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生复习必背内容 - 范文中心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生复习必背内容

06/13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生复习必背内容

1 长度单位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 米 )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 千米 )做单位,千米也叫( 公里 )。 2、1厘米的长度里有( 10 )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 相等 ),都是( 1 )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① 进率是10

1 米 = 10 分米 1 分米 = 10 厘米 1 厘米 = 10 毫米 10 分米=1 米 10 厘米= 1 分米 10 毫米= 1 厘米 ② 进率是100

1 米 = 100 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 厘米=1 米 100毫米=1分米 ③ 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 克 )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 )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 吨 )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相邻)

1 吨 = 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 1 吨 1000克=1千克 2 加法和减法(二)

1、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 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 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2、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3、公式。

和 = 加数+另一个加数 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 = 减数+差 减数 = 被减数-差 差 = 被减数-减数 3 周长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1)有四条直的边;2)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 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2 长方形的长 = 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 = 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4 有余数的除法

1、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时,结果中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公式。

被除数 = 除数×商+余数 除数 = (被除数-余数)÷商 商 = (被除数-余数)÷除数 5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 12 )个大格,( 60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1 )个大格,也就是( 5 )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 1 )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 5 )分钟,走1小格是( 1 )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 5 )秒钟,走1小格是( 1 )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 1 )圈,分针走1圈是( 60 )分,也就是( 1 )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 12 )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 1 )圈,秒针走1圈是( 60 )秒,也就是( 1 )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 5秒钟 )。 7、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6 多位数乘一位数

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三年级数学上册要记的概念和公式

1、整十、整百、整千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整十数的十位、整百数的百位、

整千数的千位上的数字和一位数相乘或除,再在结果的后面添上相应的“0”。 2、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3、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4、表示物体的轻重可以用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克记作“g”,千克记作“kg”。

如:1枚2分硬币约重1克;2袋盐重1千克;小华的体重是30千克;5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1枝铅笔约重10克。

5、生活中的米、油、菜的质量一般用千克作单位,很轻的物一般用克作单 6、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记作“t”。

7、质量单位的换算方法: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1000。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是要除以进率1000。 8、长度单位换算: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 1米=100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9、减法计算: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加法计算:加数+加数=和 加数=和-加数 10、加减法的验算:

加法的验算:1.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 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 减法的验算:1. 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2. 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 11、平年一年有365天,闰年一年有366天。

12、一年有12 个月,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七个月是大月,

每月31天;4月、6月、9月、11月这四个月是小月,每月30天;平年2月有28天,闰年2月有29天。1年有4个季度,每个季度3个月。1月、2月、3月是第1季度,4月、5月、6月是第2季度,7 月、8月、9月是第3季度,10月、11月、12月是第4季度。

13、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用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如果是整百年的年份,用整百年份除以400来判断。 14、1日=24时,1时=60分

15、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时刻的换算:从凌晨0:00到中午12:00与普通记时法相同,中午12:00后,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整点时刻差12小时,普通记时法加12就是24时记时法,24时记时法减12就是普通记时法。 16、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 结束时刻-经过时间=开始时刻 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

17、绕物体或图形一周的总长度叫作它的周长。 18、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9、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余数总比除数小。 20、0乘任何数都得0。

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1千米=1公里=1000米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吨

=1000×1000=1000000克(了解)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60分=3600秒

钟面上有12大格、60小格; 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走一小格是12分钟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钟;

秒针走一大格是5秒、走一小格是1秒;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要走一圈、秒针要走60圈;分针走一小格、秒针要走一圈。

四则运算关系式:加数+加数=和 验算: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验算:①减数+差=被减数 ②被减数-差=减数 因数×因数=积 验算: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没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 验算:除数×商=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注意:余数<除数 验算:除数×商+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四边形: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平行四边形:每组对边平行且长度相等 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宽=周长÷2—长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 复习提纲

乘 法 一、口算乘法

1、乘法算式的意义: 例:25×4读作:“二十五乘以四”,“表示4个25的和是多少,或25的4倍是多少”。 2、口算方法:

例:①200×4= ,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即200×4=8 。 ②25×4= ,想:把25分成20和5,20×4=80,5×4=20,80+20=100。 3、口算都是从高位算起。 二、笔算乘法 (一)、一位数乘二、三位数

1、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有两条:

(1)从个位起, 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 就向前一位进几。 2、掌握计算法则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相同数位要对齐;②、乘的顺序:从个位乘起;③、积与多位数的对位方法:从低位对齐,即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百位对百位;④、进位问题:将进位数字变小写在所进位数的横线上,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二)、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 1、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中间也有0:203×3= ,704×2= ,1502×3= 。 ②、一个因数中间有0,而积中间没有0:407×4= 。 ③、一个因数中间没有0,可是积的中间有0:243×7= 。 判断:一个因数中间有0,积的中间也就有0。( × ) 2、一个因数中末尾有0的乘法:

①、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运算200×4=800,先算2×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②、积末尾的0的个数与一个因数末尾0的个数的关系:

A 、一个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250×7= ,60×9= ,1110×5=

B 、一般积末尾的0多于或等于一个因数末尾的0:多于1500×6= , 等于2700×3= 。 (三)、估算与连乘

1、估算只是求近似数,不算精确结果;

2、估算的方法:先把多位数看成一个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数,再与一位数相乘。 3、估算横式要写“≈”(约等号),答句中要加上“大约”。如198×5≈ (把198看成200), 308×7≈ (把308看成300),147×2≈ (把147看成150),998×6≈ (把998看成1000)。 4、连乘时要一步一步细心地计算。 45×4×7 20×8×5 125×8×7 360×(2×5) 除 法 一、口算除法

1、除法的读法以及表示的意义

①、除法的两种读法:如:360÷9(1)从被除数读起:“三百六十除以九”;(2)“从除数读起:九除三百六十”。 ②、除法的意义:48÷3=16 ,“表示把48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或“48里面有几个3”。

2、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例:8000÷2,先算8÷2= ,再在商的末尾添( )个0。 3、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口算;例:48÷4= 想:把48分成( )和( ),( )÷4=( ),( )÷4=( ),( )+( )=( )。

4、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数;例:360÷9= 想:( )个十除以( )等于( )个十。 二、笔算除法

1、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①、笔算除法和口算除法都是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

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他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二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③、注意事项:(1)除的顺序是从高位开始(2)商与被除数的位数一定要对准(3)每次除后余下的数,必须要比除数小。

2、商中间有0的除法

①、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②、被除数中间有0,商中间也有0; 609除以3 8除4057 ③、被除数中间无0,商中间却有0; 760除以7 7除2842 ④、强调: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3、商末尾有0的除法

①、商末尾有0,没有余数;700除以5 ②、商末尾有0,且有余数;8441除以4

③、商中间、末尾都有0,而且又有余数;8283÷4 5除5352 ④、强调:不能漏写末尾的0; ⑤、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

例: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 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

4、判断商的位数: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大于或等于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864÷4= (商是 位数),312÷3= (商是 位数),246÷6= (商是 位数) 。 5、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6、连除、乘除混合运算:先确定先算哪步后算哪步,再进行计算。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1、解题时,要把自己想象成站在图面前去观察。要有移动的思想:看上面的用翻的方法;看侧面用转的方法。 第三单元 千克、克、吨

1、弄清进率: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 。吨用符号“t" 表示,千克用符号“kg ”表示,克用符号“g ”表示。 2、简单计算 注意:(1)认真读题,仔细审题;(2)在计算一般算式时,得数的末尾也应该写出单位名称,但不打括号。例:32千克×4=128千克;(3)应用题在算式中要在得数后加括号,填上单位名称。 例:一筐苹果重5千克,8箱苹果重多少千克?5×8=40(千克)

3、填合适的单位:在填之前要先联系实际想想物体,再思考该填哪个质量单位比较合适。

4、搭配中的学问:要做到不遗漏,不重复搭配,就必须按一定的顺序。(可以用乘法或加法计算可以搭配的种数) 如:三种荤菜跟四种素菜(一荤一素)搭配,(3×4=12)有12种配菜方法; 两件上衣和三条裤子的搭配方法(2×3=6)有6种。

5支球队要比赛的场数(4+3+2+1=10)10场;4个球每次借2个不同的球的搭配方法(3+2+1=6)有6种。 第五单元 周 长 一、图形的认识

1、周长的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基本图形的特征及区别

图形 名称 边数 边的特点 周长(公式) 角的特点

三角形 三条边 —— 三条边长度的和 ——

长方形 四条边 对边平行且相等 周长=(长+宽)×2 宽=周长÷2-长

长=周长÷2-宽 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 四条边 四条边都相等 周长=边长×4 边长=周长÷4 四个角都是直角

平行四边形 四条边 对边平行且相等 周长=(长 + 宽)×2

梯形 四条边 有一组对边平行 四条边长度的和 ——

二、求周长(公式必须背)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用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宽)×2 4、注意:周长的长短与图形的形状没有关系

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 , 长方形的周长与长和宽有关 5、求拼摆图形的周长

6、在解题中,求长方形的周长时,必须先看长与宽的单位是否一致。

第七单元 年、月、日 1、基本知识结构

平年365天(平年和闰年相差一天) 年——12个月 闰年366天

31日(1、3、5、7、8、10、12各月) 月 30日(4、6、9、11各月) 日 29日(闰年2月) 28日(平年2月) 时 1日=24时 分 1小时=60分 秒 1分=60秒 2、判断平年、闰年

一般年份除以4,遇到整百、整千年份就除以400,有余数的是平年,没余数的是闰年。2008÷4= 2006÷4= „„ ( 年),1900÷400= „„300( 年),2000÷400= ( 年)。 3、巧记大月与小月 ①、拳头记忆 (左拳)

