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神话传说推测汉人起源 - 范文中心

通过神话传说推测汉人起源

12/25

根据神话传说推测中国起源

最近看了国外写的一本书《全球通史》,其中对于中国的起源与我们曾经在历史课本上的观点相去甚远。因此我对于这种观点产生了质疑。中国最早的奴隶社会到底是夏朝还是商朝?所谓的炎黄子孙到底是否存在?

我很关心民族古老传说,所以看了很多这方面的书,有句话说“上帝让谁疯狂,就让谁去研究神话”,中国的神话太纷乱了,神只诞生顺序和地位模糊不清,各种典籍记载颠倒错乱。我们只能从更加可信一点的典籍中慢慢理清顺序。我的目标是找到中国人最早的神话祖先,找到中国最早的民族构成。

首先我据我所知,神话传说资料的价值分成三种:

【第一种】战国以前的资料,包括甲骨文,帛书。以及《诗经》等,这一部分资料被后人改动的可能性很少,可以作为最真实的资料来解读。当然以我们的能力是无法参透的。

【第二种】战国至秦朝前的资料。比如传说中的《尚书》,《庄子》,《吕氏春秋》《山海经》。这一类的书的特点是成书晚,很多上古神话经过战国的纷乱和道家的改造,已经偏离原版不少,而且,这些书籍经过了秦始皇焚毁,汉代重修。很多都已经不忠实于原著。

【第三种】汉代及以后——比如《史记》。这就更无法说明上古神话的原貌了。

之所以先说明白,是因为我们读到的资料的价值,根本不是平等的,越往后的资料,证明价值越低下,因为它们很可能以讹传讹。所以,要进行神话传说的研究,也要明白我们看的书到底是不是汉代新编的书。而且,即使列出长长地书单,只要那里面都是汉代及其以后编纂的的,其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汉人的祖先是谁?很多人说是黄帝。我也曾经考证过很多资料,最后很遗憾的得出这个结论。黄帝这个传说应该是比较晚形成的,所以不是中国最古老神话的起源。

《诗经》从上故事说到春秋,没有一点提到过黄帝,春秋其它典籍,包括甲骨文出土,也不曾提到过黄帝。即使被怀疑是汉代伪书的《尚书》,也不提黄帝。黄帝的传说,从庄子开始,一直到司马迁普及。基本集中在战国期间。所以我认为黄帝的传说并不是我民族最古老的神话。

到了汉代,儒道的影响下,司马迁阅读战国书籍,将黄帝的神话结合宗法观念,创造了黄帝血统的中国神话,就是我们熟悉的,黄帝战蚩尤,然后子子孙孙,比如颛顼,帝喾的子孙,建立了夏商周,中国各地都有一个祖先了。实际上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神话跟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基本不同,为了大一统而做的牵强附会。按今天的说法,是这个民族的伪神话。 正如司马迁自己所说:“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训,荐绅先生难言之。”况且太史公先生也曾有过“主观臆断”的前科,因此对于黄帝的可信性又有所下降。在我看来,三皇五帝这个传说,它的形成是在战国末期。“帝”这个字在商周专指至上神,类似于天。是不可能五人分享的。而到了战国,帝的概念就模糊了,甚至秦王和齐王前后称“帝”。类似于“黄帝”“炎帝' 的说法,是道家兴起之后受到五德始终的观念影响,制造出的仙人。故而道家又称“黄老之术”。是道家为了压倒儒家的尧舜禹而制造的“超级祖师爷”。

最早,构成汉族主题的是两大民族,夏和东夷。傅斯年的《夷夏东西说》写的比较明白。我就不再多说,夏民族的祖先,能够找到的最早记载是诗经《诗经 长发 》“浚哲维商,长发

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这是关于夏民族最早的祖先大禹的最早记载。

至于商朝起源,诗经上有2条,“有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东夷崇拜鸟,出土的陶器和饰品无不带鸟型。对于这2条,后来的人用这个神话解释,大致是说得通的。

《列女传》曰:“契母简狄者,有娀氏之长也,当尧之时,与其娣浴于玄丘之水。有玄鸟衔卵过坠之,五色甚好,简狄与其妹娣竞往取之,简狄得而含之,误而吞之,遂生契焉。简狄性好人事之治,上知天文,乐于施惠,及契长而教之理,顺以序。契之性聪明而仁,能育其教,卒致其名”这段文字主要说明的事商高祖契的出生传奇。同时,甲骨文出土也证明了商的高祖契确实存在。商朝是玄鸟被女人吞吃后感生的,是上帝的孩子。

而周的祖先后稷的出生,跟商的祖先很像《诗·大雅·生民》说:“厥初生民,时维姜嫄”亦即《史记·周本纪》所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周的母系祖先是姜嫄氏。

然后呢?怎么出生的呢? 诗经上说“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因为无子,去踩那天帝的足迹。) 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胎儿渐长,胎儿震动。) 载生载育,时维后稷”。也就是还是踩着上帝的脚印感生的!!

