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 范文中心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06/02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类尊重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理念。建设生态文明,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生态文明观念,作为一种基础的价值导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应有之义。 建设生态文明,要“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把生态建设上升到文明的高度,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类文明趋势认识的不断深化。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可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生态文明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

明共同构成建设小康社会的追求理念。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离不开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经济增长、和谐稳定、民生改善的汇聚点。没有良好的生态条件,人类既不可能有高度的物质享受,更不可能有高度的精神享受和政治享受。没有生态安全,人类自身就会陷入深刻的生存危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必然要求社会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平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精神追求;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内在地包含着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法规。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和前提,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一)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

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希望喝上干净的水、吸上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住上舒适的房子等。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使自然生态保持动态平德和良性循环并与人们和谐相处,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迫切。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便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无法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建设生态文明任重而道远。

(二)有助于解决我国发展中的各种难题

中国是人口、幅员大国,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既能造

福于13亿人口,又将对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人所共知,西方发达国家经过了百年的工业革命,借助其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先走了一步,生态文明已具雏形,其成果惠及约10亿人口。但全球尚有50多亿人口处在工业文明初期或中期,生态文明刚刚萌芽。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果我国跨人生态文明社会,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人文、民生面貌为之一新,而且必将大大加快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届时,全球“绿色版图”将明显扩大,有1/3以上的人口走上生态文明之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转化为生态文明社会,中国能够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举世罕见的奇迹,成就辉煌。但发展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突出;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益分配差别扩大;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加重;民生问题凸显以及道德文化领域里的消极现象等,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如何破解难题,走出困境,实现良性循环,事关改革、发展大局。须知,这些矛盾和问题都是传统工业化带来的,若靠工业文明理念和思路应对,不但于事无补,还会使困境日益深化。惟有以生态文明超越传统工业文明,坚持生态文明的理念和思路,对发展中的矛盾、问题,作统筹评估,理性调控,综合治理,化逆为顺,方能举一反三,

突破瓶颈制约,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可持续发展。

以能源、效益、效率为例。我国的资源产出效率极低,每吨标准煤的产出效率只相当于美国的28.6%,欧盟的16.8%,日本的10.3010。我国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美国的1/30、日本的1/18、法国的1/16、德国的1/12、韩国的1/7。差距就是潜力,后进蕴藏着发展机遇。若以生态文明理念和思路引领发展,不要说能耗、效益、效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就是达到世界平均水平,我国面临的种种难题都可以大为缓解,并获得非常可观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以产出单位GDP所耗能源相比,若以日本为1个单位,那么,德国为1.5个,美国为2.67,而我国为11.5。这意味着l单位(千克石油当量)能源消耗在我国仅能创造不到0.7美元的GDP,而世界平均为3.2美元,日本则达到10.5美元,德国达到7美元,美国约为5美元。我国单位能耗创造GDP若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仅以目前的能耗总量,就可产出超过14.35万亿美元的GDP,人均GDP将超过1.1万美元。同样的能耗水平,2007年我国GDP仅为3.14万亿美元。二者差距之大,可谓天上地下……我国能耗如此之高,恰好说明了按照生态文明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有效降低能耗,推进经济集约化、生态化、知识化,是极其迫切、紧要的,其发展潜力是无限的。

如果各级政府和各行各业能够将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到行动上,那么,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生态优化、环境保护,必会实现更完善全面的发展。

(三)有助于根治环境危机的痼疾

科学技术造就的工业文明在创造辉煌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诸如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困难和挑战。继续在工业文明的框架中发展,还是另寻他路,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要生存,就必须保护自然、尊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种背景下,生态文明的理念为大家所接受。所谓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 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更高要求”的保障。总的看,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成就卓著,城乡人民对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满意的,但对环境恶化,则反映相当强烈。国家环境保护部有关资料显示,“十五”期间,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治理污染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的地表

水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n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010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在一些地方,人们呼吸新鲜空气、饮洁净的水、食无公害食品,成为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以致影响了身体健康,甚至致病早亡。有人说,30年前,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生活会这样富足;同样,做梦也不会想到今天的环境会如此恶化。环境问题已成为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公害。同物质文明相比,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明显滞后,是薄弱环节,亟需加大力度,加快步伐。否则,势必会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后腿。这是应当防止和避免的。

(四)有助于促进全民族生态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 我国环境恶化迟迟不能根本好转,这与人们的生态道德文化缺失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城乡人民的生态意识、环保观念日益增强,参与生态治理、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但是,生态道德文化尚未普遍植根于人民大众。相当多的人生态道德文化水平低下,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有些公务人员的生态道德、环境意识差得惊人。据《中国青年报》(2006年11月13日)报道:某省环保局日前公

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93.31%的群众认为,环境保护应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然而却有高达91.95%的市长(厅局长)认为加大环保力度会影响经济增长。生态道德文化缺失还表现在消费领域追求奢华、过度消费、甚至挥霍浪费等方面。

事实说明,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在公职人员中间,强化生态道德文化教育,“补生态道德文化课”,亟为迫切、重要。我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其中“天人合一”理念代表了中华民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境界。

“导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应当通过生态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为此,必须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普及生态道德文化知识,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企业建设;加强生态道德立法,规范人们的生态道德行为;转变消费观念,倡导适合国情的合理适度消费;还要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充分发挥民间环保组织的作用,并把生态道德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起来,以收相互促进、事半功倍之效。


相关内容

  •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_意义及其路径_宋言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4卷第4期 双月刊2008年7月出版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及其路径 宋言奇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北京100732)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生态文明建设就是端正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 ...
  • 浅谈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 S1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10-0036-02 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理念不断应用,安徽省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很大调整,现代生态农业建设步伐也在不断加 ...
  •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一带一路在生态环境建议上的成果和意义 中国于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沿线国家不断掀起合作热潮.在经济合作一马当先的前提下,其他方面合作的重要性也逐渐凸显.维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 ...
  • 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意义
    国外先进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及借鉴意义 文献综述 班级:国贸 学生:黄蕊 学号: 132 1130630033 1引言 1.1选题背景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农业保供给.保收入.保安全.保生态的 ...
  • 生态统筹在规划城市发展中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统筹在规划城市发展中的意义与实现路径 作者:马东岳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年第01期 [摘要]科学规划生态型城市,是实现城市健康发展的趋势,在城建规划 ...
  •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总结篇)
    1. 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1.2.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是自然 六.结合个人专业实际,论述学习科学技术哲学对提高科学技术工作者科学素养的作用. (结 ...
  • 生态文明论文
    注重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即工业文明之后的世界伦理社 ...
  •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文学文化-论文中心
    2001年度的中国文艺理论虽然依旧保持着世纪之交特有的活跃状态,但就其关注的问题而言,理论的创新意识正在相对减弱,长期困扰理论界的当代文论的体系建构等问题始终得不到令人满足的解决,传统的理论范式和话语系统正在逐渐失去往日的效力,而新的理论格 ...
  • 城市生态文明评价_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_蔺雪春
    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建构 2蔺雪春1, 2.山东工商学院,(1.中共中央编译局,北京100032:山东烟台264005) [摘要]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不仅对城市综合体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益于提高国家或社会文明进 程的可持续 ...
  • 绿色殡葬的意义
    绿色殡葬是国家高度重视和极力推广的生态项目,意义蕴含着对自然的尊重,以及以人文本的生态价值理念.推行绿色殡葬新模式对生态建设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性作用.不建坟墓,不占用大面积土地资源,扫墓的时候以鲜花祭扫,以培土寄托哀思,是我们周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