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6.14 - 范文中心

会计学毕业论文6.14

09/18

引言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1引言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夫·泽夫(Stephen Zeff)1978年在《“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中指出:“经济后果”指的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会计准则作为生产与提供会计信息的规范,不是一种纯粹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这一点早已由西方实证会计学派所证明。因此,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既得利益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割,而这种“社会性后果”的表现是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更具体的表现就是一个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对其市场价值产生的影响。那么作为计量属性之一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它的引入也必定存在某些经济后果。

公允价值作为近年来影响最广泛的会计前沿问题,至今仍处于争论之中。虽然各界对公允价值的理解和应用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认识,但是,人们已经逐渐认识到完全按照历史成本进行计量所产生的会计信息越来越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经济资源的内存价值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此,基于价值计量、更侧重于反映企业现在和未来状况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认可。目前,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会计准则中日益显现其重要地位,其应用范围一再扩展。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公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然而在此次愈演愈烈的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中,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认为第157号美国会计准则要求金融产品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的规定,对加重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那么公允价值对给经济带来的后果有哪些,怎样权衡其中利弊?因此,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对改进我国金融市场环境并为公允价值的有效运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1.2文献综述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就已经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达成对会计准则性质的共识——经济后果观。会计准则作为一种标准,它不单是作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为一种技术手段被用来指导会计时务,它更是一种具有经济后果的制度规范。公允价值因其潜在的高度相关性,受到了美国会计界的高度关注。从1975年开始的三十多年的时间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公允价值在美国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

威廉·斯科特(William R.Scott,1997)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分析了美国现行以公允价值为导向的准则,并指出:财务报告中有很多项目在用公允价值,而且还在增加。许多传统项目只是部分应用了“计量观”,如成本与市价孰低、长期负债、最高价值测试。在成本与市价孰低和最高价值测试中,减值的资产在价格上涨时不会再转回。尽管如此,部分使用公允价值对决策是有用的,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公司财务状况和前景的重大变化[1]。

怀特(White,1991)在《存储机构瓦解:银行及储蓄机构公共政策教训》一书中指出:历史成本模式由于其固有的后顾式缺陷,应尽快改革。而银行及储蓄机构应采用前瞻式的现值会计[2]。

莫里斯(Mollies,1992)等人在《银行的市场价值会计:支持与反对》一文中指出:尽管市场价值会计会导致盈余和资本的波动,并且存在精确性问题,但是由于反映了银行的真实风险,因此优于精确但相关性不大的历史成本数据[3]。

奥尔森(Olson,1992)的《SFAS No.107:披露公允价值的挑战》、苞登那(Pazdena,1990)的《银行倒闭,丹麦模式》认为:公允价值披露可以解决历史成本隐藏的银行管理层的错误,对银行的投资组合采用市价计量具有强化管理银行风险的激励,保护储户等优点[4]。

1992年,美林银行的《要求披露公允价值: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的坏消息》和《银行的盯市会计:会计和估值含义》两份报告中指出:FAS107要求披露的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投资者识别绩优的金融机构,会影响股价,从而改变企业管理者行为模式[5]。

门哥儿(Mangle,1998)在《商业银行市场价值会计的可行性》一文中,综合论述了商业银行市场价值会计的必要性。他认为:市场价值会计具有决策相关性,有助于建立合理的破产标准以及资本充足性监管制度,减少历史成本会计对管理层操纵利润的负面激励,并可保证所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都得到确认[6]。

截止2004年12月底,FASB共发布了153个财务会计准则,与公允价值有关的会计准则有60个。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已经于2007年3月完成了有

引言

关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公允价值选择权的最终准则。

即使在最近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面对巨大的政治和企业压力,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2008年9月30日针对非活跃与非理性市场情况下采用公允价值的会计处理方式而发布的指导意见中仍然坚持第157号准则的原则,并未暂停公允价值的使用,只是要求企业在为资产确定其公允价值时,如果该类资产缺乏活跃的公开市场交易,则可以通过内部定价,包括合理的主观判断来确定其公允价值。

从美国的公允价值应用情况可以看出,公允价值仍然是会计计量未来的发展方向。任何一个国家要跟上国际会计发展的步伐,融入国际经济一体化,都必须主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其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经历了从金融工具到非金融工具,从表外披露到表内确认的过程。

我国对公允价值的运用经历了“先用后弃,禁而又用”这样几个阶段。2006年2月,以IFRS为蓝本、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颁布了新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其内容无论是从结构上还是从具体项目上看,都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地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地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

