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装备之歼击机篇---歼-7 - 范文中心

中国空军装备之歼击机篇---歼-7

12/18

中国空军装备之歼击机篇—歼-7

概述

歼-7型战斗机是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装备规模最大的战斗机之一。该机依靠本身所具有的飞行性能好、轻小灵活、低成本、高效率率和使用维护简单等技术特点,在中国海、空军战斗机装备系统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

中国现称的歼七,是歼击机七型的简称,J是歼字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用于出口的编号为F-7,F即英文战斗机Fighter的第一个字母。

歼-7已于2006年停产。

主要技术数据(歼七I)

机长:14.89米

翼展:7.15米

机高:4.1米

空重:5275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8655千克

最大使用速度:2.0M

升限:8000米

爬升率:180米/秒

最大航程:1400公里

歼-七原型设计/生产过程

歼7原型-米格-21

米格-21“鱼窝”以其多用途、高效率,尤其是惊人的寿命,在战斗机发展史册上,写下了自己的一页。今天,仍有大量后期改进型米格-21战斗机在世界各地一线服役。但是由于该型机的续航能力和战斗载重量都很有限,这使得大约在2O年前,就导致了用来代替它的具有前线作战功能的型号的诞生;在这种背景下,米格-21被引进到中国,并得到许可一直持续生产到今天,的确颇使人们感到意外。中国改进生产的主要型号就是仿制“鱼窝-C”(米格-21F-13)的产物。

实际上,苏联是在1961年同意允许中国制造米格-21F-13及该机所用的图曼斯基R-11F-300发动机。并且有少量的苏制该型机作为示范飞机交付中国使用。随同这批飞机一起交付中国的还有一些拆除了武器的该型机,具体数量不详。但是两国关系的破裂严重地影响了中国制造该机的计划,因为苏联没有交给中国该机的任何技术文件和资料。苏联曾给过中国优先制造米格-19, 即歼六的权利,所以所提供的有关技术文件和资料也比较完善。苏联许可中国生产该机之后不久,中国就开始着手生产歼七。

为此,中国沈阳飞机设计所接受了要充分研究米格-21的任务,以便制定歼七飞机的生产计划。米格-21的原型机于1964年初开始生产,1965年l1月完成机体静力试验。第一架生产型歼七,象早期制造的歼七一样,由沈阳飞机工厂制造,并于1966年1月17日,由试飞员葛文塘驾驶进行了首次飞行。到当年4月底,中国就制造了12架歼七战斗机。在这段时间,试飞中的原型机,前后共完成了29个起落,飞行速度达到了M2.02。中国最初生产的歼七,由一台涡喷-7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该发动机是在苏联R-11F-300发动机的基础上,经多方面改进制成的。他们采用了 新加工方法来制造发动机的涡轮叶片和其它重要零部件,但加力燃烧室和压缩器是重新设计的。后期的发动机,涡轮叶片从31片减少到24片,更大地提高了可靠性,减少了发动机对喘振和失速颤振的敏感性。歼七原型机于1967年获得生产许可证。 生产转移初期的歼七型机,全部由沈阳飞机制造厂生产。

歼-七发展过程

概述

[1]歼-7战斗机型号众多,主要有:I型、Ⅱ型、Ⅲ型、ⅢA型、B型、M型、E型、G型、P型、PG型和教练型歼教7等。 其中Ⅱ型是I型基础上改良弹射坐椅和减速伞,还有加大推力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Ⅲ型米格-21MF型的仿制版,装备P-13F-300型发动机的仿制版涡喷13发动机,由于跟合作的C/CP型没有原型机,后来Ⅲ型又改称C型、ⅢA型又称D型,为Ⅲ型的基础上改良航电和装上增加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的改良型、B型跟M型都是Ⅱ型装上西方航电的改良型,B型最初是出口约旦的M型机,因时间紧迫而出现的中介改良型,后来也有以此标准出口,B型跟M型最主要的分别是只有一对翼下挂架,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型,主要是以意大利FIRA公司Grifo-7型多功能雷达换装M/P型上面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ky Ranger测距雷达,也适用于后来的PG型、C型则是M型为基础改机头两则进

