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范文中心

张之洞史学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0/23

  [摘 要]在晚清历史发展进程中,张之洞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在清末内外交困的时局下,先后扮演了清流健将、洋务殿军、新政主角等角色,在晚清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张之洞史学思想的形成与内外交困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张之洞处于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关口,铸造了其矛盾复杂的史学思想。

  [关键词]张之洞;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思想,都孕育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历史人物的思想也要以个人对时代的理解为前提,是个人的社会实践和人生经历的能动反映。历史不是任何个人脱离特有的历史环境而随心所欲创造的,任何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都要受时代的局限与社会条件的制约。

  张之洞于清王朝的衰败之世诞生,在中国社会动荡变幻之代发愤图强,由科举而入仕途,兴洋务而为能吏,办教育而为伯乐。时代造就了张之洞,而张之洞的所思所虑所言也在历史时代画卷上印入个人印记。

  1500以前,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基本上互相隔绝,各自独立发展。中国地理环境的封闭性,中华文化心理的独尊性,中央政治体制的专制性,使得中国传统文化沿着自身发展轨迹而独立前行。晚清时期,西方文化强势来袭,撞击中华古老文化,中国文化独立发展的局面被迫终止,开启了中西文化融合发展的新篇章。在中西文化交汇之际,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攻势,由盲目抵制到被动接受继而转变为主动学习,是张之洞对西方文化态度转变的发展轨迹。在不断反思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张之洞在“求变”与“守常”中矛盾徘徊。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以签订《南京条约》而收尾。鸦片战争开启了中华民族遭受列强侵略、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时代,张之洞正是在中国社会转型的关口出生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张之洞刚满三岁,年幼的张之洞无法理解这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深重灾难;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英吉利和法兰西的炮火直逼清廷心脏时,此时的张之洞已是24岁的青年,面对京师的沦陷、家国的破败,张之洞在寻求救国之术上艰难探索、在探求强国之道奋力前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京城沦陷、皇帝出逃的惨败使清廷意识到大清帝国的军队在英法船坚炮利的军队面前不堪一击,清廷不得不承认自身的落后性和肯定西方器物文化的先进性。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具体化为“求强”的洋务实践,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随之兴起。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张之洞正跻身京师清流,关心军政大事并敢言直谏。清流派虽有别于洋务派,但并非所有清流派人士都对兴办洋务持反对态度。清流时期的张之洞虽对西学的认识有限,而其儒学思想的根深蒂固难免对西方文化存在抵触心理,但张之洞很少对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军事实业进行批判。在其经世致用的思想指引下,张之洞并不盲目地排斥研讨西洋之长。当他发现传统的儒术不能解救中国的困厄时,审时度势地从极端保守排外的牢笼中跳离出来,进而向洋务派靠拢。出任山西巡抚、担任封疆大吏后,张之洞目睹中国形势变化,迅速向洋务靠拢。“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方今万国盟聘,事变日多,洋务为当务之急”,1此番话为张之洞出任山西巡抚而发布的,被视为张之洞从清流健将蜕变为洋务大员的标志,正式成为洋务大将的开端。

  在中法战争到甲午战争十年间是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和深刻交融的时期,中国社会面貌和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着显著变化。张之洞在广州大力兴办洋务,一跃成为洋务运动的后期首领。“这时期,则甲午战后至日俄战争期间显然是张之洞起决定作用时期。就张之洞个人而言,其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显然受两次战争的影响,此即中法战争与中日战争”,(2)暗示在两次战争中张之洞的竭力主战而赢得了百姓的信赖,以中法与中日战争为契机,迎来了其政治生涯的黄金时期。

  甲午战败,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骤然而至的国难,内外交困的局面,全国各阶层人士奋发图强,寻求救国御敌之策。康有为痛切地指出形势危殆,中华民族面临被瓜分殆尽的严重危机。在爱国救亡运动的感召下,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潮勃然兴起,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也由此应运而生。