夏文贤,吴益兵(2003)认为:某些新行业、新领域和新业务中,历史成本计量属性难以满足会计核算需求。如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其不要求初始净投资,或要求很少的净投资,历史成本对其无能为力,只有公允价值才能对其进行准确地确认和计量。采用相关性更大的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和负债无疑更为准确。再如,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理也使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这样,新准则从原来重点关注工商企业,扩展到了其他新的领域。

谢诗芬和戴子礼(2002)认为:公允价值有深厚的十大理论基础,它符合经济收益概念、全面收益概念、现金流量制和市场价格会计假设、现代会计目标、相关性和可靠性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本质特征、未来会计确认的基础、现值和价值理念、计量观和净盈余理论以及财务报表的本原逻辑[7]。

葛家澍,杜兴强(2004)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一书中,分析了运用现值的一般原则,并介绍了计算现值的方法及现值技术在负债计量中的使用。葛家澍,杜兴强指出:目前的财务会计计量一般体现为重成本轻价值的特征。历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史成本虽然具有可验证性,然而无法揭示资产的经济实质——未来经济利益,在软资产的计量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这个缺陷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严重背离。资产负债表项目按照价值模式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将有助于夯实利润,确保企业的干净盈余,提高利润的信息含量[8]。

李明辉(2005)分析了公允价值应用的市场条件,认为公允价值建立在市场完美性和完全性假设之上:当有活跃交易的市场报价时,市价就是公允价值;当不存在公允市价时,则需运用现值等技术进行估计。由于可靠性的限制,公允价值不能完全取代历史成本。同时,出于对可靠性及成本效益原则的考虑,在我国不具备广泛采用公允价值的条件[9]。

潘立新(2001)从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的角度,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他认为:由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现阶段的运用达不到反映经济差异的目的,甚至还不是基于市场的判断,因而可能扰乱市场秩序,引起社会财富的不公平转移,因此,在我国现阶段不宜运用公允价值[10]。

但向铮(2003)认为,由于会计准则存在经济后果,而通过会计数据等人为的非生产性活动来增加自己的非实体性的经营果,制造对自己企业利好的消息,无疑是一桩“低成本的买卖”。那么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果,并且概念本身的模糊性为公允价值的确认提供了操作的空间,也为企业的盈余管理埋下了伏笔,某些人可能利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寻租[11]。

综上所述,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不可逆转的,但同时公允价值也的确存在一些经济后果,本文旨在探讨应用公允价值时如何能将其经济后果降到最小。

1.3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的主攻方向是比较分析历史成本计价与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同之处,归纳总结运用公允价值产生的会计信息和经济后果,针对公允价值的弊端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体来讲,首先,介绍了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其次,论述了公允价值的相关理论,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进行了分析;紧接着,介绍了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和相关问题;接下来,运用归纳法分析总结了公允价值在美国和我国运用中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最后,根据目前我国公允价值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公允价值概述

2公允价值概述

2.1公允价值的定义

对公允价值如何定义,目前各国会计界对其存在多种理解,其中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我国财政部公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95年6月颁布的第32号准则给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者负债清偿的金额。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96年在其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5号(FAS125)《金融资产的转让和服务以及负债清偿的会计处理》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一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自愿的双方在当前交易(而不是被迫或清算销售)中据以购买(或承担)或销售(或清偿)资产(或负债)的金额。1998年,FASB在FAS133《衍生工具和套期活动的会计处理》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FAS125中的一样。2000年,FASB在第7辑财务会计概念公(SFAC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和现值》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仍然与FAS125中的相同[12]。

2.2公允价值的理论基础

任何实用模式的构建都离不开理论支持,从公允价值的涵义可以看出,“公允”起源于产权保护,而对“价值”的认识离不开对价值内涵的探究。因此,产权理论、价值理论、会计目标理论及会计计量理论共同构成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基础[13]。

(1)产权理论。公允价值计量是产权利益均衡的需要。一般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为市场经济秩序是靠法制保护的产权体系来维护的,因此又可以说市场经济是产权经济。产权经济的核心问题是产权的界定、安排、交易与保护,这其中最为基础的问题是产权的计量问题。平等、公平、等价、自愿与诚信原则代表了产权制度的根本要求,而资源配置、激励和外部性内部化则是产权的三项基本功能。公允价值不仅充分体现了产权制度的这一根本要求,而且有助于产权的清晰界定,有助于产权制度的合理化,有助于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从而有助于产权功能的实现。

(2)价值理论。公允价值计量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要求。会计的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有用的会计信息应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商品的内在价值或真实价值是供求双方在交换过程中形成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的均衡价格,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交易价格围绕均衡价格上下波动并不断向其靠近,公允价值是现实条件下最符合均衡价格形成条件的交易价格,因而是最贴近商品真实价值的交易价格。