气道,是中巴合作的CP型的中国航电版,没有生产原型机,后来又把歼-7Ⅲ型称作C型、Ⅵ型又称E型,主要改进是机翼将过去米格-21的大后掠三角翼改成了双三角翼、及增加机翼结构油箱,能够在不加配重的情况下挂载霹雳8型导弹、MG型为E型出口型,巴基斯坦采购版本称为PG型,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G型为E型的基础上研制的改进型号,采用了头盔瞄准器、仿制的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能较好地发挥霹雳8乙型导弹的离轴锁定能力,外观上最大的差别是整片式风档、EB型跟GB型皆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专用机、FS型跟MF型都是以歼七机身制作的实验机,主要方向是改良机头进气不能安装大型雷达的缺点,FS型使用Ⅱ型的机身并改良为下颌进气道,只改造了1架测试用飞机,另一个机头部件供静存试验用、而MF型则使用E型的机身,并改为机腹进气道,也修改了机翼的形状,没有制造出实机。下面一一介绍几款主要改进机型

歼七I

歼7I

早在1964年,中国就已决定将其转移到成都和贵州生产。歼七I昼间防空型是由成都飞机公司制造的歼七飞机的第一种型号,该机的基本方面与沈阳制造的歼七型机相似。主要改良项目有6项:在飞机左侧增加一门30毫米机炮、机头进气锥由原来三级调节改为随飞行速度作无级自动调节、进气口的唇口半径由0.5毫米加大到2.0毫米、换装采用了高温涡轮和空心涡轮叶片的涡喷7乙型发动机增大推力、将座舱盖加高70毫米和扩大机翼整体油箱,简称"6改"。1970年4月12日,首架"6改"的歼-7改良型试飞,共投产34架,被称为歼-7I型,后来又改称歼-7A型。后来由于工艺发展的问题,认为"6改"的风险太高,1972年5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决定先落实前三项改进,其余项目等工艺成熟后再加入生产型上。1973年6月"3改"歼-7I型试飞成功,到198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188架(含34架"6改"歼-7I型)。其中40架军援北朝鲜。 歼7II

1975年7月,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在歼-7I型基础上进行改良工作,除了落实"6改"外,主要改进为由带离式弹射改为抛盖弹射,采用了能在零高度、速度250~890公里/小时内安全弹射的Ⅱ型火箭弹射椅,还有机身副油箱由480升增加至720升及减速伞舱由机腹移至垂直尾翼根部,座舱盖由整体向前开启改为向后开启,前风挡固定;着陆阻力伞舱上移至垂尾根部,缩短了飞机的着陆滑跑距离;在机腹内沿纵向中心线,还设有 一个容量为720升的燃油箱,增加了载油量,以扩大作战半径。 更重

要的是,歼七II采用了一台涡喷-7乙(WP7-B)新型祸轮喷气式发动机,静推力为61O0公斤。原来的涡喷-7发动机在整个生产寿命期间,只进行过一系列小的改进,但涡喷-7乙则标志着中国已在发动机研制上已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由于涡喷-7乙发动机利用了已在涡喷-7A发动机上应用的一些改进材料、结构和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优势,所 以使其维修间隔时间得到成倍增加,达到200小时,而且发动机推力也有所提高。涡喷-7A发动机是专为中国自行研制的歼八战斗机所开发的。涡喷-7乙采用了新的燃烧室火焰筒、新的高温轴承、密封技术和合成燃油。重新设计的加力燃烧室,采用了新隔热措施,可免除后机身被烧事故。后机身被烧事故曾经是歼七/米格-21F飞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改进的延寿涡喷-7乙发动机上,原来以汽油为燃料的起动装置已被使用煤油的起动装置所取代。这种发动机不仅重量有所减轻,而且还提高了可靠性,也更有利于维护。改装了型发动机,解决了后机身温度过高的问题。

到1986年停产为止共生产375架,其中贵州飞机制造厂生产了约100架。1991年6月,中国空军发现歼-7Ⅱ型后机身因发动机温度影响受损,引发大规模停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原成都飞机制造厂)经过半年针对性试飞,摸清了问题所在,并于1992年1月到5月期间派员到海空军对服役中的歼-7Ⅱ型进行维修,让飞机回复正常使用。而1992年之后生产的歼-7系列也作了同样改进,之段再也没发生周类事件。

