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是什么 - 范文中心

司法是什么

06/14

“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类似的法谚在最近的十几年间已逐渐为人们所耳熟能详。“司法”也越来越多地成为法律职业者和普通人挂在嘴边的名词。然而,在面对诸如“究竟什么是‘司法’”这样看似简单的问题时,不但外行说不出什么道道来,就连法律人自身,恐怕也无法说得明晰与透彻。

  引人注目的是,我国宪法对“司法”的概念并未明文界定。在笔者看来,这种立法的缺失并非立法者的过失疏漏,实乃有意为之。留下“司法”的悬念一是立法者无法消弥学界关于“司法”概念的争论,二是立法者自身亦对“司法”及其性质认识模糊。最重要的,宪法和法律有意疏漏“司法”的概念有助于国家决策层适时对“司法”作出调整。至于“司法”的实质意涵有无藉由理论加以建构的可能,在学界向来也备受质疑。

  在西方,“司法”一词大都同时作为学理上的概念和各国实定法上的用语而存在。依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司法有别于立法及行政,是“处罚犯罪或裁决私人争讼”的权力,性质上属于纯粹的法律作用,而非政治作用。法官不过是法律的传声筒,只能依三段论法精确地适用法律条文,不具有违宪审查权,甚至连解释权亦严格受到限制。但从现代各国司法体制及司法机关的职权来看,孟氏对司法的定义方式显然与现实已有了很大的不同。一般认为,司法的内容受各国传统及时代因素影响,具有历史的可变性,无法以一定的方式加以界定。考察现代各国对“司法”概念的具体实践,大体上,美日与德法堪称两类典型。

  美国的司法概念,依其联邦宪法第3条规定,以“事件及争讼”(cases and controversies)为要素,包含民事、刑事及行政事件的裁判。而且,法院审理案件时,附带对有关法令进行违宪审查,这是司法的本质性义务。日本战后对美国司法制度全盘照收,因此,在对司法的理解上,也大致采取与美国相同的态度。

  法国自大革命以来,即将司法范围限定于民、刑事裁判,不包括行政案件的裁判。司法的任务亦受严格限制,大革命时期的法律规定,法官干预立法权及执行权行使的,即构成渎职罪。同时,法院“解释”法律也被绝对禁止,相应地,法官仅能一板一眼适用法律。1958年法国第五共和宪法虽然引进违宪审查制度,但该制度与一般司法不同,这很突出地反映在相应法律条文的归属上:后者规定于第八篇“司法权威”,而前者却另外规定于第七篇“宪法院”。同属大陆法系的德国,传统类似于法国,将行政法院排除在司法体系之外,现行基本法则另设“裁判”(Rechtsprechung)

一语,做为“司法”的上位概念,用以统括普通法院、行政法院、财政法院、劳动法院、社会法院及具有抽象违宪审查权的宪法法院。

然而司法的实质并不在于司法范围的深广,而在于“司法”之所以成其为“司法”的底线。我国司法体制本仿苏联而建制,在我们当年所着力效仿的苏联解体之后,其国原依存的司法体制亦分崩离析。现今的俄罗斯等国在司法体制上也业已全盘接收“三权分立”学说,并已完成相应改制。在此境遇下的中国司法体制既面临与原苏联旧体制的决裂,又碍于政治因素及本土国情而无法断然象俄罗斯等国一样对司法制度进行彻底改造,“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一语便成为国家决策层所握持的一根救命稻草,并为学界学者所着力维护。

  如果有关“司法”概念的争议仅仅存在于学界,倒也能让我等百姓们图个清静:管他吵得天翻地覆呢,那是学者们的份内之事,犯不着让普通人操心。然而正因为法律的缺席,不可避免地引来了与司法有些许联系的机关或部门的搅局,他们在各自的权力范围之内对司法指手划脚,终至“司法”成为一张“普罗米修斯的脸”,变幻莫测。诸如国务院总理在人大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大声疾呼“深化司法改革,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诸如众多将“公检法司安”统归“司法部门”而行文的党内及政府红头文件,再诸如通常兼任公安部门领导人的政法委书记在个案上对检察长、院长的指示,等等等等。“司法机关”终于沦落为“政法机关”的一个下位概念。

