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20**年 - 范文中心

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20**年

01/16

华中科技大学

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

1. 支持价格

2. 成本递增行业

3. 效用可能性曲线

4. 三部门经济

5. 非自愿失业

6. 乘数—加速数模型

二、简答题(5×10分=50分)

1. 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

2. 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3.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4. 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

5.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在短期和长期中有何不同?

三、计算题(3×10分=30分)

121. 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U (X 1, X 2) =X 112X 2。

(1)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 1=12,P 2=10,求消费者均衡;

(2)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 1=10,求商品1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 某地农村有三个农村,共同在一小河上架设一座桥梁。建桥的总费用是桥的宽度m 的函数:TE =760m+5m。各村对桥的宽度需求m i 与本村承担的单位(宽度)费用E i 有关,具体如下:

A 村:m A =25-0. 05E A

B 村:m B =16-0. 04E B

C 村:m C =20-0. 04E C

(1)求建桥的宽度;

(2)求三村分别承担的建桥费用。

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 =f (k )=2k -0. 5k ,人均储蓄率s 为0.3,22

假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 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四、论述题(2×20分=40分)

1. 最近几年,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城市和沿海打工,造成农村中的土地荒置。试用微观经济理论解释和评价这一现象。

2. 结合中国近几年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用IS —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性。

参考答案

华中科技大学

2004年招收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微宏观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6×5分=30分)

1. 支持价格:又称为最低限价,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决定的均衡价格。

2. 成本递增行业:成本递增行业是这样的一个行业,其产量增加所引起的生产要素需求的增加,会导致生产要素价格的上升。

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是递增的。向右上方倾斜的供给曲线表示:随着成本递增行业长期供给量的增加,长期供给价格是不断上升的,市场需求的变化不仅引起行业长期均衡产量的同方向变化,还引起市场长期均衡价格的同方向的变化。成本递增行业是我们常见的行业,因而,一般而言行业的长期成本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

3. 效用可能性曲线:也可以称之为效用可能性边界,是在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下个人所获得的各种效用水平的组合点的轨迹。将其称为效用可能性曲线是因为,该曲线之外的点都是消费者不能达到的效用组合点,在该曲线之内的点都是消费者在既定约束下效用没有达到最大化的点,在曲线上的点则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实现交换的一般均衡的点。将产品空间的消费契约曲线转换到效用空间便得到相应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图表示的是简单的两人经济中A 、B 两个人的效用可能性曲线。

图 效用可能性边界

横坐标为A 的效用U A ,纵坐标为B 的效用U B 。效用可能性曲线表明,要提高A 的效用只能以降低B 的效用为代价。在消费契约线上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的点是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的帕累托最优点。在生产可能曲线上选择任一点都会得到一条新的消费契约曲线,进而得到一条新的效用可能性曲线。在每一条效用可能性曲线上都存在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的点即效用可能性曲线上生产与消费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点,连接所有这些帕累托最优点可以得一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这条总效用可能性曲线概括了社

会既定资源与消费者偏好下全部消费与生产的最优点。

4. 三部门经济:指在一个假设的经济社会里,其中只有消费者家户、企业即厂商和政府部门三个部门所形成的经济。从支出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的总和,可用公式表示为:Y=C+I+G。从收入角度看,国内生产总值仍旧是所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

5. 非自愿失业: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它是指由于社会对商品的需求不足以致不足以使生产吸纳愿意工作的人而造成的失业,故又称为需求不足的失业(凯恩斯失业)。这种失业在经济增长放慢时上升,而在经济繁荣时下降,即它的变动与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相关,也称为周期性失业。

6. 乘数—加速数模型:用乘数与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来解释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种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A .汉森与P .萨缪尔森提出,故又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这一模型说明,投资或其他需求项目(如政府支出)的变动会通过乘数作用影响国民收入,而国民收入的变动又会通过加速原理来影响投资。正是这种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使经济中形成了周期性波动。萨缪尔森用下列模型来表述这一理论。设Y t 、C t 、I t 、G t ,分别为现期收

入、现期消费、现期投资与现期政府支出。根据凯恩斯主义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现期收入等于现期消费、现期投资和现期政府支出之和:

Y t =C t +It +Gt (1)

消费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a)和前期收入(Yt -1) :

C t =a ·Y t -1 (2)

投资取决于加速系数(p)和消费的变动(Ct -C t -1) :

I t =ß(Ct -C t -1) =a ß(Yt -1-Y t -2) (3)

把(2)与(3)式代入(1)式,得出:

Yt=a ·Y t -1+aß(Yt -1-Y t -2)+Gt

由于乘数和加速数的相互作用,即投资、消费与国民收入的相互影响,从而使经济形成了周期性波动。所以,如果让经济本身的力量自发调节,经济中周期性的波动就是正常的。要减缓或消除这种波动,必须由政府干预经济。

二、简答题(5×10分=50分)

1. 试说明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与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之间的关系。

答:(1)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的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短期生产的一条基本规律。从理论上讲,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在于:对于任何产品的短期生产来说,可变要素投入和固定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逐渐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逐步接近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一旦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达到最佳的组合比例时,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达到最大值。在这一点之后,随着可变要素投入量的继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越来越偏离最佳的组合比例,相应的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便呈现出递减的趋势了。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是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主要原因在于:任何一种产品的生产技术都要求各要素投入之间有适当的比例,这意味着要素之间的替代是有限的。简单地说,以劳动和资本两种要素投入

为例,在劳动投入量很少和资本投入量很多的情况下,减少一些资本投入量可以很容易得通增加劳动投入量来弥补,以维持原有的产量水平,即劳动对资本的替代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劳动投入增加到相当多的数量和资本投入量减少到相当少的数量的情况下,再用劳动去替代资本就将是很困难的了。

(3)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出生产函数的边际报酬递减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的共同原因是两种生产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最佳的数量组合比例。且以生产技术不变为假设前提。其区别表现在:

边际报酬递减是短期生产函数或说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表示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其所生产的最大产量的之间的关系。

而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反映了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的性质。长期内,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边际技术替代率表示在保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要素的投入量可以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2. 简述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答:垄断竞争市场指那种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而是具有差别的商品的市场组织。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状况,一个市场中有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垄断竞争市场主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1)市场上生产和出售的产品都具有差别,这种差别是指同一类产品的不同之处。产品有了差异,就不能彼此完全替代,所以形成垄断,即每个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价格都具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从而使市场带有垄断的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大,企业的垄断程度就越高。另一方面,由于有差别的产品又同属一类产品,每一种产品都会遇到大量的其他相似产品的竞争,因此,市场又具有竞争因素。一般说来,产品的差别越小,替代性就越强,竞争程度就越高。如此,便构成了垄断因素和竞争因素并存的垄断竞争市场的基本特征。

(2)市场上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多,因此,各个企业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很有限度。

(3)企业进入和退出某一类产品市场比较容易。

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2)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很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影响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到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3)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垄断竞争是以产品的差异性为基础而形成的市场结构,在实际经济运行中具有较为普遍的意义。

可以将垄断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进行比较来得到垄断竞争市场的配置效果。 如下图,D 1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D 2表示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

线,由于D 1向下倾斜,所以长期均衡下,相切于LAC 曲线最低点B 的左侧,根据AR =MC 在

垄断竞争条件下的长期均衡产量为Q 1,价格为P 1,而在完全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必相切于

LAC 曲线的最低点B ,此时产量为Q 2,价格为P 2,通过画图我们不难看出Q 2>Q1,但P 2<P l ,显然在垄断竞争中较少的产量却面临较高的成本,存在着生产资源的浪费,资源配置未达到最佳状态。另外,从SAC 曲线来看,其成本也没有达到SAC 的最低点,意味着企业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而从长期来看,垄断竞争厂商没有更多地使用社会资源,以扩大规模,将成本降低到LAC 曲线的最低点。另外从消费者剩余来看,完全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要大于垄断竞争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存在着社会福利损失。

图 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的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比较

3. 简述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

答:国民收入核算中的两种基本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对国民收入(以GDP 为例)的核算可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常用的为后两者。其核算的理论基础是总产出等于总收入,总产出等于总支出。

(1)支出法指经济社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以及净出口等几方面支出的总和。公式如下:

GDP =C +I +G +(X -M )

其中:消费C 包括耐用消费品(如家电、家具等)、非耐用消费品(如食物、衣服等)和劳务(如理发、旅游等),但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付。

经济学中的投资I 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厂房、设备、住宅和存货)的支出。资本产品和中间产品虽然都用于生产别的产品,但不一样的是前者在生产别的物品的过程中是部分被消耗,而后者则是完全转化。资本产品的损耗中一方面包括实际的物质损耗,另一方面还包括精神损耗(指由于技术进步或者是出现了更高效的新设备而导致原设备贬值)。存货投资指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可为正值也可为负值,即期末存货可能小于期初存货。公式中的I 为总投资,而净投资=I -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指的是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消耗。

G 为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入。

X -M 为净出口,可正可负。

(2)收入法指用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内生产总价值。严格说来,最终产品市场价值除了生产要素收入构成的成本,还有间接税、折旧、公司未分配利润等内容。公式如下:

GDP =工资+利息+租金+利润+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其中:工资、利息、租金是最典型的要素收入。工资中还需要包括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是指提供资金给企业使用而产生的利息,所以需要剔除政府公债利息和消费信贷利息;租金除了租赁收入外,专利和版权的收入也应归入其中。

利润是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未分配利润等。

企业转移支付包括对非营利组织的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账,间接税包括货物税、销售税、周转税等。

以上用支付法和收入法对GDP 的核算,同样适用于GNP 。

4. 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何处?