歼7II

歼-7ⅡH型

中国从1982年开始跟以色列谈判引进怪蛇-3型红外线导引导弹,很快就达成生产许可协议共引进全套生产技术,国产型被称为霹雳8型。1983年8月2日,国防科工委正式下达歼-7II型改装霹雳8型导弹的任务,1984年3月完成改进设计,1985年3月首架改装型试飞成功,1985年9月9日通过技术监定,被命名为歼-7IIH型,后来又改称歼-7H型。由于霹雳8型导弹(120KG)比原本的霹雳2型导弹(75KG)重,需要在机头增加配重。歼-7ⅡH型使用的GJ3-D通用武器挂梁可以同时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仿制自的AIM-9D型导弹)和霹雳8型导弹,还首次加装箔条/热焰弹投放器。1986年2月歼-7ⅡH型开始装备部队,到1993年停产为止共生产2

21架。另外中国海军装备的版本称为歼-7HH型,主要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1978年中国政府认为航空工业的发展速度不足,决定要引进外国技术,后来促成引进西方航电改良而成的歼-7M、和仿制全型侯型MiG-21MF型的歼-7Ⅲ型两个型号的发展。

歼-7B/M型

歼7B/M型

1978年11月中国政府派出专家代表团到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访问、参观和考察,并与有关外国厂商进行了商谈。代表团回国后,认为整机引进价格太高、难以负担,而歼-7、歼8电子火控设备是弱点,如果只是引进技术,则花钱不多之余,又可以改善飞机的作战能力。于是1979年着手与英国马可尼、史密斯、费伦蒂三家公司商谈歼-7、歼8火控系统和无线电通讯系列的引进安装问题。1979年3月至1980年6月,中国于英国马可尼公司经过十轮会谈后,签订了改装歼-7的合约,并决定进口抬头显示器、静止变流器、雷达测距器、大气数量电脑、通讯电台和照相枪共6项设备,另外又跟史密斯公司进口124套雷达高达计,共购买124套设备用于改装100架歼-7(双方合约包含7项电子系统对中国作技术转移)。

1981年4月中航技公司在约旦访问时接到80~110架改良型歼-7的采购意向,但用户提出5项改良要点:弹射坐椅的工作速度范围扩大至180~850公里/小时并应把下限进一步改良至130公里/小时、飞机要能使用法制R550短程空对空导弹、飞机机翼需增加一对挂架以供挂载480升副油箱、HF-5火箭筒或2枚100公斤炸弹、装有英国制造的7项电子火控设备和延长飞机机体、发动机及其他部件的寿命。由于对方要求交机时间太急,决定先以第一、二、五项改良内容交付应急,并称为歼-7B型,容后再完成其余两项改良的歼-7M型,而M是外贸型的意思。1981年6月签约规定1982年10月交付全部歼-7B型飞机、1983年10月开始交付歼-7M型飞机并于1984年第二季前完成交付。定货量为20架歼-7B型、60架歼-7M型。1982年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了两架装有英国航电的歼-7ⅡA型作测试用,1982年12月型1984年3月共试飞197架次,到1984年4月中英双方同意改装完成,1984年7月开始生产并于1985年5月完成全60架歼-7M型的交机。但该批飞机最后并没有在约旦空军服役,而是转口到伊拉克。其后歼-7B型也出口到埃及、苏丹,而歼-7M型则出口到巴基斯坦、孟加拉、伊朗、津巴布韦等国。

歼-7ⅡM型

歼-7ⅡM型为歼-7M型的国内使用版本,航电使用歼-7M型上的授权生产版本,而敌我识别器和弹射救生系统沿用歼-7Ⅱ型版本,发动机为改良型涡喷7乙B型。歼-7ⅡM型跟歼-7ⅡH型同样可以使用霹雳2型、霹雳5乙型和霹雳8型导弹,也同样在机头增加配重。1986年开始交付部队使用,产量不详。

歼-7Ⅲ/ⅢA型

1978年2月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访问了罗马尼亚,考察了该国装备的米格-21MF型飞机。回国后同年6月在会议上决定要发展以米格-21MF型为基础的歼-7大改型飞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设计所、沈阳飞机制造厂和贵州011基地共同承担设计工作。同年8月中国派出两批人员分别到罗马尼亚和孟加拉,考察并测绘了当地的米格-21MF型飞机,还带回了座舱盖、机炮和一些成件。同年12月从埃及购买了米格-21MF型和米格-21UC型样机各一架并于1979年初运抵中国,同月歼-7大改型正式命名为歼-7Ⅲ型。

