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课堂笔记(林代昭) - 范文中心

毛概课堂笔记(林代昭)

10/06

毛概课堂笔记(林代昭)

文章作者: 佚名 文章出处: www.kaoyan.com

文章录入: Admin 录入时间: 2002-9-10

第一部分 总论

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单,分析)p125/2,p32/27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

(2)必须坚持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与时俱进,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只有正确运用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是在不断的发展,一些问题需要重新认识,但人们往往固守以往的观点或认识,在这种条件下,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依据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与实践是统一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主要依据。第一,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得到发展。第二,实践是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指导各国实践。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客观需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考背诵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不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共产党要想使中国革命得到发展和成功,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运用: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应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国革命建设的实际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从政治、经济、军事、党的建设、思想文化、哲学等方面,对中国革命做出了系统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 毛泽东思想是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来源于党和人民群众的伟大革命斗争实践

(2) 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1党的决议、指示、报告、电文等,不只是毛泽东个人智慧的结晶,而是党中央集体智慧的结晶。○2有的著作是毛泽东和其他同志共同撰写的。○3有的著作是广泛听取了各部门的工作汇报,征求了大家意见后写成的。(辩)

三.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三个方面起个条件)

(选择辨析)

1.国内条件

○1 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近代中国是世界各种矛盾的汇合点,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帝国主义之间在中国的争夺都十分尖锐,迫切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革命和建设

 ○2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的形成,具有阶级基础(最根本条件)

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阶级迅速壮大,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物质基础(毛泽东思想就是无产阶级思想)

(阶级基础就是物质基础,物质基础包括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基础)

○3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 国际条件

(1)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威力,在欧洲与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马克思主义通过苏维埃俄国传到了中国;

辨析:马克思主义在欧洲与亚洲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人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也适合经济不发达的国家,看到了革命胜利的希望。

(2) 20世纪20年代——40年代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高潮,中国是重要组成部分,迫切需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3.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最根本最直接理论来源*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来源之一*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都是中国传统文化)

*理论条件多选题

四.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纵向分析)

把握毛泽东思想应该从纵的方向和横的方面来进行

纵的方面是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发展过程,横的方面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内容

第一阶段,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初步结合——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921.7——1927.7

○1 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形成

○2 代表著作: 《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革命前途的影响》、《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国民革命与农运动》、《湖南农民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主要,《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最主要)

○3意义:新民主主义基本思想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开端。

 第二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1927.7——1935.1

○1 理论成果:最主要是初步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2 代表著作:

a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10)

b 《井冈山的斗争》(1928.1)

c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12 党的建设理论初步形成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1

e 《反对本本主义》1930.5 党的思想路线开始形成。

其中,a、b、d:标志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初步形成

第三阶段,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1935.1——1945.8

○1 理论成果(成熟表现):

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高潮中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主要表现)

总结了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形成了完备的军事理论

总结了抗日统一战线的丰富经验,形成了一整套策略方针和策略原则,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

论证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三大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

完善和发展了党的建设,特别是思想建设理论

提出了文化艺术工作的方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文艺理论

○2 代表著作: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10 总结了党的三大法宝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12 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新民主主义论》1940.1 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路线、纲领(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第四阶段,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1945.9——1976

○1 理论成果:

建国前:

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

关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

建国后:

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的思想

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关于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五.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横向分析)

1.毛泽东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统一战线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涉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2.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看)

第一,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第二,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 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第四, 关于政策和策略(主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第五, 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

(1) 指出了党的建设是一个艰巨的、伟大的工程

(2) 阐述了从思想上建设党的理论

(3) 三大优良作风

(4) 整风运动马克思主义教育形式

(5) 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建国前夕,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包括 *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作风 *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 *提出了公有化的目标)

3.毛泽东思想不只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4. 毛泽东思想这个理论体系不包括毛泽东的个别错误论断和这样那样的失误

六.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一次飞跃的成果

第一次飞跃的历史过程=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1) 20年代后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初步研究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的开端

(2) 30年代前期在深入研究中国国情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开始找到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这一道路标志着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已经在中国革命的最主要问题——夺取政权问题上找到适合本国情况的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和第一次飞跃的进行。

(3) 40年代,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高潮中多方面展开,达到成熟。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完整提出和第一次飞跃已经完成

2.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侧重成果,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侧重过程) 毛泽东思想既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既体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它符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

3.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 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在宗旨、目标 等方面都是完全一致。

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

(2) 毛泽东思想具有中国特色

○1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情势及其发展作精确的分析,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论上进行了大胆的创造,去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不适合中国具体环境的个别原理和结论,代之以适合中国社会的历史环境的新原理和新结论。

