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旅游文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 范文中心

桂林旅游文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10/25

桂林旅游文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桂林既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 又是享

誉“山水甲天下”的山水旅游名城。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桂林旅游文化已形成

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近几十年来,桂林旅游业欣欣向荣,每年数百万的游

客带来的文化与当地文化冲击和融合,使得桂林的旅游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增添

了新的元素。了解桂林丰富的旅游文化、其发展过程及其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和探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

现旅游与文化融合,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为旅游文化产业,从而形成为一种新

型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桂林;旅游文化;对策研究

1桂林旅游文化研究

1.1.1旅游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在内的社会现象。旅游

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

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

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

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

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

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

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

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1.1.2旅游历史文化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

的旅游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

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

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

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

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此外还留

下了许多古迹遗址。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

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如马君武、李任仁、白鹏飞、

李宗仁、白崇禧等一大批出生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使桂林成为“文化名

城”。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桂林今后开发人文旅游打下了基石。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已形成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

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

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等。桂林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

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桂林包含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

族。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的桂林民间节庆活动也特别多,风情浓厚的风俗,已成当

地旅游的一大风景线。各民族共同的民间传统节日,如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

苗年、禁风节 等。此外,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吸引游客于

1992年始举办山水文化旅游节。

1.1.3旅游美食文化

对于游人来说,美食是极具吸引力的。桂林的吃在全国可是有口皆碑的,地

方风味独具特色,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餐饮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淮扬菜、闽

南菜、潮州菜、西北地方菜、广西少数民族风味菜等也在桂林形成了气候。时尚

餐饮也在桂林悄然兴起,比如受年轻人喜爱的正宗西餐、中式简餐等。桂林的街

头小吃如糯米鸡、桂林米粉等也让游客留连忘返。桂林有六处主要美食街:滨江

路美食街、解放西路美食街、普陀路美食街、桂林美食城、雉山路美食街和最有

名的桂林人旺角美食街。

1.1.4旅游山水文化和经济文化

桂林是“喀斯特地貌之乡”,处处皆美景,5A 级景区有漓江、乐满地主题

游乐场,阳朔的西街,兴安的猫儿山、灵渠,资源的八角寨、宝鼎瀑布,龙胜的

梯田等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桂林市相继形成了正阳步行

街、中山中路、滨江路等游憩商业街。为满足更多游客的旅游需求,桂林还开发

了愚自乐园、刘三姐主题公园等融入外来文化的主题公园。桂林市的旅游文化日

益丰富多彩。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

1.2 桂林旅游文化对桂林社会与经济的影响

由于山水与湿润的气候是桂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桂林乃至广

西地区一切生产、生活的创造都以此出发,形成带有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在

特定的历史—环境条件下,一种文化就是一种与自然界和其他文化影响它的技术

成分,并通过技术成分再影响到它的社会成分和观念成分。”在此影响下,文化

旅游活动中的生产、生活、娱乐、节庆、信仰等各方面都带有明显的民俗文化特

征。

1.2.1 桂林旅游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桂林旅游文化是广西特色旅游文化的精髓,它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变异性

的特点对自古以来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开放性——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作为中国的西南出海口,

给了广西向外伸展的机会,先民们或飘洋过海,或通过贸易开展隐性的文化交流。

由此,不但引进了海外的花果、农作物品种,更为重要的是印度佛教,西亚伊斯

兰教和欧洲基督教及其各地文化也此流入了广西地区。正因如此,桂林才成了中

国近代农民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2、多元性——满足社会大众的社会需求 桂林民俗旅游文化的多元性表现为多

民族、多类型、多层次的文化相互依存。不同民系的民俗旅游文化,体现了桂林

民俗旅游文化的多元性和不同民族对不同层面文化的心理需求与社会需求,使民

俗旅游文化显示出广泛性和生动、朴实的适用性,富有极强的生命力。

3、变异性——生活习惯产生或更替的动力 任何一种类型的民俗文化在其演变、

发展过程中,在与其他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和沟通时,都要受到地域、时代、民

族心理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影响,因而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文化冲突与对抗。

桂柳官话的出现就是的典型例证。

由于桂林地区民俗旅游文化所具有的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也使得中西

各种文化在广西这种特殊的地缘条件下,完全按照广西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审

美、信仰观念去理解、加工、改造,形成了符合本民族的心理、要求和愿望的民

俗文化。桂林地区民俗旅游文化的变异性,促使民俗旅游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成

为民俗旅游文化变革的动力,成为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创造源泉。

1.2.2 桂林旅游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 第三产业创造的价值不断成攀升态

势, 从2000年至2005年,第三产业从789.90亿元增长至2679.94万元,增幅达

239%。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一直在37.4%至38%间浮动,可

见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的各个指标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表1)