1979年3月歼-7Ⅲ型改为由成都飞机制造厂为主承担厂,4月决定以样机为基础仿制、改良之后再做。1980年12月完成总体设计,1982年1月完成全部国纸。1984年1月11日02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2月6日01号原型机完成总装,同年3月25日由埃及运到中国的米格-21MF型飞机在修复后首飞,同年4月12日01号原型机首次地面滑行试验,4月26日首飞,同年5月2日03号原型机也完成总装,同年5月11日至11月19日,03~06号原型机先后首飞。1987年4月用于装备歼-7Ⅲ型的JL-7型雷达完成定型,同年11月27日,用于装备歼-7Ⅲ型、仿制自米格-21MF型配备的P-13F-300型发动机的涡喷13型发动机完成定型,同年12月9日歼-7Ⅲ型飞机设计定型。1988年首8架歼-7Ⅲ型出厂,但由于涡喷13型发动机生产进度问题,直至1989年12月30日首批8架歼-7Ⅲ型才交付中国空军部队。歼-7Ⅲ型于1996年停产,只生产了17架。

1988年成都飞机二业公司和贵州航空工业总公司共同对歼-7Ⅲ型进行改进,称为歼-7ⅢA型,后改称歼-7D型。主要改进是换装增大推力的涡喷13F1型发动机、由HK-03D瞄准具换成抬头显示器、JL-7A型火控雷达,组合式电子反制系统,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1991年8月20日首飞,1994年11月设计定型,1995年开始装备中国空军跟海军航空兵,1999年停产,产量只有32架。由于中国空军在90年代初引进了远比歼-7系列先进的苏-27战斗机,歼-7Ⅲ/ⅢA的总产量不到50架。

歼-7E型

为了应付90年代中国空军的歼6和早期型歼-7的退役潮,还有解决歼-7Ⅱ型挂载霹雳8型空对空导弹时需要在机头增加100多公斤配重的问题,1987年开始成都飞机制造厂开始了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进,主要改良顶目为:

1, 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提高稳定盘旋角速度,要受三个条件的限制:一是最大载荷限制,一般不超过8-9个g;二是失速限制,要求尽量提高Cy,并尽量降低翼载荷;三是可用推力的限制,要求尽量提升推重比。由于歼-7E将原三角翼改为双三角翼,并安装了前后缘机动襟翼,使该机的Cy大幅提升;此外,由于换装了涡喷-13F发动机(发动机推力6560kg)可用推力增加460kg,这些都对稳定盘旋性能的提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由于涡喷-13系列发动机中更大推重比的新机型已批量生产,歼-7E的机动性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余地,改进后的歼-7在中低空稳定盘旋性能与F-16A基本相当,这对于持续空中格斗尤为重要。 水平机动性能的另一项重要指标是瞬时盘旋性能,通常是以减速来达到,因此不受可用推力限制,只受承载能力和失速限制。由于歼-7E的翼载荷较小,因此,歼-7E在瞬时机动性上占有优势。歼-7改型由于Cy大幅提升,翼载荷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估计该机的失速表速将会比歼-7II的210-220km/s有较大程度的放宽,这无疑将对提升歼-7E的瞬时盘旋性能起到重要作用。

2,换装新设计的双三角翼、改善中低空机动性,每边翼下设有两个挂架,其中外侧挂架能够使用副油箱,内部有装有整体结构油箱并取消左翼根部的机炮、以增加载油量,把原来重力加油改为压力加油方式,换装涡喷13F型发动机,抬头显示器,新型航电系统和新型箔条/热焰弹投放器等。

1990年5月18日首飞,1993年5月设计定形,同年8月开始交付部队使用,到2001年停产为止共生产了260多架,用以替代退役的歼6系列和歼-7I型飞机。另外中国海军使用版本称为歼-7EH型,跟歼-7HH型同样为应付高盐分还境下使用作出一些改良。

歼-7G型

G型是以E型为基础改良的型号,装有整体或风档,头盔瞄准器、仿制自以色列EL/M2001多普勒雷达的新型JL-7系列雷达和Ⅲ型敌我识别器和全向雷达警告器等等,而且有手不离

歼7G型

杆(HOTAS)设计。2002年6月28日首飞,2004年7月通过定型设计,2005年公开,2006年11月装备部队。装有整体或风档、西方的航电设备、火控雷达可选用英国马可尼公司的Super Sky Ranger或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可使用中国及西

方各型短程空对空导弹。巴基斯坦于2001年订购了一批歼-7MG型(巴方称为F-7PG)及歼教7型飞机,采用意大利GRIFO-7型多功能雷达,已于2004年运交完毕,数量为57架单座和9架双座教练型。

