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天体光谱分析 - 范文中心

宇宙之天体光谱分析

03/17

(科普2013-06-09 16:26:44)

天体光谱分析(astronomical spectral analysis)

应用光谱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确定天体的物质结构和化学成分的分析法。天体光谱分析一般有两种:

① 定性分析 用来确定天体的化学成分。首先测定谱线的波长。在拍摄天体光谱后,挡住用来拍摄天体光谱的那部分狭缝,将已知谱线波长的光源投在狭缝的其他部分上,拍摄比较光谱(常是铁弧光谱)。用仪器将天体谱线波长和地球上已知元素的谱线波长作比较,或者应用按原子结构和光谱理论计算的谱线表,证认出产生天体谱线的元素。

② 定量分析 每种元素的谱线强度,与它们在物质中的含量有关,所以通过对谱线强度的比较,可以确定物质中各元素的含量。对于天体,目前只能取到月球上的物质样品,在实验室中进行定量分析。至于恒星(包括太阳)光谱的定量分析,有两种方法:一是测定一些谱线的等值宽度,作出观测的生长曲线,与理论计算比较;二是根据某种谱线形成的机理,假设一些物理参数,计算出理论轮廓,再同观测轮廓比较。这两种方法不仅能得到形成该谱线元素的原子数,而且能得到恒星大气中的温度、湍流速度和压力等参数。

恒星光谱

恒星光谱的形态决定于恒星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运动状态。光谱中包含着关于恒星各种特性的最丰富的信息。迄今关于恒星本质的知识,几乎都是从光谱研究中得到的。

恒星光谱的研究内容异常广泛,但从观测角度来看,主要有三条途径。第一是证认谱线和确定元素的丰度。第二是测量多普勒效应引起的谱线位移和变宽(见谱线的形成和致宽),由此来研究天体的运动状态和谱线生成区。第三是测量恒星光谱中能量随波长的变化,包括连续谱能量分布、谱线轮廓和等值宽度等。这些特性同恒星大气中的温度、压力、运动、电磁过程以及辐射转移过程有关,是恒星大气理论的主要观测依据。

研究的主要成果 谱线证认 一般可根据基尔霍夫定律将恒星光谱同实验室光谱直接比较后确定产生谱线的化学成分。恒星的谱线无法在实验室中获得时,只有通过对原子和分子结构的深入分析,才能完成证认。在恒星光谱中已证认出元素周期表中90%左右的天然元素,但还有一些恒星谱线至今没有证认出来。

元素丰度 即元素的相对含量,是在证认的基础上根据谱线相对强度或轮廓推算出来的。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恒星的元素丰度基本相同:氢最丰富,按质量计约占71%;氦次之,约占27%;其余元素约合占2%。这称为正常丰度。有少数恒星的元素丰度与正常丰度不同,一般说来,这与恒星的年龄有关。

光谱分类的解释 恒星光谱一般是在连续谱上有吸收线(即暗线),吸收线的存在表明恒星大气外层温度较低,它对来自温度较高的内层的辐射进行选择吸收。元素丰度相同的恒星的光谱差异,是因恒星大气中温度和压力的不同造成的。

温度相同的巨星和矮星间光谱的差异,是由于压力不同引起的。巨星大气中的压力比矮星低,电离较容易;有些元素如锶,对压力特别敏感,电离的比例大;因此巨星光谱中电离锶谱线就比矮星光谱中强得多。又如氢线,在矮星光谱中宽而漫,在巨星光谱中窄而锐,这也是由压力效应决定的。根据光谱中的压力效应能够决定恒星的光度。

发射线光谱 少数恒星光谱中除吸收线外,还有发射线(即明线),有些恒星只有发射线。发射线一般是由离星体较远处的稀薄气体即星周气体产生的,但这些气体延伸范围很小,观测者无法将星周气体同星体分开,所以人们观测到的是恒星光谱和星周气体光谱的混合。

星周气体一般是从星体抛射出来的,有的在星体周围形成一个近似球状的延伸包层,有的形成一个绕星气环或气盘。星周气体的形状、大小、密度、运动方式,决定着发射线的轮廓和宽度。有发射线的恒星数目不多,但发射线的存在表示它们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不稳定的抛射过程,这对于研究恒星演化中的不稳定阶段有重要作用。