(3)会计目标理论。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目标逻辑推理的必然结果。在会计领域,会计目标处于会计理论的最高层次,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导向,也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存在的基础。会计计量与会计目标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同的会计目标理论会形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思想,会计计量又是实现会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即所有会计计量行为,特别是资产计量和收益计量都是围绕特定目标进行的;所有计量方法都是实现会计目标不可缺少的技术。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无非是要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从而保证会计目标的实现。

(4)会计计量理论。公允价值计量是会计计量模式的合理选择。会计计量模式包括由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组合而成的基础计量模式和建立在基础计量模式之上的运用计量模式——资产计价模式和收益决定模式。就资产计价模式而言,以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在于为资产计价提供一个公允的计价基准,因而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就收益决定模式而言,公允价值计量为会计学收益向经济学收益靠拢提供了条件,从而有利于真实收益的确定。

2.3公允价值的基本特征

(1)公允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及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由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形成的交易价格。以这样的价格进行会计计量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对企业各利害关系人来说往往是最为公允的。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SFAS157号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有序交易是指计量日某项资产或负债出现于市场的时间足以开展该资产或负债通常所需的市场交易活动,并且交易并非被迫发生。所以,“公允性”是公允价值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特征,公允价值的“公允性”特征源于公允价值形成的重要前提—公平交易。

(2)暂时性。SFAS157号强调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这一时点,任何早于或迟于该时点的假设交易价格均不能作为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在初始计量时,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往往是相同的,因为此时两者的时间基础是一致;在后续计量或重新计量时,历史成本已经时过境迁,不再代表现时的公平交易价格,因而不再是公允价

公允价值概述

值。当然,在物价变动不大,其他相关因素亦未发生明显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在数量上可能完全等同,但并不能掩盖二者在时间基础上的本质区别。未来市价或未来成本的时间基础是将来某一特定时点通过折现可将其与公允价值置于同一时间基础之上。

(3)估计性。估计性是指除非计量日与实际交易日重叠,公允价值一般都不是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而是根据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采用某种估价技术得出的。正如井民雄士所说:“公允价值通常由市价决定,但在下述意义上,公允价值包括一个假设的市价[14]。”也就是说,公允价值可以是建立在实际交易基础上的实际交易价格,也可以是建立在假定发生的交易基础上的估计价格。事实上,从会计报告日这一特定计量日来看,大多数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都是靠估计得出的,因此,估计性往往被认为是公允价值的一个重要特征。

(4)相关性。从公允价值的定义我们知道,公允价值反映的是在特定的时点和特定的经济状态下,市场对资产或负债的定价。在完善的市场中,市场定价反映的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期望值,这个期望值中包含了所有影响该资产或负债价值的信息。而历史成本反映的是在资产获得时或者负债形成时市场对其价值的评价。市场对其定价所发生的变化只有在资产转让或负债清偿时才被反映出来,即被确认为利得或损失。显然,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得出的会计信息并不能将现今瞬息万变的经济情况及时反映出来。而公允价值所能提供的会计信息却能将这种变化及时的反映出来[13]。

2.4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

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原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而历史成本是经济资源取得时的原始交易价格,其实质是业务发生时的公允价值。从会计的角度来看,当公允价值被记录下来,就成为账面资产或负债的历史成本。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相比,能较好的披露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从而更确切的反映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及所承担的财务风险。

处于静态的经济环境时,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基础可以较准确地确定企业产出中的保值和增值部分。但是当处于变动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所代表和拥有的是一种生产能力或创造未来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此时,资产计量属性就有必要由历史成本转向公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允价值。20世纪后期以来,随着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风险和不确定性的加大,大量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相关性缺陷越来越突出,而价值计量尤其是公允价值计量则成为能够满足人们信息需求的最相关的计量属性。因此,现代会计计量逐渐以价值取代传统会计所强调的成本。由此可见,公允价值计量是由社会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会计计量发展的必然结果。 3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分析

3.1经济后果概述

3.1.1经济后果的涵义

自泽夫在其“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首次正式提出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以来,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不仅对实务界和准则制定机构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也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泽夫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15]。”他认为会计报告能影响经理人员及其他人员所作的决策,而不只是简单地反应这些决策的结果。威廉姆斯在其《财务会计理论》一书中将经济后果定义为:“经济后果是一个概念,它是指尽管存在有效市场理论,但会计政策的选择还是能影响公司的价值[16]。”他认为尽管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只要公司对其所运用的会计政策做出充分披露,市场便会识破由会计政策变动所引起的盈余变化,并对之不做出价格反应,但问题是会计政策的改变会影响公司的利润,而公司利润往往又是制定各种契约最常用的依据,因此会计政策会涉及到公司的契约成本,这就可能影响经理人员的决策行为,改变公司的投资经营活动,从而影响到公司的价值。

