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法悟]--悟真篇呈解: 附馀 厚音 - 范文中心

[修真法悟]--悟真篇呈解: 附馀 厚音

06/05

《修真法悟》——悟真篇呈解: 附馀

附馀

禅定歌颂诗曲杂言

此恐学道之人,不通性理,独修金丹,如此既性命之道未修,则运心不普,物我难齐,又焉能究竟圆通,迥超三界?故《经》云:“有十种仙,皆于人中炼心坚固精粹,寿千万岁。若不修正觉三味,则报尽还来,散入诸趣。”是以弥勒菩萨《金刚经颂》云:“饶君百万劫,终是落空亡。”故此《悟真篇》者,先以神仙命脉诱其修炼,次以诸佛妙用广其神通,终以真如觉性遗其幻妄,而归于究竟空寂之源矣。(注:命通还需性觉,先修金丹佛种,证得诸趣为虚,阴阳从此圆通。)

性地颂

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

增之宁解溢,减著且无伤,

取舍俱为过,焚漂总不妨,

见闻知觉法,无一可猜量。

(注:在天为道,在人为佛,佛识道果,不落空茫。)

如来妙体遍河沙,万象森罗无障遮,

会得圆通真法眼,始知三界是吾家。

(注:道生万物,本性自融一体。)

视之不可见其形,及至呼时却又应,

莫道此声如谷响,若还无谷有何声?

(注:谷神不死,是谓玄牝。有他无我,本性方明。)

一物含闻见觉知,盖诸尘境显其机,

寻常一物尚非有,四者凭何作所依?

(注:性本心所依,阴阳呈玄机。)

不移一步到西天,端坐诸方在目前,

项后有光犹如幻,云生足底未为仙。

(注:真空不在幻中求,性命双修证果仙。)

求生本自无生,畏灭何曾暂灭?

眼见不如耳见,口说争如鼻说。

(注:绝尘缘不如熟视无睹,修本性要需其寿无限。)

无罪过

终日行不曾行,终日坐何曾坐。

修善不成功德,造恶元无罪过。

时人若未明心,莫执此言乱做。

死后须见阎王,难免镬汤碓磨。

(注:好坏不由心作,求功难免招魔。)

三界惟心

三界惟心妙理,万物非此非彼,

无一物非我心,无一物是我己。

(注:空在己,实在彼,实中原来万事虚。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我观复。)

见物便见我心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见,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

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注:见物善省己,见人思己过,忘我有佛缘,颠倒凡心魔,真心本无累,菩提树下坐。)

圆通

见了真空空不空,圆明何处不圆通?

根尘心法都无物,妙用方知与佛同。

(注:返根求源回实中,体悟微妙见园通,修真不见真神面,原来他我无心同。)

随他

万物纵横在目前,随它动静任哗欢,

圆明定慧终无染,似水生莲莲自干。

(注:知常方为佛性明,归之能静为真心,没身红尘且和光,同尘不同欲求盈。)

宝月

一轮明月当虚空,万国清辉无障碍,

收之不聚拨不开,前之不进后不退,

彼非远兮此非近,表非外兮里非内,

同中有异异中同,问你傀儡会不会?

(注:宝月祥光总一统,得之心境凡不同,任他作为我修心,他的功德为我用。)

心经颂

蕴谛根尘空色,都无一法堪言,

颠倒之见已尽,寂静之体悠然。

(注:不求妙法千卷,只证眼前一番。我思不争退下后,他将性命归能返。)

人我(又名齐物)

我不异人,人心自异;人有亲疏,我无彼此。

水陆飞行,等观一体;贵贱尊卑,首足同己。

我尚非我,何尝有你。彼此俱无,众泡归水。

(注:万物一体,归同一性,相应成真,孤求难行,德修似海,功高悬日,全息全证,巨细归一。)

读雪窦禅师《祖英集》

曹溪一滴分千派,照古澄今无滞碍,

近来学者不穷源,妄指蹄涔为大海。

雪窦老师达真趣,大震雷音槌法鼓,

狮王哮吼出窟来,百兽千邪皆恐惧,

或歌诗,或语句,叮咛相引迷人路,

言词磊落义高深,击玉敲金响千古。

争奈迷人逐境留,却将言相寻名数。

真如实相本无言,无下无高无有边,

非色非空非二体,十方尘刹一轮圆,

正定何曾分语默,取不得兮舍不得,

但于诸相不留心,即是如来真轨则。

为除妄相将真对,妄若不生真亦晦,

能知真妄两俱非,方得真心无挂碍。

无挂碍兮能自在,一悟顿消穷劫罪,

不施功力证菩提,从此永离生死海。

吾师道高言语畅,留在世间为榜样,

昨宵被我唤将来,把鼻孔穿于杖上,

问他第一义如何,却道有言皆是谤。

(注:

迷人逐境留:今人凡事逐于潮流,住于心。

言相寻名数:名实上下功夫,数术上求真诠,到老皆空。

真如本无言:君位本无言,一言诺千金。

万物归于圆:道容十方尘刹,德保修真澄明。

正定不语默:心无事即是佛,万缘万景顺自然。

真妄两俱非:不用强辨与强灭,只需照见本心。勤悔过,日省身,真心无碍方至明。

悟消穷劫罪:悟为法本,一生万物,滴水成海,渐悟渐醒,日累月积,功证菩提。

道成于双:一个说道,一个参禅,到头原来顺至圆。彼能言正,此能执否,鼻于杖上不再吼。)

戒定慧解

夫戒、定、慧者,乃法中之妙用也,佛祖虽尝有言,而未达者犹有所执,今略而言之,庶资开悟。夫其心、境两忘,一念不动,曰戒;觉性圆明,内外莹彻,曰定;随缘应物,妙用无穷,曰慧。此三者相须而成,互为体用。或戒之为体者,则定、慧为其用;定之为体者,则戒、慧为其用;慧之为体者,则戒、定为其用;三者未尝斯须相离也。犹如日假光而能照,光假照以能明,非光则不能照,非照则不能明。原其戒、定、慧者本乎一性,光明照者本乎一日。一尚非一,三复何三,三一俱忘,湛然清净。

(注:一念不动,心境两忘,觉性圆明,内外莹彻,随缘应物,妙用无穷。佛家求正,道家用颠,被动于此,慧根自圆。主不欺客,同登九天。)

即心是佛颂

佛即心兮心即佛,心佛从来皆妄说,

若知无佛亦无心,始是真如法身佛。

法身佛,没模样,一颗圆光含万象,

无体之体即真体,无相之相即实相,

非色非空非不空,不动不静不来往,

无异无同无有无,难取难舍难听望,

一粒沙含大千界,一个身心万个同,

知之须会无心法,不染不滞为净业,

善恶千端无所为,便是南无及迦叶。

(注:散尽本无存,原来是法身,从今归园后,自然再无生。善恶不离彼,普度是众生,会得其中意,环宇太平行。)

采珠歌

贫子衣中珠,本自圆明好,

不会自寻求,却数他人宝。

数他宝,终无益,只是教君空费力,

争如认取自家珍,价值黄金千万亿。

此宝珠,光最大,遍照三千大千界,

从来不解少分毫,刚被浮云为障碍。

自从认得此摩尼,泡体空花谁更爱?