歼7G参加了2009年北京国庆阅兵。

歼-7EB/GB型

EB型是E型基础上拆除了武器和相关电子系统,并装上特技飞行需要的高精度仪表,为接替于1989年停产的歼教-5作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1992年初八一飞行表演队装备的歼教5使用寿命快装完结,正寻求新坐驾,而当时主要由教练型(K-8)高级教练机和歼-7E型战斗机竞争,后来八一飞行表演队选择了歼-7E型飞机。1994年12月2日首架歼-7EB型首飞,并同年交付全部12架,共选用传统的红白色表演涂装。八一飞行表演队于1995年7月7日首次使用歼-7EB型飞机进行表演,并于2000年中国国际航空太空博览会(简称中国(珠海)航空展)上首次公开表演。后来经过多年高强度使用,原本的歼-7EB型剩余使用寿命不再适合当表演机,为些送回仍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并于1999至2000年间再次交付12架歼-7EB型飞机,并改用新型蓝白表现涂装,但这批飞机没使用多久就被歼-7GB型取代,同样交回成都飞机工业公司修改回作战型。GB型则是2004年开始接替歼-7EB型飞机成为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新坐驾,同样采用蓝白表演涂装,拥有跟G型一样的整体式风档和特技飞行需要的装备,还首次安装了编队飞机灯和拉烟盒。歼-7GM型于2005年6月15日在天津杨村机场为外国驻华武官团进行了首次公开表演。由于歼七系列己于2006年停产,中国八一飞行表演队大慨于2009年左右需要换装新飞机,目前正在高教-9和练-15高级教练机,还有FC-1和歼-10型战斗机当中挑选后继机,以目前中国国情分析以高教-9和歼-10的机会较高。

歼教-7型

由于歼-7系列还有改良自歼-7的歼8系列的飞行特性跟之前的教练机歼教5和歼教6相差很远,飞行员培训困难,空军急需新的教练机,后来决定在歼-7的基础上发展新一代教练机。1979年2月从埃及购买的米格-21UC型双座教练机样机运抵中国,随即决定以此社基础参照仿制。本来准备在成都飞机制造厂仿制,后来决定把仿制任务交给贵州011基地(即后来的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正式命名为歼击教练机七型飞机,简称歼教7。1979年5月米格-21UC型样机由成都运抵贵州安顺的011基地双阳飞机制造厂。1981年1月4日国防部批准了歼教7型的设计指标:极速2.05M、实用升限17300米、最大航程1000公里、正常起飞重量7700KG、最大最飞重量8500KG,最大外挂能力1300KG。歼教7是以歼-7Ⅱ型为基础,改装米格-21UC型的前后座仓和加大型背鳍,机腹由单腹鳍改为双腹鳍,机身侧两块减速板改为机

底一块,把翼根处的30mm机炮取消并改装机底挂架以容纳可拆掉的半埋式双管23mm机炮,其余飞机结构和机载设备尽量用回歼-7Ⅱ型的。 1981年歼教7的设计工作全面展开,但由于歼教7飞机没列入国家计划,经费不足,研制进步缓慢,011基地先后自筹资金2300万元填补缺口。1983年歼教7终于被列入国家重点研究项目,研究速度才加快起来。到1983年3月歼教7的全部设计图纸完成,工厂随即开始5架原型机的零件制造。1985年4月9日01号原型机组装完成,随后用于静力试验的02号原型机也完成组装,6月12日完成整机静力试验,7月5日0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11月8日01、04、05号原型机转飞到西安阎良飞行试验院进行国家鉴定试飞,1987年8月11日完成全部试飞科目。1987年11月13日通过设计定型,1988年2月4日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正式批准歼教7飞机定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由于歼教7是以高空高速型构型的歼-7为基础,所以低空机动性差,降落速度快,后座飞行员视野差,后座飞行员需要使用潜望镜降落。

歼教-7A型

随着改良型的歼-7和歼8陆续加入空军服役,歼教7的航电设备跟部队服役飞机出现落差,1994年2月空军提出要求,贵州飞机设计所开始对歼教7飞机进行改进设计,并名命为歼教7A型。飞机加装了抬头显示器和视频系统、空中管制系统、新型飞行纪录仪、座仓盖天线及新型供氧设备。此外还对机身和机载设备进行改进工作,改善了飞机的维护性。1995年5月24日歼教7A型首飞成功,1996年12月7日通过设计定型审查,随后开始生产并交付部队使用。