3.1.2会计准则经济后果的相关问题

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会计学界就已经对会计准则经济后果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并达成对会计准则性质的共识——经济后果观。所谓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是指各经济主体通过利用会计信息在他们中间进行财富的非公平转移而带来的经济后果。这种财富的转移是既得利益在不同社会利益集团之间的重新分割,表现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员工、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即根据经济后果学说,会计准则除了能对会计核算做出具体的技术规范外,它还具有经济影响性,不同会计准则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影响不同经济主体的利益[17]。会准则制定对经济的影响或者说是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表现有三个方面。其一,对财务报告等会计信息的接受者如公司

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分析

股东和其他投资人、债权人的影响。针对不同的报告信息,使用者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实施不同的决策行为。其二,对“搭便车者”的影响。由于会计信息是一种公共物品,在会计主体提供会计信息时,不仅法定使用者会获取信息,而且他的竞争对手、客户、供应商、雇员、中介机构、媒体等非法定使用者也可无代价地获取信息。其三,对报告公司自身的影响。报告公司为了获得良好的市场形象,可以选择使财务报告更“漂亮”的经济行为。这些影响的直接结果是有一部分人可能受益,另一部分人则受损。

3.2公允价值在国外应用的经济后果

3.2.1经济后果对美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影响

由于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并且它最终是体现利益分配上,倘若在制定会计准则的过程中缺乏广泛的代表性,必然会因为没能代表大多数利益主体而遭到谴责。因此FASB在代表性上做了根本的改进,使得它所颁布的准则得到众多利益主体的支持。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6年颁布的第1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将资本租赁业务由表外附注说明改为表内的负债项目予以披露。赫夫和托马斯就此项会计政策对公司资本租赁业务及其资本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第1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确实对公司的资本租赁业务产生了不利的影响[7]。由此可以看出第1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的出台对企业管理者的筹资决策行为确实产生了实质影响。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77年颁布的第1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将石油和天然气公司勘探油井的成本核算方法规定为有效努力法,取消了完全成本法(简称FC法)。有效努力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区别在于前者要求将废井的勘探成本费用化,后者却将其资本化。但经济后果学说却认为这一会计政策的变更会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产生不利影响,因为使用完全成本法的大多数是小石油和天然气公司,现在要求其改用有效努力法会降低其盈利,由此会使其募集资本更加困难,从而严重影响其勘探能力和竞争力。莱夫运用事件研究法就第1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是否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证实了经济后果学说,即第19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对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产生了影响。这一研究成果的意义还在于它提供了市场对没有现金流量影响的会计政策也会做出反应的证据,由此进一步强化了会计政策具有经济后果的论点。

3.2.2公允价值在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应用中的经济后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推广与运用公允价值引起了会计和金融界的强烈反响。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美国证监会和投资者代表认为这能极大提高信息的相关性,并能反映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真实价值,有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而以联邦储备委员会、财政部和金融界为代表则认为这是对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会计模式的极端背离,不仅会导致信息缺乏可靠性,而且将会造成金融机构收益波动变大,从而导致贷款决策短视化。

毫无疑问,对交易性投资账户而言,利率的调整造成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确认的结果往往有天壤之别,公允价值计量下的报表波动性更大。这是因为利率下降造成折现率降低,那么交易性投资账户中的公允价值增加,而历史成本下的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量则忽视了利率下调影响,实际上这形成了公司大量秘密收益准备。尽管公允价值的波动性不是由金融机构的自身经营导致的,但对相关利益人而言,这种波动无疑会更加有助于提升决策的质量[18]。

在极端情况下,当公司信用恶化时,公司债券的折现率的风险溢价会提高,债券价格降低,如果公司的总资产保持不变,那么公司的净资产则因此增加。尤其是对金融机构而言,当自身信用恶化时,折现率会上升,金融负债公允价值减少,银行利润及其资本相应增加(假设资产会保持不变);相反,如果银行信用状况好转,则银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增加,银行自有资本价值减少,资本充足率降低。在有限责任的前提下,银行违约风险增加会引起股东看跌期权(put option)价值增加。那么,出现这种有悖经济常识的后果,无疑需要我们在推行公允价值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一种妥协和折衷的处理态度。

