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12 - 范文中心

建筑环境学12

03/19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增加,阻止地球热量的散失,使地球发生可感觉到的气温升高,这就是有名的“温室效应”。其中温室气体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氮的各种氧化物,还包括近几十年来人类活动排放的氯氟甲烷(HFCs)、氢氟化物、全氟化物(PFCs)、硫氟化物(SF6)等。温室效应的后果包括:(1)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海平面上升;(3)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2、病态建筑综合症

许多人抱怨在室内环境中生活感觉不适,主要表现在:眼睛不适、鼻腔和咽喉不适、流鼻水或鼻塞、胸闷、空气有刺激性、头痛、精神无法集中和过敏等。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现象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症”。更有甚者,由于室内环境污染而导致中毒,直至出现癌症这种严重的疾病。相对于没有空调的建筑物来说,这些症状似乎在设有空调的建筑中发生的几率更大,当受影响的对象离开相关建筑时,这些症状有所减轻或消失。 第二章 建筑外环境 1、赤纬

太阳中心与地球中心与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为23.5~- 23.5度之间,向北为正,向南为负。根据赤纬的变化,确定夏至、秋分、春分以及冬至。 2、太阳时角

当太阳入射的日地中心连线OP线在地球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时间12点时,日地中心连线在赤道平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简称时角。一般说来:当地时间12时的时角为0,前后每隔1小时,增加15度 3、太阳常数

指太阳与地球之间为年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边界处,垂直于阳光射线的表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I0=1353 W/㎡。 4、大气环流

由于照射在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不均匀,从而造成赤道和南北两极之间的温差,由此引发的大气从赤道到两极,和从两极到赤道的经常性活动,叫大气环流。 5、风向频率图(风玫瑰图):

按照逐时所测得的各个方位的风向出现次数,分别计算出各个方位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百分比,并按一定的比例在各个方位的方位线上标出,再将各点连接起来。分为年风向频率图和月风向频率图。它的优点是特别直观。 6、气温的日较差

一天当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通常用它来表示气温的日变化。日较差取决于地表温度的变化。由于海陆分布和地形起伏,我国各地的日较差一般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7、热岛现象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第三章 建筑热湿环境

1、得热量

某时刻在内外扰作用下进入房间的总热量。得热量包括:显热(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和潜热,它有正负之分,主要来源是:室内外温差传热、太阳辐射进入热量、室内照明、人员、设备散热等。 2、冷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除去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3、热负荷

维持室内空气热湿参数为恒定值时,在单位时间内需要的从室内加入的热量。分为显热负荷和潜热负荷。 4、空气渗透

由于室内外存在压力差,从而导致室外空气通过门窗缝隙和外围护结构上的其他小孔或洞口进入室内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非人为组织(无组织)的通风。原因是由于建筑存在各种门、窗和其他类型的开口,室外空气有可能进入房间,从而给房间空气直接带入热量和湿量,并即刻影响到室内空气的温湿度。计算负荷时仅考虑渗入空气。目前常用方法是基于实验和经验基础上的估算方法,即:缝隙法和换气次数法

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人体热平衡方程式

M-W - C - R - E - S = 0 式中:

M——人体能量代谢率,W/㎡; W——人体所做的机械功,W/㎡ ;

C——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形式散发的热量,W/㎡ ; R——人体外表面向周围环境通过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W/㎡ ; E——汗液蒸发和呼出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W/㎡; S——人体蓄热率,W/㎡

(式中各项均以人体单位表面积的产热和散热表示) 2、平均辐射温度

一个假设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换量。 3、 基础代谢率

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静卧半小时,室温条件维持在18~25°C之间测定的代谢率。 4、热感觉

人体对周围环境是“冷”还是“热”的主观描述。影响人类热感觉的因素有: (1)冷热刺激的存在;(2)刺激的延续时间;(3)原有的热状态;(4)皮肤温度;(5)核心温度;(6)环境温度。 5、热舒适(TCV)

对环境表示满意的状态。 有两种观点:(1)“不冷不热”的中性热感觉 ;(2)使人高兴,愉快,满意的感觉。 6、预测平均评价PMV

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其理论依据是: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热;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冷。ISO7730对PMV的推荐值在-0.5~0.5。 7、有效温度ET

