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高考学生如何报考志愿 - 范文中心

20**年高考学生如何报考志愿

10/06

2011年高考学生如何报考志愿

2011 年高考学生如何报考志愿? 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夕都是考生和家长头痛的日子,专家建议,优秀学生可大胆 填报外省院校,避免扎堆省内高校。

考生要了解自己的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水平,认准主攻学校。同时在报考前一定 要搜集想报考学校的全面信息,包括往年录取情况、招生计划、校园条件等等进 行比较。报考时每个志愿要拉开合理的梯度,如果第一志愿未录,第二志愿一定 要报有机会进档的学校。考生可以参照往年的情况,如果上线数超过了计划数的 学校,就没有必要再报了。有的学校还有分数级差,报考前一定要查清楚。

以往绝大部分考生报考本省学校,造成扎堆抬高本省院校分数线的情况,而往年 录取过程中又经常出现一些外地学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专家建议,高水平学生 应该报考外地的优秀院校。只要想读书到哪里都能成才,不要扎堆省内,到外地 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

此外,考生还要考虑学校费用和自己的经济状况。如果没有经济能力又不想靠助 贷上大学,有的收费比较高的学校和专业就不要报考。往年有的学生报到以后才 发现学校和自己想象的不一样,又放弃重读,白白浪费一年时间。考生应该在考 前搜集所报考学校的全面信息,没打算去的学校就不要填报。

面对志愿表,高三学生与父母、朋友左右掂量。其实,填报志愿并没有想得那么 难,只要按照自己实际情况,选对大学、选准专业、把握一本、二本各批次招生 机会,就可以给高三画上一个相对满意的句号。愿考生朋友们掌握住志愿填报技 巧,打赢这场无声的战役。 志愿填报建议篇

建议 1:不以模拟考分数衡量自身实力。考生如果以模拟考或者联考的分数来衡 量自己的实力,很容易出现偏差„„

建议 2:注意第一志愿与第二志愿的搭配在填报志愿时,考生要慎重选择第一志 愿„„ 建议 3:选择一个毕业后能用得上、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也很重要„„

建议 4: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前,事先了解学校往年生源如何、是否认可其他省市 的优惠政策。

建议 5:考生、家长填写志愿表前,首先摸摸学校的底。其次,选择专业时要进 一步挖掘,了解该专业学什么、毕业后做什么。

建议 6:考生尽量把“愿意调剂”的勾打上,每一个机会都不要轻易放弃。

一、技巧篇——教你填报第一志愿 第一志愿,包括第一院校志愿和第一专业志愿。从每年录取的情况看,高校更愿 意录取第一志愿的考生,第一志愿的录取率远远高于其他志愿。所以,填好第一 志愿(无论是学校还是专业),对自己录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给志愿留点余地 考生不能太倚重自己的估分结果, 在志愿填报时未考虑万一估分偏高怎么办的应 对策略,没能给自己留有余地。现在,不管是考前还是考后填报志愿,考生最好 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能满打满算。特别是考前和估分,如果我们的志愿是按事 先估计的成绩来填的,高考成绩一旦偏差较大,志愿也会跟着受损。同样,在知 分填报志愿中,也要注意此原则,因为你填报的大学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也是一个 未知数。

2、专业不要盲目“攀高” 我们在谈第一志愿时,很容易想到的就是第一志愿的某某大学,所以很多人在学 校的选择上很是求精求准,却疏忽了专业选择的第一和第二之分。却不知,有时 候,自己的失败往往就在专业上。 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即使成绩比较好,但如果既要报考名牌院校又要就读热门专 业,就更需慎重,尽量多了解情况。考生在填报志愿

之前要通过咨询,了解该高 校所填报的专业历年录取的分数线,根据高校提供的历年在某省录取的最高分、 最低分等材料,判断哪些专业是这所高校的热门专业,哪些稍微冷门一点,然后 根据自己的实力填报专业志愿。

3、注意地域与院校的结合 有些考生,一心想到北京、上海等地上大学。我们都知道,这些地方的大学一般 的录取分数会偏高。如果考生成绩比较好的话,志愿填报时就不会有太大难度, 要是成绩并不是很好呢,其志愿又该如何去填报才能达到其目的? 考生在自身实力在同批次不算很好的情况下,如果一定要上北京、上海等地的大 学的话,在学校的选择上就应避开那些近几年来录取分比较高的学校,这样才有 机会,不然,落选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二、技巧篇――教你填报第二志愿 我们一方面在强调第一志愿的重要性以及很高的录取率时,另一方面还要看到, 第二志愿也不可忽视。每年,很多考生在第一志愿无法录取的时候,起作用的恰 恰是他的第二志愿(包括学校和专业)。第二志愿如何填报才能给自己的录取增 加机会呢?