通常而言,经济衰退时期,资产价格往往会被低估,被公允价值计量低估的资产往往会导致资产负债率等指标的提高,进而增加公司的筹资难度;但在市场非理性繁荣时,资产价格往往被高估,公允价值计量下的财务指标则往往被虚假地改善,提升了公司的融资能力。金融机构也往往会因单纯的报表质量改善而想要增加贷款,这无疑会助长经济的非理性繁荣,最终影响到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宏观的稳定。假设三家上市公司互相交叉持有对方股票,在市场繁荣时期,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司财务状况会大为改善。如果其中任一个公司利用自身的股票进行抵押贷款进行投资,资产的泡沫会越吹越大,导致公司管理层对风险的感知和免疫能力下降,一旦市场萧条,其中任一个公司股票价格出现下跌,则往往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因此,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往往会助长宏观经济景气下的乐观预期,而增大经济悲观期下的悲观预期,无法有效对冲和熨平宏观经济波动较大的预期。去年以来,由华尔街开始的次级债按揭风波

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分析

(sub prime mortgage woes)迅速波及全球。由于美国监管部门允许按照各自的模型计算次级债按揭公允价值,为吸引更多的资金进入,对冲基金刻意提高次级债按揭的账面价值。当信用评估部门降低债券等级后便引爆了市场的恐慌情绪,引起信贷按揭市场紧缩并且导致了市场流动性短缺。追本溯源,尽管可以将其风波归咎于信贷体系的无限扩张和信用衍生工具的过渡应用,但本质上,次级债按揭公允价值确认问题仍然难辞其咎[19]。

总之,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很有可能会成为“导致逆经济周期假象”和“宏观经济波动过大”的替罪羊,无法推脱公众对其推动经济失衡的指责。

3.3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经济后果

3.3.1经济后果对中国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影响

有效市场理论预测对于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的会计政策变化,市场不会有价格反应,并认为关键是充分披露,一旦对所用的会计政策充分地进行了揭示,市场就会根据会计政策阐释公司证券的价值,而不会被会计政策引起的利润波动所迷惑。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对准则及其制定过程的演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的会计政策是否也有经济后果,准则制定机构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是我国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平有效的会计政策所必须正视的现实问题,亟待会计实务界和学术界探讨。

在我国,上市公司的奖励计划和债务合同往往也是以公司盈利作为制定依据,因此与美国类似,契约成本无疑成为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动因。但由于我国与美国的政治环境不同,美国所谓的政治成本在我国就不一定存在,如果说在我国也有政治成本,则可能与美国的正好相反,即公司规模越大,政府越是予以重视和扶持,公司经理人员的政治任务越重,政绩对其越重要,因此经理会想方设法利用会计政策做大盈利,而不存在受到政府管制的风险。

3.3.2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应用中的经济后果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资产减值》、《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都有运用。

(1)《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规定,以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作为初始投资成本。考虑到被投资企业的商誉等问题,新准则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将很可能有大幅增加;在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时,其差额将计入当期损益,将导致当期损益和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增加;另外,投资企业的损益将受到被投资企业可辨认资产等的公允价值的影响。在新准则中企业的当期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和投资收益都很大程度依赖于公允价值的确认,其期末的财务状况和当期损益受公允价值影响较大[19]。

(2)《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有条件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模式。准则显示在应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将计入当期损益,将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这一属性的采用对房地产企业、特别是地产类上市公司的影响是深远的。短期内,会对企业的账面利润产生重大影响,从长远来看,还会影响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

(3)《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情况下,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这个规定改变了以前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换入资产价值的做法,在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如果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之间存在差额,则该差额将影响当期损益,对当期资产结构、所得税费用、净利润以及净资产也均可能产生影响。

(4)《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是合理的估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为了挤掉资产中的“泡沫”,提高资产质量、客观反映资产的价值,企业会计制度允许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虽然减值所依据的是各种形式的公允价值,如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应收账款按各项应收款项的可收回额计量,存货按成本与可实现净值孰低计量,委托贷款按委托贷款本金与可收回额计量,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要按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见除了短期投资外,其他资产计提减值所依据的各种公允价值基本是由企业自行确定,这就为经理人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因为按照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这些减值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有些企业为达到某些目的,就有可能多提或少提减值准备,以“扭亏为盈”或“透支亏损”,并可能造成各期损益的剧烈波

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分析

动[20]。

(5)《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规定,无论是以权益结算还是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都应在授予后将股份支付的公允价值计入相关成本或费用,从而使利润减少。“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交易性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应确认投资收益,将使利润增加;如果股票价格下降,则应确认投资损失,将使利润减少。