又有人拿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等说了,后稷和契,都是一个叫帝喾的人的子孙。因为帝喾是颛顼的后代,颛顼是黄帝的后代。

这个帝喾,也实在太牵强了,《诗经》里的“帝”这个字从来没有其它人可以代替,出现上帝,昊天上帝也有过。我分析,帝喾就是上帝,是为了跟黄帝联系在一起,而创造出的过渡性人物。

帝喾实际上是上帝神话的人格化表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王振中的观点就是这样,商族的始祖是契。帝喾既非商之祖先,亦非周之祖先。帝喾的原型为商代的上帝,它是把上帝人格化后,先转化为《山海经》中的帝俊,后又转化为帝喾。转化为帝俊的做法当为东方系统的人们所为,帝喾既然并非商之始祖,那么,甲骨文中的“高祖 ”也就应当是“契”亦即“离”而非“喾”。

所以我的观点就是,炎黄蚩尤出现的太晚了,极有可能不存在。中国古老的神话中,夏的祖先是大禹。商和周的祖先都是上帝借助它们母亲的肚子生下的神子。然而至于大夏的存在性真是与否,以我的能力就不得而知了。即便到这里我也是极大地参考了许多历史学家的观点。而且由于参考的是二手文献(好多古文确实看不懂)所以我的论述有很多的不可信性。再加上神话传说本身的推断性更使本文部怎么可信。而我们的希望就是了解更多的神话让我们证据更充分,生活更丰富。


相关内容

  • [转载]历史新解:鲜卑族的崛起与O3
    历史的迷雾再一次拨开,历史记载.文化对比与分子人类学证据的碰撞再一次很好地揭示了东亚最"嚣张"的一类Y单倍群-O3-M134*(即F444)的来源与扩散的路线图! 1 鲜卑族来源后裔Y-DNA测试结果 最近一例Y测试结果 ...
  • 诗的起源和
    诗的起源和<诗经>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历史最久的一种样式.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要靠文字记录才能流传,而最早的诗歌是人们的口头创作,靠口耳流传,可以不依赖文字.像<左传>所记的宋国筑城民夫们讽刺华元的 ...
  • 汉赋渊源论
    作者:刘慧晏 东方论坛 1998年07期 汉代赋作有骚体赋.散大赋和小赋.在三者中,能代表汉代文学特色的是散大赋,能代表汉家帝国气象的也是散大赋.汉代在中国文化史上是大交融.大交汇的时代.汉赋,特别是散大赋如同汉代其他文化式样一样,在文化上 ...
  • [圣经]里亚当和夏娃的故事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讲的是分离与失落的故事.我们不妨相信这是一件真事:我们不妨将这个故事看做是一种道德范式:我们不妨可以在其中看到一种寓言,那就是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脱离了母体.这件事情在许多层面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个 ...
  • 先秦两汉文学
    先秦两汉文学 学习先秦文学(古代文学)的基本方法 •1,注意文学史和作品相结合,以史为线,而以阅读作品为主. •2,知人论世,做到明史.明人而后知文. •3,培养研究型学习的习惯,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先秦文学总论 •先秦" ...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迁 历史上的中国经过历代战乱,真正的炎皇子孙在中国的国土上已经没有多少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是由百越集团.苗蛮集团.华夏集团.戎狄集团融合而来的.也既现代科学证明的四大基因集团.华夏集团在历史上最残烈的一次灭绝是蒙元帝国的 ...
  •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的起源 客家人,又称为河洛郎.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影响最深远的民系之一. 客家人的历史 客家人的祖先源自中原,是从中原迁徙到南方,是汉民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分支.因为身在异乡,对于故乡河洛 ...
  • 刘姓的历史
    刘姓的历史 一.刘字的含义 刘姓有"王者气象",刘汉王朝构成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潮,自此中华民族之主体被称为汉人.汉族,中国的语言文字被称为汉语.汉字. 树有根,水有源,作为中国第四大姓的刘姓,它的根和源到底在哪里呢?中国 ...
  • 鄢烈山:冤家宜解不宜结-- "走着聊"专栏台湾行随感之四
    冤家宜解不宜结-- "走着聊"专栏台湾行随感之四 鄢烈山 翁先生对我说,您要是早告知,我可以安排您与台南的官员见面聊一聊,观光局的朋友可以带您去体验一下关子岭温泉,那可是世界第二,仅次于意大利的温泉.我们台南人对陆客是很 ...
  • 腐败制度下的官吏盗墓
    与王侯的出现一样,从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开始,便产生了帮助统治者管理国家的一个上层社会阶层--官吏阶层. 在我国,从有准确的文字记载的夏朝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官吏制度.此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官吏制度越来越完善.统治者把帮助他管理国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