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数值的综合指标。数值上等于产生相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它的缺陷在于:过高地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 8、新有效温度ET ﹡

同样着装和活动的人,在某环境中的冷热感于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环境中冷热感相等,则后者所处环境中的空气干球温度就是前者的ET ﹡。数值上等于:对0.6clo服装、静坐在流速为0.15m/s空气中的人,进行热舒适实验,并采用相对湿度为50%的空气温度作为与其冷热感相同环境中的等效温度而得出的。改变了有效温度过高的估计了湿度在低温下,对凉爽和舒适状态的影响,把皮肤湿润度的概念引进来。该指标适用于着装轻薄、活动量小、风速低的环境。

9、身着标准热阻服装的人,在相对湿度为50%,空气静止不动,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下,若与他在实际环境中和实际服装热阻条件下的平均皮肤温度和皮肤湿润度相同时,则必将具有相同的热损失,这个温度就是上述实际环境的SET ﹡。该指标是目前最通用的指标。该指标在有效温度ET ﹡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以人体生理反应模型为基础,由人体传热的物理过程分析得出,不同于以往的仅从主观评价由经验推导得出的有效温度指标,故被成为是合理的导出指标。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1、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含义是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2、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该概念是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的。含义是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3、VOC

(美国环境署)除了CO、碳酸、金属碳化物、碳 酸盐以及碳酸氨等一些参与大气中光化学反应之外的含碳化合物,包括苯类、TDI、醚酯类、甲基乙酸和甲基硅酸等等。 4、暴露水平评价

暴露水平评价指对暴露人群中发生或预期将发生的人体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包括 (1)主观不良反应发生率;(2)临床症状和体症;(3)效应生物标志; (4)相关疾病发生率。 5、可感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不定义区别开来的气味浓度。 6、 可识别阈值

一定比例人群(一般为50%)能将这种气味与无味空气以某种已知区别区分开的气味浓度。它比可感阈值高2~5倍。 7、感知负荷

表征室内污染源的强弱,单位olf。被一个标准人引起的感知污染负荷成为1olf。 8、感知空气品质

表示在一定的通风量情况下,人对室内污染源的感觉。单位为pol。1pol表示在一个空间内,1olf分感观负荷的源,在通风量1L/s下的感知空气品质。 第六章 通风及气流组织 1、自然通风

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把建筑物内污浊的空气直接排出室内通风换气方式。 2、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手段(风机、风扇等)产生压力差来实现空气流动的方式。可分为混合通风、置换通风和个性送风三种形式。 3、混合通风

将空气以一股或多股的形式从工作区外以射流的形式送入房间,射入的过程中卷吸一定数量的室内空气,让回流区在人的工作区附近,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区的风速合适、温度比较均匀。缺点是空气容易污染。 4、置换通风

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优点是工作区的空气品质较高,且节约能源。 5、个性送风

将处理好的新鲜空气直接送至人员主要活动区域,同时人员可以根据各自的舒适性要求调节送风参数,实现有限区域内的个性化控制。优点:可以保证人吸入的空气质量而又不必将周围所有空气控制在合适的温度和浓度范围内具有很高的通风效率,可以大大减少通风量和能量消耗 6、换气效率

新鲜空气置换原有空气的快慢与活塞通风下置换快慢的比值。 7、余热排除效率

也称投入能量利用系数,指排放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除以工作区平均温度与送风温度之差的值。它用来考察气流组织形式的能量利用有效性。在不同气流组织形式中,下送上回形式的余热利用效率最高,一般大于1。 8、空气扩散性能指标

满足规定风速和温度要求的测点数与总测点数之比。ADPI值越大,说明感到热舒适的人群比例越大。在一般情况下,应使ADPI≥80%。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1、声功率

指声源在单位时间内向外辐射的声能,单位为W。 2、声强

衡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强弱的物理量,单位W/m2。人耳能听到的下限声强为10-12W/m2,上限声强为1W/m2。人耳的容许声强范围为1万亿倍。 3、分贝

