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评课稿 - 范文中心

[圆的认识]评课稿

08/21

《圆的认识》评课稿

授课人:徐会琴 评课人:余小红

本节课教学设计别具一格,体现了教学新理念,采用的是新方法,呈现出了新气象。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新知,积累方法,分层练习,发展能力。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和谐与统一。其突出特点如下:

一、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新课伊始,教师在屏幕上出示了森林里几个小动物骑着不同形状的小车进行比赛的情境,并及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最后的结果谁会赢得第一,为什么?”此时有学生说坐车轮是圆形的那辆车最平稳、最舒服。教师立即设问:“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后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由于创设的情境有很强的趣味性,唤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由于要解决的问题蕴涵在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之中,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思考价值,这样一下子就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立即进入到了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投入到了新知的探究之中,同时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二、 注重操作实践,主动获取知识

依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重视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折一折,量一量,数一数,画一画等操作活动。所有的这

些活动,既有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又有学生的操作与表达;既有个体的独立思考,又有小组的合作交流;既有学生的自主探究,又有教师的适当点拨。例如在将圆形纸片反复换位对折打开操作时,教师让学生观察这些折痕有什么共同点,你们发现了什么?从而概括出圆心和直径的概念。在归纳圆的直径的特性时,教师不仅给学生提供了画一画、量一量的操作空间,而且还让学生思考:在同一圆内,直径有多少条?这无数条直径有怎样的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学生的合作交流,最后归纳出在同一圆内直径有无数条,这无数条直径的长度都相等的特性。在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样圆心是让学生反复对折圆形纸片,从折痕中发现的;半径等长,直径相等是通过学生用尺测量后知道的;圆中半径和直径的条数无限多,是反复画、合作讨论悟出来的;半径和直径关系的揭示是引导学生推理判断产生的 ;圆心和半径对圆的决定性作用是让学生在画圆中体察出来的。总之,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很自然地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第一”的观点。

三、突出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运用

为了突出“圆的特征及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教师通过设问、设疑,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在观察中仔细比较,从而总结概括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

径的关系。为了突破“圆的画法”这一 教学难点,教师先示范画圆,引起学生注意观察画圆的方法,通过学生尝试画圆后,再引导归纳画圆的步骤,从而掌握方法。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通过每一单项的“练一练”和拓展应用,达到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特别是解决新课伊始提出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这一数学问题。学生能从半径的特征上去理解和运用。这样一个问题,既统领了全课,又加深了课本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做到了开课是数学问题生活化,课末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

四、利用电教手段,改变呈现方式

本课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用计算机呈现教学材料,使之直观形象、生动有趣、信息集中,化动为静,打破了常规手段的局限性,显示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无可争辩的优势。如创设情境时的三辆车,为了建立圆的表象演示一条曲线围成圆的过程,探究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的动态展示,以及练习设计的动画显示等等,无一不体现出多媒体的不可替代性。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手段现代化的乐趣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激起学生探索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关内容

  • 论犯罪故意中的违法性认识
    数据库]马列.哲学.政治.法律.社科总论2004年 [文献号]5980 [原文出处]江海学刊 [原刊地名]南京 [原刊期号]200305 [原刊页号]122-129 [分 类 号]D414 [分 类 名]刑事法学 [复印期号]200401 ...
  • 论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的关系
    学号: 论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的关系 专业名称: 法学 年级班别: 09级(2)班 姓 名: 李 翔 指导教师: 王鹏祥 2013年04月 论违法性认识与犯罪故意的关系 摘 要 刑法理论界对违法性认识的争论已由来已久,罗马法格言'不知法律 ...
  • 哲学生活认识论选择题
    认识论专题练习 1.(08北京卷)中国传统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遵循的医理是:治其外必治其内,治其内必治其根.下列表述与这一医理相一致的是:①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内因决定外因 ③主次矛盾在一定条 ...
  • 20**年考研政治马原出题难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2017考研政治马原出题难点:感性认识 与理性认识 认识过程中存在两次飞越,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越.2017考研复习过程也是 ...
  • 辩证法三大规律和五大范畴
    三大定律五大范畴 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矛盾及其基本属性.矛盾即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双方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对立的关系.矛盾对立双方存 ...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追求真理的历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基本常识: (1)(具体)现象(真象和假象)与(抽象)本质都是客观的 (2)具体现象可以通过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抽象本质只能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去揭示(感觉和思维是主观的) (3)现 ...
  • 20XX年成人[专升本政治]复习题
    (一)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有区别的,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整个物质世界,具体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一个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的是物质世界的普 ...
  • 2.1悦纳自己-认识自我(公开课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认识自我>第一课 授课老师:余 宇 悦 纳 自 己 目标要求: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正确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认清和挖掘自己的优点,增强自信心,同时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弱 ...
  • 知识点221 认识立体图形填空题
    一.填空题(共30小题) 1.(2001•安徽)如图,长方体中,与棱AA′平行的面是 考点:认识立体图形. 分析:在长方体中,面与棱之间的关系有平行和垂直两种,且与棱平行的面有两个. 解答:解:根据以上分析如图与棱AA′平行的面是面BC′和 ...
  • 听马哲有感
    听马哲有感 031608135 吴超 最初接触马哲的时候, 感觉好枯燥, 好无聊. 但是听了几节课后发现还是蛮有趣的, 起初我喜欢上面那些富含哲理的语言, 因为那些语言看似平淡却让你回味无穷, 就拿"面临自己的骨灰, 高尚的人会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