歼-7ⅡK型

歼-7ⅡK型为歼-7ⅡH型的基础军援缅甸的版本,对外称为F-7BK,使用了歼-7M型的机翼和涡喷7乙C型发动机,但没有使用歼-7M型的进口设备。1990年首批交机歼-7ⅡK型10架和歼教7K型2架,到1999年为止交机歼-7ⅡK型58架和歼教7K型14架。

歼-7BS型/GS型

歼-7BS型是在歼-7ⅡK型基础上进一步简化机载设备以降低成本以出口到斯里兰卡,发动机为涡喷7乙Ⅳ型,对外称为F-7BS。1991年10月交付4架歼-7BS型和1架歼教7BS型。另外斯里兰卡于2007年再跟中国购买4架歼-7GS型,除小部分航电设备根据要求修改后其余跟国内使用的歼-7G型一样。

歼-7ⅡN型

歼-7ⅡN型是歼-7Ⅱ型基础上出口津巴布韦的改良型,对外称F-7BN。采用歼-7M型的机翼、发动机和燃油系统,能够使用法制R550魔术导弹,但其他航电使用中国国产货以降低成本。1987年交机8架,与之前军援的4架歼-7Ⅱ出口型一起服役。1991年津巴布韦再次进口两架歼教7Z型飞机以自行训练飞行员。

歼-7MP型/P型/PG型

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歼-7PG战斗机

巴基斯坦于1983年歼-7ⅡA型试飞时已对歼-7M型飞机表示兴趣,并研究以此替代服役中的歼6型飞机。1983年12月巴基斯坦派出2名飞行员到中国试飞歼-7ⅡA型,反来中国于1984年6月9日派出歼-7ⅡA型和歼-7M型各一架到巴基斯坦试飞,并跟巴基斯坦空军的歼6、强5、幻影5及F-16进行模拟对抗,反来提出采购55架的意向。由于巴基斯坦方面要求大量改进,直到1985年才签下首批20架的订单,称为歼-7MP型,对外称F-7P。歼-7MP型主要为歼-7M型基础上安装巴方要永的航电设备,座仓增加后视镜,仪表版调整,改装英国的零零弹射椅,使用西方武器并同时使用四枚对空导弹的能力和维护性改良。1988年7月26日20架歼-7MP型交机。歼-7MP型茵机后于1987年底决定增购40架,并提出一些改良要求。新一批飞机主要改良了部入机载设备和使用国产零零弹射椅。1989年9月开始歼-7P型开始交机,巴基斯坦同时订购的歼教7P型则1991年起开始交机15架。1991年美国取消了巴基斯坦的F-16后续订单,于是1993年巴基斯坦空军再次订购32架歼-7P型以填补战力空隙。另外1993年巴基斯坦军方又选中了意大利Grifo-7雷达升级歼-7MP/P型机队。1997年中巴双方又开始谈判进口以歼-7MG型为基础的新飞机,经多年谈判后中巴两国于2001年6月23日签订合同,引进歼-7PG型战斗机和歼教7PG型战斗教练机,最终进口了57架歼-7PG型和9架歼教7PG型飞机。歼-7PG型跟歼-7MG型周样使用带前后机动襟翼的双三角翼和整体式风档,但左右翼根各一门30mm机炮,雷达最后选用了意大利Grifo-7。

歼-7MB型/BG型

歼-7MB型是在歼-7M型基础上出口孟加拉的机型,基本上跟歼-7M型相如,但使用涡喷7C型发动机。1989年4月签订14架购机合同,同年10月交机。后来孟加拉空军又购买了9架歼教7BB型。2006年孟加拉空军再次购买12架以歼-7MG型型成基础的歼-7BG型和4架歼教7BG型,以填补把MiG-29卖掉后的战力空隙。

