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二项分布公式与不怕挫折的创新精神培养 - 范文中心

概率二项分布公式与不怕挫折的创新精神培养

10/21

概率二项分布公式与不怕挫折的创新精神培养

曾光明,卓利,朱华,刘云国,杨霞,方燕红

[摘 要] 本文从概率统计n 重贝努里试验方法的角度,通过对高校教师多年科研、教学工作的积累、思考和总结,结合概率统计的二项分布公式,提出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精神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挫折; 创新精神; 成功; 培养学生

[作者简介] 曾光明,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研究(湖南长沙410082)

一、引言

21世纪是科技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创新及其创造性应用将成为人类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成为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和竞争的基础[1]。因此,高等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

“创新艰难百战多”。任何创新之路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创新,就意味着有挫折、风险和挑战,如何才能在挫折、风险和挑战中获取创新的成功?是值得我们高校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人们遇到挫折后,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反应:消极的破坏性反应和积极的建设性反应。前者一般表现为将挫折的原因归罪于他人,容易产生报复、攻击性行为,甚至犯罪;后者表现为面对挫折冷静思考,分析其中原因,积极改善环境和调整对策,在挫折中奋起。显然,我们极为提倡和引导积极的建设性反应,在学生中不仅只讲那些成功者的辉煌,还应当加强他们的挫折教育,使学生逐步树立起不怕挫折的创新精神。

我们一方面从人文精神上鼓励学生拥有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奋斗拼搏的勇气、在挫折失败中吸取智慧;另一方面用科学道理教育学生“失败乃成功之母”。我们通过多年科研、教学工作的积累、思考和总结,结合概率统计的二项分布公式,提出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精神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一环。

二、概率二项分布公式在培养学生形成“挫折”等于“成功”观念上的推介

如何培养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创新的精神,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我们还用数学概率统计n 重贝努理试验方法中的二项分布公式和教师中的实例鼓励培养学生,使学生形成“挫折”即是“成功”的观念。

根据数学概率统计n 重贝努里试验,成功次数服从二项分布。设每次试验成功的概率均为p ,在n 次相同的独立试验中有k 次试验成功的概率是:

k k P (X =k ) =C n P (1-P ) n -k (k =0, 1 , n ; 0

相应地,至少有k 次试验成功的概率是:

i i P (X =k , k +1, , n ) =∑C n P (1-p ) n -i ,

i =k n

显然,至少有0次试验成功的概率是:

i i P (X =0, 1, , n ) =∑C n P (1-P ) n -i =1。

i =0n

如果我们把“至少成功一次”看成我们追求的目标,并将至少成功一次的概率定义为成功率,那么会得到如下的成功率计算公式:

00P =1-P (X =0) =1-C n P (1-P ) n -0=1-(1-P ) n ,

其中,P 代表成功率,P 代表每次“追求成功”成功的概率,n 代表“追求成功”次数[2]。更进一步,如果进行n 次“追求成功”,每次“追求成功”成功的概率为P (i =1, 2, , n ) ,i

则有:

P =1-∏(1-P i ) 。

i =1n

举个例子,如果每次“追求成功”成功的概率均为0. 2(P =0. 2) ,那么在两次“追求成功”中(n =2)的成功率是P =1-(1-0. 2) 2

的成功率就是P =1-(1-0. 2) 5=0. 36,在五次“追求成功”中(n =5)=0. 67232。

随着“追求成功”次数由一次、两次增至五次,我们目标的成功率就由0.2、0.36增加

到了0.67,意味着原本“不太可能成功”的事件“很有可能成功”。如果“追求成功”次数增至十次,依照上面的公式则算出,成功率将高达0.9,那就意味着“几乎一定可以成功”了。

以上从概率统计的角度上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创新求索的道路上,成功总是属于那些精益求精,不辞辛苦,坚忍不拔的人。

我们院有一位教师从1989年开始连续三年申请国家某项重要基金都没有获准,但他毫不气馁,正确对待挫折,终于在1992年第四次申请时获得了成功。而他的成功秘诀就是以这个成功率的公式不断激励鞭策自己,并在每一次申请时都全力以赴地拿出创新的新方案,终于使小概率事件(每人每次申请获准该项基金的概率约0.2)成为了必然事件。

三、成功启示和挫折教育着眼点讨论

培养学生不怕挫折的创新精神,核心内容是从挫折中奋起的智慧。

1.成功启示

①努力提高每次“追求成功”成功的概率,成功的机会自然会增大;

②每次“追求成功”的概率不是很大,但只要多做几次独立的“追求成功”,仍可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③在实际事件中,以上两点往往是相辅相成、事半功倍的,随着“追求成功”次数的增多、经验的积累,后来每次“追求成功”成功的概率也会增大,成功率提高得也更快;

