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 范文中心

[项脊轩志]教案

05/13

目录

《项脊轩志》教案原始版 ............................................ 2

《项脊轩志》教案修改版 .......................................... 11

课堂转录 .................................................................... 20

课后反思 .................................................................... 23

《项脊轩志》教案原始版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自主赏析·《项脊轩志》。选修的目的在于个性的培养和发展。在选修课中更容易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所以我将教学重点放在情感把握上,希望能够让学生感悟生命中重要的人和事物对于我们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情感目标:

1、体会本文“喜”和“悲”的思想感情,感悟生命中的重要亲人和重要事物对我们的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善于选取富有特征的细节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2、用平实的语言,即白描手法来抒发感情的方法。

【教学难点】

1、积累有关文言的知识。

2、作者情感的体会。

3、细节描写的作用。

4、白描抒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较多古代文言文,具备相应的文言翻译能力。同时,学生也具备一定情感把握能力,能够从散文中的几件记叙之事、几段描写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翻译讲解、提问启发、课后练习、集体朗读、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介绍作者和课文的相关背景,其次讲解课文内容,然后把握和体会作者感情,最后分析课文在抒情方面的写作手法。

【教学实施过程】

附件:

原文翻译: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

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附件2:

苏轼《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通读全篇,“十年生死恋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总是念念不忘,总会无意间随口而出。读罢此词,一种从未有过的苍白无力的凄凉感占据整个内心。总让人无不“泪千行,愁断肠。”那种思量的痛像无数的小虫一口一口吞噬着内心,最后只剩下空壳,打开之后只有无声的凄凉。我们总以为时间会抚平我们的伤口,能把什么都能掩埋,把什么都会忘记。然而当回忆再一次来袭,我们回首便是泪千行。苏轼在梦中忽然回到家中,回到当年王弗的小轩窗,那时的苏轼隔着窗,静静的看着王弗红袖玉手,依镜梳妆,当王弗回首,四目相对,却默然无语,唯有泪落千行。明月夜,只有无限的悲凉。 转眼十年已过,当年的情景依旧,你依旧是“红袖玉手”,依旧是“芙蓉绣面”而我却是“尘满面,鬓如霜”,夜半阑珊,梦醒泪湿衫,破了的镜无法重圆,已世的人儿无法再现,“天长地久”,却是“有时尽”,“只恨绵绵无决期”。 )

《项脊轩志》教案修改版

【教学对象】 高二年级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材分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自主赏析·《项脊轩志》

【文本解读】《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文章随事曲折,绘影绘声,自然动人。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时期,从开头到“殆有神护者”,是在十八岁时写的;以下则为三十多岁以后补写的。就全篇结构来看,前一部分为主体,后面的补记进一步充实了前面的内容。前后格凋一致,情感贯通,结构紧密。前一部分,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段),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的深情。这一层用“喜”贯穿。第二层(第二、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第三层(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这一层写得很简洁,是“悲”的进一步补充。后一部分(“余既为此志”至结束),补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心情。

作者善于用线索串连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本文正是把自己对项脊轩深挚的眷恋之情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当作者忆及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庭琐事时,就会激起自己感情潮水的放纵奔流。随着感情的变化,作者则顺着这情感的线索,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亲人的轶事,或直抒自己的胸臆,将“悲”“喜”感情交织一起,使记物、叙事,抒情熔为一炉,因而文章结构绵密,形散而神不散。阅读本文,注意文章结构对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另外,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运用委婉动人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这篇课文,可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尤其要体悟到文章是如何在写景和叙事中,将“喜”和“悲”的感情抒发得委婉动人的。再者要引导学生欣赏其中的主要细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3、了解作者和作品的相关背景。

4、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含义。

情感目标:

1、体会本文“喜”和“悲”的思想感情,感悟生命中的重要亲人和重要事物对我们的意义。

能力目标:

3、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以朴素简洁的语言寄托自己深情的写作手法。

4、学习使用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

4、积累有关文言的知识。

5、作者情感的体会。

6、细节描写的作用。

4、白描抒情的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较多古代文言文,具备相应的文言翻译能力。同时,学生也具备一定情感把握能力,能够从散文中的几件记叙之事、几段描写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翻译讲解、提问启发、课后练习、集体朗读、小组讨论。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介绍作者和课文的相关背景,其次讲解课文内容,然后把握和体会作者感情,最后分析课文在抒情方面的写作手法。

【教学实施过程】

附件:

原文翻译:项脊轩,是过去的南阁楼。屋里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屋顶墙上的)泥土从上边漏下来,积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动书桌,环视四周没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照到阳光,太阳过了中午就已经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从上面漏土漏雨。在前面开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面射来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内才明亮起来。我在庭院里随意地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往日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借来的书摆满了书架,我安居室内,吟诵诗文,有时又静静地

独自端坐,听到自然界各种各样的声音;庭院、台阶前静悄悄的,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离开。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然而我住在这里,有许多值得高兴的事,也有许多值得悲伤的事。在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在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分家后,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当作陌生人,客人得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庭院中开始是篱笆隔开,然后又砌成了墙,一共变了两次。家中有个老婆婆,曾经在这里居住过。这个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给两代人喂过奶,先母对她很好。房子的西边和内室相连,先母曾经经常来。老婆婆常常对我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经站在这儿。”老婆婆又说:“你姐姐在我怀中,呱呱地哭泣; 你母亲用手指敲着房门说:‘孩子是冷呢?还是想吃东西呢?’我隔着门一一回答„„”话还没有说完,我就哭起来,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泪。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真像个女孩子呀?”等到离开时,用手关上门,自言自语地说:“我们家读书人很久没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不一会,拿着一个象笏过来,说:“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间拿着去朝见皇帝用的,以后你一定会用到它!”回忆起旧日这些事情,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样,真让人忍不住放声大哭。

项脊轩的东边曾经是厨房,人们到那里去,必须从轩前经过。我关着窗子住在里面,时间长了,能够根据脚步声辨别是谁。项脊轩一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焚毁,大概是有神灵在保护着吧。

我作了这篇文章之后,过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来,她时常来到轩中,向我问一些旧时的事情,有时伏在桌旁学写字。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有个小阁楼,那么,什么叫小阁楼呢?”这以后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项脊轩破败没有整修。又过了两年,我很长时间生病卧床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寄托,就派人再次修缮南阁子,格局跟过去稍有不同。这之后我多在外边,不常住在这里。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挺立,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了。

附件2:

苏轼《江城子已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通读全篇,“十年生死恋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总是念念不忘,总会无意间随口而出。读罢此词,一种从未有过的苍白无力的凄凉感占据整个内心。总让人无不“泪千行,愁断肠。”那种思量的痛像无数的小虫一口一口吞噬着内心,最后只剩下空壳,打开之后只有无声的凄凉。我们总以为时间会抚平我们的伤口,能把什么都能掩埋,把什么都会忘记。然而当回忆再一次来袭,我们回首便是泪千行。苏轼在梦中忽然回到家中,回到当年王弗的小轩窗,那时的苏轼隔着窗,静静的看着王弗红袖玉手,依镜梳妆,当王弗回首,四目相对,却默然无语,唯有泪落千行。明月夜,只有无限的悲凉。 转眼十年已过,当年的情景依旧,你依旧是“红袖玉手”,依旧是“芙蓉绣面”而我却是“尘满面,鬓如霜”,夜半阑珊,梦醒泪湿衫,破了的镜无法重圆,已世的人儿无法再现,“天长地久”,却是“有时尽”,“只恨绵绵无决期”。 )

课堂转录

01:47:45-01:49:19师:同学们好!我们先来回顾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我们给《项脊轩志》这篇课文开了个头,我们首先讲解了一下作者的生平,然后就是,然后还了解了一下作品的相关背景,接着对文章的大意进行了一下简单的梳理,然后划分了一下文章段落,然后我们重点,接下类呢我们重点讲解了一下就是其中的一句话就是“然余居于此,可喜亦多可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同学们经过小组讨论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就是说呢这句话它在文中又两个作用,在结构上呢,它是承上启下,然后使得文章衔接的特别自然,然后在内容上呢,是给我们做了提示,就是对文章的情感内容做了一个提示,即作者在文章中想要给我们传达的情感他有悲又有喜,可以说是悲喜交加。那问题就来了,同学们平时都可