○3 坚决抵制那种完全不顾中国实际情况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错误,先后独立自主地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并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 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既表现了毛泽东善于用中华民族优秀思想中的一些格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毛泽东善于用中华民族优秀思想中的一些格言来表达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体现了在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内容汲取了、融进了中华民族优秀思想。

 4.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对我们的启示(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示: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今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经济潮流汹涌澎湃,在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不仅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而且必须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面临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

(2)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右的倾向;一种是完全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以毛泽东为光辉榜样,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部分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 中国近代基本国情(分析中国革命的出发点)

1.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基本特点

性质: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已经逐步地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在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对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起了很大的解体作用,资本主义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特点:6个(看)

最基本的特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出现极端的不平衡性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1中国革命的发展 ○2概括了近代中国社会6个特点 ○3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毛泽东著作与内容对号,易出选择题)

2. 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及其主要矛盾

政治基本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p129/11

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

最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基本矛盾一般指社会基本阶级,基本力量构成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有时很重要,但不是基本矛盾

二. 近代中国社会基本任务

1.中国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的基本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2.两大基本任务的关系:

第一,前者的实质是进行革命,变革生产关系;后者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前者是前提,为后者的实现扫除障碍,后者是前者的继续,是根本目的

3.要注意的问题

(1) 要把近代中华民族的基本任务同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区别开来。近代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它概括了近代中华民族的第一基本任务,实行民族民主革命。

(2) 要把近代社会的基本任务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直接目标相区别:

○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以及改变建立在这种经济基础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

○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目的是从根本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第一任务:革命任务)和根本目的(第二任务)之间的关系

◇1.(1)直接目标体现根本目标,是为了实现根本目标的重要步骤。只有实现直接目标,才能实现解放生产力这一根本目的

(2). 根本目的体现了一段时间内的总体要求,只有明确根本目的,在贯彻直接目标中才会又明确的方向 ◇2. 掌握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正是我们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路线、纲领、方针,体现了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从而使我们党能够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近代中国革命的必然性

1.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和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这些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决定了必然爆发革命。

2.这是近代中国社会根本目的决定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四.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

1.近代中国社会的国情和特点说明,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实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第一条规律)

○1.依据:

第一,这是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的(中国基本国情)。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 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第二,社会主义革命需要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

第三,不同性质的革命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和特定的时间,如果“毕其功于一役”,必然降低对于当时任务的努力

第四,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能够参加反帝和反封建的斗争,无产阶级应该同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 ○2. 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

第一, 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性质,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些因素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第二,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中国无产阶级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解放生产力。进行民主革命只是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创造前提

○3. 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内在革命前途问题上曾有过两种错误: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界限 p133/11(孙中山也主张“毕其功于一役”)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已经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第二条规律) 可论证中国的革命是民主革命

(1)(从性质上)进行什么样性质的革命,决定革命性质的力量,是主要的敌人和主要的革命者两方面。(毛泽东)

(类似提法:革命的性质是由主要任务和主要动力决定的)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任务是进行民族民主革命。(革命的任务体现在革命的对象里)

第二,中国革命的主要革命者是以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大众,这个革命有时还有资产阶级参加,革命的锋芒也不是向着一般的资本主义,而是向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2)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又分为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以1919 年“五四”运动为分界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特点(与一般的,就是的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1 有了新的领导阶级: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一般的、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 ○2 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一般的、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3 有了新的指导思想: 一般的、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4 有了新的革命纲领:一般的、旧式的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而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5 有了新的革命前途: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非资本主义的

五.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从世界历史看,一般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其前期,也曾由资产阶级领导,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必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

转变的必然性

○1.在客观上,中国革命敌人十分强大,除了封建主义之外,还有帝国主义

○2.从根本上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这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发展起来的,帝国主义和官僚资产阶级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求于三大敌人,并与三大敌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3.从国际上看,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如果发生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客观上了国际无产阶级一边反对帝国主义。从革命阵线和同盟军角度,它就不再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但性质仍属资产阶级。

○4.从实践上看,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破产证明,中国革命必须走新的道路

转变的标志 :

○1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了序幕;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完全意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式开始

转变的条件:

20世纪初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剧烈变动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

第一,在经济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在政治上,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在思想上,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大大的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第四,在国际上,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影响,开辟了一个新时代,标志着世界革命潮流已从旧的资产阶级革命转变为新的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六.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

1.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特征

科学涵义:

○1 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才能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2 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才能在革命胜利后。从民主革命转向社会主义革命

○3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各个特点中,领导权是第一位的

第一, 领导权决定着革命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具有阶级性,哪一个阶级进行领导,决定着革命遵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第二, 领导权决定着革命的纲领是否正确

第三, 领导权决定着革命的任务能否彻底完成

第四, 领导权决定着革命的发展趋势,由于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中国革命才能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 p131/1