佛珠还与我珠同,我性即归佛性海。

珠非珠,海非海,坦然心量包沙界,

任你尘嚣满眼前,定慧圆明常自在。

不是空,不是色,内外皎然无壅塞,

六通神用妙无穷,自利利他宁解极。

见即了,万事毕,绝学无为度终日,

泊兮未兆如婴儿,动止随缘无固必。

不断妄,不修真,真妄之心总属尘,

从来万法皆无相,无相之中有法身,

法身即是天真佛,亦非人兮亦非物,

浩然充塞天地间,只是希夷并恍惚。

垢不染,光自明,无法不从心里生,

心若不生法自灭,即知罪福本无形。

无佛修,无法说,丈夫知见自然别,

出言便作狮子鸣,不似野牛论生灭。

(注:他人修的好,于我眼中不可少,修真只求自正果,且莫随人妄言跑。绝学无为并终日,归真返朴方致妙。无为体自化,好静心自高,心中无事珠自现,有欲返朴遥。)

禅定指迷歌

如来禅性如水,体静风波自止,

兴居湛湛常清,不独坐时方是。

今人静坐取证,不道全在见性,

性于见里若明,见向性中自定,

定成慧用无穷,是名诸佛神通,

几欲究其体用,但见十方虚空。

空中杳无一物,亦无希夷恍惚。

希恍既不可寻,寻之却成乖失。

只此乖失两字,不可执为凭据,

本心尚乃如空,岂有得失能穷。

但将万法遣除,遣令净尽无馀,

豁然圆明自现,便与诸佛无殊。

色身为我桎梏,且凭和光混俗,

举动一切无心,争甚是非荣辱。

生身只是寄居,逆旅主号毗卢,

毗卢不来不去,乃知生灭无馀。

或问毗卢何似,只为有相不是,

眼前叶叶尘尘,尘叶非同非异,

况此尘尘叶叶,个个释迦迦叶,

异则万籁皆鸣,同则一风都摄,

若要认得摩尼,莫道得法方知。

有病用他药疗,病瘥药更何施?

心迷须假法照,心悟法更不要;

又如昏镜得磨,痕垢自然灭了。

本为心法皆妄,故令离尽诸相,

诸相离了如何?是名至真无上,

若欲庄严佛土,平等行慈救苦,

菩提本愿须深,切莫相中有取!

此为福慧双圆,当来授记居先,

倘若纤尘有染,却于诸佛无缘。

翻念凡夫迷执,尽被情爱染习,

只为贪著情多,常生胎卵化湿。

学道须教猛烈,无情心刚似铁,

直饶父母妻儿,又与他人何别。

常守一颗圆光,不见可欲思量,

万法一时无著,说甚地狱天堂!

然后我命在我,空中无升无堕,

出没诸佛土中,不离菩提本坐,

观音三十二应,我学亦从中证,

化现不可思议,尽出逍遥之性。

我是无心禅客,凡事不会拣择,

昔时一个黑牛,今日浑身总白,

有时自歌自笑,旁人道我神少,

争知被褐之形,内怀无价之宝!

更若见我谈空,却似囫囵吞枣,

此法惟佛能知,凡愚岂解相表。

兼有修禅上人,只学斗口合唇,

夸我问答敏给,却原不识主人。

盖是寻枝摘叶,不解尽究本根,

得根枝叶自茂,无根枝叶难存。

便逞已握灵珠,转于人我难除,

与我灵源妙觉,远隔千里之殊!

此辈可伤可笑,空说积年学道。

心高不肯问人,枉使一生虚老,

乃是愚迷钝根,邪见业重为因,

若向此生不悟,后世争免沈沈!

(注:多言数穷,不如守中,体静如水,兴居常清,大道甚夷,而人好径,被褐怀玉,愚之不争,善为众溪,行坐能正,修真成根,处下方明。)

无心颂

堪笑我心,如顽如鄙,兀兀腾腾,任物安委。

不解修行,亦不造罪,不曾利人,亦不利己,

不持戒律,不徇忌讳,不知礼乐,不行仁义。

人问所能,百无一会。饥来吃饭,渴来饮水,

困则睡眠,觉则行履,热则单衣,寒则盖被。

无思无虑,何忧何喜,不悔不谋,无念无意,

死生荣辱,逆旅而已,林木栖鸟,亦可为比,

来且不禁,去亦不止,不避不来,无赞无毁,

不厌丑恶,不羡善美,不趣静室,不远闹市,

逢肉也餐,遇酒也醉,不说人非,不夸己是,

不厚尊崇,不薄贱稚,亲爱冤仇,大小内外,

哀乐得丧,钦侮险易,心无两观,坦然一揆,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起。

不畏锋力,焉怕虎兕。随物称呼,岂拘名字。

眼不就色,声不来耳,凡所有相,皆属妄伪。

男女形声,悉非定体,体相无心,不染不碍,

自在逍遥,物莫能累,妙觉光圆,映彻表里,

包裹六极,无有遐迩,光兮非光,如月在水,

取舍既难,复何比拟;了兹妙用,迥然超彼,

或向所宗,如斯而已。

(注:超乎阴阳,即是无心,无有偏颇,方为心明,不要执着,真正修行,上善若水,为而无争。)

西江月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

本源自性佛齐修,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轮流,

若能一念契真修,灭尽恒沙罪垢。

本自无生无灭,强将生灭区分,

只如罪福亦何根,妙体何曾增损。

我有一轮明镜,从来只为蒙昏,

今朝磨莹照乾坤,万象超然难隐。

我性入诸佛性,诸方佛性皆然,

亭亭蟾影照寒泉,一月千潭普现。

小则毫分莫识,大时遍满三千,

高低不约信方圆,说甚短长深浅。

法法法元无法,空空空亦非空。

静喧语默本来同,梦里何劳说梦!

有用用中无用,无功功里施功。

还如果熟自然红!莫问如何修种。

善恶一时忘念,荣枯都不关心,

晦明隐显任浮沉,随分饥餐渴饮。

神静湛然常寂,不妨坐卧歌吟,

一池秋水碧仍深,风动鱼惊尽恁。

对境不须强灭,假名权立菩提,

色空明暗本来齐,真妄休分两体!