能爱说一句话,“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里也是一样的呀,作者的悲和喜,肯定也是有原因的对不对?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来回顾一下文章,在读文章的同时,带上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作者在文章中一共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儿,这些事儿,哪些是作者悲的由来,哪些又是作者喜的由来。好了,大家看课文吧。

01:49:19-01:50:51(读课文)

01:50:52-01:51:04师:好了,时间到,同学们看的怎么样了?那有没有人来就是,就是自愿回答下我刚才的问题呢?讲了哪些事儿?诶,好,李萍同学你来说。 01:51:09-01:51:28生1:我觉得主要是讲了那个项脊轩的修葺,在第一段,然后我觉得这应该是比较开心的,因为他说到那些环境,小鸟呀,明月呀,桂影啊,都是非常可爱的。

01:51:30-01:51:36师:诶,对,就是作者在文中提到项脊轩没有修葺之前是什么样的?

01:51:38--01:51:42生1:就是那个非常的老屋,然后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就是非常不适合居住。

01:51:43--01:51:45老师:那修葺之后呢?

01:51:46-01:51:58学生1:修葺之后就是那个珊珊可爱,然就是那什么,又植了一些兰桂竹木呀,然后就是非常适合于他写作呀之类的。

01:52:00-01:51:33老师:诶,很好,请坐。刚刚李萍同学说了,就是项脊轩,就是修葺之后,它的景致特别可爱,这是让作者感到可喜的第一个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它修葺之前啊破旧不堪,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尘泥渗漉,雨泽下注”对不对。然后到后面的,就是到修葺之后呢,其实就是大家也可以看出来,比如说呢,“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就觉得这景致特别可爱,那我们就找打了第一个让作者感到可喜的内容。就是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景致宜人。 01:51:33-01:51:49(写板书)

01:51:50-01:53:07老师:那接下来还有什么,还讲到了哪些事儿呢?有谁想要回答吗?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点名了啊?胡仲黎同学,你来接着说一下。 01:53:08-01:53:07生2:老师是找喜的事情吗?

01:53:07-01:53:13老师:都可以,就是悲和喜都可以。

01:53:13-01:53:36生2:他后来又说,然后他家里面的人分家,然后他又想到自己的已经去世的母亲怎样的对待怎样的关怀他,然后还想到他的祖母是怎样的告诫他去考取功名,但是自己却没有成就,然后现在他想起来都是一些比较悲伤的事情,就是第二段出现的。

01:53:38-01:53:56老师:哦,就是胡仲黎同学你一共给我们讲了几件事?就是三件事儿对吧,第一讲事儿呢就是诸父分家,然后第二件事儿呢是母亲的慈爱,然后第三件事儿是祖母的关怀对不对。那我有问题啊,就是我们来仔细的分析一下,诸父分家为什么会让作者觉得悲痛呢?

01:53:59-01:54:21生2:因为也许在作者的心目中,诸父分家应该是,他们分家应该是有一种让作者悲伤的原因,比如说他们互相之间不和睦,然后或者说互相之间间因为财产发生争执,总之是因为一些不好的事情。所以勾起了作者的一些回忆。

01:54:22-01:54:41老师:诶,很好,额„„胡仲黎同学认为让作者为诸父分家这件事儿感到悲伤的原因是说啊可能是他们之间不和然后就分开,想到就特别悲伤。那我提示你一下就是你从文中可以看到,他们家原先是一个怎样的家族?