2.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共产党领导 p134/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无产阶级的领导要通过无产阶级的政党来实现,因此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1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是由于它的先进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是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面对中国革命的强大敌人,面对中国现代化艰巨的任务,只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2 中国共产党以先进理论为武装,一方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与此同时,党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

○3 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党的自身建设,根据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出现的缺点与错误,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4 党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

◇1.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懈奋斗,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

◇2.党十分重视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因此,在革命各个时期形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团结了绝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为争取革命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3.党实现领导权的基本经验

○1 政治口号

要根据历史的发展进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使群众明确奋斗的目标

○2 三大法宝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实行独立自主、既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保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建立一个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要发展共产党自身的队伍

○3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右的倾向,另一种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把整个队伍推出去的“左”的倾向

七.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1.政治路线三要素

领导力量:无产阶级,依靠力量(团结的对象):人民大众,基本任务(革命对象,方向),基本方针,基本目标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表述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这一革命总路线的提出过程

○1.总路线萌芽 40年代初20世纪20年代,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2.毛泽东首次在 《新民主主义论》中对这条路线进行概括

○3.4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才把这条总路线概括为上述表述

3. 基本内容

(1)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第一个革命对象是 帝国主义。(怎样理解推翻帝国主义的口号p129/6) 帝国主义对近代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

主要表现在:①政治上,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主权,中国虽然表面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中国的政府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工具。②经济上,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无法与其竞争,阻碍中国经济的发展。③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

第二个革命对象是封建地主阶级

① 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 封建主义的统治也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就是要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第三个革命对象是官僚资本主义

中国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动力之一,而官僚资产阶级依附与帝国主义,是革命的对象。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垄断性

民族资产阶级特性:革命性,软弱性

(2)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1 “人民大众的”指革命的动力

○2 革命动力资源丰富,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特征:

是两头大、中间小,无产阶级和地主、资产阶级占少数,占多数的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论述了革命动力资源十分丰富。p136/6

中间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地方实力派 抗日战争时期,开明绅士也算中阶级(中间阶层)

○3 革命的四大动力

第一,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双重身份,首先是革命的领导阶级,其次是革命的主要动力(从质来说的) 第二,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从量来说的)

第三,中国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第四,小资产阶级,包括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本身是劳动者,是革命的动力之一。p131/2

(容易出题)小资产阶级特点:1。劳动者 2。有少量生产资料 3。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有轻微的剥削行为(雇用)

按资产分,小资产阶级可分为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下层小资产阶级,他们都是我们党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对象,民主革命中有“左”倾思想的人往往把上层小资产阶级划分为敌人

按职业划分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

小资产阶级从地区来说,分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小资产阶级(贫农和中农);农村无产阶级:雇农;农村资产阶级:富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居住在城市中的拥有少量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 辨析题:中国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

答:1.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最先进的阶级,是革命的动力。

2. 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

3.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

第一,中国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十分 强大,而且勾结在一起。中国要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必须由一个强有力的领导阶级

第二,辛亥革命的历史证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能力担负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

 第三,中国无产阶级正是顺应时代的要求,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这是因为:

1) 中国无产阶级的资历比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要老

2) 中国无产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在革命斗争中具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

3) 中国的产业工人大多数来自破产的农民,与农民有天然的联系,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

4) 中国无产阶级集中在沿海、沿江大中城市,集中在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便于组织,富有组织性、纪律性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纲领

1.党的纲领的作用

○1 党的纲领是党的理论、路线的展开

党的纲领与党的理论、党的路线是相辅相成的。党的理论是党的路线、纲领的指导思想;党的路线是党的纲领的核心。而党的纲领是理论、路线的展开和体现,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不仅需要有正确的理论路线,而且要有正确的纲领。能否制定出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是无产阶级政党是否成熟及成熟程度的标志。

○2 纲领体现了党的奋斗目标、任务、性质,党的纲领是党公开树立起一面旗帜,无产阶级政党只有制定出符合本国国情的纲领,才能引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2.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最低纲领也称作基本纲领、最近目标,只在某个具体阶段上提出的关于奋斗目标和任务的简明规定。最高纲领又称最高理想,是关于党的最终目标和任务的简明规定。无产阶级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纲领的发展过程:

“一大”没有明确区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二大,第一次阐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七大,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进一步阐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最低纲领,第一次把党的最高纲领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写入党章。

到了社会主义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最低纲领。

 选择题:下列是党的最低纲领的是(DE)

A 一大纲领 B 二大纲领 C 七大纲领 D 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 E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二大和七大的纲领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3.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同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的关系:

中国革命“两步走”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1.中国革命的各个历史阶段,我们党既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即最低纲领,也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