(6)《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规定,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差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新的债务重组准则意味着,作为债务人的上市公司进行债务重组时,一旦债权人让步,上市公司获得的利润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进入利润表[21]。

(7)《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商品销售收入金额,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显失公允的除外。与原准则比较,新准则规定,对于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相差较大情况,要求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在会计确认上,可达到避免虚增企业当期收入水平,达到提高企业收入信息质量目标[22]。

(8)《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凡是交易性证券的投资必须在期末按交易所公布的市价计算价值,变动部分计入损益。也就是说,上市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即使没有转让或出售,也应以公允价值来计量,并将结果确认为当期损益。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股票投资是“投资收益”飙升的直接推手[20]。除目前已经披露的公允价值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的影响外,上市公司所持有的可供出售的法人股对财务报告的潜在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上市公司持有的大量法人股,按照新准则规定,在持有时作为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取得时按照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对于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所有者权益;而在出售时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处理方式确认损益。这就意味着,一旦公司持有的大量法人股上市流通,就将大幅提高公司的投资收益。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4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4.1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4.1.1应用的土壤和环境尚不完善

我国不完善的经济环境造成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实践中运用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国市场正在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企业间的交易行为不十分规范,市场竞争不够充分。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然在强化公司治理、提高运作透明度、清理违规行为等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完善的监督机制尚未建立起来,这就违背了运行公允价值所需要的市场条件即信息的完备性。对某些交易的计量就要求所计量的对象是公开并且活跃的,因而公允价值的实施并非其原来所设想的公允、公正。另外,我国仍存在大量国有大型企业集团或企业,其人事权、财权等与政府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它们从事的一些交易不是建立在公平竞争的基础之上,由此所反映的会计信息很难说是公允的。因此,在一个没有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里,对交易事项的确认往往是一种主观的评估或判断,公允价值本身的公允性就可想而知了[23]。

4.1.2会计人员的素质影响公允价值的公允性

会计准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规范,它本身也有经济后果的作用。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会计准则的正确性实施影响很大,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和会计准则方法的运用,间接地影响会计信息最终的使用者,影响各利益关系人的利益。就公允价值而言,采用现行市价要求会计人员能够及时收集和应用交易商品的市价,采用估价技术,熟悉理财学方面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才能熟练地操作。同时,会计人员还应具备计算机方面的技能,以摆脱复杂的计算,减少人工计算的失误,提高精度。客观地讲,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离这一要求尚有差距。

4.1.3会计准则的制定缺乏充分的博弈

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缺乏充分的博弈,进而造成准则的非纳什均衡,不能实现帕累托最优[24]。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后果的特征会对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利益产生影响。而准则所产生的经济后果是体现在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即会计准则的制定者对已有会计惯例的选择以及会计准则的执行者对已有会计标准的选择,会通过会计报告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社会中经济利益的分配及经济资源的

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配置。准则的制定与完善从来就是一个多重的社会博弈过程,涉及到社会各利益主体之间复杂的相互影响,投资人、债权人、管理层、员工和政府等利益相关者应该有被考虑或商议的权利,应该具有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权利。某一社会利益主体的决策行为只有考虑到相关其他主体的决策行为,才能有比较合理的基础。

我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由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会计理论界、会计职业团体、中介机构和企业界等代表组成,同时也成立了由160名来自会计理论界、会计中介机构、政府有关部门、会计职业团体、证券交易所和企业界的咨询专家组成,但其人数和代表性尚有欠缺。参与制定者是技术型的政府官员,他们仅仅是政府机构以及基于国有企业的国有资本所有者的利益代表。并且会计准则最终制定权的财政部会计司作为政府机构的成员,代表的是国有资产的利益,因此在准则制定过程中难免会较多的注重政府利益而轻视会计理论界、会计职业团体、中介机构和企业界等利益集团的利益。因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出台并非是会计信息影响的各利益方充分博弈的结果,它更多的是政府的行为。

4.2公允价值运用的相关建议

公允价值是对资产的客观计量,以反映资产真实的价值。就其自身来说,采用此种计量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产的现行市价。有利于财务报表相关使用者对企业资产价值的把握,以便于其做出决策。但是由于我国市场的原因和会计准则执行者的因素,使得“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不能维护中小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要求。只有满足利益关系人需要的准则才是高质量的准则。我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实施“公允价值”的运行环境,从而让“公允价值”为各利益关系人服务。