出口总额从20.38亿美元增至132.82亿美元,增幅达651%。国际旅游人数也稳

步攀升。

2. 桂林旅游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对于桂林旅游文化本身发展的不足

首先,缺少历史文化名城标志性的文物景点和城市形象标志。桂林的文物古

迹遍布在桂林的各个景点,但只有少数对外开放的历史文化景点。由于没有推广,

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尚未开发。桂林大量品位很高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现仍处在

“养在深闺人未知”的尴尬境地。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景点的建设,是桂林

当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建筑文化方面,桂林至今没有一处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令人印象深刻,

以致将城市旅游想象与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建筑、街头广场或艺术雕塑。

就像上海的外滩、背景灯天安门广场、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美国纽约的联合

国大厦和自由女神像那样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让旅游者向往的必游之地。桂林

的城市道路建设更为薄弱。对于提高桂林市整体形象来说,需要一些能体现旅游

名城的内在文化的建筑,桂林在这方面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再者,对于民族文化

方面,在发展旅游的时候,对于民族文化的把握与发展还是有所欠缺的,如少数

民族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在文化内涵的表现方面还有待发展。还有,对于桂

林旅游文化的创意产品方面的发展还是不能补给的。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桂林传统上具有的战略优势不复存在,逐渐被一些新兴旅游城市赶超, 旅游业发

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旅游产业已进入了重大战略调整期。桂林旅游文化创意产

业还没有把创意元素注入旅游业, 这样也很难产生新景点、新文化、新服务, 还不能弥补了传统旅游产业的资源禀赋性的不足, 对于扩大产业市场需求是没有利的。

2.2、一些旅游从业人员历史文化素养欠缺

旅游从业人员,不仅指一线的旅游从业者,还包括旅游研究者、规划者和管理者。高素质文化旅游从业人员的缺乏,影响了桂林历史文化旅游的发展,在实践上也产生了一些失误,一些导游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文化素养,在景点介绍时常把历史文化所涵盖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遗漏或讹传,直接造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低下。

为了桂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市民的旅游文化意识。现在缺乏的是一种旅游文化氛围,一种全民为游客推广桂林文化或者广西文化的桥梁,作为桂林市民,欠缺对桂林文化的整理掌握,不能很好地向外来游客展示出本土的文化特色。如对于少数民族文化,许多桂林市民也不是很了解,这样就会影响到桂林旅游文化的推广及发展问题。

2.3、旅游业发展的现代化,缺乏对历史人文遗迹的保护、开发不够科学

由于对桂林文化名城的地位和作用没有足够的认识,桂林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曾一度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例如为了兴建漓江饭店,将桂林四大名池的“白龙池”及著名学者“马君武故居”、“王鹏运故居”全部拆除,使这些历史遗迹在古城桂林完全消失;反映桂林的抗战文化城的文化街——桂西路已经变成商业街,让桂林失去展示深厚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载体。

现在旅游也的发展,同时不断地进行现代化改革。

2.4、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认识滞后

桂林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然而,由于“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知名度,影响了人们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悠久历史文化的注意;也由于桂林以山水的名望赢得了旅游业的辉煌,导致人们忽略了对城市历史文化的旅游开发的认识。由于认识的滞后,城市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城区周边的优质资源应有的旅游价值未能充分发挥。

2.5、对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深

桂林市的旅游资源普遍存在对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与底蕴挖掘不足的现象。如桂林老八景之一“舜洞薰风”的虞山,《史记? 五帝本记》记载:“舜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与苍梧之野。”开发虞山本应紧紧将风格锁定在厚重的上古历史上,但新建的虞山公园除对虞帝庙、南薰楼、南薰亭等景物进行恢复外,人们在建筑形式上看不到上古中国历史文化的苍劲与厚重,而突出的印象却是仿清颐和园石舫和欧式风格的圆拱门。

2.6、开发形式比较单一、内容单调

当前桂林开展的历史文化专项游,虽分为一日、两日和三日游,但其内容是单一的历史文化景点,没有充分与山水风光景点结合在一起。虽然桂林的历史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且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其影响力自然无法与西安、北京、开封等国际国内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都相比,加上长期以来人们对桂林山水旅游的刻板印象,很难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产生认同感。

2.7、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低

目前桂林旅游对外宣传的核心仍是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历史文化尚未被作为一个品牌正式向国内外隆重推出,宣传力度不够。调查显示,近半数的游客不知桂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 发展桂林旅游文化的措施建议

3.1 旅游文化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灵魂,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桂林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品位,使旅游文化达到新的高度。在立足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增添的活力,桂林旅游文化创新应着力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精华, “把桂林山水的优势发挥到最佳点”【1】。