1、留意二志愿院校的政策 应该注意到,也有一些第一志愿生源较好的高校为了吸纳高分考生,制定了一些 招收第二志愿考生的办法。这样,即使第一志愿生源满额,这些高校也可以招收 第二志愿考生。 所以,考生在填报第二志愿时,一定要弄清学校是否招收第二志愿考生,如果招 的话,有哪些条件,然后再结合自己的成绩慎重选择。

2、专业“冷热”要搭配 上面所谈“第二志愿”就是对“院校”来说的,这里侧重谈谈某一院校中“专业”中的 “第二志愿”,即是说在我们选定大学后还要考虑哪个专业排第一,哪个专业排第 二等问题。如果考生的档案已经投到高校,是否录取就要看考生的专业填报得如 何了, 尤其是第一专业志愿落选的情况下, 第二专业志愿的作用就显得举足轻重。 所以,在专业的选择上,考生不要一味只看到热门,还要注意到,如果热门无望 怎么办。考生正如能在第一专业和第二专业之间做到冷热搭配,才顺利被录取。

三、技巧篇——掌握“专业级差” 什么是专业分数级差呢?专业分数级差是指高校在安排进档考生的专业时, 若其 未被第一志愿的专业录取, 则将其总分减去一个分数级差后参加第二志愿专业排 序。如有的高校规定一、二、三专业级差分别为 5 分、4 分,考生第一专业不能 录取时,就减去 5 分,再与第二志愿专业的考生排序,按从高到低进行录取,如 不能录取,再减去 4 分参与第三志愿专业排序录取。 现在,很多学校都有专业分数级差,多数学校的分数级差在 3~10 分之间。考生 在填报一所大学的各专业志愿时, 务必要注意其招生章程中有无分数级差的规定。

1、高低结合

方法点拨:专业之间按分数级差录取,一、二、三、四志愿之间的级差分别为 5 分、3 分、2 分。这样,考生在第一专业不能录取时,再减去第一和第二专业之 间的级差 5 分,还高于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才能被录取。考生要想到第一志愿专 业录取分数不会低,但第二志愿报考一个录取分相对不是很高的专业,这样,即 使减去级差分,也有被录取的机会。

2、志愿之间留够余地

但也有很多考生忽视专业级差的规定,这样就很容易给自己的录取带来遗憾。哪 知,有时候,自己的失败往往就在这一小点上。 方法点拨:在填报专业志愿时,即使成绩比较好,但如果既要报考名牌院校又要 就读热门专业,也需慎重。如果当年有专业级差规定,则更应根据自己的实力, 填报专业时留够前后志愿间的级差分。

四、选大学”还是选“专业”的取舍 志愿填报,是首选学校呢还是首选专业?这是很多人在选择时常有的困惑之一。 但学校和专业又是我们在志愿中最关心也必须要做的选择, 怎么办?是先学校后 专业,还是先专业后学校?

1、有比较,鱼和熊掌可兼得

首先来看看,好大学与好专业是否可以合而为一。 填报专业虽有一定风险,但也有希望。从考生的录取机会看,鱼和熊掌是可以兼 得的。所以,考生在选择好学校或好专业时,一定要在自己成绩为基础之上,参 照、对比近几年的录取情况,所选择的院校和专业的有效性才会更高。 选学校,慎将一所学校进行到底 与既选学校又选专业不同的是,有的考生只选其中之一,如只想读某所理想的学 校。

2、重专业,不被“牌子”迷花眼

与“非某所大学不读”观点不同的是,有的考生愿意先从专业“下手”。 考生在成绩高出控制线 50 分的情况下,选择该校的近几年一直较热的经济学类 专业应该有一定把握。录取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如果考生要想读“热门” 专业时,则应在高考成绩、院校、专业间进行权衡,即在学校的选择上,尽量选 择近几年收分相对较低的院校,这样成功的机会就要多得多。