悟即便名净土,更无天竺曹溪,

谁言极乐在天西,了即弥陀出世。

人我众生寿者,宁分彼此高低?

法身通照没吾伊,念念不须寻觅。

见是何曾是是,闻非未必非非,

往来诸用不相知,生死谁能碍你!

住想修行布施,果报不离天人,

恰如仰箭射浮云,坠落只缘力尽。

争似无为实相,还源返朴归淳,

境忘情尽任天真,以证无生法忍。

鱼兔若还入手,自然忘却筌蹄,

渡河筏子上天梯,到彼悉皆遗弃。

未悟须凭言说,悟来言说皆非,

虽然四句属无为,此等仍须脱离。

悟了莫求寂灭,随缘且接群迷,

寻常邪见急提携,方便指归实际。

五眼三身四智;六渡万行修齐,

圆光一颗好摩尼,利物兼能自济。

我见时人谈性,只夸口给酬机,

及逢境界转痴迷,又与愚人何异。

说得便须行得,方名言行无亏,

能将慧剑斩魔魑,此号如来正智。

欲了无生妙道,莫如自见真心,

真心无相亦无音,清净法身只恁。

此道非无非有,非中亦莫求寻,

二边俱遣弃中心,见了名为上品。

(注:

要思明心见性,莫要强灭强分,阴阳左右本一体,只在自知之明。

修行贵在得一,德于常中求证,不辨不博亦不积,无功方为有功。)

读《周易参同契》

大丹妙用法乾坤,乾坤运兮五行分。五行顺兮,常道有生有灭,五行逆兮,丹体常灵常存。一自虚无兆质,两仪因一开根。四象不离二体,八卦互为祖孙。万象生乎变动,吉凶悔吝兹分。百姓日用不知,圣人能究本源。顾易道妙尽乾坤之理,遂托象于斯文。否泰交,则阴阳或升或降;屯蒙作,则动静在朝在昏。坎离为男女水火,震兑乃龙虎魂魄。守中则黄裳元吉,遇亢则无位而尊。既未慎万物之终始,复垢昭二气之归奔。月盈亏应精神之衰旺,日出没合营卫之寒温。本立言以明象,既得象以忘言。犹设象以指意,悟其意则象捐。达者惟简惟易,迷者愈惑愈繁。故知修真上士读《参同契》者,不在乎泥象执文。

(注:洋洋万言数语分,教人守中不用兵。泥象执文致迷途,简易回归阴阳中。为者败,执者失,黄裳元吉无为正,大善之举究本源,定数之内退为尊。)

赠白龙洞刘道人歌

玉走金飞两曜忙,始闻花发又秋霜。徒夸钱铿千来岁,亦似云中一电光。一电光,何太速,百年都是三万日,其间寒暑互煎熬,不觉童颜暗中失,纵有儿孙满眼前,却成恩爱转牵缠,及乎精竭身枯朽,谁解教君暂驻延。暂驻延,既无计,不免将身归逝水,但看古来圣贤人,几个解留身在世!

(注:此生不修,更待何世?)

身在世,亦有方,只为世人没度量,竞向山中寻草木,伏铅制汞点丹阳。点丹阳,事迥别,须向坎中求赤血,捉来离位制阴精,配合调和有时节。时节正,用媒人,金公姹女结亲姻。金公偏好骑白虎,姹女常驾赤龙身。虎来静坐秋山里,龙向碧潭奋身起。两兽相逢战一场,波浪奔腾如鼎沸,黄婆丁老助威灵,撼动乾坤走神鬼。

须臾战罢云雨收,种个元珠在泥底。从此根苗渐长成,随时灌溉抱真精。十月脱胎吞入口,不觉凡身已有灵。

此个事,世间稀,不是等闲人得知。夙世若无仙骨分,容易如何得遇之。得遇之,宜便炼,都缘光景急如箭。要取鱼时须结罾,莫待临渊空叹羡。闻君知药已多年,何不收心炼汞铅。休教烛被风吹灭,六道轮回莫怨天。

近来世上人多诈,尽著布衣称道者。问他金木是何般,禁口无言如害哑,却云服气与休粮,别有门庭道路长。君不见,《破迷歌》里说,太乙含真法最良。莫怪言辞多狂劣,只教时人难鉴别。唯君心与我心同,方敢倾怀向君说。

(注:仙方普世行,凡人不识真。吃喝玩乐千般好,求仙只求保命,谁识命难有长,不积善缘行上德,如何拒得无常。天生天杀理当然,自生自灭为尊。)

石桥歌

吾家本住石桥北,山镇水关森古木,

桥下涧水彻昆仑,山下有泉香馥郁。

吾归山内实堪夸,遍地均栽不谢花。

山北穴中藏猛虎,出窟哮吼生风霞。

山南潭底隐蛟龙,腾云降雨山蒙蒙。

二兽相逢斗一场,元珠隐伏是祯祥。

景堪羡,吾暗喜,自斟自酌熏熏醉。

醉弹一曲无弦琴,琴里声声教仔细。

可煞醉后没人知,昏昏默默恰如痴。

仰观造化工夫妙,日还西出月东归。

天是地,地是天,反覆阴阳舍自然。

识得五行颠倒处,指日升遐归洞天。

黄金屋,白玉椽,玉女金童日侍前。

南宸北斗分明布,森罗万象现无边。

无昼夜,要绵绵,聚散周天火候全。

若问金丹端的处,寻师指破水中铅。

木生火,金生水,水火须分前后队。

要辨浮沉识主宾,铅银砂汞方交会。

有刚柔,莫逸意,知足常足归本位。

万神齐贺太平年。恁时国富民欢喜。

此个事,好推理,同道之人知此义。

后来一辈学修真,只说存养共行气。

在眼前,甚容易,得服之人妙难比。

先且去病更延年,用火烹煎变阳体。

学道人,去思己,休问旁门小法制。

只知目下哄得人,不觉自身暗憔悴。

劝后学,须猛鸷,莫徒抛家住他地。

妙道不离自家身,岂在千山并万水。

莫因循,自贪鄙,火急寻师觅元旨。

在生若不学修行,未知来生甚胎里。

既有心,要终始,人生大事惟生死。

皇天若负道人心,令我三涂为下鬼。

《金丹四百字序》

七返九还金液大丹首,七乃火数,九乃金数。以火炼金,返本还元,谓之金丹。

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离二卦;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为和合四象;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以精化为气,以气化为神,以神化为虚,故名曰三花聚顶。

以魂在肝而不从眼漏,魄在肺而不从鼻漏,神在心不从口漏,精在肾而不从耳漏,意在脾而不从四肢、孔窍漏,故曰无漏。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为一气,不可见闻,亦无名状,故曰虚无。炼精者炼元精,非淫佚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念虑之神。故此神、气、精与天地同其根,与万物同其体,得之则生,失之则死;以阳火炼之则化成阳气,以阴符养之则化成阴精;故曰:“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

