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故居讲解词 - 范文中心

康有为故居讲解词

08/29

康有为故居讲解词

第一部分 序厅

欢迎大家来到我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先驱、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先生的故居。这座三层西洋小楼始建于1899年,是青岛最早的一批德式建筑之一,原为德国总督副官的宅第。1922年12月,青岛主权回归中国后,此房被收归国有。1923年,康有为先生第二次来青岛时,市政当局安排他下榻于此处。第二年,他就花了一千大洋买下了这处楼房,视青岛为人生归宿。这里记载着晚年康有为的思想与生活,体现着那个时代的独特风貌,康有为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终结于此,1927年3月31日,康有为先生在这座房子中去世,享年70周岁。

第二部分 康有为生平史迹图片展

第一单元:青少年时代

这就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领袖人物康有为先生(1—1)。他于清咸丰八年二月(1858年3月)出生于广东南海县银塘乡(又名苏村1—2)康家祖居延香老屋(1—3)。

康家是官宦世家,先祖中多人做官。康有为的童年时期,一方面在康公祠(1—5)通读四书五经,并拜当地儒学大师朱次琦先生(1—6)为师,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他又在南海西樵山三湖书院(1—7)学习西方近现代文化知识,接触了《海国图志》、《瀛环志略》等具有新学精神的著作,还曾经去过香港、上海等近代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形成完全不同于旧文人的知识体系,为日后从事资产阶级改良事业奠定思想基础。到20岁后,他的国学和新学素养都已经非常深厚,开始著书立说。这是他批判封建陋习的文章《戒缠足文》(1—8),29岁时,康有为先生写下了体系完

备、思想深刻的学术著作《康子内外篇》(1—9),标志着青年时代的康有为在思想上已经走向了成熟。

第二单元:变法运动与百日维新

19世纪80年代中国学术界提倡“西学”的风气日益兴盛,在这种形式下,康有为认为中国衰败的病因在于教育,决心从传授“西学”培养变法人才入手。1891年,他在广州长兴里邱氏书屋举办了“万木草堂”学社(2—1),为维新运动培养人才。当时,康有为34岁,体力、精力都很充沛,身穿一件绸布长衫(2—2),亲自为学生们授课,内容广泛涉猎古代经书、佛道典籍、中外历史地理等。 当时的学生梁启超、陈千秋等日后都成为维新变法运动中的重要骨干。(其中梁启超在拜师的时候已经是个举人 ,康有为当时不过是个萌生,但康有为的思想、学识和才华使梁启超深深折服,从而决意拜康有为为师,从此开始了两人之间长达30多年的友谊)。这一时期,康有为先生完成了《新学伪经考》与《孔子改制考》两部著作,从理论上为变法奠定了基础。

1895年4月,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考进士的康有为立即在松筠庵(2—4)起草上皇帝书,并与梁启超一起发动十八省进京考试的举人联名上奏光绪皇帝,主张拒和,迁都、练兵,变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事件。

1897年德占胶澳(青岛),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决定采纳康有为等人的主张,颁《明定国是诏》(2—9),宣布在全国施行新政,戊戌变法运动正式开始,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所以史称“戊戌变法”。此间,光绪帝重用维新人士,任命康有为担任总理各国事物衙门章京上行走。同时,还任用了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等维新派主将,变法运动全面

展开。然而,由于以慈禧太后、荣禄为首的顽固派的反对,变法大业陷入危局。为了扭转局面,光绪帝和维新派寄厚望于当时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的袁世凯(2—10),希望发动兵变。在维新运动高涨时,袁世凯表面上也曾支持变法,并曾参加强学会,但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善于见风使舵的袁世凯却倒向西太后一边,跑到北京向荣禄告密,西太后立即发动政变,囚禁光绪于瀛台,通缉康有为、梁启超(参见2—1清廷缉拿康、梁密电)),百日维新运动就此失败。1898年9月28日,被俘的维新派骨干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等(2—13)在北京菜市口被处死,史称“戊戌六君子”。

第三单元 流亡海外与晚年生涯

变法失败后,康有为在英国势力的帮助下,乘船逃往香港,从此开始了他长达16年的海外流亡生涯。不久,他转去日本,图为他在日本期间的住所之一——须磨长懒园(3—1)。在这里。这期间,康有为拒绝了孙中山先生提出的合作要求,丧失了一次宝贵机会。在清政府的压力下,康有为,梁启超等难以在日本立足,于1899年4月去了加拿大,同年7月,他们在加拿大建立了中国维新派的政党——保皇会(也称中国维新会),这是保皇会章程(3—2)。此后康有为又去过美国(3—3康有为在美国留影)、印度、欧洲、瑞典、埃及等国,图为康有为在印度大吉岭寓所(3—

7)、瑞典(3—9)以及埃及(3—10)的照片。流亡期间,康有为广泛考察各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得出了许多对今天依然具有启发作用的真知灼见。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文化巨著《大同书》(3—6)成书于流亡时期,透过书中那些乌托邦式的未来社会设想和略显幼稚牵强的机构设置,显露出来的竟然是原始共产主义思想的光芒。但由于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他

