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选择的必要性,正确性认识 - 范文中心

三个选择的必要性,正确性认识

08/12

关于“三个选择”必要性和正确性的认识

资旅系09级城规班 陈佳 09350106

[摘要]深刻领会“三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透析“三个选择”,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即:历史和人民是怎样进行选择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身是什么;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

[关键词]三个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

“三个选择”,需要在三个方面着力,即:一是史和人民怎样进行选择的;二是马克思主义、中共产党、社会主义本身是什么;三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以下结合这些问题的思考,提出一些想法。

第一,“三个选择”既不是从理论上总结出来的结论,也不是主观上的一厢情愿,而是在历史实践中发生的事实,是中华民族曾经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中华民族曾经在长达两千余年的时间里始终处于先进水平而领跑世界。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中,虽然也不断地经历着朝代变迁、皇位轮替以及相应而来的社会动荡,但在思想、制度和政治方面却始终不存在着重新选择的危机。就思想而言,汉朝以后,传统儒家思想逐渐统治中国社会,与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的合流,更加巩固了它的统治地位,历经各朝而不衰。就制度而言,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帝制后,一直到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两千多年显示出制度的连贯性,朝代变更有发生制度的革故鼎新,即使是几个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建立的政权也没有导致制度危机,如清朝基本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就政治而言,近代前的中国不存在政党,虽然朋党之间的角逐不可避免,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规则不断上演着一出出闹剧,但所改变的只是权力拥有者的身份地位,换句话,就是决定由谁或由哪一批人掌握权力,并不改政治主体力量的性质,封建统治阶级的地位丝毫有受到影响。因此,中国封建社会以超稳定的特避免了思想、制度和政治的危机发生。

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后,一切都改变了。首先,西学东渐冲击和动摇了传统儒学的统治地位,在东方文化碰撞中,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暴露出其不近世潮流的破绽。其次,近代文明的传入,使中封建制度相形见绌,两千多年连贯而稳定的制度构难以抵挡频频到来的亡国灭种的危难。再者,着新生产力要素的出现,传统的阶级构造发生变,新的政治力量向封建统治阶级的传统政治力量战。这些改变最终成为思想、制度和政治危机的源,“重新选择”成为历史的必然。这样的重新择自鸦片战争后就已显露端倪,西方文化、共和度和资产阶级政党逐渐成为中国人民重新选择目标。但实践证明,这些目标并没有实际地将中引上一条光明的道路。中国人民正是在经历了各失败的尝试后,才将救国救民的希望锁定在对马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选择上。之,思想、制度和政治发生危机后如何重新选择,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发展的实境要求中华民族须回答的问题。1919年五四运动后,中国人民在想上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制度上选择了社会主,在政治上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三个选择”不是理论的推导,而是实践发展的必然。

第二,“三个选择”是相关联的一个有机整体,有内在的合一性。

思想、制度、政治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者具有相通的关联性。在近现

代中国发展进程,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是紧密联在一起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选择中国产党,必然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从历史上看,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19世纪末开始入中国,但在五四运动之前的20余年时间里,数中国人所了解的马克思主义粗糙肤浅,没有成中国人民选择的目标。在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报刊书籍中,马克思主义只是在西方新学术的意义上被引入。俄国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爆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催生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为救国方向,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的中国共产党这一新政治力量。因此,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在五四运动前后同时呈现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崭新目标,它们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有机整体,“三个选择”密不可分。

当然,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都存在一个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问题,不是说旗帜树起来了,政党建立了,道路形成了,就解决问题了。事实上,马克思主义有不断中国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有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问题,社会主义有如何探索适合国情的建设模式问题。“三个选择”中,思想是基础,思想是旗帜,指导思想是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偏离,就会影响政党的先进性,就会影响道路的方向。也就是说,“三个选择”不是一劳永逸的,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只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找到了思想、制度和政治的保障,而要真正实现这种保障的作用,则还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唯有如此,才能使“三个选择”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三,“三个选择”决定了社会的前途,关系到国家的命运,承载着人民的幸福。

世界历史上,与中华民族有过类似经历的民族也许有很多,但像中国社会那样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兴衰沉浮,像中华民族那样受尽蹂躏而百折不挠的民族却很少见。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考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应世价值,我们的先辈在这段刻骨难忘的历史进程中承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经历了无比艰难的困境。但是,有一个客观事实不容忽视,即只是在中国人民作出了“三个选择”之后,社会、国家和人民的命运才出现了根本的转机。鸦片战争以后的历史发展事实表明,继续实行封建主义只能导致中国仍然停留在愚昧、落后的状态,只能背负民族耻辱而永世不得翻身;仿效资本主义虽能暂时、局部改变中国的面貌,但成效甚微,无法从根本上完成中华民族的脱胎换骨,最后免不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厄运。毛泽东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说的就是新的选择给社会、国和人民带来了新的前途和命运。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向现代化发展是历史的潮,但如何实现现代化则经历了艰辛的探索。最初选择是搬用西方现代化国家的现成模式,先进的国人搬来了西方的议会选举制度,宣传了民主自思想,然而,所有的西学最后都“败下阵来”,国并没有因此而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19世末,先进的果中国人曾试图以日本明治维新为榜,通过自上而下的改良走上繁荣富强的道路,结遭到失败。而后,先进的中国人又试图“以英美师”,将中国引上民主共和的道路,结果也是夭择接着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又决心学法国革命的样但仍然此路不通。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先进识分子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启迪下,选择了社会主道路,从而使中国现代化有了崭新的建设模式。历史表明,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统一,中国的荣富强,是与历史和人民的“三个选择”相联系。近代中国社会向何处去的问题,因为“三个选”而找到了正确的答案;一个备受民族压迫的国因择为“三个