分贝:所谓分贝是指两个相同的物理量(例A1和A0)之比取以10为底的对数并乘以10(或20)。声压级LP=20lg(P/P0)。 4、A声级

参考40方等响曲线,对500Hz以下的声音有较大的衰减,以模拟人耳对低频不敏感的特性。

5、等效连续A声级

某一时间间隔内A计权声压级的能量平均意义上的等效声级,简称等效声级。在对不稳态噪声的大量调查中,已证明等效连续A声级与人的主观反映存在良好的相关性,我国使用该量作为噪声评价指标。 6、统计声级

累计分布声级就是用声级出现的累计概率来表示这类噪声的大小。累计分布声级Lx,是表示测量时间的X%噪声所超过的声级。通常,在评价交通噪声或其他噪声时,多用L10,L50,L90 。 7、混响时间

在声源停止发声后衰减60dB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8、混响半径

在直达的声能密度与反射声的声能密度相等处,距声源的距离,也称临界半径。 9、降噪系数

工程上常把250、500、1000、2000Hz四个频率吸声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降噪系数。 10、消声器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分为阻性消声器、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其中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11、掩蔽噪声

利用电子设备产生的背景噪声掩蔽令人讨厌的噪声,以解决噪声控制问题,该背景噪声称为掩蔽噪声。掩蔽噪声通常被比喻为“声学香料” 或“声学除臭剂”。 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 1、光通量:

被人眼感觉为光的那部分辐射通量称为光通量,光通量表明了光源的发光能力,光通量用表示,单位为流明(lm)。 2、发光强度

光通量的空间密度,称发光强度。发光强度表征光源发出的光通量在空间的分布状况 ,发光强度用I表示,单位为坎德拉(cd)。光源在某一方向上的发光强度为光源在这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通量。 3、(光)亮度

将某一正在发射光线的表面的明亮程度定量表示出来的量。包括物理亮度和主观亮度。 4、视野

观察者正视前方时,头和眼睛都保持不动时,这样所察觉到的空间范围称~。 5、视觉敏锐度

医学上称视力。指人凭借视觉器官感知物体的细节和形状的敏锐程度视觉敏锐度等于刚刚能分辩的视角的倒数,它表示视觉系统分辩细小物体的能力。这一能力与个人、视看条件均有关系。 6、采光系数

指全阴天条件下,室内测量点直接或间接接受天空扩散光所形成的水平照度与室外同一时间不受遮挡的该天空半球的扩散光在水平面上产生的照度比值。

2、简述建筑环境学的三个任务。

任务一:了解人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建筑室内环境; 任务二: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建筑环境的; 任务三:掌握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1、详述热岛现象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造成后果以及防止热导现象的措施。 (1)定义

指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且市内各区的温度也不一样,如果绘制出等温曲线,就会看到与岛屿的等高线极为相似,人们把这种气温分布称为“热岛现象” (2)特点

热岛强度会随气象条件和人为因素不同出现明显的非周期变化。 气象条件:风速、云量、太阳直接辐射 人为因素:空调散热量、车流量

各种气候要素和城市布局也对热岛有影响。

例如:高纬度寒冷地区城市人工取暖消耗能量多,人为热排放量大,热岛强度增大,而常年湿热多云多雨或多大风的地区热岛强度偏弱

城市呈团块状紧凑不知,则热岛现象增强,城市呈条形状或呈星形分散结构,则热岛现象减弱 (3)形成的原因

城市下垫面特殊的物理性质、城市内的低风速、城市内较大的人为热等 (4)造成后果

a 对大范围内的大气污染有很大的影响 b 人类有许多疾病就是在“热岛效应”下引发的

c 严重的城市热岛效应不但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成为人们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和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 (5)防止热岛效应

a 以采用改变城市建筑物表面涂上白色或换上浅颜色的材料,以减少吸收太阳辐射

b 在路边、花园和屋顶种花栽树,可使城市温度下降

c 加强城市规划,选择合理的城市结构模式,树立城市生态学观念,统筹安排工厂区、居民区。尤其是热岛区要加强绿化,通过植物吸收热量来改善城市小气候

d 将城区分散的热源集中控制,提高工业热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散失和释放,也是一项很重要的措施

