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烦恼七种 - 范文中心

人生烦恼七种

12/21

人生烦恼七种

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人生之苦分为八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苦。

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

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而苦的总的原因和概括则是求不得。

欲求长生不老不得,欲求身体健康不得,欲求不遇怨敌不得,欲求爱侣不分不得,

这些都是痛苦,有求不得,有愿不遂,当然使人痛苦。

而求不得的原因又在于五取蕴。

即指色、受、想、行、识,

其中色为物质性的存在,受为感受,想为思想,行为意志,识为意识,为前三种的统称,后四种属于精神性的东西。五蕴聚集构成人身,因此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人自身。五蕴与贪取联结在一起,所以叫做五取蕴,五蕴与取的联结产生种种贪欲,贪欲才是苦的真正原因。

佛曰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字不过十三,然脱此诸苦需多少年?

天龙八部中玄苦大师纵是玄苦大师,是否又彻底解脱七苦了呢?

临死之际“脸上又是惊骇、又是痛苦、又混和着深深的怜悯和惋惜之意”,这般表情又为哪般?

遍观天龙八部芸芸众生不乏豪杰,却更恩怨纠缠,几乎无一人尽脱诸苦,可谓深得七苦之真谛。可见解脱七苦之难。

或曰五台山南山寺有一联,其辞曰:

我未生时谁是我,我生之后我是谁。佛且如是,白羽何能?不敢言生。

人生苦短,然所去尚不过十之三四,未得有言老之实;尝记老莱子之戏彩娱亲,高堂安健,焉敢有言老之心,是故不言老。

然则其奈病何?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幸得二十余载远杏林。虽欲言病而不能,计从安出?奈何!奈何!论语先进有言,未知生焉知死。

圣人尚如此,况白羽呼?罢罢罢,死之为物,亦道不得。

怨憎会,人世之憾事也。众唯忘之不及,更无诉怨憎之于笔端。君子

坦荡荡,羽亦坦荡荡,并无怨憎博君一呬。爱别离自是寻常事, 然执手相看泪眼之故事,实不足为外人道也。非理勿听,羽不敢误人。求不得或可做君子论道之资也。

诗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非独美色求不得使然。予夺之大柄,差鬼之孔方,求不得则苦人尤甚。

羽俗人,胸中无大志,无点墨,无成竹,无丘壑,更无昭昭之野心,平生求不得之撼大抵心仪之书失之交臂,盖无欲则无求,无求则无求不得,唯知足者常乐。

生苦------生苦有五种:

一者,受胎。谓识托母

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

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 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

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

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老苦------老苦有二种:

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

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病苦------病苦有二种:

一者,身病。谓四大不调,众病交攻。若地大不调,举身沉重。水大不调,举身胖肿。火大不调,举身蒸热。风大不调,举身倔强。

二者,心病。谓心怀苦恼,忧切悲哀,是名病苦。

死苦------死苦有二种:

一者,病死。谓因疾病,寿尽而死。

二者,外缘。谓或遇恶缘,或遭水火等难而死,是名死苦。

爱别离苦------谓常所亲爱之人,乖违离散,不得共处,是名爱别离苦。

怨憎会苦------谓常所怨仇憎恶之人,本求远离,而反集聚,是名怨憎会苦。

求不得苦------谓世间一切事物,心所爱乐者,求之而不能得,是名求不得苦。

五阴盛苦------五阴者,色受想行识也。阴即盖覆之义,谓能盖覆真性,不令显发也。盛即盛大之义,谓前生、老、病、死等众苦聚集,故名五阴盛苦。


相关内容

  • 烦恼的人生
    关键词: 烦恼的人生 烦恼的人生 一个人只要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会有各种各样生活的烦恼. 我们是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因为我们知道,来到这个世界,展现在前面就是一条曲折而艰辛的人生之路,就面临着生活的烦恼. 人生的烦恼伴随着生活的脚步.有生 ...
  • 有烦恼才是人生
    在人生的苦旅中,烦恼如影随形,无论你怎样躲闪,都是无法逃避的.要知道,因为有了烦恼,所以才叫人生. 每个活着的人都有烦恼,而每个人的烦恼又各有不同.生活的艰辛.人际关系的�m结.爱情遭遇暴风雨.事业坎坷等等这一切,都让我们的内心不快乐.这烦 ...
  • 成功人士必看的人生哲理
    成 功 人 士 必 看 的 人 生 哲 理 <人人需要智慧> <正确认识自己> <生活之路>忠告我们:"在了解上帝之前,人必须先要了解自己".当我们心平气和地准备学习智慧,努力去争取做 ...
  • 愉快的人生
    愉快的人生 ③ 既然要面对烦恼和痛苦,那么,一定要找出烦恼和痛苦的根源.然后把它去除,这是人生愉快的开始. 痛苦的根源可多了.逝者已矣,来者可追.与生俱来的痛苦,我们无力追根究底,但今生今世的烦恼,如果我们愿意冷静下来,细细思考,一定会拍案 ...
  • 感悟人生_品味生活
    感悟人生 品味生活 1.[一杯浓茶,八味人生]一味爱心:爱自己,爱别人,爱世间.二味虚心:谦虚为人,低调做事.三味清心:欲望无穷,平静是福.四味诚心:将心比心,广结善缘.五味信心:积极的心态,无穷的力量.六味专心:专心做自己,效率好人生.七 ...
  • 以人为镜,磨砖作镜[认识自己3篇]
    火爆空间以及朋友圈的炸金花 玩炸金花就玩这个 真人在线 现场火爆 广告 . 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 以人为镜,磨砖作镜[认识自己3篇] 2016-02-18 14:28阅读: X 文章来自:我们的幸福家园 素材:网络编辑:心平气和是生命本能 以 ...
  • 智慧人生: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生无远虑,必有近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生活. 人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用金钱也买不到的经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仍一如既往.不惧困难,心胸坦然.勇往直前. 坎坷 ...
  • 青春成长类作文导引
    青 春 情 绪 --青春成长类作文写作导引 "青春成长"一直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热点,青春生命.成长滋味.挫折磨难.独立进取.自信乐观„„无不充盈在中考作文的试卷中,定格为青春成长的天空中永恒的彩霞. "青春成长 ...
  • 品社[拥有好心情]教学反思
    <拥有好心情>教学反思 <拥有好心情>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成长的快乐与烦恼>中的一个主题.通过本课学习,旨在使儿童能正确认识烦恼,知道烦恼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材呈现了几 ...
  • 仁德上人法语开示(20**年.10.12)
    仁德上人法语开示 (2017.10.12) 1.◎诸佛菩萨如何超度众生,要明白着相即众生,认知见性即是佛 要想明白诸佛菩萨是怎么样超度众生的?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众生?什么是诸佛菩萨?只要你的内心着相有我.有爱憎取舍,即名之为众生.众生就是你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