视向速度 关于恒星的许多知识,是从视向速度在光谱上产生的多普勒效应的研究中得到的。例如,密近双星的两子星不能从照片上加以区分,但它们的轨道运动引起光谱线位置的周期性摆动。这不但是发现双星的一种途径,而且提供了测定恒星质量的重要方法。视向速度的测量对认识脉动变星的本质起决定性的作用,它证明这类星的光变是由于星体的脉动而不是由于掩食引起的。多普勒效应的另一重要表现,是对谱线轮廓的影响。当恒星快速自转且自转轴同视线相交成颇大的角度时,谱线会变宽、变浅。由此发现,许多早型星有快速自转现象。许多不稳定星的物质抛射和气体包层的运动,也在谱线轮廓中显示出来。例如,从谱线轮廓形状和宽度的测量得知,新星爆发时物质抛射的速度达到每秒数千公里。

磁星 当恒星具有足够强的磁场时,谱线将分裂为两条或更多条支线,它们具有不同的偏振特性,这称为塞曼效应。通过这种效应,发现了100多颗恒星的磁场,其强度的数量级为千高斯,个别的达万高斯。这些星称为磁星,它们大部分是A型特殊星。

星际物质 恒星发来的光通过漫长距离的星际空间,所以恒星光谱中还包含有星际气体和尘粒的信息。在许多亮星的高色散光谱中,发现有星际物质中的中性钠、钾、铁、钙和电离钛、电离钙以及其他分子的谱线。许多星际谱线是多重的,说明星光经过了好几个具有不同速度的气体云。星际尘粒对星光的影响主要是散射,这种效应对蓝光较强,对红光较弱,因而较远的星显得较红,这称为星际红化。通过对红化的测量,可以估计尘粒的直径。将红化效应同恒星光谱型进行对比,可以粗略地估计恒星的距离。

分享:


相关内容

  • 宇宙航行导学案
    6.5 宇宙航行(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2.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用两种方法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 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培养献身科学的价值观.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1.弄清人造卫星的运动规律 ...
  • 行星的运动导学案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课时1 行星的运动 导学案 授课人 赵成军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 (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 ...
  • 在宇宙中如何进行时间测量 解析天文学网络公开课第37讲
    在宇宙中如何进行时间测量 解析天文学网络公开课第37讲 周坚/2015年5月6日 在上一讲中,我们对宇宙中的时间进行了定义,即宇宙中的时间就是宇宙中所有自身发光天体的光传播现象的抽象测量结果,它既是光(电磁辐射)在宇宙中传播的时刻间隔,又是 ...
  • 天体运动章节总结
    万有引力与航天复习 万有引力 地心说 --> 日心说 --> 第谷的观测 --> 开普勒 的建立过程 万有引力定律 太阳与行星间 开普勒 椭圆轨道定律 面积定律 F=Gm1m2r2 的引力规律 行星运动定律 F=GMm r ...
  • 科学家在冥王星之外发现新的矮行星
    科学家在冥王星之外发现新的矮行星 许多彗星就起源于柯伊伯带或是奥尔特云,但是它们的扁圆的轨道会将它们拖向太阳,尽管一般认为太阳系的外层区域主要是由比冥王星小的天体构成的.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太阳系家族的合影中,现在又多了一个新面 ...
  •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究竟有多少?
    其实宇宙对我们很多人来说,都是万能的,是变幻莫测的根是,不可能被了解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天文科学的内容丰富,让我们更多的普通人也能了解一些,关于宇宙的知识,也让它变得不那么深不可测,至少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家的一些探究结论,去认识他去了解他 ...
  • 3探索宇宙
    3 探索宇宙 [教学目标] 1.了解太阳系的构成及八大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和流星体. 2.知道银河系的构成.大小.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 3.了解宇宙是由银河系和大量的类似银河系的河外星系构成,且宇宙是无边无际的. 4.指导人 ...
  • 揭主宰宇宙的秘密
    揭主宰宇宙的"黑暗幽灵"或为"惰性中微子" 科学家在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发现,根据重子物质构成理论,如果没有暗物质介入,宇宙中无法演化出星系.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已经发现宇宙中存在大量的暗物质 ...
  • 万物至理能量引力理论
    走进科学:与罗永福一路同行 万物至理能量引力理论 同步视频见百度视频搜索:<万物至理> 姓名:罗永福 联系方式:[1**********] 地址:中国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徐家楼栗家庄 万物至理能量引力理论 罗永福 中国山东省泰安市 ...
  •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年-20**年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解析]
    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选修)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据英国<每日邮报>2015年3月6日报道,"格利泽58ld"行星大小约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