④“追求成功”失败并不可怕,失败的“追求成功”也是对成功的“追求成功”次数的一种积累,失败的教训将是提高成功率的有力保障。

2.挫折教育着眼点

①开展读书活动。广博的知识积累,有利淡化对挫折的恐惧。多读创新故事,不仅能了解创新过程,而且还能强化人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摆脱困境的信心。许多名言警句,如“失败乃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力量。

②培养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就是让学生能运用科学思维去分析问题,用创造性思维去逆向思考、侧向思考或多维思考,能对即将出现的不利局面能迅速果断地想出匠心独具的对策,能化弊为利、反败为胜[3]。

③强化自省与容忍能力。我们知道,凡挫折不仅有外因,也有内因,外部原因也会通过内部原因激化矛盾,催化挫折。因此,学生们要乐于自省,尽可能消除个人起因造成的挫折。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这是不断提高对挫折容忍力的一条途径。

四、结语

现代社会日趋富裕的物质生活条件,或多或少削弱了大学生们的忍耐力、心理承受力[3]。据调查,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耐挫折能力,就连研究生一旦遭受重大挫折后,也只有近1/3的人坚持继续“追求成功”,而其余不是转移目标,就是采取“相信、顺从命运”甚至“洗手不干”的消极态度[4]。这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极为不利。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和深刻理解成功率的计算公式,并以此激励他们不畏艰难,朝着成功的目标不断前进。

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确定上,要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目标。要求学生对自己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进行主观估计,即确定公式中的P 值。然后,根据希望获得的成功率P 计算出所需的“追求成功”次数n 。如果n 的大小是客观条件(如试验时间、成本等)可以接受的,那么就可根据n 值确定“追求成功”方案。如果n 值过大,说明p 值还太小,换言之,学生自身的能力还难以达到预定目标,这时就应该寻求提高P 值的方法,或者换一个稍微容易一些的目标。这样,学生从一开始就心中有数,并已做好了“打硬仗”的心理准备,同时方案的成功率P 会形成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当暗示不断受到强化,便会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鼓舞学生正视各种挫折、困难,朝着既定目标前进,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

参考文献

[1] 唐玉光, 房剑森. 高等教育改革论.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生出版社, 2002.

[2] 沈恒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程.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 杨名声,刘奎井. 创新与思维.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 刘文霞. 个性教育论.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1.

[5] 陈文化. 腾飞之路 技术创新论.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 1999.


相关内容

  • 医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高等学校理工科 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讯 2006年第4期(总第35期) 2006年4月 医科类本科数学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 一.前 言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不仅是一种工具,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 ...
  • 齐齐哈尔市20XX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定稿)
    齐齐哈尔市2017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 一.指导思想 初中升学考试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引导课程改革的 ...
  • 高中数学(文科)知识点有哪些啊 请帮我总结一下
    1.集合.简易逻辑 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qu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知识点总结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章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1.1 随机事件 一.给出事件描述,要求用运算关系符表示事件: 二.给出事件运算关系符,要求判断其正确性: §1.2 概率 古典概型公式:P (A )= A 所含样本点数Ω所含样本 ...
  • 基于全概率公式的几何概率问题
    第27卷第2期 2007年3月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Journal of Yunnan Nor mal University 3 Vol . 27No . 2 Mar . 2007 基于全概率公式的几何概率问题 王昭海 1, 2 (1. 陕西师 ...
  • 04高考试卷分析
    04高考湖北卷数学试题评价报告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数学试题依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新颁布的<数学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的各项要求,在遵循"在三个有肋于"原则 ...
  • 第十一章 量子物理基础
    第 42 次课 日期 周次 星期 学时:2 内容提要: 第十一章量子物理基础 §11.1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一.德布罗意假设 二.德布罗意假设的实验验证 三.德布罗意假设的意义 四.电子显微镜 目的与要求: 1. 理解德布罗意的物质波假 ...
  • 大学生毕业评语
    大学生毕业评语 关于大学生毕业评语大全 1.该生学习目的明确,态度认真,肯钻研,勤思考,学风踏实.时间观念强,能认真按时按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能吃苦,帮助同学,尊敬师长.有理想抱负,各科发展全面. 2.该生在校期间,认真学习,学完学校规定的 ...
  • 如何增强自信心?
    如何增强自信心? 在大学的校园生活中,人总会有失意的时候.当你在学习.生活上遭受挫折的时候,怎样才能重新建立自信心呢?英国心理学家克列尔.拉依涅尔提出了10条帮助你增强自信心的规则: 1.每天照三遍镜子.清晨走出宿舍之前,对着镜子修饰仪表, ...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明 为贯彻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帮助广大高中物理教师把握教学的深广度,我们组织编写了<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