城市“热岛效应”并不是无法可制,比如上海和英国伦敦近几年“热岛效应”就有所改善。 2、简述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分为5个分区: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温和地区。目的在于使民用建筑的热工设计与地区气候相适应,保证室内基本热环境要求,符合国家节能方针。划分分区的主要指标:累年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温度。划分分区的辅助指标:累年日平均温度=25度的天数。 3、简述建筑气候区

分为七个一级区,I、II、III、IV、V、VI、VII,适用于一般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划分一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划分一级区的辅助指标:年降水量、累年日平均温度

度和>=25度的天数。一级区下又划分为若干个二级区,二级区的主要指标:一月七月平均温度、冻土性质、最大风速、年降水量。 1、简述得热量和冷负荷之间的关系。

任一时刻房间瞬时得热量的总和未必等于同一时间的瞬时冷负荷。得热量转换为冷负荷一般要经过幅值上衰减、时间上延迟。

2、谐波反应法和冷负荷系数法的特点、共性、区别 答:(1)两种方法的特点为: ①使用谐波反应法求解冷负荷 a 边界条件按傅里叶级数展开 b 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 (a)把室内空气温度固定

(b)给出常规室内热源的对流和辐射热的比例 (c)各内表面的辐射热量的分配比例

(d)给出常规建筑对常规扰量的各阶衰减倍数和延迟时间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求和 ② 使用冷负荷系数法求解 a 边界条件按等时间间隔离散 b求对单元扰量的响应 (a)把室内空气温度固定

(b)把外扰通过围护结构形成的瞬时冷负荷表述为瞬时冷负荷温差

(c) 不计算房间蓄热特性的影响 c 把对单元扰量的响应进行叠加求和 (2)两种方法的共性为:

二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处理手法的不同而已 ①针对相同类型的围护结构,两者计算结果基本相同 ②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得热和冷负荷之间的区别 ③把室内空气温度作为常数 ④对长波辐射做了简化处理

⑤忽略了透过玻璃窗的日射在围护结构内表面之间的光斑的影响 ⑥对辐射造成的影响做了过多的简化

⑦如果被研究的房间与这些假定差的比较远,所求得的冷负荷就有较大误差

(3) 两种方法的区别是: ① 边界条件的离散方法不同 ② 是否考虑了房间内蓄热的影响 ③ 外窗日射冷负荷的计算

(4) 两种方法的计算精度差不多,但经多名专家计算结果表明:谐波反应法的精度一般较高。

第四章 人体对热湿环境的反应 1、简述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2)刺激的延续时间(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5)核心温度(6)环境温度 2、简述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

(1)冷热刺激的存在(2)刺激的延续时间(3)原有的热状态 (4)皮肤温度(5)核心温度(6)环境温度(7)空气湿度 (8)垂直温差 (9)吹风感(10)辐射不均匀性(11)其他因素 3、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如何变化? 答:服装吸收了汗液后 (1)热阻增加

一方面:服装对皮肤表面的水蒸气扩散有一个附加的阻力; 另一方面:服装吸收部分汗液,使得只有剩余部分汗液蒸发冷却皮肤

(2)热阻减少

一方面:衣服潮湿导致导热系数增加

另一方面:在显热传热基础上增加了潜热换热

总的来说,服装吸收了汗液后,热阻降低,会使人凉快。 4、请叙述PMV的定义、理论依据、适用性和局限性 答:(1)定义

引入反映人体热平衡偏离程度的热负荷,得出的一个代表同一环境下绝大多数人热感觉的概念,采用7级分度 (2) 理论依据

人体处于稳态的热环境下,人体的热负荷越大,人体偏离热舒适的状态就越远。

即人体热负荷正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热;值越大,人就会觉得越冷; (3)适用性