4.2.1建立实施公允价值的良好环境

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约束,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监管部门定期检查制度,扩大稽查人员的队伍,充分发挥证监会、注册会计师、国家审计部门的作用,对滥用公允价值的企业授意者和执行者进行严格监督,不断完善刑法、会计法等与公允价值相关的法律,给违法者以刑事处罚、民事处罚和行政纠处,以震慑他们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心理;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行业自律,给公允价值的实施创建良好的环境。

4.2.2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我国目前的准则制定机构是会计准则委员会(隶属于财政部会计司),委员会的经费又来源于政府补助,这便使准则的代表性大打折扣。只有增强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才能保证制定过程的独立性、准则制定结果的公正性。准则制定机构的独立性主要是人员的独立以及经济的独立,这就需要把准则制定机构从现有的行政隶属体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运行机构,让各利益方能真正参与准则制定的博弈过程。在经费来源上。我国政府是以广大民众利益为目标并进行宏观调控,而会计准则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增加社会效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因此,财政部依然作为资金的供给者,但对准则制定的技术方面不予干预。就类似于美国的FAF,为这三方(FAF、FASAC和FASB)组织筹款,并任命FASB委员,还要检查FASB的工作业绩及任命FASAC委员。

4.2.3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代表方要有充分博弈

满足股东、经理人员、债权人、供应商和政府部门等利益团体的利益需求,并在会计准则制定中发挥作用。在会计准则的立项阶段,可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制定的做法,通过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等渠道,收集财务会计计量和报告方面的问题,进行甄别和筛选,确定列入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日程表的项目。

4.2.4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素质

交易是人的活动,公允价值是人们计量经济业务的手段,没有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公允价值不可能得到合理地估计和运用。公允价值运用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在新旧准则交替之际,加大教育投入,转变会计人员的计量观念,培养具有工运价值观念,懂得理论与实务的会计人员,是公允价值得以全面使用的必备条件,也是降低公允价值计量成本需要。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运用中存在不确定因素,这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方便,就要求我们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从主观上消除操纵利润的动机,是杜绝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根本措施。

4.2.5规范资产评估流程,加强资产评估的队伍建设

资产评估是公允价值确认的重要途径之一,公允价值的完善离不开资产评估的发展。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资产评估的流程尚不规范,资产评估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首先,应强化对资产评估机构的监管。一方面,我们应当提高检查监管部门的监管水平,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从技术上防范资

结束语

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并提高对资产评估机构违规操作的识别能力。另一方面,应当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积极提倡、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监督。此外,成立专门负责对注册资产评估师监督和处罚的机构,财政上要保证其资金的充足到位,不能因为对资产评估部门实施监管的成本过高而放弃对其监管,要确保资金的充分合理利用。 5结束语

公允价值是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自我修复和更新机制中的必要环节,我们不能单纯将其演进推演为我们自身理性创造的结果,而应该是市场进化过程中赋予给我们的独特观察性。哈耶克认为,一切进化,无论是文化还是生物,都是对不可预见的事情、无法预知的环境变化不断适应的过程。换句话说,当前的背景下所涉及到的任何主体都毋需闭门造车,而应充分借助由传统、教育和模仿共同协调推进我们公允价值的发展,或者至少应在内部批判的基础上遵循波普循序改进(piecemeal engineering)以消除其固有的缺陷。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借鉴成熟市场演化的经验来完善我们的公允价值规则,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反思历史成本计量下的传统会计框架,而且也为我们改进和完善公允价值计量下的会计框架提供了适当的切入点。毫无疑问,公允价值的推广和应用对中国市场的理性繁荣和发展大有裨益。本文重点是对我国运用公允价值提出相关建议,但文中对公允价值经济后果的分析并没有量化,今后将作更深层次的探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William R.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M].Prentice-Hall,In,1997,78~80

[2]White.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depositary organizations:Bank and depositary

organizations public experience.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1,(10):25~27

[3]Mollies.Market value Accounting of Bank:for Or against.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1992,(7):30~32

[4]Olson.SFAS No.107:the challenge of disclosing fair value.Accounting Research,1992,(9):24~27

[5]Merlin Bank. The requirement of disclosing fair value: bad news from the mismanagement of the financial organizations,1992:30~34

[6]Mangle.Practicability of the market value accounting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

Accounting Theory,1998,(1):35~37

[7]谢诗芬,戴子礼.现值与公允价值会计:21世纪财务变革的重要前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09:13~14

[8]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96~98

[9]李明辉.公允价值会计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当代财经,2001,01:23~25

[10]潘立新.公允价值与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02:25~28

[11]向铮.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会计寻租问题研究[J].财经视点,2008,09:15~16

[12]王晓军.国外公允价值会计应用状况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03:29~31