身者心之宅,心者身之主。心之猖狂如龙,身之狞恶如虎。身中有一点真阳之气,心中有一点真阴之精,故曰二物。心属乾,身属坤,故曰乾坤鼎器。阳气属离,阴精属坎,故曰乌兔药物。抱一守中,炼元养素,故曰采先天混元之气。朝屯暮蒙,昼午夜子,故曰行周天之火候。木液旺在卯,金精旺在酉,故当沐浴。震男饮西酒,兑女攀北方,巽风吹起六阳,坤土藏蓄七数,故当抽添。

夫采药之初,动乾坤之橐龠,取离坎之刀圭;初时如云满千山,次则如月涵万水;自然如龟蛇之交合,马牛之步骤。龙争魂,虎争魄;乌战精,兔战神。恍惚之中见真铅,杳冥之内有真汞。以黄婆媒合,守在中宫。

铅见火则飞,汞见火则走,遂以无为油和之,复以无名璞镇之。铅归坤宫,汞归乾位,真土混合,含光默默。火数盛则燥,水铢多则滥。火之燥、水之滥不可不调匀,故有斤两法度。修炼至此,泥丸风生,绛宫月明,丹田火炽,谷海波澄,夹脊如车轮,四肢如山石,毛窍如浴之方起,骨脉如睡之正酣,精神如夫妇之欢合,魂魄如子母之留恋,此乃真境界也,非譬喻也。

以法度炼之,则聚而不散;以斤两炼之,则结而愈坚。魂藏魄灭,精结神凝,一意冲和,肌肤爽透,随日随时,渐凝渐聚,无质生质,结成圣胎。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刻。行住坐卧,绵绵若存。胎气既凝,婴儿显相,玄珠成象,太乙含真。三万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节候,所以三万刻可以夺三万年之数也。故一年十二月,总有三万六千之数。虽愚昧小人,行之立跻圣地。奈何百姓日用不知,元精丧也,元气竭也,元神离也。是以三万刻,刻刻要调和。如有一刻差违,则药材消耗,火候亏缺,故曰:毫发差殊不作丹。是宜刻刻用事,用之不劳,真气凝结,元神广大,内则一年炼三万刻之丹,外则一身夺三万年之数,大则一日结一万三千五百息之胎,小则十二时行八万四千里之气。故曰夺天地一点之阳,采日月二轮之气,行真水于铅炉,运真火于汞鼎。

以铅见汞,名曰华池;以汞入铅,名曰神水。不可执于无为,不可形于有作,不可泥于存想,不可著于持守,不可枯坐灰心,不可盲修瞎炼。惟恐不识药材出处,又恐不知火候法度。要须知夫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者非心、非肾、非口鼻、非脾胃、非谷道、非膀胱、非泥丸。能知此之一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在此矣,火候亦在此矣,沐浴亦在此矣,结胎亦在此矣,脱体在此矣。夫此一窍亦无边旁,更无内外,乃神气之根,虚无之谷。在身中求之,不可求于他也。此之一窍,不可以私意揣度,是必心传口授,苟或不尔,皆妄为矣。  今作此《金丹四百字》,包含造化之根基,贯穿阴阳之骨髓,使炼丹之士寻流而知源,舍妄以从真,不至乎忘本逐末也。夫金丹于无中生有,养就婴儿,岂可泥象执文,而溺于旁蹊曲径。然金丹之生于无,又不可为顽空。当知此空乃是真空,无中不无,乃真虚无。今因马自然去,讲此数语,汝其味之。

《金丹四百字序》白话

什么是七返九还之金液还丹?七是火数,隐含太乙,所以暗喻心脏之元神。九是金数,金固能生水,所以是暗喻人身之命本,得金则万事毕、命窍通。失金则失魄,失魄则失去了命的根本。此中相生之理,重在阳中之阴。以火炼金,是调动人之先天太乙元神,去调炼人之阳精。此金是依附于魄而生,故知者当首重修阴神至纯,后当成阳正。返本还元,谓之金丹。返者:去而复回为返;本者,元性之根;还者,先天重显。从内返外仅走阳窍为还。元者,始于清虚为元。以此则人的性命之中还原出更高级的一种主动生存状态──元神系统,这就是金丹。

以身心分上下两弦,以神气别冬夏二至,以形神契坎离二卦;身为生命之基础,心为性命之根本,修之易难全在于先后之行,先修命则强身健体,先修性则夺天地之造化。实以肾为根,虚以心为凭,两个脏器分别居于人体中横隔膜之下上,上有金(肺)、有火(心),下有水(肾)有木(肝),有土(脾)。横隔膜尤如太极球阴阳之隔,不平衡则难言以火炼金。皆因脾中之意远离心中之神,先天与后天分出了主和宾。

神为阴,气为阳,修丹则当握天时之契机,顺阴阳之节奏,冬至为阴极阳生,万物生发之时,应该是神先醒所以人于四季有节气之感应。夏至为阳极阴生。气旺鼎沸正是调节火候之关键。

形是一个分散性概念,也是分散性的整体概念。泛指人体细胞信号的聚合。分散则如群龙无首,聚合则少不了启用元神。思虑之神不能控制毫发,故形尤坎之水,神为离之火,以分散之神聚成元神如同取坎填离。

以东魂之木、西魄之金、南神之火、北精之水,中意之土,是为攒簇五行。

五行分居上下,金木分居西东,火在上,水在下,常道即斯,故人有衰竭,命有生死。攒簇五行,乃是聚合五脏之精,此之聚合,非形质之聚,而是形神之聚。神藏于心。所以五行之合在于心,合之窍门在于顺应阴阳,颠倒作用。故意念至灵之作用并非空假,其作用精一而致必然能够左右五行,皆因心藏神之故。

以含眼光,凝耳韵、调鼻息、缄舌气,是为和合四象;以眼光藏魂,耳韵藏精、鼻息魄动,舌气心神。以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而精在肾,舌不声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动而意在脾,故名曰五气朝元;此五气朝元是在日常的修炼之中日渐增强,强则弱之这是道性决定,所以要在每走一步中都做到“灭骄竖志”,不可有违初衷。否则,心向外驰,法向外求,功向外用,命精日损。常向内查,习以为常,这样在任何的劫难魔数之前都会做到心不动、志不摇、意不移、魂不惊、魄不散,如此方验证五气朝元之妙。

做到了五气朝元,则精化为气是自然,气化为神也是自然,神归于虚还是顺其自然。至此,则称之为三花聚顶,因为这个时候的体外新生命由昆仑(头)顶部而出还于虚空。所以人所能做到的工作都集中在五气朝元中,三花聚顶之时大部分过程都由太乙先天之神引导,因而勿需人心多劳。