五、技巧篇——专业之“冷”与“热”

1、慎将专业“热”到底

在以前的录取中, 经常碰到这样的志愿: 有的考生一连几个专业都填报了一些“热 门”。这样容易产生什么后果呢? 在选择专业时,不要一味紧盯“热门”不放,还一定要注意到,“热门”是很多人都 想报考的,自己成绩填报“热门”把握不大时,就最好不要把志愿全“押”在“热门” 上。如果那样,落选的可能性就会很大。

2、“一热一冷”把握度

与志愿全填“热门”不一样的是,有的考生还比较理智,他们在追“热”的同时,能 够兼顾到“冷”,即对一般人看作“冷门”的专业也不“嫌弃”。这种“冷热”兼顾的方法 往往可以让自己免遭落选之痛。 如果考生在成绩允许的情况下,想在第一专业志愿中冲刺一下“热门”也无可厚非, 但后续志愿一定要给自己留条退路——报考相对“冷门”的专业。 这样, 即使“热门” 无望,但还有后面的志愿,从而不至于落选。

3、避“热”就“冷”不是错

对一些成绩稍好的考生来说,他们在志愿中还可以去冲刺一下“热门”,但对于那 些成绩不是很好、又特别是刚上某一批次控制线的考生来说,他们是选择追“热” 呢,还是选择“冷静”? 在选择专业时,有时要根据成绩刻意向“冷”处靠,特别是那些成绩刚上某批次的 控制线的考生,说不定这还是保证他们被高校录取的另一个“选择”。

六、技巧篇——“服从调剂”的意义

1、专业调剂:录取的另一条“保险带”

当然,如果仅就某一高校来说,考生怕被调剂到自己不满意的专业,所以不服从 调剂,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要从有书读的角度出发,也许选择服从调剂,考生 还有希望,因为某些学校最低录取分还可能低于考生成绩。

2、院校调剂:加大同批次录取的几率

本科一批服从院校调剂。

考生对所填报的院校把握不大时,为了加大在某批次录取几率,而不至于“降级” 到下一批次,最好在专业服从调剂的同时,还要选择院校调剂。

选择调剂院校地域

方法点拨考生知道自己成绩不高,所以在志愿填报时,就采取了“保险措施”,既 服从专业调剂,又服从院校调剂。但为避免被调剂到不愿意去的地方,同时对调 剂的地域还作了选择。所以,我们在注意调剂的院校时,有时还可以有一些“附 加条件”,如愿意到华北、华南、还是华中等,这些对你录取院校的地理位置有 一个大致范围,以免被录取院校的地域自己不如意。 如果需要更专业的高考志愿填报咨询解答和帮助,可以到《6318 求学问校》提 问,上面有教育专家 24 小时在线解答。

有的院校专业设有分数差,有什么作用?比如说两考生都投档到同一院校,该院校相邻两专业级差均为3分,考生甲541分,且第一专业志愿未被录取,第二专业志愿为外交学,考生乙540分,第一专业志愿为外交学,则先录取甲还是乙?为什么?专业分数差起到什么作用?

分数级差一般可以分为学校志愿分级差和专业志愿分级差。

学校志愿分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院校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级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那么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第一志愿生源充足而且规定了志愿级差的院校,省招办按投档比例投完第一志愿考生档案,再按院校提出的志愿级差将第二志愿且分数在级差之上的考生档案投放给学校,由学校审核录取。

部分高校在分配专业时规定了专业级差,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考生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一学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部分没有规定专业级差的学校,在分配专业时,有的采取志愿优先的原则,即首先满足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有的采用分数优先的原则,优先录取分数高的考生。

你说的情况属于专业级差,你的例子中,考生甲要减去3分,即538再排序,如果只录取一人,那么乙会被录取。

最佳答案 即高校在录取第一专业志愿考生和非第一专业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通常的做法是:当考生报考的院校第一专业志愿不能被录取时,将其高考成绩减去某个分数值后,再与报考第二专业志愿的其他考生成绩进行排序比较,确定其是否可以被该专业录取,其他专业志愿的录取以此类推,专业志愿越靠后,考生要减去的分数值就越大。因此,考生在报考按专业级差方式进行录取的招生院校时,须慎重选报专业志愿和排列顺序。如某大学规定

无论按哪种方式录取,各高校都会在《招生章程》中明确规定,所以,考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阅读欲填报高校公布的当年的《招生章程》。

浏览次数:17302次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1-4-6 16:48 | 提问者:匿名

假如某外省高校在本地只招3个专业,我填2个专业并服从,请问会调剂到不在本省招生的其他专业吗,如果不够这3个专业的投挡分,还能退挡到其他平行志愿院校录取吗

最佳答案 1.