  想想“司法机关”的可怜境况吧,一方面虽享有与政府同等的法律地位,一方面却游离于国家权力的边缘并深受政府越权之苦,而老百姓并不懂得这么多弯弯,“腐败”的帽子决然要扣在“司法”的头上。正因为“司法”背负了沉重的“最大的腐败”之后,从而却成功地掩盖了在这背后隐藏着的比“最大”“更大”的“腐败”。而这“更大”的“腐败”才是真正的“腐败”之源。

  诚然,因各国历史及国情各异,在司法一语上世界各国也各有特点,而绝无完全相同的两套司法体系。然而,各国司法概念虽不尽相同,对司法独立的强调及正当法律程序原则的遵循却早已成为各国通例,这亦是“司法”之所以成其为“司法”,并能最终达成公正的前提与底线。1985年11月29日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司法机关独立的基本原则》同样将“司法独立”原则规定为对各国司法的最低限度要求。这一国际司法文献特别强调:各国应保证司法机关的独立,并将此原则正式载入其本国的宪法或法律之中。司法机关应不偏不倚、以事

实为根据并依法律规定来裁决其所受理的案件,而不应有任何约束,也不应为任何直接间接不当影响、怂恿、压力、威胁、或干涉所左右,不论其来自何方或出于何种理由。

可见,取得独立地位并在国家最高权力体系占据话语权才是弄清楚“司法”是什么的前提。否则,何来奢谈什么“司法权”、“违宪审查权”?

  也怨不得有网友在网上质问:中国有法官吗?

  也怨不得有不少网友回答:没有。


相关内容

  • 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河南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2001年11月29日河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司法鉴定工作,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司法公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 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
    目 录 内容摘要 ························· 1 引 言 ·························· 1 一.媒体舆论的概述 ···················· 2 (一)媒体报道存在的原因 ···· ...
  •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条例 (征求意见稿)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职权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四章 警务保障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和科学管理,保障司法警察依法行使职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
  • 司法考试相关资料
    1 基本信息 我国实行司考资格与律师执业相分离制度,通过司考只是取得了律师资格,要想做律师,还须申请领取律师执业证书.根据<律师法>,申请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拥护我国宪法: (2)具有律师资格: (3)在 ...
  • 从"大学生掏鸟案"看我国立法与司法的衔接
    摘要:"大学生掏鸟案"经媒体报道后,舆论哗然.此案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我国法治进程中长期存在的某些问题.本文阐述了我国刑事立法的发展现状,刑事司法的发展现状,着重分析了我国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二者之间的衔接问题. 关键词:刑 ...
  • 关于设立妨害司法活动罪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公众法制观念淡漠的现实情况,建议将严重阻碍司法活动的行为从现行的妨害公务罪中单列出来,设立妨害司法活动罪.该罪名的设立对于促进和保障社会各项事业的正常发展,无论是从目前还是长远来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设立 ...
  • 关于专家法律意见书之法律思辨上
    专家法律意见书之法律思辨上 孔庆余 引言 近年来,在一些争议比较大的刑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当事人一方或双方设法邀请知名法律专家或者学者,通过论证会的形式为案件出具专家法律论证意见书(以下简称专家意见书),以支持本方观点并试图影响法官的内心确 ...
  • 20XX年,学法网,司法考试复习方法及技巧word版
    司法考试真题各科分值统计列表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真题各科分值统计列表. 司法考试真题是司法考试复习的重要资料,更是复习的指示标,为此法律教育网整理了2011年司法考试各科分值分布,供2012年司法考试考生复习参考. 备注:2011年卷四 ...
  • 中国司法能动性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概念比较
    中国司法能动性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概念比较 摘要:关于司法能动的概念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已经不是一个无从求解的问题了,在20 世纪就已经以概念的形式出现.近些年,我国的司法能动尽管正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能动制度,并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良好 ...
  • 网络司法拍卖最火的是房子和浙A牌照的车子·杭州日报
    5.79亿元拍一宗土地,125元拍二手手机 网络司法拍卖最火的是房子和浙A牌照的车子 怎么捡漏?有哪些新变化?资深执行法官传授"秘籍" 2017-03-02 制图:叶丛 记者 黄洪连 2月28日,罗先生拿着法院出具的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