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 范文中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2/27

教案

【课题名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教学目标】

(1)识记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设内阁)。

(2)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及其发展;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度之间的区别,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3)掌握军机处的地位与作用,思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教学方式与方法】

(1)依据课程目标,依托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取、舍和整和。

(2)联系历朝历代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结合明清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分析明初废除宰相制度的必然性。

(3)通过讨论,比较内阁制与宰相制之间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4)与交流中不断锤炼历史思维。比如学生共同探讨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你能用史实作出客观的评价吗?”等。

【教学资源】

本课涉及的教学资源有教材、图片、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回顾一下从秦到元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从上面内容可以看出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是不断完善的。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始终伴随着哪两对基本矛盾? (学生回答: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在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中,皇权越来越集中。然而中国皇权的高度集中是地主阶级政治发展的产物,也是封建社会步入晚期最后“辉煌”的折射。那么明清两朝的君主们到底又是如何各尽其能加强皇权的呢?

(二)课件展示(带着问题熟悉课文)

1. 明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2. 为什么明太祖要废宰相,设置内阁?

3. 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置,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二、新课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同学们,看一下这图,你们认识他是谁吗?

对,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于1368年建立了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76年的大明王朝。但明朝建立初期,社会矛盾复杂,政局动荡不安。面对严峻形势,明太祖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巩固封建统治的办法。明太祖认为,元灭亡的原因之一就是“君不能躬览庶政”,君主不够专制,导致天下大乱。为此,明太祖对国家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君主专制。

刚开始时明朝承袭了元朝的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但由于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集中。因此,明太祖朱元璋在1376年就借胡惟庸案在中央废除了宰相,地方上废中书省,设立三司,并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因此,秦以来实行的宰相制度就这样宣告废除了。

1. 明太祖为什么要废宰相?

原因: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②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我们知道自秦以来就设立了宰相制度,那大家想想这什么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呢?)

(积极作用:辅佐皇帝,参与决策,分掌行政。消极作用:相权过大,威胁君权,造成君相矛盾,政局动荡。)

(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其用意在于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废除宰相后,其积极作用自然也就消失了。这造成什么后果呢?)

2. 宰相制度的废除带来了怎样的结果?

结果:①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内阁”应运而生

(二)“内阁”的出现:

1. 内阁创立的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发展过程: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翰林院官员(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内阁的性质: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2. 问题探究

(1)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2)阅读课本第17页历史纵横:

从内阁制的形成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特别是神宗时期的内阁首府张居正权力就特别大。因此,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内阁首辅就等于宰相,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思考:明朝的内阁首辅就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宰相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

侍从咨询为主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法定) 职 责 一级决策者

任 免

对皇权影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在宰相制下,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大权,其地位十分巩固。但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本身并无决策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它只不过是供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象发生,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及其职位,而来自于最高统治者个人的支持与信任,来自于皇帝的宠幸。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千丈。因此内阁首府的权力与前代宰相已不可同日而语,更不能制约皇权。

(3)想一想: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是否一样?

补充讲解西方近代内阁制:

形成:①1640——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统治,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它以明确的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自由”和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军权,标志着君主立宪政体的形成。随

着议会的不断立法,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起来。18世纪前期,内阁制开始形成。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历史上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君主立宪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③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它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特征:①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②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③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④内阁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现代英国的内阁是英国的中央级政府机构,有独立决策权和执行权,直接对议会和宪法负责,与国王无关。

内阁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它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结论: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

保证君主对全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三)军机处的设立

清初,中央机构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最高的决策和中枢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它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是由清朝满洲亲贵组成,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这就使皇权

受到限制。因此,康熙为了扩大皇权,设立了南书房,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雍正时,设立了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 军机处设立的原因

(1)表面原因:策划军务的需要、有保持机密的需要;

(2)内在原因:实际上是贯彻集权的需要,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 军机处的设立的过程

清初(皇太极)——议政王大臣、内阁——皇权受限

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南书房——集权于皇帝

雍正——设军机处(跪受笔录承旨遵办)——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3. “军机处”(结合教材P18)

军机处最初名称:军机房

设置时间:雍正年间

所在地点:紫禁城隆宗门内

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职能:跪受笔录,承旨遵办,上传下达

特点:简、速、密 (人员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

性质:标志着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雍正帝设立的军机处由皇帝选派“亲臣、重臣”担任。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跪受笔录”,然后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军机处的设立使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三、延伸部分

思考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积极——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①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随意性,易出现失误;

②官场风气:使官吏唯上是从,助长因循守旧之风;

③官僚机构:使官僚机构膨胀,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和申) ④阻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 西方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

封建社会晚期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路

【本课小结】

当中国通过明清两朝内阁、军机处的创立,16、17世纪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时,西方世界已经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基础上初步建立起近代民主制度,从而从政治上步入近代社会,为生产力的大发展开辟了道路。而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制度,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中国之

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制度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从而也埋下日后被动挨打的祸根。

【巩固练习】

1. 明太祖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 )

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B. 六部全力扩大后,宰相已经形同虚设

C. 丞相胡惟庸阴谋篡权所致

D. 皇帝要在臣民中树立“勤政”的形象

2. 废除丞相制度以后, 明朝在皇帝和六部之间逐步建立的官制是( )

A. 三司 B. 枢密院 C. 内阁 D. 军机处

3.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加强了皇权,其表现有

①皇帝的谕旨可以迅速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

②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③军机大臣掌握了国家最高决策权

④避免了皇帝决策的失误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4. 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步增大,主要在于( )

A. 激化了阶级矛盾 B. 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C. 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极大地妨碍社会的进步

【作业布置】本课测评

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后记】

依据教学目的,本课的重点是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难点是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在设计课堂中,采用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读书、问答、比较、推理和判断中,实现教学目的。但是由于本节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节内容,不免课容量较大,学生对部分知识联系可能会不到位,显得有些知识都要由教师讲解而才能归纳出来,因此非常需要同学们下课后仔细翻阅教材来理解掌握本课内容。

【板书】


相关内容

  • [与名师对话]20**年-20**年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一课后作业: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1.从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B .丞相制度被废除,皇权进一步强化 C .中央机构精简取得较大成就 D .六部的设置是明朝官制改革的重要成果 解析:学生因对皇权和 ...
  • 政治制度知识点
    [课标考纲考点]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的内容.作用 宗法制的内容及作用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秦王嬴政创立皇帝制度 秦朝的郡县制 秦朝的中央官制 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3)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 ...
  •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 •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学派代表人物及 ...
  • 高中历史专题总结
    篇一:高三历史专题全面复习总结 专题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纲解读] 本专题讲授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要求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演变过程,认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主 ...
  • 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简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摘 要: 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学习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对正确理解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状况,明确我 ...
  •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初中一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柳雪燕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繁盛"的历史,包括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基本史实. [教材分析] 本课以"繁 ...
  •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 必修Ⅰ 政治专题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 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 ...
  • 第1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导言: 1. 导言部分主要包括哪些政治制度? 2. 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两大矛盾斗争分别是什么?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 重点考查:分封制与宗法制 二. 课文主要介绍的中国先秦时期五大政治制度分别有哪 ...
  • 高中历史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二.三知识总结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考点 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1.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我国的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始于:夏 2.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我国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的重要标 ...
  •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古代史选择题专项训练 命题人:东华高级中学 韩承林 1.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把占卜.祭祀作为与神灵沟通的手段.下列关于商朝占卜.祭祀活动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使商朝弥漫着浓厚的神权色彩 ②商王借神权强化了王权 ③为后世遗留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④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