01:54:42-01:54:50生2:它原先应该是大家生活一起在一起,因为在文中出现了“庭中通南北为一”,可以看出他们原先是一个大家庭。

01:54:52-01:54:58老师:对,就是一个大家族,然后再看看他们分家之后,分家之后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01:55:02-01:55:20生2:它,文中描述说是“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就是一种比较„„就是中间设了很多阻碍,比较有隔阂,又比较荒凉、混乱的场面,没有以前那种和谐的景象。 01:55:20-01:55:37老师:诶,很好,然后呢就是胡仲黎提到了母亲的慈爱还有就是祖母对作者的期望,这些都是让他感到悲伤的原因,那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呢?好,李萍同学你来说。

01:55:38-01:56:09生1:我觉得分家不一定就是一件悲伤的事情,就是有时会你会觉得就是分家了之后,会比较开心,就是你分家了之后会有更多的一个空间不用大家挤在一个地方,然后对个人来说不会那么闹,然后他就可以比较好的学习,做自己的学问之类的。

01:56:10-01:56:40老师:好,李萍同学联系实际跟我们讲了分家也许是好的,但李萍同学你要注意了,我提出的问题是基于文章内容,你在好好看一下,而且我问的是对于母亲和祖母的回忆,作者认为是悲伤的,这其中的原因,我没有问你说是诸父分家,就是对这件事儿的看法,上课要认真听了哦。那还有没有同学有别的看法呢?陈梦丹?你有没有别的看法?

01:56:40-01:56:48生3:老师你问的是什么?

01:56:49-01:57:01老师:就是刚刚胡仲黎同学他解释到了,母亲对作者的关怀还有就是祖母对作者的慈爱,这些都是让作者感到悲伤的事儿,那我问你,你会不会跟他有不同的看法?

01:57:01-01:57:03生3:老师我觉得他说的非常好。

01:57:03-01:56:06老师:说的非常好?好,你在这个回答也很好,请坐。那梅茹瑜同学你来说一下看看。你有什么观点?

01:56:11-01:56:26生4:我觉得祖母对作者的关心应该是让人开心的事情,就是他回忆这些的时候应该会感到很温暖。

01:56:27-01:58:04老师:非常好!虽然说呢作者在文章中说道他想到祖母,他想到就是祖母对自己的关怀,然后再联想下现实,因为就是祖母相信作者一定有一天能够成就功名,但我们联系下作者的实际,其实并没有对不对。想到这些作者就会感到悲伤,但是在这之前,作者想到祖母的关怀,如果是抛开后面的一切不谈,这应该是让他感到可喜事儿对吧?那母亲的慈爱也是一样的。 01:58:04-01:58:18(写板书)

01:58:22-01:59:38老师:那让作者在回忆母亲和祖母这两个形象时感到悲伤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看一下,他在提到母亲的时候就说啊,家有老妪,就是在和他谈论母亲的事情,给他描述了一个场景,就是说啊,当时你的母亲就是站在这个地方,然后说了什么,“儿寒乎?欲食乎?”,那这有一个前提,就是这时候母亲还在不在了?对,作者的母亲这时候已经去世了对不对。虽然老妪对母亲的记忆还非常清晰,但母亲已经不在了,这是一种天人永隔的悲伤。然后我们再来看看祖母,祖母对作者的关怀是让作者感到可喜的,但是我们从后面作者“扃牖而居”可以看出作者一直在努力考取功名,但是他并没有成功对不对?想到祖母对自己的期望,然后在联想到自己功名未就,自然会感到悲伤对吧?那接着往下看,作者在文中还讲了哪些事儿?

01:59:38-01:59:55(写板书)

01:59:55-02:00:12老师:还有同学要说吗?好!李萍同学今天表现的特别积极。

02:00:12-02:00:58生1:就是后面讲到他的妻子。先讲第三段,就是讲到它被火烧。然后是多次被火烧,然后我觉得应该是,他本就一个非常努力的一个人,然后小轩还多次遭火,应该是作者没有在意这个火的问题吧,然后才让它多次被火烧。

02:01:00-02:01:13老师:李萍同学想法很独特,就是说项脊轩被烧是因为作者没有好好的看管它? 02:01:15-02:01:380生1:这点好像没有提到吧,就是说“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这有神护也不对呀。客观来说应该没有神,遭了那么多次火,可能是因为他太努力了,所以没有注意到。