魂藏于肝而肝开窍于目,所以含眼光能够藏魂;魄藏于肺而肺开窍于鼻,所以调鼻息可以保魄,神藏于心而心开窍于舌,因此口常缄则可以养神,意藏于脾,而脾开窍于口,主四肢和肌肉。所以常以清静为之则意能归真,自然可以做到精不漏。做到以上几点并且习以是常,称之为不漏。人的精、神、魂、魄、意相生相融合为一个整体,代表了人的性命生存状态显和隐之间的一个过渡,一个元始,一个开端,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摇篮,称之为“一气”,此气于常态不可看见,也听不到声息,又没有确切的名词能够概括和形容它,所以就称其为虚无。虚无可以生实有,这是两个时空间的转换。

人之精有先天与后天之分以达到平衡,后天不漏则先天平衡,所以修炼不是为了后天练先天,而是为了先天平衡后天。因此炼精非为不漏而设,不漏仅是淫佚所感之精不漏,却难保先天之精不从耳漏。故一定要为先天之元精修炼。先立大志,以取包容,后凝耳韵,以保命根。

练气功本应该先从元气下手,并非口鼻呼吸之气,这样才能做到提纲挈领。所以下手的功夫不是调息为完善,而是虚无生出的美好形象,以一气化之,则随缘而定,这一气之能,非呼吸之气所能及。强身健体从此开始,夺天地造化之功也从此开始。

神修与炼神没有矛盾。一个是方法,一个则是过程。所以人的元神修炼有很多时候要分清主宾,摆明先后,在普通的修炼方法中,很容易将精力集中到对后天识神的磨炼和陶冶中。说简单一点,那叫修养而不是修练。要练就要练元神。元神本来就是人身最元始信号的产物,它也必将成为修炼中的主宰。修练中处理好与先天的关系,炼元神就不是很难。在道家的修炼方法中,金丹的成功关键一直被“性命互争”所困扰。而现在能从其中体悟出奥妙的人一定会从心意念虑的约束中解放到清静自由的修炼环境中来。

人身体内部所存在的元精、元气、元神本来是与天地同根,与万物同其体的,只不过到了人体内部之后由于受到人体太极八卦球的制约而被动分开而藏。修炼的目的也就是将其重新归一(三花聚顶),摆脱人体的束缚,返回虚空。以此方能掌握修炼的主动。

先天精、气、神这三物,人在平常中是不可能观察到的,只有通过修炼才能于实践中晓其一二,因此修炼中得此三者则得人身性命之天下。失之则无异黄泉路上客。

人之元精、元气、元神三位一体,相互滋生,因体内外的条件变化显出各种玄景以代表事物的根性。当修炼中以阳火煅炼,则化作阳气。此阳火是一个抽象概念,只要是阳性的修炼环境和方法都可以称之为阳火,例如阳光下,强场中,天时旺,急中行,都可称之为阳火。阳性易动故以火喻之。

人之三宝用阴符养育则可化作阴精。这阴符也是抽象的。阴性的修炼环境和方法皆可称阴符。所谓符,即合宜适应之意。阴是难易之物,强使其用则为阳,所以要缓、慢、细、匀、潜、深、受、藏、观、随、养、顺、定。阴阳之道如此则无遗于修炼功象。此象见之,非人力所尽为,乃是先天一气所化,其自身规律又要合于常情,得于显像又是来自先天。所以此时应当谨慎(阴符)。落实到修炼实践中就是:“看到了之后不要随便去干扰它,后天意识一参与则先天初生之弱自然暴露而形散,不管是否为‘元神’,总之先天之信号不能用调练这个概念”。

“这个先天之现象(玄象或称物),你如果希图利用它达到修炼的某种境界,那也是愚人所为。所以世间多幻丹,少真种。都是因为人们的魔念难谴,落到修丹中则多情多魔多贪”。  身形是心神的房屋,心神亦是身形的主人。思虑之动似心神之猖狂如同蛟龙翻江倒海;身形所藏之劣根,不亚于狰狞凶恶之猛虎。真精是身中一点真阳之气,元神是心中一点真阴之精,所以二者未调合之前称之为二物。

心属乾,所以其中藏阴精;身属坤,因而肾中有真阳。如此假合之整体,用之则成为合于天地之性的乾坤鼎器。

阳气归离,阴精配坎,这是颠倒颠的修炼过程结论。以金乌、玉兔来譬喻心火中的真铅,肾水中的真汞。这就是练铅汞中的药物。有了药物是因为心神下肾水上,将两者作抱一之势,守于黄庭之中。此一是一元复始之一,也是一心一意之一,亦是元气合一之一。此中是中脉之中,黄庭之中,上下之中,勿扬勿弃之中。培此玄元于丹田,养此虚素为真种,合起来则称其为采撷先天混元之气而成丹母。这个采练的天时很重要,夺天地之造化首先就要守天时之机。朝为起时,屯为物始,暮为末时。蒙者,物的幼稚。白天的中午和夜晚的子时也都相应于周天的火候。一天之火候相应于一年之火候,前者为小周天的循环,后者为大周天的圆满。

木液是心中的阴液,逢卯时则旺发,此乃万物于春生发的必然。金精是肾水中的元精,逢酉时则丰满,因为酉为收获之机落在命本上,故金精必旺盛。这都是事物阴阳的基本属性,所以逢卯,酉均应谨慎。此卯、酉是一日之时,也可在为一年之机。故而沐浴必需要灵活运用,非爻象所能一统,皆因各人的太极球起点不同。定数各异,泥于卦象,执着于节候,则以阳克阴,终致于功败垂成。若让位于先天太乙则稳定妥当。

一阳初动,尤震卦之长男。此为水得金气,固必能旺,尤人之茹酒。兑女攀北方,心神之阴精于阴寒之北地显出阳兆之象,这是阴极生阳,有此位置(阳)和性质(阴)的颠倒,巽风一起,自然吹动肾火向上。此火非无名之火,乃是真阳之火,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此火从下而生,不似心火由上而张,所以的确是好的开端,是采药之本源。

当采药之始,鼓动乾坤这只大风箱,虚而不屈动之愈出,这是广义之师的暗助。取来元精元神,自然会有斤两比例。刚开始时是气象万千,瞬息万变。接下来是月涵万水,平静宜人;自然得就象龟蛇之交合,整齐得就象马牛之步骤。

元神争得魂之合,元精取得魄之融;阴神阳神由此证。元神得魂之力而与元精徘徊,元精得魄之助与元神相争。恍惚之中见真药。杳冥之时分铅汞。四物之象化作二物之精,两对阴阳又将合之而致两仪。致此时只须按常情施以黄婆之念,媒合真种在于一念之间,于此时无为也要有作想,见之未用致此也会自动变成“出无入有”。有作于此,二物方能归守中宫。