选择”而站起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水深火热之中煎熬的中国人民因为“三个选择”逐渐过上了安康的生活。

第四,“三个选择”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经过实践反复检验,中国人民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和加深认识的过程。

“三个选择”是中国人民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史归宿。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帆风的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马克思主义、无产阶政党、社会主义都是历时不长、历世不深的新生物。它们诞生至今不过160余年,社会主义在现中的实践历时还不到100年。中国从五四运动前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主义道路,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纪,只有80多年。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逐步善的过程,不可能从一开始就是十全十美的,何各国的具体国情差别很大,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克思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都会遇到许多殊的问题,因此,作出“三个选择”就意味着选艰辛的探索,就意味着选择不可避免的曲折。

近现代历史上,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的发展都经历了很多的曲折。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曾经造成了许多失误,中国共产党因为对国情的判断错误而走过弯路,因为照搬别国的僵化模式而限制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等等。由此经历的严重曲折和造成的重大损失,并不是“三个选择”本身的错误,如果因为这些曲折和损失而怀疑和动摇对“三个选择”的认识,是不负责任的历史偏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正是在这些考验中,向历史和人民展示了自身的价值,而中国人民也是通过这些曲折的磨练,体会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才是唯一的选择。同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也是在不断经历的曲折中日益成熟和得到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从被视为“洪水猛兽”到成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初期的50多名党员到现在发展成为7080多万党员的世界大党,社会主义从照搬苏联模式到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过程说明“三个选择”是在反复实践、反复检验中显示其历史价值的。

第五,“三个选择”是一个层层递进,从少数先进人士的选择逐步变为绝大多数人的普遍选择的历史过程。

从认知学的原理看,对任何事物的接受和认同都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真理的显示有一个过程,人们对真理的认识也需要过程。从少数人到多数人的接受和认同,是树立真理的普遍规律。“三个选择”决不是个别人随心所欲的主观意志,但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是大众的一致行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经历了一个从少数先进人士到绝大多数人的层层递进的历史过程。

在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被少数先进人士所注意,并在报刊上作了零星的介绍,但当时整个中国社会的努力方向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西方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了这个伟大的事业,不过它所建立起来的中华民国并非原先所憧憬的那样美好,“名为共和,实为专制”的现实使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对原先的选择产生了怀疑和动摇。特别是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不会允这样的选择真正得到实现。于是,改换新的选择向成为历史的必然开始时,选择马克思主义、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只有极少数人(主要一些知识分子)的认知水平能够达到,毛泽东在述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是“一批具初步共产主义觉悟的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三选择”由少数人向多数人的推进过程中,存在着种情况:有坚定不移地奉行“三个选择”的;有对、阻挠“三个选择”的;有曾经作出过

“三个选择”但后来背离的;也有一开始对“三个选择”示怀疑和反对但后来改变态度的,等等。但一个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是,中国人民绝大多数作出了“三个选择”。这样一个层层递进的历史过程,了理论和思想的感染力之外,更主要的是要通过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所取的成功和成就,增强了人民对“三个选择”的坚信心。

第六,“三个选择”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中华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曾经创造了巨大的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沉沦和民族的衰落,激起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前赴后继,为民族的复兴而懈奋斗。在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义道路之前,先进的中国人摸索了整整80年,间发生过各种各样的斗争,有地主阶级改革派主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有统治集团中开明人士寻求“求强自富”的努力,有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的变法运动,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这些斗争不管结果如何,都留下了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足迹。然而,这些斗争的失败也告诉广大的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选准方向,选准道路,选准领导力量。

近现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表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必须与实现现代化紧密相联。对此,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已经有所认识,从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到“求强自富”的洋务实践,从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倡导“工商立国”到中华民国初年兴起的实业热潮,显示了先进人士对振兴中国的现代意识。中国共产党则明确提出了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国家转变的任务,20世纪60年代明确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实行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又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这个目标努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刻地认识到,不能实现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要实现这个使命则必须坚持“三个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中国共产党坚强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引领,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


相关内容

  • 2.1悦纳自己-认识自我(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第一课 授课老师:余 宇 悦 纳 自 己 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 ...
  • 面积和面积单位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黄兴小学 曹清 一.教学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70至74页的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
  • 高中政治答题技巧大全
    政治主观性试题题型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 ...
  • 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_周九常
    总第109期2006年1月 图书情报知识 No. 109Jan. , 2006 个人知识管理的三个重点领域 周九常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息科学系, 郑州, 450015) [摘要] 本文认为, 个人灵感知识管理.个人知识项目管理和个人学 ...
  • 会计职业道德4
    衡水市2011年<会计职业道德>考试 试卷类型:限时测试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查看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下列各项中,属于职业道德 ...
  •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复习
    素质与思想政治教育复习 一.名词解释: 1.狭义的素质: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理解,是指人生来的就具有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特征,以及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 2.广义的素质(次要):是从社会学和教育学意义上 ...
  •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大学生的素质调查报告
    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和大学生的素质调研 一.人的全面发展中道德的含义及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1.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 ...
  • 泰山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
    泰山版三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交通规则要遵守>教案教学设计 8 交通规则要遵守 教材分析: "交通规则要遵守"这一主题设计了"放大镜"和"没有秩序就没有安全"两个活动内容 ...
  •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 道德与职业道德. 1.1 道德 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了科 ...
  • 党校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与青年党员的思想修养心得体会2000字
    篇一:2013年上完党校的心得体会经典模板(2000字) 2013年上完党校的心得体会经典模板(2000字) 尊敬的党组织: 您好! 2012年5月16日,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有幸参加了武汉理工大学组织的党校党课培训班!经过这次在党校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