○2.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两步走”充分体现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3.但是,最高纲领、最低纲与“两步走”是有区别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从总体上规定了党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和当前一定时期的任务(近期目标);而“两步走”是党在一定时期(民主革命至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任务。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党的最高纲领和最终目标

4. 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关系:

从目标看,最高纲领规定党的最高目标,最低纲领规定的是党的近期目标,只有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革命和建设才能成功,只有明确近期目标才能实现远大理想。

从代表社会人群的利益,最高纲领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低纲领体现了近期利益,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基本内容:

○1 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 指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无产阶级专政)

○3 指出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组织原则

○4 指出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无产阶级的领导、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是社会主义因素;有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政权是非社会主义因素。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 提出:

40年代前期,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40年代后期,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进一步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2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基本内容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经济领三个基本内容的关系

三者是消灭、建立和保存的关系。

“消灭”,即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官僚资本,“建立”即建立新民主主义所有制,“保存”即保存民族资本。

(4)新民主主义经济构成

○1 五种经济成分

1)国营经济是新民主主义国家所经营的,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一全民所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使整个社会经济的领导力量 p133/12

2)合作社经济是私有制为基础的劳动人民群众的集体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分两个阶段:1,初级阶段,建国初期,以私有制为基础;2,完善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以公有制为主体)

3)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以资本家生产资料个人所有为基础

4)个体经济是指个体农业和个体手工业经济,占国民经济总量80%以上,这说明新民主主义经济以私有制为主体。(有一种说法,公有制被包含在私有制的汪洋大海中,说明国营经济是领导但不占主体地位)

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成分,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因素表现在:1。在管理上,接受国营经济领导 2。在资产结构上,有国有资金的参与 3。在客观上,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 辨析题: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全面的命题)

答:1.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但我国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具有社会主义因素

2.理由: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国家经济同私人资本合作的经济成分,具有社会主义因素的经济成分

第一,管理上,它接受国营经济领导;

第二,在资产结构上,有国有资金的参与

第三,在客观上,有利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

3.小结:因此它具有社会主义的因素,这个命题混淆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同建国初期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界限

○2 新民主主义经济性质

新民主主义经由与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主导地位,使它不同于资本主义经济,但新民主主义经济也不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只是一种过渡性的经济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1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的基本内容:

(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方向)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这种文化不是单纯的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当时属于先进文化,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第一,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共产主义思想即马克思主义

第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形式是民族的形式。所谓民族的,有两层含义,1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2有中华民族自己的形式,反对“全盘西化”

第三,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容应是科学的内容,所谓科学的,是指它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封建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际相一致

第四,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方向应是坚持大众的方向,以广大的人民群众为主题

○2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

共同点:1.指导思想相同,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基本口号相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不同点:性质不同,前者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后者是社会主义文化

九.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党的三大法宝)

1.坚持武装斗争(小题)

○1 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这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一方面,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因此,中国革命不能走通过合法斗争来战胜敌人。另一方面,中国的反动统治者非常残暴,拥有强大的反革命武装,而且得到帝国主义的援助,凭借这种反动武装对人民实现恐怖统治。面对这样的敌人,中国人民只有走武装斗争的道路。(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就不能完成任何的革命任务。)

○2 武装斗争的长期性 中国革命敌人十分强大

选择: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原因是(ABDE)

A 没有民主制度 B 没有民族独立

C反动统治者十分强大 D 三大敌人非常残暴

E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地位

○3 武装斗争的实质 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4 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新道路)

1)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前期提法——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关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的思想

新道路的发展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前期,初步形成时期。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第二阶段,三十年代后期,对新道路进行了完整的概括(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代表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

第一,土地革命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进行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才能动员广大农民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

第二,武装斗争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进行民主革命的前提

第三,农村根据地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进行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

2)武装斗争的战略战术

◇1.指导思想:人民战争思想

◇2.战略方针:积极防御(抗日战争时期的战略方针的特殊提法是坚持持久战)

◇3.作战形式:(作战方针)人民战争思想游击战、运动战为主(抗日战争的作战形式是“基本上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要取得胜利,还要进行战略决战,以运动战、阵地战为主p132/8 ◇4.军事原则: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多选):第一,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第二,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第三,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第四,保存自己调动敌人,待机歼敌;第五,进行战役的速决战,歼灭战。

40年代,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概括了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

2.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无产阶级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解决依靠谁、团结谁的问题。统一战线问题就是要解决在革命和建设中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第一,从无产阶级本身来说,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的阶级,但是只有人民的一部分

第二,从无产阶级要完成的历史使命来看,革命和建设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来看,中国无产阶级人数少,革命建设任务艰巨,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 选择:无产阶级政党关于统一战线理论要解决的是:B

A 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问题 B 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C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D 与农民建立巩固的联盟问题