适用于稳态热环境中的人体热舒适评价 (4) 局限性

(a)不适用于动态热环境(或过渡热环境)的热舒适评价 (b)不适用于人体较多偏离于热舒适的情况 (c)不能代表所有人的感觉 第五章 室内空气品质

1、简述室内空气品质受到重视原因。

(1)强调节能导致建筑密封性增强和新风量减少 (2)新型合成材料在现代建筑中大量使用 (3)散发有害气体的电器产品大量应用 (4)传统集中空调系统的固有缺点 a 除湿不善,细菌孳生

b 过滤网不及时清洗或更换(运行管理不合理) c 新风口设计不合理 d 空调管理不善

(5)卫生间和厨房气流组织不合理

(6)室外空气污染(例如燃烧导致的SO、NO等) 2、改善空气品质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1)美国每年因室内空气品质低劣造成的损失高达400亿美金 (2)中国每年因室内空气污染造成210万人死亡,其中儿童120万人,白血病患者高达4万人,且近些年来,这些数字急速攀升 (3)初步检测表明:超过70%以上的儿童房污染严重 (4)初步检测表明:接近100%北京医院的孕妇房污染超标

(5)初步检测表明:超过90%的车内存在空气污染 (6)我国每年的新建建筑40亿m2,室内空气基本都超标 (7)大量含有害物质的产品充斥建材市场 (8)建材和装修市场缺乏严格和科学的法规和法律 (9)缺少检测和控制室内污染的技术措施 (10)人们约70%的时间在室内度过

(11)由于室内污染严重,90%的港台明星患有哮喘等疾病 (12)目前全国约有3.25亿(注:该数字可能有些保守)人口患有气喘及过敏性鼻病,不良的室内空气品质是主要原因。 3、简述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

(1)纯客观的定义 早期,人们把室内空气品质几乎完全等价为一系列污染物浓度的指标

(2) 纯主观的定义 1989年室内空气品质讨论会上,一教授提出:品质反映了人们的要求,如果人们满意,就是高品质,反之,就是低品质。

(3)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结合

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颁布的>中的定义“良好的室内空气品质:应该是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公认的权威机构所确定的有害浓度指标,并且,处于这种空气中的绝大多数人(≥80%)对此没有表示不满意。 (4)更进一步的定义

“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和“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为美国供热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修订版中提出。 (a)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空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对室内空气表示不满意,并且空气中没有已知的污染物达到了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健康威胁的浓度 (b)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

空调房间中绝大多数人没有因为气味或刺激性而表示不满 (5)定义说明

(a)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是不断发展的

(b)可感受到的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是达到可接受的室内空气品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例如氡、一氧化碳等没有气味,对人体也没有刺激,但对人有很大伤害

(c)定义d相对比较科学和全面,它涵盖了客观指标和人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的内容

(d)当前各国学者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定义仍存在偏差,但基本认同定义的(4)。

4、简述目前的空气净化方法。 目前的净化方法主要有:

(1) 过滤器过滤(2) 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3) 纳米光催化降解VOCs(4) 臭氧法(5) 紫外线照射法(6) 等离子体净化(7) 其他净化技术

5、建筑相关疾病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是什么?

(1)和病态建筑综合症不同之处: a 病因可查、有明确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对策 b 离开建筑,疾病不会消失 c 康复时间较长,而且需远离建筑 d 不需要对他同室人健康进行调查

e 能够通过空气传播 (2)

和病态建筑综合症相同之处:

a 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b 随室内人员密度增加而增大 第六章 通风及气流组织

1、自然通风的定义、特点、优缺点、常见自然通风的形式 答:(1)定义

自然通风是指利用自然的手段(热压、风压等)来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方式。 (2)特点

①不消耗动力或与机械通风相比消耗很少的动力

②主要依靠室内外风压或者热压的不同来进行室内外空气的交换 (3)自然通风的优点是:

①自然通风对于温度气候不同、很多类型的建筑都适用 ②自然通风比机械通风经济

③如果开口的数量足够、位置合适、空气流量会很大 ④不需要专门的空调机房 ⑤不需要专门的维修人员 (4)自然通风的缺陷是:

①通风量往往难以控制,因此导致室内空气品质达不到预期的要求和过量的热损失

②在大而深的多房间建筑中,自然通风难以保证新风的充分输入和平衡分配

③在噪声和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自然通风不适用

④一些自然通风的设计可能会带来安全隐患,应预先采取措施 ⑤自然通风不适用那些恶劣气候环境的地区

⑥自然通风往往需要居住者自己调整风口来满足需要,比较麻烦 ⑦目前的自然通风很少对进口空气进行过滤和净化

⑧自然通风往往需要比较大的空间,经常受到建筑形式的限制 ⑨自然通风的可控性低,风量可能不足,对于要求较高建筑,不能完全依赖自然通风

(5) 常见的自然通风实现形式:

①穿堂风(进出口之间距离为屋顶的2.5~5倍) ②单面通风 ③被动风井通风 ④中庭通风

(6) 自然通风的适用场合

主要用于热车间排除余热的通风换气,及普通民用建筑。 2、请叙述置换通风的特点、相对于混合通风的优点、缺点及目前在社会的采用情况。

答:置换通风是指将处理过的空气直接送入到人的工作区(呼吸区),使人率先接触到新鲜空气,从而改善呼吸区的空气品质 (1)置换通风的特点: ①低速低紊流度 ②小温差(≤6K) ③室内存在浮升气流

④室内出现热分离层,停留区空气品质好 ⑤停留区存在温度梯度

(2)产生置换通风气流的先决条件:

①在地板附近尽可能以较小的温差无脉冲低速送风 ②在天花板附近排风

(3)置换通风相对于混合通风的优点: ①人员停留区空气品质好

②由于低速低紊流度送风,热舒适性好 ③部分负荷特性好

④送风温差小,送风温度高,处理新风所需的能耗降低约20%;⑤送风温度高,过度季节免费供冷时段增加约50%,带来全年供冷能耗降低约10%

⑥由于送风温度高,冷水机组的蒸发温度可提高,冷水机组的能耗可降低约3%

⑦由于仅需考虑人员停留区负荷,上部区域负荷可不必考虑,设计计算负荷可减少10~40%

综上所述,置换通风所需的能耗比混合通风减少约20~30% (4)置换通风的缺点:

①由于受限于室内温度梯度和安装位置,制冷能力有限

②由于送风温差小,所要求的风量较大,风机能耗要大,风管体积更大

③由于送风速度低,故置换通风口体积均较庞大,需占用室内部分空间

④要求要有采取使送风面风速要尽可能均匀的措施 ⑤室内的物品(家具等)不要遮住送风面 ⑥不能完全处理所有污染源产生的污染气流

⑦由于风管体积较大及置换通风口价格较贵,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增加约5~10%

⑧冬季供热时,形不成置换流,供热效果较差 (5)置换通风特别适用的场合:

①在高大空间,大风量,小冷负荷情况下更应优先考虑使用 ②在工业领域,在高大厂房中,要求更好的空气品质,要求更节能的效果

③ 热源与污染源同时发生的场合更利于使用(生产和装配车间,厨房,实验室)

(6)置换通风目前在社会的采用情况

①北欧现在大约50%的工业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大约25%的办公室通风系统采用了置换通风系统 ②中国目前使用较少 第七章 建筑声环境

1、山西永济莺莺塔共13层,高36.76米。敲打石阶转角处有一大石上三两个凹坑,游人可以听到10余种不同的回音现象,其中主要的一种就是这种听起来很像蛙鸣的声音。试从声学观点予以解释。

答:根据研究表明主要有三个原因:

(1)塔的地形地貌,塔的地势特别高,周围特别平坦。它可以接受大范围内传出来的声音。

(2)它的建筑结构,它的每层塔檐都呈凹形,可以聚集反射波。 (3)它的建筑材料,在古代全部采用青砖所做的,表面特别光滑,可以大大提高声波的反射系数。

因为塔高低不同,时间不同,一棱一棱的就形成了酷似青蛙的叫声了

2、简述噪声控制的原则。

答:① “闹静分开”的原则②改变噪声传播的方向或途径 ③充分利用天然地形的吸声、降噪作用 ④采取声学措施,包括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噪声控制技术

3、什么是消声器?叙述消声器的分类及特点

消声器是一种允许气流通过,又能有效阻止或减弱噪声向外传播的装置。甚至可降低噪声20~40dB。可分为阻性消声器、抗式消声器和阻抗式消声器。

阻性消声器:利用吸声材料消声的吸收型消声器。

抗性消声器:依靠管道界面的突变或旁接共振腔等在声传播过程中引起阻抗的改变,从而产生声波的反射、干涉现象,从而降低由消声器向外辐射的声能,达到消声的目地。

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由阻性消声器与抗式消声器组合而成。微穿孔板消声器是阻抗复合式消声器一种特殊形式