02:01:39-02:02:36你的想法很独特,但是我刚刚问的是文中提到哪些事儿,他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悲还是喜。再坐下想想看。好了,就是我们在给文章划分层次的时候说了,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就是1-3自然段可以分为一个部分,就到现在就是已经完了,然后剩下的当时我们有说过后来讲到妻子的哪一部分其实是后来作者补写的。那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先讲到这里,然后就是梳理了一下前三段的内容,然后大家下去的任务就是接着往下看,看看作者在接下的第五、第六段有给我们讲了哪些故事,然后他表明的又是作者怎样的情感。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通过转录教学视频,我发现了自己的一些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首先,语言之中不必要的停顿和衔接词太多,在开头的引入阶段就说了五个“然后”和四个“就是”,都是不必要使用的,在课堂上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语言习惯。这种停顿和衔接词的滥用会暴露出紧张和准备的不充分。其次就是在对课堂上控制欲太强。因为紧张,很想把想讲的内容都讲完,所以会有些刻意的引导学生按照我准备的教案来回答问题。比如在探究“母亲关怀”时属于哪种缘由时,我提问的方式是“谁认为„„那你有不同的看法吗?”,很明显就透露出希望学生的回答是悲喜兼有的意味。这并不符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初衷。最后就是在课堂的把握方面还有些欠缺。在差生回答不明所以的答案时,我想将其拉回课堂内容之中,但这个过程显得很生硬,比如跟学生说的“我问的不是„„而是„„”,刻意的回避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想一个好的老师不应该刻意回避学生提出的问题,哪怕那个问题跟你的教学设计很不符合。这说明我对“课堂衍生”的处理很不合理。因为当时时间有限,又有些紧张,没有把这个问题处理好,这是我的一大失误。当然我觉得自己也有一些可取之处。比如当学生的回答不是很正确时,我会尽量给他一些提示,帮助他进行思考,比如提示学生通过对比,来体会作者“悲”的心情。在面对回答问题很积极的差生时,虽然没有很好的处理问题衍生的部分,但还是对其进行了鼓励,哪怕他一直在答非所问。另外也会提问不乐意回答问题的优等生,将其引入课堂互动之中。

在这一方面做的是比较好的。

教学效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主要目的在于情感体验,所设计的问题“作者悲喜缘由”只是作为一个引入的部分,但实际操作时,这个问题占据了教学过程的全部。单就我的教学过程来说,这个主问题显然太过简单。所以才会出现差生积极回答,而优等生和中等学生不屑回答的局面。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加入了探究“生活琐事为什么会感人泣下”的部分。让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相关内容

  •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赏析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 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 ...
  • [课堂新坐标]20**年-20**年学年高中语文 4.12 项脊轩志课后知能检测 语文版必修1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 4.12 项脊轩志同步测试 语 文版必修 1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尘泥渗漉(shèn) 呱呱而泣(ɡū) .. B .余稍为修葺(qì) 以手 ...
  •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 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师说>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阿房宫赋> 爱而不见, 搔首踯躅(隐蔽,躲藏) <静女> 安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 <季氏将 ...
  • 感人至深的亲情文章
    冬 天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 ...
  •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高中语文文言文答题技巧 文言文阅读(5题,21分)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 ...
  •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高考语文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 ...
  • 读[长街短梦]有感800字
    魂绕长街 --读<长街短梦>有感800字 江西省峡江县实验中学九(6)班刘宝烨 假若人生犹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这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假若人生不过是长街上的一个短梦,我也愿意把这个梦做得生意盎然. --摘自<长街短 ...
  •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感悟经典阅读之美 享受快乐读书人生 殷金菊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中午好! 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对读书的看法.众所周知,我们所处的昆山属于江南一带,自古以来就是人杰地灵.文风鼎盛.名仕辈出之地.大家耳熟能详的"昆山三贤&qu ...
  • 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我们谈论文言文的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在古代实际是一种正常的句式,这些句式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步发生了改变,在现代汉语中却成了变式句或特殊句式.这些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 一. 判断句 所谓判断句,就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