只能调剂到在本省有招生计划的专业。

2.平行志愿只投档一次,如果被退档则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如果你们省设置了话)和到下一批次录取

大年小年。每所高校每年即使在同一个省,录取平均分数线也会高低不同,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大小年”,也就是说,录取分数可能一年高一年低。从报考心理来讲,考生都希望自己的分数能上学校的投档线。因此,当报考学校过去录取分数线较高时,很多考

生会选择放弃,而报考另一所投档线较低的学校。由于招生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一个考生都能如愿,报考的考生越多,该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会越高;反之,报考的考生越少,则此学校的录取分数线就会越低(当然,这种“低”是有限度的,考生必须达到学校所处招生批次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因此,就某一所高校来说,往往会出现录取平均分一年高一年低的现象,这就是一些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出现“大小年”现象的主要原因。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了解考生所在省各高校近几年录取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横向及纵向的比较,并对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客观的分析,结合自己的特点、志向进行慎重的决策。

某一年的录取分数往往带有偶然性,而且有些高校在有的省市存在着“大小年”。所以仅凭一年的录取分数是不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对于相对分数也是如此。看相对分数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只看一年,是根本看不出学校录取的任何变化,如果多看几年,就可以从中分析学校录取的变化或变化趋势。

估分时,有些考生仅估一次,这是不可取的。笔者建议大家至少要估三次分:第一次是按正常估分,„„(这一次通常是由学校组织的估分);第二次是按从松估分,即估得稍微松一点,„„;第三次是按从紧估分,即估得稍微紧一点,„„。对于相当数量的考生来说,计算出这3次估分的算术平均分即可作为报志愿的依据;但还有许多考生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选择地使用,即哪一次的估分较适合自己,就选择哪一次的估分报志愿。需要知道的是,从松估分与从紧估分对于考生填报平行志愿及选择专业是非常有用的。简言之,从紧估分可帮助考生选择保底院校及专业,从松估分可帮助考生选择心仪院校及专业。

高考招生计划,从层次上通常分为各高校的招生计划、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以及由教育部负责编制的国家招生计划。上述计划通常按年度编制,如2009年招生计划、2010年招生计划、2011年招生计划等。

各高校的招生计划通常分为两种:一个是分专业的招生计划,另一个是分省分专业的招生计划(高校称之为招生来源计划)。各地将凡在当地招生的高校所编的分专业招生计划汇总后,即形成招生专业目录。这个招生专业目录是广大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的重要资料之一,同时也是最可靠的依据之一。

许多考生和家长只习惯看总分即绝对分数,并简单地把它和上年高校的录取分数相对照。这种方法是片面的、不正确的。由于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程度不同,历届高考成绩之间的绝对分值也不同,因此在一般情况下,绝对总分是不具有可比性的。而从某种意义上说,相对分数比绝对总分作用要大。举例来说,2004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仅为474分,而2007年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则为528分;2004年的600分可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而2007年的600分则只可报北京外国语大学(录取595分)、中央财经大学(录取592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590分)等,很明显下降了几个档次(这里将一个批次中的学校分为若干个档次)。

既然绝对总分不具有可比性,那么如何看相对分数,看什么相对分数呢?这里先介绍一个笔者自创的名词——“两线差”,即每年学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简称校线)与各地(省、直辖市、自治区)每年所划定的各科类各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简称省线)之差。由于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划定,已经综合考虑了本省(市、区)当年的招生计划总数、考生成绩、考生排位等因素,因此它的可比性非常强。同时,“两线差”也是判断考生相对位置的一个很好的参考办法。在上例中,2010年在北京市文科第一批次的录取,北京外国语大学的两线差是70分(594—524);中央财经大学的两线差是56分(580—524);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两线差是65分(589—524)„„大家一眼就可以看出,北外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70分,中央财大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56分,对外经贸的录取分高出重点线65分„„