高频噪声选择阻性消声器,中低频噪声选用抗式消声器,宽频噪声选用阻抗式消声器。 第八章 建筑光环境 1、简述舒适光环境要素。

(1)适当的照度水平(2)舒适的亮度比(3)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4)避免眩光干扰 2、简述采光原则。 (1)是否节能

意味着尽量要自然采光,是否改善了建筑内部环境的质量。 (2)有舒适的光环境,即要有:

①适当的照度水平 ②舒适的亮度比 ③适宜的色温与显色性 ④避免眩光干扰 3、叙述常用的照明方式 (1)一般照明

在工作场所内,以照亮整个工作面为目的的照明方式称一般照明,它的特点是:灯具均匀布置在被照面上空,在工作面上形成均匀的照度。适用于如下场合:①对光的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的场所;②在工作面没有特别需要提高视度的工作点;③工作点很密或不固定的场所。 (2)分区一般照明

同一房间内由于使用功能不同,各功能区所需要的照度值不相同,这时需首先对各房间进行分区,再对每一分区做一般照明。它的特点是: ①可能有工作区与交通区的照度差别;②可能有不同工段间的照度差别;③分区照明不仅能满足区域功能需求,还达到节能的目的。 (3)局部照明

指在工作点附近,专门为照亮工作点而设置的照明装置,适用场合包括:设置在照度高或对光线方向性有特殊要求处 。如:车间内的车床灯,台灯,商店柜台内射灯等 。提示:该方式一般不单独使用。 (4)混合照明

在同一场所内,既有一般照明,又有局部照明。适用于要求高照度或要求有一定的投光方向,或工作面的固定点分布较稀疏的场所。如大型商场,图书馆,工业厂房等等。


相关内容

  • 节能环保在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
    摘 要: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环境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进行节能环保.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 ...
  • 十堰城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十堰城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83次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发布,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二○一○年二月二十六日 十堰城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
  • 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态建筑观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作者:田超 朱未卜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0期 [摘 要]近些年来,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量,尤其 ...
  • 建筑外立面的美学设计
    摘要: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美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有房可居,更多的聚焦于生态美观.品味时尚的建筑景观.这就对建筑的外立面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外立面设计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他集合并统一了建筑美学.建筑功能.建筑构造及周 ...
  • 生态人居环境基本概念演进分析
    第37卷第5期 2011年2月文章编号:1009 6825(2011) 05 0003 02 山西建筑 S HANXI ARCH I TECTURE l 37No . 5 Vo. Feb . 2011 3 生态人居环境基本概念演进分析 查晓 ...
  • "绿色建筑"--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
    "绿色建筑"--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主流 Green Architecture--A World Trend 牛慧恩 朱晓宝 赵苑 摘要: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建筑领域1 前言 的实践,它作为一 ...
  • 试论建筑室内外空间设计
    [摘要]我国的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突飞猛进的大好形势下,为适应城乡公共建筑大规模兴建的需要,已经进入创新设计阶段.本文就我国建筑是室内外空间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建筑:室内空间:设计 1 我国的室内设计的不足 室内设计如 ...
  • 楼盘景观考察报告
    关于江浙楼盘景观设计的 考 察 报 告 园林部参与此次江浙知名楼盘考察,行程千里,涉足四城,考察了威尼斯花园.碧瀛谷. 新西湖花园.九月森林等共计11处国内知名或典型楼盘.所考察楼盘的园林景观涉及国际知 名公司贝尔高林.五合国际及国内知名设 ...
  • 建筑设计工作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建筑设计工作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核心提示:建筑设计工作室项目投资环境分析,建筑设计工作室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建筑设计工作室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筑设计工作室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建筑设计工作室行业财务指标分析参考,建筑设计工作室行业市场分析与建 ...
  • 对高层建筑外立面设计的分析
    [摘要]我国正处于转型过渡时期的城市建筑设计中,到处都充斤着新旧价值观念的角力与中外地域文化的碰撞.这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由于经济高速发展而导致的人们价值观.世界观的频繁更新,人们的文化和审美的积淀周期正越来越短.本文主要对高层建筑外立面的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