真精见凡家的欲念就丢失,元神见欲念会无可奈何,尤如釜底抽薪,到手的金丹也会气散。这个时候应该以无为油加以调和,以使他们密不可分。无为是态度,油是道性如水,顺其自然(由)。简单能够制复杂,朴实能够握纽枢。尽管丹功中的物象复杂其药物只要握无名之朴则足以使其自化。真精仍然要回到丹田,元神要回归于昆仑,此时再完成静中之合,于此则默默观照勿要干扰。

火过头了则必然发燥,水过盛了不可以对其放任,而应当调匀适度,这就是练丹中的斤两法度。到了这个时候,头部内尤如松涛呼啸,体内通透无物,心境状若明镜。丹田如火烧火燎,肾下到丹田一带尤如波涛欲静不能。脊髓中尤如车轮滚滚,肢体就象山石难移,毛窍如沐浴之后松和无碍、舒泰无比。骨和经脉就象春眠之懒起,精神如同夫妇间的欢合,魂魄就象母子之间的难舍难分。这都是大药河车搬运之真实的境界,并不是单纯的譬喻。

以阴阳之法度去锻炼药物,药物自然不会为道之所损,只要阴德丰隆,药物当然会聚而不散。斤两是数目,有数即为缘,炼药用斤两,完全是亲合之力,两精相遇,自然分阴阳。炼之于阴,非二八不足以为旺,平常的节数,日用之美想,用来炼药则愈结愈坚硬。

肝魂被元神收敛,所以元神能得阳而作主,肺魄为元精化散,因此元精方能脱阴位而上行。真精凝结,神气凝合,由一个真意冲和之而成天偶,由此而达到肌肤爽透的外象。这时的变化不是以年计算,而是从日从时进行统计。因为气象万千速度太快,逐渐凝化逐渐聚集,太乙之真是一层一层地压缩,有了物质基础,没有质感的则生出质感,此时的物象称之为圣胎。

一年有十二个月,一月有三十天,一天又有近百个时刻,一月总计三千刻,十月总计三万个时刻。行住坐卧,自然发生,非人为之导引,绵绵若存。胎气既已凝结,必然有婴儿在腹中显相,玄珠在外,实质为虚,婴儿在内,太乙含真。

三万个时刻之中可以夺天上三万年之数。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每一时刻的功夫,都是由代表天之性的人来演炼。人之身为阳,所以时间短,天之数为阴,所以历时长,因此天人合一致此,则三万刻可以夺三万年之数。在一年十二个月当中,一共有三万六千之数,就是愚昧的小人,得行此法也会通真达道,进入圣人的境地。

有什么办法呢?老百姓在平常之中经常历验修丹之法,由于心神外驰,不及修炼,未及悟道,识心难舍,所以元精日丧,元气日渐衰竭。元神由此而无精养自然又为天道之力送还到被动的虚空活动中。

所以说在三万刻之中,刻刻要调和。这一点要是让主观识神去做是完不成的。所以要由神去总领炼丹节奏。如果三万刻之中稍有松懈,则药材消耗,火候亏缺,这也是后人在读丹经而炼丹的过程中失败多、成功殊少之根本原因。自古火候无人传。非为无人传,而是传之无用,因为人总要犯困打盹,这时的阴孽魔障自然看准此亏空。所以说:“一丝一毫”的差池都不可能结丹。只有时时刻刻不能松懈,但是又不许有任何的“劳顿”。这对矛盾一是依靠自己的元神修炼之后的主动,二是上天好生之德的资助。这就是神修金丹法的讲究。

由此真气凝结,元神的能量越来越广大。在内练出的是一年由三万刻成就的金丹,在外则是功成后其身能转化三万年之数。从阳的一面来说一天可以结成一万三千五百真息之胎。从阴的一面来看,元神可以在十二个时辰之内行采八万四千里之真气。因此概括起来说,练丹就是以大志大德而夺得天地真阳之祖气,采日月二轮的真气,真水化于铅炉则成真种,真火上燎汞鼎则为载药之车轮。

没有华池也就无处生神水,没有神水的流动,华池也就不会自然形成。所以当以铅见汞,是指肾中之元精上行。上合于元神之处为华池。甘为心气,纳之则为元神被擒。以汞入铅,是指心中一点阴精得魂之力而动,下至中堂,力主天下,用意观之,则肃然是一派道性。道性似水,以神居之故称她为神水。

神水华池一显,则天机自开,这个时候的心德很是重要。不可执着在完全的无为放任上,也不可将修炼金丹的步聚落在有形。不可固守在存想上,以希望完美。也不可将意念持握守定。不可靠枯坐空茫心灰意冷,也不可盲目追求人云亦云。盲人骑瞎马,东一锒头西一棒更是不行。修炼金丹最怕的是既不知道药材的产生位置,更让人担心的是不知道修炼金丹中火候法度与元神和识神之间的关系。自己不知道就不要盲修瞎炼,自己没经过实践,更不能抱书去教人。

修炼金丹最重要的是必须知道人身之中有一个窍,这个窍的名字叫做“玄牝”。这个窍既不是心,也不是肾,既不是口鼻之孔,也不是脾和胃,既不是谷道之窍,也不是膀胱之物,既不是丹田也不泥丸。能够知道这一个窍到底是何物,以及在修炼之时如何循序渐进地去接近她,并利用她一刻享受永生地依靠她,这才是修炼之纲领。动用了这一窍,则冬至的节候在此;练丹的药物也自然在此呈现;火候也因为有此一窍的一用而一发成为自动;沐浴同样也会顺理成章;结成圣胎也由此一窍完成。修至脱体,也非要这一窍而成真象。

这一“玄牝”之窍,既没有边旁,也没有内外,因为她是玄中之物,但是她又是神与气发生的根源,而且是虚无之谷的场所。这一“玄窍”,不可以私自去意念揣摸度量,因为此窍与人心相反。所以这个窍必须是心传口授,如果要不是这样,谁如果说没有口传心授的过程,剩下来的就是妄念所生了。

这口传心授,也大有奥妙,口传为阳所以在无意中为真。心授为隐,因此师父之神要作出全面的导引(阳),这样的口传心授这一对阴阳再合在一起完成天道传玄机的整个过程。  前者之口传要靠平常悟性训练自己的灵性,这样师父出现在无意之中的真才可能被你所捕捉到,后者的心授需要修炼中用德行德心去积累自己的德性,以此达到万象归一窍的客观物质条件(包括药物和玄景),这口传心授之要,无心者一定能够记住,有意者一定会茫从。