—— 年), (

②、歌诀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日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24时计时法

①、区别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前边有(表示时候)修饰词语的是普通计时法(12时计时法),没有修饰词语的24时计时法。

②、24时计时法的写法:例 21时——21:00 17时——17:00 ③、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之间的互相换算:

A 、普通记时法→24时记时法:去掉时间词语,下午和晚上要+12 ,如下午4时→4+12=16时。

B 、24时记时法→普通记时法:加上时间词语,超过12时的要-12,如23时→23-12=11,即晚上11时。 ④、区别时间与时刻 “时刻”:指确定的时候,如9时、14时;“时间”:指的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长短,如5时到9时之间的一段; 时刻用“时”表示,时间用“小时”表示。 ⑤、计算经过时间的几种常例:

1. 整点到整点:9:00-------13:00 13-9=4(小时) 14:00--------22:00 22-14=8(小时)。 解题思路:时间在一天当中的,就直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 21:00-----------次日8:00 24-21=3(小时) 3+8=11(小时)

解题思路:经过了两天的,请将第一天21:00到24:00的时间 、第二天0:00到8:00的时间分开来计算,然后再合起来。

2. 几时几分到整点:9:30--------16:00 60-30=30(分钟) 15-9=6(小时) 6小时+30分钟=6小时30分钟。 也可以先算9:30到下一个时间10:00,经过了多少时间?再算10:00到16:00时经过了多少时间,最后合起来。 3. 整点到几时几分:9:00-------13:45 13-9=4(小时) 4小时+45分钟=4小时45分钟。 解题思路:先算整点9:00到整点13:00经过的时间,再算13:00到13:45经过的时间。 4. 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16:35-------21:35 21-16=5(小时)

解题思路:16:35到17:35是经过了1个小时,所以直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就能得到经过了几小时。 注:如果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记时法混在一起的,请先换成24时记时法,然后再进行计算。 5、计算共同的休息日和工作日(写出一个月的日期)

6、已知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求另一个几月几日是星期几。例:1991年5月4日是星期六,那么这一年的10月1日是星期几?

解:①31-3=28(天)②28+30+31+31+30=150(天)③150÷7=21„„3 ,所以10月1日是星期六后面3天,即星期二。 7、合理利用时间(“统筹方法”)(做某件事时可以同时做其它事以缩短时间、提高效率) 8、会看身份证,从身份证编码上判断这个人的出生年月日。

公民身份号码由十七位数字本体码和一位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 地址码(前六位数) ,出生日期码(第七位至十四位) ,顺序码(第十五位至十七位) ,顺序码的奇数分配给男性,偶数分配给女性,校验码(第十八位数)。 9、季节与季度的划分

季节: 季度:

春3、4、5月 第一季度1、2、3月 夏6、7、8月 第二季度4、5、6月 秋9、10、11月 第三季度7、8、9月 冬12、1、2月 第四季度10、11、12月 季节因为各个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的,季度是一致的。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常用描述事件可能性的词语:“可能、一定、很少、经常、偶尔、不可能”。

2、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之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少,却发生了,叫“偶然现象”。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3、只有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相关内容

  • 描写秋天的古诗词10首
    奥数网首页| 小升初| 招生| 重点中学| 奥数题库| 奥数竞赛| 课件教案| 趣味乐园|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超常教育| 进入初一 奥数 > 趣味乐园 > 诗歌鉴赏 > 正文 描写 ...
  • 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数学六上教材解读 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在这里与各位老师一起学习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教材是每一个教师课堂教学的工具,是每一个学生学习的工具,吃透教材,研究好教材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会使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得心应 ...
  •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及教学反思]<穷人>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顾惜.勉强.抱怨.忧虑.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熬过去等词语,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公开课穷人教案设计 ...
  • 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回家路上>教学设计 一.教材及远教资源分析: 1.教材内容及目标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回家路上>是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学内容教材第22-23页.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2-5的乘法 ...
  •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及反思(刘玉婵)
    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小树有多少棵>教学设计 文/大麦山中心小学 刘玉婵 一.教学内容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0.31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上学期已经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基础上的一节课. ...
  •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可爱的小猫>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30.31页.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 际意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2.进一 ...
  • 分数乘整数说课稿(共10篇)
    篇一: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第一课时>说课稿 (鞠躬) 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是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分数乘法 ), 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 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四个阶段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 分数乘 ...
  • 圆的面面积评课稿
    讲课内容:圆的面积-圆环的面积 李老师讲的<圆的面积>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六年级的教材内容.圆是小学阶段最后的一个平面图形,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认识,到学习曲线图形的认识,不论是学习内容的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是学 ...
  • 20**年学年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易错题(北师大版)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二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易错题,欢迎参考! (1):6x5读作( ),表示( ),其中( )和( )是乘数,积是( ),计算时用的口诀是( ). (2):7角-7分=( ...
  • [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吨有多重>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21-22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千克和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吨是较大的质量单位,平时学生接触较少.教材首先通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