A 与资产阶级联合的问题 是策略路线

B 无产阶级的同盟军问题 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C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

D 与农民建立巩固的联盟问题 统一战线重要问题

(2)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和策略

○1 统一战线的基础

两个联盟:一个是无产阶级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是劳动者之间的联盟,是统一战线的主要的、基本的联盟;另一个是无产阶级与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两个联盟的关系:

第一,第一个联盟即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劳动者的联盟是基本的、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第二,在巩固第一个联盟的同时,必须注意扩大第二个联盟

第三,正确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 使他们相互促进

两个联盟,三个层次:工人-农民,工人-小资产阶级,工人-民族资产阶级

○2 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

第一, 统一战线应该是既统一、又独立,不能以统一战线中的合作和统一抹煞党派及阶级的独立性及其必要的权利

第二, 共产党人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目的,不只是保持自己取得的革命阵地,而主要是为了发展阵地,争取广大群众

第三, 中国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也决定了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中国的统一战线中,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在特定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因此,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3 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

○4 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总方针(最高层次的策略方针)

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坚持自己的独立性,对他们实行即联合有斗争的策略。

○5 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具体方针

抗日战政时期,针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情况,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策略方针,发展了统一战线理论

第一,发展进步势力,就是要放手发动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参加抗日斗争。

第二,争取中间势力,就是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和地方实力派。

第三,孤立顽固势力,就是孤立英、美派大资产阶级

3. 加强党的建设(最容易出大题)

(1)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十一项伟大的工程。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毛泽东把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称之为“伟大的工程”,依据:

○1.中国是一个小资产阶级成员占多数的国家,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多数,他们容易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代入党内。因此,加强党的建设,具有特殊的困难

○2.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党的建设关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党的建设更是一个艰巨的历史使命。因为市场经济具有两重性,一方面能够推动经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容易滋生一些错误的思想,如拜金主义,金钱至上,这些思想容易侵入党内。

(2)党的建设的主要经验

○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2.党的建设必须同党的政治路线相结合(政治建设方面)

○3.党的组织建设上,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4.强调党的作风建设,并将它提到世界观和党性原则的高度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并坚持和发扬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1)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这是和其他一切政党的主要区别,是其他政党所不能具备的。

2)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体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

3)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适当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无产阶级是当代社会最先进的阶级,因此,共产党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 分析: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主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这一论断的科学涵义以及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答:1.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这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2.毛泽东科学论断的涵义:

1)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是党的科学世界观在行动中的表现,这是和其他一切政党的主要区别。

2)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3)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适当依靠自身力量纠正缺点错误。无产阶级是当代社会最先进的阶级,因此,共产党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3. 重大意义:

1) 三大作风既概括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为新时期党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作用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2) 三大作风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为新时期加强党风建设指出了根本的目标和任务

3) 三大作风集中的展示了党的优良传统,它的形成说明党能够通过加强自身的建设不断的前进

十.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1.基本内容

○1 指出了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纲领: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国家p115/21(1)○1

○2 论述了人民内部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1) 指出了在中国,在现阶段,人民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2) 在这些阶级中,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力量,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

3) 民族资产阶级有很大的重要性,但是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的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

○3 论述了民主与专政的辩证关系

民主与专政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方面,民主的主体和专政的对象不能混淆;另一方面,民主与专政不能截然分开,对人民的民主是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前提,而对敌人的专政,又是保证人民民主权利的必要条件 ○4 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对外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组织经济建设。

(基本职能和任务是整个革命阶段的

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进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改造)

2.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提出的意义 : 人民民主专政所阐述的建国原则和规定的基本政策,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和政策基础。P115/21(2)

十一.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

1.中国资产阶级的结构

○1 中国资产阶级结构

1)官僚资产阶级

30年代以前,称为买办资产阶级

30年代——40年代前期,称为大资产阶级,有时叫大工业家,大银行家

40年代后期,明确称为官僚资产阶级《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2)民族资产阶级(中产阶级)

2.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的反对资本主义的依据

○1 从中国的革命任务看,民主革命是反帝反封建,消灭一般的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 从政治上来看,民族资产阶级虽然具有软弱性,但是它也收到三大敌人的压迫,有可能参加民主革命 ○3 从经济上来看,中国经济落后,它要运用资本主义来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

3. 新民主主义革命同民粹主义的严格区别(新)

关于资本主义问题,在我们党内有些人相当长的时间里搞不清,存在一种民粹主义的思想。所谓“民粹主义”,就是要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1 在对待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问题上,民粹主义否认近代资本主义在中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而新民主主义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必然产物,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资本主义具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2 在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作用问题上,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中国革命胜利后不允许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不能排斥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不能急于消灭资本主义;而民粹主义却否认新民主主义政权下,民族资本主义的作用,主张依靠农民,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 从思想根源来看,民粹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潮,其特征是农民民主主义与空想主义相结合;新民主主义理论属于无产阶级思想。