今天写出这《金丹四百字》,包含了造化的根基,贯穿了阴阳之骨髓,使以后的修道炼金丹的人士由此可以寻流而知道源头,舍弃妄想与执着而随从真我。不至于在炼丹中忘记自己的本来而抓住了次要的东西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机遇及性命。

修炼金丹本来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能够从身体内部重新培养出一个新的生命体来,这怎么能够依丹经典故依葫芦画瓢呢?更不能沉醉于小法小术而走旁蹊曲径。然而金丹生于无的这个道性之母中,又不可当作是顽空对待。应当从修练实践中总结出新的认识论方法论。应当理解此空就是真空,无中不无,没有之内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时空之间的转换,转换过去了,是因为金丹之元神炼成功了,所以才能达及真虚无的境界,这是修炼出来的而不是想象出来的。

今天因为马自然要远去,讲了这些话,让大家都感觉一下金丹意味。

紫阳张伯端序

《金丹四百字》

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铅汞归真土,身心寂不动。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玉炉火温温,鼎上飞紫霞。

华池莲花开,神水金波静。夜深月正明,天地一轮镜。

朱砂炼阳气,水银烹金精。金精与阳气,朱砂而水银。

日魂玉兔脂,月魄金鸟髓。掇来归鼎中,化作一泓水。

药物生玄窍,火候发阳炉。龙虎交会时,宝鼎产玄珠。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木汞一点红,金铅四斤黑。铅汞结成珠,耿耿紫金色。

家园景物丽,风雨正春深。耕锄不费力,大地皆黄金。

真铅生于坎,其用在离宫。以黑而变红,一鼎云气浓。

真汞产于离,其用却在坎。姹女过南国,手指玉橄榄。

震兑非东西,坎离不南北。斗柄运周天,要人会攒簇。

火候不用时,冬至不在子,及其沐浴法,卯酉时虚比。

乌肝与兔髓,擒来共一处。一粒复一粒,从微而至著。

浑沌包虚空,虚空括三界。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

天地交真液,日月含真精。会得坎离基,三界归一身。

龙从东海来,虎向西山起。两兽战一场,化作天地髓。

金花开汞叶,玉蒂长铅枝。坎离不曾闲,乾坤经几时。

沐浴防危险,抽添自谨持。都来三万刻,差具恐毫厘。

夫妇交会时,洞房云雨作。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金丹四百字》白话

脾土真意为真土,真意变假人人有,若是假中不识真,任你炼丹到白头。

土能克水,真铅是肾中所藏,肾是属水的,所以脾土所生的真意是能够抓住肾水中的真铅的。

真铅藏于肾,有水性,真汞藏于心,有火性。水是可以克火的,所以真汞一定会被真铅制约。而汞是火性的,火能生土,所以真汞与真意互为表里,如此相生相克的关系,使铅汞终归真土所藏以达到以真土修假土而成真之目的。这个假土就是后天的识神和肉体,肉体是承载人性命的土,尽管为假,修之却能成真,所以有离凡土而去(神道)和携凡土而去(仙道)之说。

土本身是没有意识和活动的,其活动完全是火性造成,(火能生土),而修炼中火又被真意所激发出来的水(真铅)所伏,土又能克水,所以三物相生则终究要回到身体的重心(下丹田)平定。

由于以上关系,真土代表的真意不是自生的而是由心中所藏的元神慢慢培养出来的。原来是假土多要培养转化到真土净的境地就一定要从心、从性、从德修起。

也就是从人的性功开始修起。这一点后人误解前人的经验总结,以为经验中的铅汞过程谈得多就一定是从命修起,却不知火生土是顺天道为始,夺天地之造化为终。这一过程反映到《道德经》中的原则就是:“知白守里”。所以南北两派在丹功性命上的争执可以休矣。早就应该回到《道德经》中去看修炼的整个过程。当然整个过程一定要有练丹的实际经历,并且是获得成功的经历方能俯瞰全景掌握主动。这一点要靠尊师重道来解决,而这真师却是“师不为师的”,为师者则处阳位,所以极易藏假,这是道性使然并非哪一个人的有意作为。所以要原谅那些传假道而心术不正的“明师”,同时又要自性生法,灵性开路,由此从灵台上把问题摆明,如此要达到真净(静)不难。

有真寂静则能见虚无,虚无生白雪,真铅上行昆仑,没有玄界之白雪,真药也就成假药,因为白雪是真铅的影子。寂静发黄芽,真汞为铅所擒,必然要包孕万象,万象无芽之生发,则不能显真种,所以黄芽非眼观而是天目视。她是真我孕育之玄象,炼丹成功的兆征。玉炉以譬喻整个身体这个炉鼎,在炼丹中阳火温温未见停顿,更不能有炉冷的现象出现。如果这时有旁观者用天目观其顶则紫霞缭绕,祥云蒸腾。

有泉眼就能生华池,这泉眼就是舌下之津液之腺。人身之中只有这一个地方的水是能够由阴阳两种意识控制的水源。这个阴阳的调节很重要。调节好了才能说泉水不断,日修愈甜。所以华池指舌下是很恰当的。

莲花则指舌。心开窍于舌,而舌如莲瓣,心又是藏神之处,所以心气为甘甜,现于华池当是命精(津)制心神的表象。修炼中一向都是将莲花比喻人的修炼之神元。莲花一开,乌龙出水,调和阴阳,泉水变神水,盛于铛中,此铛非凡铁,乃是金作。寂静之处阳精萌动,元神发动,一轮明月挂上空,这都是天目阳光聚而成形,也是阴极(静寂)能生阳之故。天地相映,明月照金铛,金波耀眼睛,尤如天地一轮镜。

朱砂是人的心火,此心非凡心而是修炼之真心,阳气是阳魂,由真心而获魂阳,则是真阴取阳。水银是汞,即是离火中的真阴。金精是魄中之阳所以称之为金精,因为肺藏魄属金。金精与阳气,朱砂而水银,这是四象平衡。

日魂,日是魂是隐,玉兔是月是肾,肾水是实是真,月魄是阴是真药的根,把四物捉拢来放到人体这个大炉中,则化成了金铛中金波般的一滩水银。

大药是先天激发之物,没有玄窍则无以为生,玄窍是虚身之物,向外则不足以证明。此中阴极生阳之理本是自然法则,然而历来修丹之土则仅从阳验证明,所以无法找到事物的根本。

火候发阳炉是因为其母为玄窍之所生,火候是整个丹道之规则,然而没有道性之阴阳为总纲,造化之神功就会落于后天的修证。实际上火候是先天之机,有一半是玄中之师点明。这种点明除了意识系统的点化以外还有物质系统的点化。有一个阴交阳会的过程。