[13]李倩.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研究[D].兰州.兰州商学院,2007

[14]Ijiri Yuji.Theor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As Studies in Accounting Research No.10 (AAA).1975:32~34

[15]张晓楠,崔大同.浅谈会计准则经济后果及其国际趋同[J].网络财富,2008,10:97~98

[16]张洪辉.新准则公允价值对企业经营成果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7,12:20~21

[17]翟克华.公允价值计量对财务报表舞弊的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8,17:18~19

[18]付丽.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影响[J].商业研究,2007,12:71~73

[19]黄湘源.公允价值的雷霆一击[J].金融经济,2008,19:42~43

[20]李志.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相关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7

[21]候彬彬.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7

[22]张玉英.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及对利润的影响[J].对外经贸财会,2006,09:20~23

[23]于朱婧.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建议[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8:31~32

[24]文琪.从利益相关者角度看公允价值[J].内江科技,2008,09:28~29

[25]肖仁伟.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对历史成本计量的重新审视[J].中国市场,2007,22:19~21

[26]杨敏.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回顾及启示[J].会计之友,2008,03:94~95

致谢

致谢

论文终于快要做完了,我反复校对文稿,害怕因为自己的疏漏使得这个作业不完美。每次一想起毕业论文是我大学时光里最后的一次作业,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作业,就有些忐忑,我希望自己的认真对待能够获得老师们的肯定。

回想这一路走来,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李成云老师,感谢李老师对我的教导,从论文的立题到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无不浸透着您的心血。李老师以其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高度的敬业精神、孜孜以求的工作作风深深感染了我,她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和敏锐的思维给了我深深的启迪。

同时感谢管理学院所有给我们授课的老师以及同届的同学对我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和帮助。我还特别感谢谢琦,占宏,叶敏等朋友们在四年大学生活里给我的关心和鼓励,在与他们相处的这些年里,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真谛。

师生情,朋友情,是即将毕业的我一直珍视的。老师和同学们都不会知道,你们的言行对我今后的人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特别是李老师严谨的作风,一直都让我自愧弗如。在此,我衷心的感谢你们。


相关内容

  • 双向板设计实例
    双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 1.设计任务书 1设计资料 1)结构形式.某公共洗衣房楼盖平面为矩形,二层楼面建筑标高为3.6m,轴线尺寸为15.3m×13.5m,内框架承重体系,外墙均为370mm厚承重墙,钢筋混凝土柱截面尺寸为400mm× 40 ...
  • 县处级官员职位
    县处级官员职位 县处级官员的日常工作.生活 县处级官员的工作方式 核心提示:10月17日出版的<学习时报>刊登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提供的一份调研报告---<县处级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生活状况观察>.报告显示,内 ...
  • 会计专业硕士论文选题及方法的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7年到2010年会计硕士专业硕士论文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作为研究对象,对会计硕士专业硕士论文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我国研究生论文选题.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了扩大研究领域.增加研究方法的多样 ...
  • 管理会计论文
    编号: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毕业论文(设计) 管理会计应用之中的问题及对策 学 生 指导教师 专 业 层 次 批 次 学 号 学习中心 工作单位 年 月 年 月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内部组织的管理也会 ...
  •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会计专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一. 选题原则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在财会专业范围之内,并符合财会专业的特点,毕业论文选题应当分为规定性命题和自选命题两种.选题时应当结合我国财会实践,选择应用性强或当前实践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作为毕业论文的主要方向和主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四号) (相关资料: 法律10篇 行政法规12篇 部门规章453篇 司法解释2篇 其他规范性文件39篇 最高法公报案例3篇 裁判文书355篇 修订沿革 相关论文169篇 实务指南 修订沿革4篇 条文释义1篇 实 ...
  • 毕业论文--网络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精品
    网络会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摘 要: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及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上网已成为不可回避的趋势.各计算机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地传送或取得各种信息.为了适应环境变化,更好的利用网络带来的优势,网络会计应运而生.网络会计的出现,大大弥补了 ...
  • 会计毕业论文--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14P
    经典会计从业资格资料, 可编辑修改,欢迎分享.长江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题 专 姓目: 业: 名:浅谈加强中小型企业会计基础的重要性 会 计XXXXXXX XXXXXXX XXXXXXXXXXXXXXX指导教师: 院系站点:长江大学继续教育 ...
  • 会计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会计学毕业生自我鉴定]会计学毕业生自我鉴定 三年的大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几年的财会专业知识学习和丰富的课余社会实践经历,培养了我对财会职业的兴趣,也使我在专业技能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矗同时,大学生活的学习和实践,让我从一个少不更事的学生,接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