第三部分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

第一方面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一.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基本内容(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理论)

1. 新民主主义的特征及其主要矛盾

(1) 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特征

○1 经济上实行以国营经济为主导的(包括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2 政治上实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3 文化上实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2) 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

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全国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这个时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同三大敌人的矛盾;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国内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

(3)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社会主义因素和非社会主义因素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条件下,既存在着社会主义因素,又存在着各种非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结构中,存在着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结构中,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参加国家政权管理;在文化领域,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因素是,经济上国营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主导地位,政治上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文化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结论:1)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大量非社会因素,必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造;2)存在社会因素,保证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2.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两重性

新民主主义社会,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本质上不同,它具有社会主义因素,但是与社会主义制度有本质的不同。在生产关系方面,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不占主体地位;在阶级关系方面,在土地改革在全国完成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上层建筑方面,社会主义的政治体制和法律体制也尚未建立起来。

3. 社会主义改造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改造,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变新民主主义的生产关系,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1) 经济条件

○1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物质基础。

○2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结构中,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2) 政治条件

○1 中国共产党称为中国的执政党

○2 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权的建立

(3) 国际因素: 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处在高潮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1) 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了逐步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2)1953年,毛泽东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比较完整的阐述

(3)1954年9月,将这条总路线写入了宪法

2.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一化三改”“一体两翼”: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 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经验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政策和步骤等问题,找到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其基本内容表现在下列五个方面:

1.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容易出题)

(1)赎买政策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夺取政权以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是马克思、恩格斯最先提出来的。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进一步的提出了改造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项政策没有实现。我们党在新中国建立以后,制定了一系列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把他们引导上国家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我国把中国的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强制剥夺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政策。在政治上保证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把原有属于对抗性的矛盾。当作人民内部矛盾处理。在经济上,实行赎买政策,有偿地付给定息,用和平的方法,把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定息:根据估价,确定原私营企业主在公私合营企业中的中所占的股份(私股),再对私股实行定息的办法,即把原私营企业主的利润限制在一定的利息率上,当时统一定为百分之五。

(4)定息和股息的比较:

○1 它们形式上相似,都是采取按股分红的方法

○2 股息是根据企业经营的状况按一定的利率对全体股东发放,而定息是固定的,是只对私股发放,实际上是国家队私营企业的分期赎买。

2.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

(1) 采取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

(2) 在农村,根据中国情况,把下中农从中农中划分出来,与贫农一起成为依靠对象

3. 在改造方法上,采取逐步过渡的形式

(1)在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创立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种形式

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初级社是半社会主义的,高级社是完全社会主义的

(2)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方面,通过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

国家资本主义,经过了从低级形式(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两个发展阶段。

低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有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这是国家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外部的一种合作。(加工、定货、统购包销是工业形式,经销代销是商业形式)p130/20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分为个别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标志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国家与资本主义工商业在企业内部的一种合作。

(4)把消灭剥削阶级同改造剥削分子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把原有的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执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并举的方针 p135/4

四.社会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比较p128/2

1. 相同点

(1)两者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

(2)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社会主义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2. 不同点

(1)革命任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实现民族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要实行两个消灭,消灭资产阶级,消灭剥削制度

(2)革命对象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推翻三大敌人的统治

社会主义革命是要消灭资产阶级

(3)革命的动力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四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社会主义革命是三大动力: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

(4)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

(比较p105/13新旧民主革命的比较)p129/1

五.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重大意义

1. 确立过程

(1)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

三个标志:

○1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开端,政治制度形成。(政权是政治制度的核心)

○2 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初步形成

○3 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制定的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制度的形成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也标志着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经济制度是基础)

2.确立的重大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从此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p135/4

○1 进入近代以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位一体,构成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生产关系,建立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解放和发展中国的生产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前提。

第二方面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历史背景

(1) 国内背景

○1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即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阶段。尽快地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2 如何建设社会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也不可能事先就想好一套具体的方案。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在苏联形成了一套以高度中央集权和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管理经济为特征的社会主义模式,此后出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把苏联模式奉为社会主义的正宗。在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逐步形成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体制模式,许多也是从苏联学来的基本上属于苏联的模式。1956年以前还比较注意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比苏联做得好些。

(2)国际背景

50年代中期以后,尤其是苏共二十大前后,苏联模式的弊端进一步暴露,促使我们党重新审视和考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3)党内背景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针对当时国内外的形势,多次召开会议,认真研究和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起点,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一页。

2.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第一阶段,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4——1957.5,标志是:

○1 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中国共产党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或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 中共八大正确提出了党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和初步提出了一条正确的路线

○3 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重要讲话,标志我党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

第二阶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出现了曲折1957.6——1978.11

这一阶段,党和毛泽东在探索过程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两个发展趋向。一个是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向,例如陈云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计划指标必须切合实际,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必须兼顾)。刘少奇提出许多生产资料可以作为商品进行流通和社会主义社会要有两种劳动制度和教育制度的观点;周恩来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以及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反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的观点。另一个是错误的发展趋向,例如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经济建设中急于求成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第三阶段,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978.12——现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标志:

○1 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开始形成

○2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

○3 党的十三大标志着这一理论形成轮廓

○4 党的十四大标志着这一理论基本形成

二.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成果

1.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马克思,恩格斯首次提出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马克思的贡献:马克思早就指出,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一切社会的始终,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毛泽东的发展: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基本矛盾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法)

基本内容:

○1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矛盾: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的;在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除了对抗的一面外,还有非对抗的一面

(非对抗的原因:这些阶级又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1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长期与无产阶级政党有合作关系,思想上在逐步变化))

○3 社会主义的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处理

○4 阐述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政策方针:

第一, 对于两类不同的矛盾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

第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的政策

2. 强调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p133/13

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提出

(1)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结束,人民内部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2) 人民内部矛盾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转变为对抗性的矛盾,影响社会的安定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

3. 指出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党的八大)

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1) 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即人民对于经济文虎迅速增长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党的中心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 p133/13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决定—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人民内部矛盾(阶级阶层集团之间的关系,基本的是工人农民的矛盾)

4.阐述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思想

(1)经济建设的思想

○1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确立和两步走的战略的制定

1)早在40年代,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种,开始提出中国工业化的目标

2)在建国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见附),毛泽东发出伟大号召:在革命胜利以后,是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明确提出了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

3) 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党逐步扩大了工业化的内涵,用“社会主义现代化”替代了原来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口号,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新中国的发展目标。1954年,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使用“现代化”来规定我国的奋斗目标。

1964年12月,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从第三个五年计划(1965年)开始,用15年时间,建成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20世纪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2 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的内容(《论十大关系》前5条)

适合中国国情工业化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50年代中期,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文章中,初步阐述了这一道路。

1)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重工业是我国经济的重点,但绝不可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2)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这实际上是生产力布局的问题。要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积极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

3)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一定要加强国防。要加强国防,一定要首先加强经济建设。

4)要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毛泽东提出:“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5)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根本目的就是把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提出走符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意义:

1)以苏联为借鉴,初步总结了我国建国以后发展工业的经验教训,为中国工业化提出了正确的方向。

2)工业化是社会主义建设重点,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是50年代我国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重要成果。

3)当前,我国已进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仍然是指导我国工业建设的正确方针。

○3 在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看)

1)在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陈云在中共八大的发言中提出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重要思想,即:在工商业经营方面,以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为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为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以国家的计划生产为主体,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在市场方面,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市场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选)

2)在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78年全面改革,82年出现改革科学概念),“两参一改三结合”(“安钢宪法”),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在技术革新中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三结合。

2. 政治建设的思想

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1) 强调执政党的建设极端重要性(邓小平)

2) 发展党内民主,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刘少奇)

3)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展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4) 加强对党组织和党员的监督,反对突出个人。

3.思想文化建设的思想

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科学事业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p131/24

附:

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提出的重要思想:

1. 发出了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号召

2. 阐述了从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3. 强调了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袭击

4. 要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

第四部分 结论

中心思想:活的灵魂

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

第一方面 活的灵魂

一.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形成及依据

1.形成

第一阶段:

在二三十年代,针对中国共产党内一度盛行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在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反复强调必须实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不靠上、不靠书,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把马克思理论同中国实际情况结合起来的思想。这些论断已经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第二阶段:

到了40年代,经过延安整风,进一步批评了教条主义错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成为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胜利的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表明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被全党普遍接受。

2.依据

(1)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切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路线,独立自主是无产阶级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根本立足点。

(2)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这些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伟大理论成果。离开了这些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3. 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

(1)实事求是是坚持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前提和理论基础

第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在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第二,实事求是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

(2)执行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和独立自主的内在要求

(3)坚持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二.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根本点,是最具特色、最根本的原则

1. 提出

(1)毛泽东在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中,第一次使用了党的“思想路线”这一科学概念。毛泽东这些论述都包含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2)30年代末,毛泽东开始使用“实事求是”这个概念

(3)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了新的解释

2.思想内涵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 怎样做到实事求是

第一,要做到实事求是,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有完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

第二,必须敢于解放思想,敢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超越已有的理论;