在当时和以后的所作所为与《大同书》的政治主张相去甚远,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康有为写了《大同书》他没有也不可能找到一条到达大同的路。”

第四单元 康有为与青岛

辛亥革命胜利后,1913年康有为结束了流亡生涯回到祖国。国画大师吴昌硕曾给康有为刻了一方印章,上刻“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等字,精确概括了他的流亡生活。

1917年,为了拜见与他交情很好的第二代恭亲王溥伟,他首次来到青岛。青岛于1897年沦为德国殖民地,(4—1德占时期青岛全景)。1914年日德战争爆发,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4—2日军进军青岛,图中街道为现广西路)。

第一次登临青岛,这里的风光让他留连忘返,加之很多前清权贵都在聚集于岛上(4—3),于是就萌生了在此寓居的想法。1923年,他开始入住这所房子。这张老照片让我们看到了故居的原貌(4—4)。 这是当时的万年兵营(4—7,今中国海洋大学),他有意在此创办一所大学,继续其教育救国的理想,但是没有如愿。在青岛居住期间,他多次游历崂山,这是位于太清宫的康有为诗刻(4—8崂山刻石)。这是康有为先生去世前两天的照片(4—9)。1931年3月31日,康先生在他70周岁时不幸在这里逝世,安葬于生前他亲自选定的李村象耳山基地(4—10)。这座墓地在文革中被红卫兵摧毁,先生的头盖骨幸运地被青岛市博物馆人员保存下来。1985年,青岛市政府在浮山为他建立了新的墓园,举行了迁葬仪式(4—

11),他的弟子、美术大师刘海粟先生为他亲笔书写墓志铭,这快新墓地已成为康有为先生后代拜谒祖先的圣地(4—12焚香者为康有为嫡孙康保

延)。1999年,青岛市政府按照市人大当年一号议案的精神,拨款重修了康有为故居,2000年10月竣工并重新开放(4—13)。

第五单元 人文功业 光耀千秋

1、“戊戌变法“成果:京师大学堂

戊戌变法运动虽然惨遭镇压,但不少变法成果却保留下来。图为变法期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旧址及校牌。

悲鸿所作康有为像

2、著名国画大师徐悲鸿是康有为吸收的门生。图为徐悲鸿为老师所作肖像画。

3、图为1998年在 青岛 举行的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研讨会会场。 第三部分 客厅

这里是康有为先生的会客的场所。当时,康有为先生虽然已远离权利中心,但由于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和那声震华夏的书法艺术,家里非但没有“门前冷落车马稀”,反而经常是是高朋满座。来此座过客的有前清第二代恭亲王溥伟、大书法家王垿、北洋政府胶澳督办熊炳琦、国民党人李可良等,以及一大批文人墨客。

这组清朝螺钿红木家具,具有相当高的工艺价值。螺钿指的是在家具等器物上镶嵌以贝壳制成的人物与花鸟虫鱼形象,这是中国古代一项著名的传统工艺。现存完整的螺钿家具并不多,康有为故居所藏的这组清朝紫檀螺钿家具因此而显得特别珍贵,充满典雅、厚重与华丽之感。当年康有为购得此屋之后,前清恭亲王溥伟迁居大连,把家具悉数送给了康有为先生。

这是康有为从欧洲带回的一件石雕艺术品,一种说法古罗马皇帝安敦像。

第四部分 卧室

这是康有为先生的卧室。1927年3月31日凌晨五时三十分,一代人文先驱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这台座钟静止于那个时刻,以示对先生的纪念。

墙上这件诗轴是康有为先生写青岛的一幅名作。1924年,他买下此屋,作了这首题为《甲子六月领得青岛德国旧提督楼》的四言绝句以示纪念:“截海为塘山作堤,茂林峻岭树如荠。庄严旧日节楼在,今落吾家可隐棲”。诗中“隐棲”两字点出了寓居青岛的心理基点。

墙壁上悬挂着的这些画作是康有为的三夫人何旃理女士的作品。流亡美国期间,康有为遇到年仅十七岁的华裔少女何旃理,遂心心相印。何旃理敬慕康有为的思想才华与救国热情,相伴游历欧洲,后来成为康有为的三夫人,二十多岁早逝于上海,康有为伤心不已,所以总在卧室中悬挂她的画作。何旃理出身书香门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这些作品浸染着一缕幽婉清雅的气息,韵味独特。

这幅照片是康有为与他的三个女儿的合影。

第五部分 书房

这是康有为沉思与写作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一生结笔的处所。寓居青岛的许多个深夜,康有为是在这里度过的,除了写字之外,他在最后的一段岁月中迷恋于天象观测,他常常在书房楼台上观望星汉,畅想宇宙。

