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机制" - 范文中心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四个机制"

10/31

高 地 《 光明日报 》( 2013年10月26日   11 版)

贯彻落实“三个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质上就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观念体系、知识体系向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信仰追求和自觉行动有效转化。实现这一转化,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机制,增强人们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此,要以利益互动为前提,以传播认同为重点,以实践转化为目标,以反馈调节为保障,妥善处理个体与社会、自觉与传播、认识与实践、达标与优化的相互关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被人民群众“熟知于心、践之于行”。

利益互动机制。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由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所构成的利益共同体。在阶级社会,这种利益共同体因不同利益主体间的阶级立场的根本差异,不可避免地陷入无休止的矛盾和冲突之中,并最终宣告解体。但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和人民当家做主基础上的利益共同体消灭了阶级对抗的现实基础,从根本上确保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协调共进和相得益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这种利益共同体的集中反映,构成了个人、集体、国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精神纽带。准确把握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互动关系,不断增进个人、群体与国家的利益认同,是人们接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基础。为此,就要着力调节共同利益、公共利益与基本利益的相互关系,使共同利益寻求和公共利益培育及时转化为基本利益的增进,成为人民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坚实保障,从而创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个体条件。

传播认同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凝练性不能完全替代其接受的有效性,相反只有通过广泛有效的社会传播,才能最终成为人们的内在精神追求和外在行为规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要由传播内容、传播者和传播方式、接收者等要素构成。从传播内容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凝练性需要进一步阐释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度解读“三个倡导”“24字”的深刻内涵,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话语体系上的重新编码,努力实现其由国家话语向个体话语、由政治话语向生活话语的有效转化。从传播者和传播形式来看,核心价值观传播进入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视觉化、社会化时代,打破了原有的抽象、线性的传播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投入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为依托的新兴媒体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媒体公信力,充分发挥新媒体透明度高、传播力强、覆盖面广的独特优势,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渠道和途径。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接收者,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主体。群众利益诉求的多元性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和模式的多样化。

实践转化机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转化的中介和主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引导群众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接受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推动其丰富发展。具体来说,要通过努力创建公正合理的民生环境,向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民生资源,妥善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民生问题,使人民现实而公平地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民生改善,使他们在“生存型民生”向“发展型民生”的跃进中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奠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转化的现实基础。要按照“可信、可亲、可敬、可学”原则,探索构建“民众发掘、国家引导、心灵共鸣”的先进典型挖掘和宣传方式,通过发掘群众生产生活一线涌现出来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发挥先进典型“生活化”“接地气”的示范效应,引导群众将典型学习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的自觉追求,努力争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践行者。

反馈优化机制。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认同并非一个单维、线性的流程式结构,而是通过一定的传播路径达至人民群众的价值传递,再经优化反馈的循环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依据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反馈,确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化标准和策略。评价是反馈优化机制实施的中心环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要统筹效果评价、要素评价与环节评价,并依据评价结果对整个培育践行进行适时调节。要构建科学的评价方法体系,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量化评定等方法,全面把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效果;要搭建动态检测平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培育模式进行多方位、全程化的监控预警;要把握各要素、各环节间的反馈关系,根据反馈结果进行调节与修正,优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机制。“由谁主导”是反馈优化机制实施的重要问题。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馈调节机制的主导者主要包括党、国家、政府及各级行政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群体中起决策作用的组织和个人等,这些主导者的决策质量和方向直接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的效果,而决策主体的多样化、分散化不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合保障。因此,要探索构建“一体化运行、专业化推进”的培育和践行合力保障体系,形成政府、社会、学校、大众媒体等多方共同协作、相互联动的运行机制。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相关内容

  • 大力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专论 胡锦涛主席站在时代发展和党.国家.军队建设全局的高度,着眼于进一步发扬我军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强化官兵精神支柱,提出要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并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出科学概括,对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提出要求.深 ...
  •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5-07-24 06:0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与教育的根本任务"理论研讨会内容摘登 本期主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q ...
  •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研究 内容摘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力学习和宣传先进典型,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 ...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两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两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两篇 (篇一) 船要走稳,舵要把准,水上行舟,人生进退,一个明确的方向才能引导出坚定有力的脚步.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炼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自由. ...
  • 正面典型.反面案例专题讨论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正面典型.反面案例专题讨论发言材料(心得体会) 一是要深化宣传教育. 围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 动的深入开展,集聚理论宣传.新闻宣传.文艺宣传. 网络宣传. 社会宣传等各种资源和手段, 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生活 ...
  •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摘 要: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十八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之一.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价值观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论述了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并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进行了粗略探析.对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积 ...
  • 大学生如何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推动力量.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更是引领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方针.社会主 ...
  • 20**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课教案
    德育课教学设计教案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濮阳市油田第一中学初中部 童 飞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学习目标] 1.学习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培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品质: 3.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核 ...
  • 核心价值观主题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方案
    黄甫学区 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 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方案 为了切实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我学区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上级有关会议精神,我学区决定在开学第一周,扎实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法制教育第一课活动,具体 ...
  • 南方日报: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培育机制
    原标题:焦裕禄精神的现实意义与培育机制 2009年5月,习近平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一文强调"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