第三,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对实际情况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三. 群众路线(容易出题,“三个代表”中第三个辐射到群众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 群众路线是在长期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第一次提出,毛泽东1943年《领导方法若干问题》 1945年,中共七大刘少奇在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

2.内容:

(1)一切为了群众,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

(2)一切依靠群众,讲的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

(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讲的是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3. 依据(怎样理解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1)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

○1 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体现着) ○2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 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另一个重要依据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识来源于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亿万群众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和认识发展的动力“从群众中来”就是深入到群众中,把群众分散的意见,化为集中系统的意见,在哲学上这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到群众中去”就是把集中起来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指导群众的实践,在哲学上,这就是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3)党的建设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又一个重要依据

党的建设理论告诉我们,无产阶级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参加和努力,才能使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

4.群众路线提出的重大意义

(1)理论意义: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1 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提示了无产阶级政党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力量源泉和依靠力量; ○2 是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依据,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为什么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

(2)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一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党的群众路线告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反映群众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克服种种困难,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 独立自主

1. 基本内涵:

第一, 一个国家要使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与建设事业做好;

第二, 充分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依靠本国的力量发展革命和建设事业。

2. 基本要求

第一,独立自主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坚持把我们一切力量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才敢于同任何外来压力作坚决而不妥协的斗争,才能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

第二,要正确处理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的关系,正确的方针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同时尽可能地争取外援。

第二方面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 毛泽东思想概念的提出

40年代前期,明确提出,王稼祥 p125/3,5

二. 历史上我们党对毛泽东思想的评价

1.党的七大,两个贡献:

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概念;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 两个贡献

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概括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这个概念

三. 在新时期怎样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必须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这是坚持和发展的前提

2.恢复、继承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思想那些正确的东西发扬光大

3.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4.邓小平理论和党中央的著作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当前的路线、政策,是当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十大军事原则

近现代革命、建设、社会制度的归纳:

1.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演变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革命的中心问题是政权问题)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大规模进行实在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

1957年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

2.中国近现代社会性质的演变

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性质属于新民主主义社会)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

1957年以后 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3. 判断社会性质的标准

一是看主要的生产关系,二是看中央政权的性质

附:

1.分析题: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政治理论的原理和观点(单项材料分析题) 2)多项材料分析题p136/6

2.过去的知识分子依附于资产阶级,属于小资产阶级,但也有例外。,现在的知识分子是依附于工人阶级的。


相关内容

  • 小学课堂管理现状与重建
    小学课堂管理现状与重建 摘 要:小学生正处于发展之中,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课堂是小学生人格社会化发展和成长的主要场所.良好的课堂管理是保证课堂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由于小学生 思维和性格的特殊性,课堂总是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变化,为了 ...
  • 如何判断笔记本性能
    怎么看笔记本好坏 揭秘低价笔记本缩水在哪里 一分钱一份货,这句话在哪里都是很有道理的.比如相同配置的神舟笔记本与联想笔记本其两者之间的价格往往相差很大.联想笔记本价格往往比神舟高不少,难道联想就全部是坑爹吗?在许多消费者的内心当中,他们对所 ...
  • 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策略与成功保障
    一.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虽然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所构成,但归根结蒂学习是属于学生自己的事情.中国过去就有"师傅领进门,学不学在个人"的谚语,印欧语系中也有类似中国的"牛不喝水 ...
  • 打造高效英语课堂的相关措施分析
    [摘 要]高中阶段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关键时期,把握好有限的课堂时间,无疑对学生的英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进行阐述,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有效性 有效措施 中图 ...
  •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孔凡哲 李莹 <中国民族教育> 2006 年第 5 期第 29-31 页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果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落实,一切教育教学改革最终都要大大折扣.课堂教学是学 ...
  • 关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课堂内的宝贵时间, ...
  • 笔记本电脑如何连接投影机投影
    笔记本电脑如何连接投影机投影 2012-09-16 23:11:24 点击数: 8259 投影机是我们在日常工作和学习当中会经常用到的设备,而且其会经常跟电脑尤其是笔记本电脑配套使用最多.但是如何连接好笔记本和投影机把电脑信号传输到投影机上 ...
  • 翻新技能,转变观念
    摘 要:"慕课""微课""翻转课堂"有其局限性,比如缺少探究.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不适应目前我国的评价体系等等.但也有很多的可取之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它有益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提高 ...
  • 小学品德讲座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组织的技巧讲座 课堂教学组织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从而有效地解决各种突发问题的过程.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项融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于一体的工作.今 ...
  • 地理课堂记录
    地理课堂观察记录表单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1)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2)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3) 课堂观察记录表单(4) 前言:上周,我有幸进入了江苏省的省级课堂现场直播网络平台,听了包括特级教师的随堂课,最让我眼 前一亮的是:他们对于课堂的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