阳炉是指肾藏之功,丹田之神,海底之能的共同作用。

龙虎交会,天地相合,阴阳相映,汞入铅中,乾坤震动,玄珠生成。落入宝鼎,鼎在丹田,未及昆仑。性情不修,难见其沉,此物为真,心肾交融。

这个窍并不是平常所说的窍位,也不是人的十大窍孔。它是乾坤的总体,广泛、抽象代表含意的总合。乾坤既可以说是天地,也可以说是太极球的两端,也可以说是生身之父母,也可以说是阴阳。这个窍过去称之为神气穴。意思明白,乃是人的意识系统的精华──元神所赖以生存的穴位。窍内存在有坎离之精,非坎非离而是其两者的精华,过去就称之为真种子。炼铅汞没有真种子则无物以作导引。

肝木魂与心火神称之为木汞。心神为阴得木气反合则生阳火。木为青、花为神,故有万绿丛中一点红之说。

肺金与肾中元精相合为金铅,黑是肾水之本来,四为偶数,是配合与纳进之意,四也有四象之意,丹田之包含有四象的钠入,其真阴在外,真阳在内,以完成铅汞在阴阳位置上的配合关系。

铅汞结成珠即是丹,其色为紫金,暗喻深沉,藏而不显,并非明晃晃之金。

真铅是肾水中所藏的元精,当它真正要发生在人体生命造化作用之时却一定要变化位置,上行离宫。从阴性的位置来看,真精上行心中擒合元神,这是信号一面。而药物的实华(阳性)一面却是真昆仑,进入玄宫,前额和整个大脑。从而完成对人心神功能的体现者──大脑的调整。

从黑的属性位置移动到红的属性位置(心)造成了大脑之中的深层细胞的激发,大量的脑电荷由能量击发出来刺激了脑皮层,使人的视觉尤如白雪之飞腾,此时的大雪纷飞所代表的是大脑信息的重组和归宗,也是元神主宰下的脑细胞一统,雪花的物理形象为六面形,也是最合理地利用了大脑空间资源。其象恍惚,其觉杳冥,潜在的许多信号由此得到清理,因为元神居其中,识神被药物(能量)所打散难以干扰。而人的原始真象却由于平常的返朴观想得以在此时化作“真种”。这个时候所窥见之物已经不是虚幻之物,而是铅汞相合之物的“精”,就是说其大药无精不成真。

元神本是藏于离火之中,得木气之魂阳成真汞,其作用并不是在这个时候控制思维,而是由其下行南国,南国是身体中的下丹田,八卦中是离位。直接作用到能量的来源之地肾藏之中,肾水之地为坎。手指玉橄榄,手是操纵事物的基本代表,玉橄榄有几种意思:一是从橄榄形的宇宙全息信号中获取控制能量的智慧和方法。二是指恍惚之中所能看到的某种事物。这种事物是在“云气浓”后看到的,是火候成熟的象征。前者是阴性的控制和暗示,后者是阳性的作用的运用。

由于铅汞的上下换位,使人体内的四象位置发生了变化,已经不能用常道的方法去固定认识。

震兑已经不能代表东方和西方,坎离也不能代表北方和南方。因为元神和元精的运动使整个体内的四象位置按道性贵反的原则作了颠倒的调整。

斗柄一指,万象移动,玄武一运,万物萌生。这个时候人的意识很重要,非假意识而是真意识,所以人在修炼中有个“真意识”的训练阶段。是要靠一步步培养而成的。这就是讲的真意(中土)的运用问题,要会用此法攒簇四象,就一定要在平时先培养阴阳颠倒配合的关系(道性),以此来调动药物,然后在关键性的时候利用师传之真意使整个颠倒运行的系统在玄窍的作用下得此天地造化之根。当然这个根是从隐态获得的。

这个时候再论火候就不象筑基阶段要认子午卯西。因为这个时候的人体进入先天状态的运行中,火候的关键是直接与人体性命的起始(生命的孕育时刻)相通,玄中的师父和自己的元神要从系统中运用这个起始信号调整火候的节奏。所以说冬至不在子,谈到沐浴法,进退已经不能由识神控制。再用卯酉来形容火候时刻,那仅仅是打比方了,而不是具体的卯、酉之时。

药的积累成丹是逐渐靠阴阳两者的物质相合而成,乌肝是指得肝木魂激发出来元神真汞,也指太阳之能量因子逐渐被采进。兔髓是指靠肺金引动的元精真铅,也指太阴月亮的阳精被返还的过程中所积累,这种积累是一定要通过昆仑的。天门百会穴所采进的真气(阳进)和体内的真药(阴性)吻合在一起,所以如琼浆玉冰降至丹田之中,逐渐由小蓄积到大。先如黍米,后则为一寸方园。

从外采来的混沌之气包含了虚空的全息信号。虚空的全息信号又囊括了三千大世界的所有存在,这就是手指玉橄榄的另外一层含义。如果说金丹的作用为什么这样神奇和巨大,就是因为一粒米大的小中包含了天地的造化生机和能量。有此一物生,则必有二龙抢(戏珠)。  天地是上下的代称,也是万物生发的譬喻。真液是人的元神与元精的混合物,两者含有日月的精华,既有性的一面:神、心、性,又有命的一面:身与形,这性命之中同样也各自有其阴阳,明白了这个配合才能称得上是天地合而甘露降。除此之外还要懂得坎离作为人性命的基础(心肾),其中所藏的元神和元精的关系概括了三千大世界的基本存在方式,由此一物就可以化出三千大世界来。

真汞如龙,从肾下引真药。肾下为东海。真铅如虎,上行西天(指肺中),西山为肺金所居之所。这两者的交叉换位,各自获得了相吻合的能量及阴阳信息。通过了数次的循环后就激烈地在腹中发生反应,就象两兽争战一场后化作丹沉降于下丹田。

肺魄(金)中的阴中之阳尤如树干,树干上开出的汞叶就是阳中之阴。玉蒂是肝魂(木)的阳中之阴与肾水中的元精(阴中之阳)相合而成的铅枝。铅是阳,枝是阴。坎离之交合这个时候就完成了第二次相反相合,由于先天元神信号的调控所以才能保障整个过程的自动化而没有休闲的时候,乾坤经过了多少往复已经记不清了。这就是神的自化作用。

真药在进阳火退阴符之时是人生命由被动走向主动的过程,是夺天地之造化的时机,所以是有危险的。这就是过去所说的“九死一生方至真”。抽添时当然是应该谨慎把持自己的立场,不要用后天去干扰。时间的漫长与短暂期间是相对地克服矛盾。如果在三万刻的过程中想克服到没有遗误,那的确是用主观意识和所学的知识不能解决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所以,用还是要用元神,修也要由元神去修,炼也要由元神去炼。

一旦阴阳交合没有误差,其过程则同怀孕生孩子一样,生一个也就是生以万千,因为金丹里含有生化机制,所以不要担心元神出去以后不能分神化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