样也为武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市内交通

大桥:因为独特的地理环境,武汉桥梁众多。长江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军山长江大桥(长江五桥)、白沙洲长江大桥(长江三桥)、武汉长江大桥(长江一桥、公铁两用桥)、武汉长江二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长江四桥、公铁两用桥、在建)、阳逻长江大桥(长江六桥、在建)共四座公路大桥和两座公铁两用大桥。汉水上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长丰桥、知音桥、铁路桥、月湖桥、江汉桥、晴川桥共五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

公共汽车和轮渡:武汉最早的公共汽车是从双墩开往五福路的1路,发展至今已经有1、2、4、5、6、7、8、9字头公汽线路几百条,以及无轨电车线路7条。2002年,武汉市公共汽车公司、武汉市电车公司、武汉市轮渡公司、武汉市出租汽车公司、武汉市汽车轮渡管理所、武汉市公用客车厂组建成立武汉市公共交通集团,2003年正式挂牌。

轨道交通:2000年,国家批准长春、大连、武汉和重庆4个城市为首批轻轨建设示范城市之后,武汉轨道交通公司成立。2000年底,投资21.99亿元、总长约10公里的一期工程正式开工,2003年底具备试通车条件,2004年7月投入试运营。由于线路短、票价高、换乘不便、路线不合理等原因,

在试运营期和正式运营初期,武汉轻轨载客量都较低。其后虽然武汉轨道交通公司采取降价措施以吸引市民,但是成效并不明显。

武汉市规划未来的轨道交通网由7条线路构成,总长222.8公里。除一号线吴家山至堤角30.5公里为轻轨外,其余6条线路都是地铁。分别为:二号线,常青花园至流芳,39.8公里;三号线,沌口至三金潭,32.2公里;四号线,永安堂至青山,29.3公里;五号线,青山至青菱,33公里;六号线,老关村至堤角,25.3公里;七号线,古田至野芷路,32.7公里。这7条线路中,二、三、四号线跨越两江,连通三镇;一、五号线分别贯穿汉口、武昌的东西方向;六号线沟通汉口、汉阳旧城及后湖新区;七号线则把汉口北部与武昌东南部联为一体。

过江隧道:武汉隧道为长江上的第一座过江隧道,长约3.6公里(含匝道),汉口越江点位在江滩公园附近,胜利街设右进隧道匝道、天津路设右出隧道匝道;武昌越江点位于和平大道,友谊大道设4条匝道连接。该工程为左、右道隔离的双向4车道公路隧道,设计使用年限100年,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洪水。

●主要街道

武昌:雄楚大街、武珞路、珞喻路、珞狮路、中南路、中北路、八一路、中山路、紫阳路、解放路、东湖路、友谊大道、红卫路、光谷大道、户部巷、粮道街、民主路、临江大道 汉口:江汉路、解放大道、中山大道、滨江大道、武胜路、吉庆街、沿江大道、京汉大道、发展大道、建设大道、黄浦大街、一元路、二耀路、三阳路、四唯路、五福路、张公堤、香港路、民生路

汉阳:汉阳大道、鹦鹉大道、洗马长街、沿河大道、龟山北路、腰堤路、拦江路、阳新

路、五琴路、汉南路、琴台路、动物园路、十升路、龙阳大道、墨水湖北路

●经济

武汉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的最大的工业城市,拥有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光电、信息、医药、食品、化工、汽车等产业。在清朝末期、国民政府时期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三镇经济繁荣,位居亚洲前列,故曾有“东方芝加哥”之称。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的发展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直到进入21世纪后才有所好转。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 目前,武汉是法国在中国投资额最高的城市。法国在武汉的最大单个投资项目是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与中国东风汽车公司合资的汽车项目,经过多次增加投资,目前法国在该项的总投资额已远远超出在中国其他城市单个项目的投资额。此外,法国在武汉还有其他多种项目的投资。截至2006年10月18日,法国在武汉的各类投资总额已近22亿美元,占法国在中国全部投资的三分之一。