3.2 把握宣传效果

良好的宣传不仅是让大家知道景点,更要宣传出景点的特点,文化特色,打造一处具有良好审美效果,令人影响深刻,与城市旅游形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特色景点,漓江、象鼻山算是桂林的特色景点,但环境保护方面做得不足,宣传力度过大,致使有些名不副实。将特色景点加以保护、开发,再进行适当的宣传,加深游客的印象。并注重在宣传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桂林精神。

3.3重视旅游文化的建设

现在的旅游景点大多趋同于一种风格,讲究城市式的建筑,违背地方特色和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欧式建筑,宏伟的大门到处可见,桂林的虞山公园,建拱门、设喷水,欧式情调,以此纪念虞舜实为不妥,旅游者的初衷是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和环境,感受不一样的文化氛围。而这样的旅游规划显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因此,在旅游文化的建设中,要结合城市的实际,结合周围环境,以当地文化底蕴为基础,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形成属于自己的特色。如桂海碑林、象山、伏波、叠彩等景点,尽皆精品,具有很好的文化和传说,应突出亮点,多加修饰。

3.4 打造旅游桂林形象。

在旅游服务方面,强化全体市民的旅游文化意识和城市荣誉感,旅游地居民的态度也会影响到旅游者的旅游体验感,因此有必要加强本地居民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真正实现“让心灵美与上水同美”,创造桂林市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

3.5 加强环境保护

桂林属于生态旅游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得名,桂林旅游客流量大,若只注重发展,不考虑环境的保护,那桂林旅游将不能持续发展下去。现如今,漓江问题日益突出,江边隐隐一股恶臭,严重影响了桂林的旅游形象。生态旅游城市如不尊重自然环境,这是旅游发展的一大败笔。将文化特色与优美景色结合,才极具吸引力。

4. 小结

桂林的旅游文化丰富多彩,既是当地宝贵的遗产,也是国家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它给游客带来了旅游的享受,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经济快速发展的机会。但是近几十年来由于旅游的大幅度开发,旅游文化也遭受了一定的破坏,或者由于商业的炒作失去文化的本质,或者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流失,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游客提高自身的公共意识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会公德,当地政府应时刻注意旅游文化的发展,实施适当的措施保护当地文化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这样才能保证旅游文化得到保护与当地社会和经济得到发展的双赢目的。

参考文献:

【1】粟尚正. 铸造“甲天下”的不凡品格—对桂林旅游文化建设

的思考[M].2005.


相关内容

  • 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调查研究
    大学生社团发挥有效作用的调查研究 肖湘君,余生艳,庞力峰,吴 丽,文 婕,杨 茵 (桂林医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大学生社团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大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 ...
  • 1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难"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旅游专业学生"就业难"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 摘要:通过调查,分析了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就业率低的主要原因,并从政府.学校.企业.学生个人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旅游专业学生行业就业率低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率低: ...
  • 广西现代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  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十二五"期间,广西畜牧业发展成效显著,但生产能力和水平不高,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低,畜牧业社会化服务滞后.本文拟从养殖方式.养殖结构等方面对未来广西 ...
  • 对我国旅行社员工激励机制的思考
    <前沿> 2005年第6期 ( 天津 300073) [提]目前我国旅行社员工呈现出流失率过高的现象, 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我国旅行社员工激 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并就旅行社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充分 ...
  •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奖
    第五届"中国教育学会奖"优秀教育科研成 果评审情况介绍 为纪念中国教育学会成立 30 周年,检阅近 5 年来我国群众性教 育科学究和教改实验的成就,推动教育发展与改革,推动教育科学研 究事业的进步与繁荣,中国教育学会决定 ...
  • 摄影理论研究书
    摄影理论研究著作 [美]苏珊.桑塔格:<论摄影>,艾红华.毛建雄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7月. [法]罗兰.巴特著:<明室>,赵克非译,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月. [德]瓦尔特.本雅明:< ...
  • 论人工智能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第22卷第2期2OO2年4月 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学报 JOURNALOFGUILININSTITUTEOFELECTRONICTECHNOLOGY VO1.22~NO.2Apr.2OO2 论人工智能对人类认识的影响 刘枚莲1~刘海波2 (1. ...
  •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的构建
    摘要:公益慈善组织公信力重建的有效途径,不仅在于组织本身信息公开与诚信自律,更在于充分发挥以他律为路径的失信惩戒机制的惩罚.震慑与奖励功能.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尚未形成.构建失信惩戒机制应从理念原则.规范体系.组织系统.设备系统全方 ...
  • 全国甲乙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名录
    全国甲乙丙级旅游规划设计资质单位名录 1. 甲级旅游规划设计单位 (目前共有42家) 国家旅游局公告[2002年第9号]2002年6月24日{9家}.国家旅游局公告[2007年16号]2007年12月18日{17家}.国家旅游局公告[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