歼-7MB型/BG型

歼-7MG型

由于歼-7M型的热卖,当1993年5月歼-7E型设计定型后,成都飞机工业公司马上计划以歼-7E型飞机的技术改进歼-7M型飞机,并跟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及贵州黎阳发动机公司合资改装了一架飞机,称为歼-7MG型("G"为改进的意思)。歼-7MG型尚未改装完就参加了1996年珠海航空展,并引起多国的兴趣。1998年改装完成的歼-7MG型飞机在珠海航空展上进行了飞行表演。事实上歼-7MG型飞机并没有真正出口,只是改装了成都飞机工业公司的三架自用飞机。其中0143号飞机是歼-7M型的原型机,负责航电系统测试,而0142及0144号飞机则改装了双三角翼。歼-7MG型飞机后来成为了巴基斯坦的歼-7PG型、孟加拉的歼-7BG型、纳米比亚的歼-7NM型、尼日利亚的歼-7NI型和斯里兰卡的歼-7GS型的研发基础。

歼-7N型

歼-7N型为出口伊朗的歼-7M型飞机。1990年底至1991年初其交机30架,此外让文付了数架歼教7BI和歼教-7N型飞机。据说后来因伊朗不满中国的售后服务,不但不再订购并把大部份飞机卖掉,其中已知的有卖给坦桑尼亚两架、苏丹27架。

伊朗空军列装的中国制歼-7N战机

歼-7NI型

歼-7NI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尼日利亚的飞机。尽管已于2005年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I型飞机,但由于资金问题这批飞机2007年才开始生产。

歼-7NM型

歼-7NM型为以歼-7MG型为基础,出口到纳米比亚的飞机。2005年8月跟中国订购了12架歼-7NM型和2架歼教-7NG型飞机,歼-7NM型飞机于同年交机,而歼教-7NG型飞机肮在2006年10月23日交机。

总结

从歼-7的改进改型来看,该机最突出的改进是近距格斗能力的大幅提升。 目前全部歼-7系列已于2006年停产。


相关内容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旗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Air Force of the CPLA) 于 1949 年 11 月 11 日正式成立,经过半个世纪的 建设,人民空军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由航空兵.地空 导弹兵.高射炮兵.雷达兵 ...
  • 第四章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
    第四章 我国的国防武装力量 请你浏览下列网址: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4-11/03/content_2171583.htm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4- ...
  • 歼16大批量生产透漏一个好消息 中国已彻底补齐短板不羡慕美国
    歼16电子战飞机 继不久前歼16携带国产新型超远程空空导弹试飞的图片曝光以后.近日,最新生产出来的歼16黄皮机的图片在网络上出现. 从图片看,该机进气道涂刷了0207的四位数生产序列号,通俗理解,这是生产厂家对每一架飞机所做的编号,相当于这 ...
  • 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演讲稿
    1960到1983这个年代对中国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中国航空工业刚刚克服了建国初期的种种困难,开始发展,但很快就迎来了持续十年的文革.政治上的影响和破坏,再加上60到70年代间,我国的航空工业全面开展"三线"建设.建设 ...
  • 从国庆阅兵看歼-8的意义
    从国庆阅兵看歼-8的意义 作为现代化高科技环境下一国武装力量的支柱,空军在战争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作为世界主要军事强国,中国空军武器装备的发展始终受到广大军事爱好者的强烈关注,任何有关中国空军武器装备发展的消息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作为一国军 ...
  •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
    美国全球军事基地 百科名片 美军军事基地分布 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存在几乎遍及全球,它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军事基地曾达5000多个(其中近半数在海外).冷战结束后,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军事战略的调整以及驻在国人民的反对,美军事基地的数量大大减 ...
  • 新中国成立第三年,1951年人民解放军都干了哪些大事?
    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在继续,新生的政权要巩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要进行,这一年人民解放军干了八件大事. 1.志愿军进行了第四次.第五次战役和夏.秋季防御战役,扭转了朝鲜战局. 1951年1月,志愿军完成了第三次战役.这是从1950年1 ...
  • 辽宁号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 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舷号 16,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辽宁舰"前身为苏联海军的库兹涅佐夫元帅级航空母舰2号舰瓦良格号航空母舰.1999年 ...
  • 印度军用机场位置资料
    1 HASHIMARA军用机场  北纬26度45分 东经89度21分 部署米格27第22攻击机中队.第222攻击机中队.空袭对象西藏日碦则地区 2贾布瓦(CHABUA)建造于1939年,曾经向重庆运输过物资,航线也就是耳熟能详的驼峰. 北纬 ...
  • 空军建军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是同新中国一起诞生的.新中国成立前夕,解放军担负防空作战任务的部队只有1个飞行中队和8个野战高射炮团.1949年3月,为统一领导全国的航空工作,中共中央决定成立军委航空局,隶属于军委作战部.1949年7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