汉口、汉阳、武昌三个区的经济特点不同,总体来讲,武汉的小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文化

节日:有武汉国际旅游节、武汉国际杂技节、武汉渡江节等。 市花:梅花 市树:水杉 城市纪念日:10月25日(名称: 武汉市耻日)1938年武汉沦陷日。自2004年起,每年10月25日试鸣防空警报。

媒体:报纸: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日报报业集团)长江日报、武汉晚报、武汉晨报(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长江商报(长江出版集团) 。电视台:湖北电视台、湖北经济电视台、武汉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广播电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楚天广播电台、武汉人民广播电台。杂志:特别关注、读者文摘、知音、前卫、大武汉。

体育:武汉拥有武汉光谷球队。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武汉光谷中国足球乙级联赛:武汉雅琪 方言:武汉话。武汉地处中南地区,各种方言交汇形成了特别的武汉话。武汉艺术家夏雨田用“办事脑子灵,说话喉咙喳”来形容武汉话。同时,武汉还有“弯管子普通话”,即把武汉话套上普通话的声调,这种语言通常是调侃而用。武汉有电视台开辟了方言节目,比如“经视故事会”、“新闻故事会”和“都市茶座”等。

饮食:武汉的小吃以早点为主,武汉人又把吃早饭叫“过早”。


相关内容

  •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五年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中国智慧城市行业竞争态势及未来 五年竞争策略分析报告 观研天下(北京)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行业市场调研报告相关问题解答 1.什么是智慧城市行业调研 智慧城市行业调研是开展一切咨询业务的基石,通过对特定智慧城市行业的长期跟踪监测,分析市 ...
  • 中国西餐行业分析报告目录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
  • 就业方向及导师推荐
    专业名称: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专业概况:数学系一般开设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两专业,而这两个专业方向基本是相通的,都是为培养数学和其他高科技复合型人才打下基础.基础数学学科较多地涉及:代数.拓扑.几何.微分方程.动力系统.函数论等,它的专业方 ...
  • 各大名校顶尖专业简介
    概况简介: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我国近代第一所 国立综合性大学,当时既是中国的最高学府,也是中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关.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治学理念,在学术和思想上将北大造就成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学 ...
  • 专项方案评审办法
    武汉市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 分项工程专项方案专家论证实施细则 为认真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以下简称"建设部87号文件")和省住房和城乡 ...
  • 洗车槽方案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公租房 编 制:审 核:审 批:编制时间:5-8# 洗 车 槽 施 工 方 案 目录 一. 编制依据 ---------------------2 二. 工程概况 ---------------------2 三. 洗车池设 ...
  • 2区域环境概况
    第二章 区域环境概况及污染源调查 2.1 区域环境概况 2.1.1 自然环境概况 2.1.1.1 地理位置 新乡县位于河南省中北部,地处东经113°42′-114°04′,北纬35°05′-35°24′.东邻延津县,西邻获嘉县,南连原阳县, ...
  • 全国高校英语专业研究生考试科目
    学校 系(部所) 招生专业 拟招生人数 考试科目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 英美文学 ①政治②日/法/德/俄/西③基础英语④英美文学 语言学 ①政治②日/法/德/俄/西③基础英语 ④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翻译理论与实践 ①政治②日/法/德/俄/ ...
  • 红色旅游建设项目申请报告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xxx红色旅游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拟建地点 鹤峰县屏山村 1.1.4建设单位 1.1.5建设工期 15个月. 1.1.6项目总投资及融资方案 该项目总投资996万元.其 ...
  • 人防竣工验收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武汉华侨城生态住宅社区二期工程 A9地块人防工程竣工验收 监 理 质 量 评 估 报 告 编制: 审批: 湖北百顺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7日 一.工程概况 地面建筑为3-50层的住宅和配套小学等.地下室有两层,地下室仅有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