康有为先生六十大寿的时候,末代皇帝溥仪送给他一张寿匾,上刻“天游堂”三字,所以康有为将青岛寓所命名为“天游园”。

在此他书就了一批描绘青岛的墨宝。书桌上的这件横幅(复制品)“解愠轩”,告诉人们要心平气和,凸显了思想者晚年的心境。

这是康有为先生在海外流亡时期使用过的一件书箱。

这是一件茶几,是康有为流亡印度期间购买的,雕饰精美,洋溢着纯

正的南亚文化韵味。

第六部分 墨宝展室

康有为先生是二十世纪中国书法艺术大师之一,具有深厚的书法碑学素养,重碑轻帖,撰有专门研讨书道的著作《广艺舟双楫》。他的书法史称“康体”,笔力雅健,风神恣肆,文意华赡,境界高远。

这幅“大观拓宇宙,即事高华嵩”楹联是他晚期书法的代表作之一。上联意为做人要胸怀宽广,包容宇宙;下联意为处事要风格仁厚,高于山岳;

这是康有为诸多写崂山诗作中的一首,题《游崂山明霞洞口占》:“别峰度岭涧潺潺,巨石崔巍松柏顽。万竹青青盘蹬道,明霞仙在海中山。”

第七部分 藏品展室

康有为是行路最长的中国思想家,在流亡海外过程中,悉心搜罗世界各国风物,所获甚丰。康有为是中国现代博物馆的首倡者,他原准备开办一所博物馆,专门陈列从海外带回的艺术品与工艺品。这里展示的许多藏品康有为先生从海外带回的世界各国的艺术品与工艺品。品味这些异域工艺品,一个个动人的往事宛在目前,无一不凝含着特殊的人文魅力。

青岛市康有为故居纪念馆


相关内容

  • [解剑诗刊]昨夜丨闻道洪杨多死战,相看子弟几生还
    [闻道洪杨多死战,相看子弟几生还] 至益阳与白跑堂.深南.小二.一笑诸兄访会龙山栖霞寺,白跑堂云该寺始建于晋,传建文帝于靖难之变后曾长期挂单此处. 灵山终古得霞栖,岳色南临北势低. 僧杖闻传资水外,帝乡已在楚云西. 涤尘梵唱飞花雨,向晚江声 ...
  • 青马实践活动总结报告
    青马班走访名人故居活动总结报告 青马第六组 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平凡中探寻伟大,现代里追求古 时间: 时间:2011.5 青马班走访名人故居活动总结报告 青马第六组 一.项目简介: 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平凡中探寻伟大,现代 ...
  • 乌镇自助游全攻略
    乌镇自助游全攻略 "<似水年华>里,乌镇的青石板路彷佛永远是潮湿的,在两侧斑驳的墙壁掩映下,显得内敛而安静,透着淡淡的隐忍和儒雅„„" 乌镇,临河而建的老房子有一半是在水上面.她是江南真正意义上的枕水人家.我 ...
  • 20XX年乡镇团代会工作报告
    2016年乡镇团代会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共青团XX 镇第十五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共青团XX 镇第十六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大五中.六中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召开的 ...
  • 小学生穿汉服当景区义务讲解员
    国庆期间,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发现义务讲解员竟是当地的小学生,他们穿着汉服,十分可爱. 三苏祠是四川古典园林典范,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的故居.4日,当重庆晨报记者来到三苏祠时,见到两名身穿白色汉服的小学生,在 ...
  • 上海热线| 定格南京西路(11.12.23)
    吴江路(11.12.23) 吴江路上的"三大家族" 小吃街前身竟是望族街 正在改建的吴江路,当年名为"斜桥街".而今天的小吃街,当年可是名门云集的望族街,"斜桥邵府"." ...
  • 北京小攻略
    北京游记攻略 这是针对30岁以下的年轻人或情侣,讲究情调,荷包不鼓,体力一般,爱好购物,喜欢吃小吃.想了解真正北京土著生活的特点制定的. 第一天 早上: 从天安门进入故宫--带本介绍故宫的书,一步一景的慢慢参观.北京的人文景观比较多,如果没 ...
  • 美术史研究
    美术史研究的是过去的历史,对今天社会有什么用? 过去有美术, 现在也有美术.美术史研究, 包括古代美术史研究, 也包括近现代.甚至当代美术史研究. 中国有美术,外国也有美术.美术是研究包括中国美术史研究,也包括外国美术史研究. 现在的人们不 ...
  • 浅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方法
    浅谈九年级历史教学的方法 孔集乡第一初级中学 张霞 尊敬的各位历史老师们 大家好 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我是来自孔集乡一中的一名普通历史老师.首先感谢华老师给我这一次来之不易的发言机会.下面我就简单谈两点 一我平时是怎样教学历史课的. 二关于 ...
  • 乌镇西塘路线
    福州南--嘉兴南 D3204福州南--嘉善南13:30--20:04 6小时34分 二等软座 ¥244 嘉善南到西塘打的60到80,黑车一人15 购物 西塘的购物是以土特产,和具有乡土气息的手工艺品. 西塘镇上的购物场所有西塘百货大楼.中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