看相对分数“两线差”,如果仅看一年,体现不了“两线差”的很强的可比作用,因为绝对总分在当年也是具有可比性的,只不过到了下一年问题才显现出来(当然,看其他数据也必须至少看三年)。举例来说,2003年河北省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513分,2004年河北省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590分,那么2003年河北省600分的考生,除了不能报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外,其他全部可报;可是2004年该省600分的考生,就不是除了不能报北大、清华等少数几所高校,而是第一批次中所有的名校、重点校,即录取分数稍高一点的学校全都不能报,能报的只是录取分数线在第一批次线附近的高校。如果假定甲校和乙校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以600分为校线,虽然绝对总分均是600分,但甲校2003年的两线差为87分,而乙校2004年的两线差为10分,区别一目了然。此为其一。其二,某一年的录取分数往往带有偶然性,而且有些高校在有的省市的录取存在着“大小年”或“三角年” (笔者自创的名词,详见超级预测篇第八章“两线差加修正值法”)的现象。所以仅凭一年的录取分数是不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相对分数也是如此。其三,说看相对分数不能只看一年,而必须至少看三年,还在于只看一年,根本看不出学校录取的任何变化,如果多看几年,就可以从中分析学校录取的变化或变化趋势,把握就会大得多。

高考志愿填报所涉及的相关因素、环节、条件较多,无论哪一个因素、哪一个环节、哪一个条件都不能忽略。因此,仅仅关注高考总分和两线差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和掌握考生的排序位置等其他相关资料。由于高考是选拔性考试,高校是按照招生计划和进档考生的分数及志愿依次录取,直到录满为止,因此考生的高考成绩的排序比绝对的分数高低更有实际作用,比其高考分数更值得关注。因此,考生要了解自己准备报考学校近年来的录取分数线,尤其是达到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在当年所有考生中的排序,再确定自己在所在省市的排序,在此基础上填报志愿。(具体办法请见本书超级预测篇中的第十章“分数排序定位法”)


相关内容

  • 厦门市20XX年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方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好2011年全市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工作,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 ...
  • 体育生报考指南
    长安大学公布2012年高水平运动员招生简章,详细内容如下: 长安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由教育部与交通运输部.陕西省人 ...
  • 20**年浙江省衢州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2015年浙江省衢州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 2015年浙江省衢州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料请点击 招考的范围.对象和条件 (一)招考的范围和对象 1.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报考省级机关或省属单位: (1)具有 ...
  • 20**年安徽选调生考试公告
    2015年安徽选调生考试公告 为引导和鼓励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一线锻炼成长,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根据公务员法.公务员录用和选调生工作有关规定,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
  • 中高考资讯
    中高考资讯 2015重庆高考报名人数达25.5万 预科直升生1020人: 截至3月9日,重庆市普通高校考试招生报名255460人,比去年增加4801人.其中,报考普通文理类的考生230846人,对口高职16762人,预科直升生1020人,中 ...
  • 20**年山东专升本考试大纲
    关于做好山东省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考试录取工作的通知 鲁招 考[2013]28号 有关高等学校: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3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13]4号)精神,现将我省201 ...
  • 20XX年赤峰元宝山区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http://v.huatu.com 2014年赤峰元宝山区事业单位考试公告 一.招聘程序 (一)发布招考公告 (二)报名及资格审查 1.报名时间:2014年9月22日至9月26日.上午08:30-12:00,下午14:30-17:00. ...
  • 20**年高考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2016高考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高考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 我已认真阅读并知晓了本次考试的有关规定,郑重承诺: 一.同意报名组织机构或报名点读取本人二代居民身份证信息.采集指静脉等生物特征信息:保证报名时所填写的报考信息以及现场照相确认时所提交 ...
  • 20XX年云南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需提供哪些材料
    2011年云南公务员考试资格复审需提供哪些材料? 资格复审时考生须提供:本人身份证.毕业证.准考证.资格复审确认表及岗位要求的其他证明材料.资格复审时要求必须本人持原件进行复审,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因遗失而无法补办的,需提供盖有毕业学校学历学 ...
  • 报考军校的8个流程
    报考军校的8个流程 1.报考:根据国家教育部和总政治部的文件规定,军队院校招生采取提前单独的方法进行,对虽报考军队院校,但未被录取者,将按其填报的地方高等院校录取.也就是说,你填报军队院校,实际上是为自己增加了一次进入大学的机会,并不影响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