  由甲午至戊戌,维新与守旧的论争折射了维新派与保守派在思想上的交锋,引发了变法与不变法的时代讨论。变法思想传播之余,曾独领风骚的“师夷”之技黯然失色。国势危急的形势所迫,张之洞一方面继续将洋务事业向前推进,将大刀阔斧地发展近代机器工业视为“富民强国”之本。另一方面,面对来势汹汹且日益膨大的新学对封建纲常的冲击,封建儒臣和封建大吏双重身份于一体的张之洞,其思想的矛盾性日趋激烈和明显。为此,他撰写著名的《劝学篇》,立意唤起人们的忧患意识,并急切划清与康有为等维新人士的界限,从而奠定了自己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张之洞“中体西用”思想在这一时期逐渐形成、趋向完善。

  百日维新宣告失败,义和团运动顺势而起,八国联军血洗圆明园,清王朝陷入严重的内忧外患中。在危急之秋,张之洞主持策划“东南互保”与清廷、列强及立宪派、革命派诸方面周旋协调。进入二十世纪,张之洞结束地方官吏的政治生涯转而步入清廷中枢机构,参与清末新政改革。为挽救奄奄一息的清廷而做出的改革调整,也不过是清廷最后的垂死挣扎,终将无力回天。

  张之洞具有敏锐的时代洞察力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其思想的转化以时代的变化为根基,初期入清流而彰其善言乐谏的作风,中期办洋务而突出其经世务实的品质,后期参与新政而体现其成熟老练的政治能力,张之洞的政治主张与经济实践是在史学思想的指导下有条不絮地进行的,同时随着历史时代的变迁,张之洞经济实践的逐步推近发展完善了张之洞的史学思想。张之洞史学思想的形成及发展与当时中西文化交汇、内外局势交互的时代大背景密不可分。

  注释:

  (1)苑书义等主编:《张之洞全集》,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2400页。

  (2)李国祁: 《张之洞的外交政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年版,第4页。


相关内容

  • 史学概论笔记
    大学三年级第二学期 编辑:李逸凡 原文提供:李晓婷 考试内容题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4个40分):论述(2个40分) 重点在第二.三.五章 史学概论的特定任务: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概括地论述史学在发展中为自己提出的重要 ...
  • 光华管理学院-从历史看管理(7期)
    从历史看管理 HISTORICAL INSIGHTS FOR MANAGEMENT (7期) 目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张维迎教授寄语 牛大勇教授寄语 学习时间 课程费用 核心价值 课程对象 课程体系 课程教授 报名信息 ...
  • 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结构的几个问题
    [内容提要]中国法律史学科体系与结构研究是一个古老而又创新的话题.历代法律史学家建构的 法律史学科体系,向我们展示了法律史学研究的真谛.法律具有调整社会.控制社会的 功能,与此相关的还有社会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内容.法律史学以法律制度史和 ...
  • 继往开来的百年中国法制史学
    总第124期甘肃政法学院学报GeneralNo.1232012年9月JournalofGa酗uI璐tituteofPoliti姐lScienceandLawSep.,2012 继往开来的百年中国法制史学 张晋藩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 ...
  • 灿烂的宋元文化
    教案: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清楚的掌握宋元时期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情况,由此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2)初步培养学生进行历史感知,历史想象的形象 ...
  • 20**年中学生阅读推荐书目
    高中生阅读推荐书目 一.基本阅读 1. 书名: <三国演义> 作者:罗贯中 简介:小说描写了公元一八四年到二八零年间的历史故事,上起黄巾起义,下止西晋统 一.它集中地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军事的.政治的.外交的种种斗争.借 ...
  •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首都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司马迁<五帝本纪>研究 姓名:赵文娜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中国古代文学 指导教师:赵敏俐 20070525 论文摘要 自'五帝本纪>诞生以来,学术界对它的关注可谓历史研究有余,文学研究不足 ...
  •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上海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 (社会版) 中学历史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培养未来的历史学家奠定基础,还是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公民垒积其基本的素养?中学历史的课程内容是突出以政治为主的结论性描述,还是凸现人类能动地求生存. ...
  • 20**年湖南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6年湖南高考语文试题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注意事项:语文试题 1.本试卷分第I 卷(阅读题)和第II 卷(表达题)两部分.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 ...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全套)
    初一历史上复习提纲 元谋人:生活在(云南的元谋),距今(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元谋人)的活动揭开了中国历史的第一页. ①约4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制作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