答:新凯恩斯学派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新古典综合派衰败后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又无法达到一致的时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曼五、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伯格、阿克洛夫、斯帝格里茨、泊南克等。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

面对新古典经济学的责难和挑战,一批仍然信奉凯恩斯主义基本思路的西方学者也随着新古典学派的成长而形成了目前的新凯恩斯主义的派别;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有斯蒂格利茨、曼昆、泰勒等人。

新凯恩斯主义,“新”在以下一些方面:

(1)对新古典学派的观点的肯定和吸收

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是能够加以肯定的,从而应该被吸收过来。他们所肯定和吸收的观点大致有下列两个:

① 理性预期

新凯恩斯主义者虽然并不认为人们最终能够准确地预期到现实的情况,但是,他们也认为,为了自己的利益,人们会尽量收集信息,使他们的预测能够趋于正确;收集的信息不但涉及过去,而且牵涉到未来的事态。

② 微观基础

新凯恩斯主义者同意,宏观经济理论必须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特别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假设条件。这就是说,宏观经济理论必须有微观经济学的基础。

(2)尽管新凯恩斯主义和原凯恩斯主义都坚持市场非出清的假设,但两者的市场非出清理论存在着重大的差别,主要在于:

①凯恩斯主义市场非出清模型假定名义工资刚性,而新凯恩斯主义市场出清模型假定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即工资和价格不是不能调整,但是调整是缓慢的;

②原凯恩斯主义非市场出清理论缺乏微观基础,没有阐明为什么价格和工资具有刚性,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则增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定。

一个就是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另一个就是理性预期,这一假设来自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5. 什么是菲利普斯曲线?它在短期和长期中有何不同?

答:(1)菲利普斯曲线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与失业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一曲线是新西兰经济学家A .W .菲利普斯根据英国1861~1957年的统计资料提出来的。这条曲线表示,当失业率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高。因此,如附图所示,横轴代表失业率(U ),纵轴代表货币工资增长率(W ),菲利普斯曲线(PC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根据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理论,货币工资增长率决定了价格增长率,所以,菲利浦斯曲线也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当失业率高时,通货膨胀率低,反之,当失业率低时,通货膨胀率高。

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把菲利浦斯曲线作为调节经济的依据,即当失业率高时,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以承受一定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失业率;当通货膨胀率高时,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借助提高失业率以降低通货膨胀率。

货币主义者对菲利浦斯曲线所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提出了质疑,并进一步论述了短期菲利浦斯曲线、长期菲利浦斯曲线和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以进一步解释不同条件下,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

理性预期学派进一步以理性预期为依据解释了菲利普斯曲线。他们既反对凯恩斯主义的

观点,也不同意货币主义的说法。他们认为,由于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以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总是一致的,不会出现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大于预期通货膨胀率的情况,所以,无论在短期或长期中,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都不存在稳定的交替关系,菲利浦斯曲线只能是一条垂直线。

(2)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在考虑的时间长短、预期与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比较、曲线图和政策含义等方面存在不同。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表明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前提下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交替关系的菲利浦斯曲线。货币主义者认为,在短期中,工人来不及调整通货膨胀预期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可能低于后来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因而工人得到的实际工资小于先前预期的实际工资。在此前提之下,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以通货膨胀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使之低于自然失业率。但工人将根据实际上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或迟或早,一旦工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与事实上发生的通货膨胀率相一致,失业率将回升到自然失业率的水平。所以,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只在短期中可以存在。

长期菲利浦斯曲线是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的菲利浦斯曲线。在长期中,当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等于实际发生的通货膨胀率时,实际的失业率便等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在长期中,无论通货膨胀率如何变动,实际失业率总是固定于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因此,在短期内存在的向右下方倾斜的菲利浦斯曲线在长期中变成位于自然失业率这一点上的垂直线。它表明在长期中,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并不存在交替关系。货币主义者提出了长期菲利浦斯曲线的概念,并用以证明,在长期中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说明:请读者自己总结并比较短期菲利普斯曲线、附加预期的菲利浦斯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三、计算题(3×10分=30分)

121. 一个消费者,收入为120元,购买两种商品,效用为U (X 1, X 2) =X 112X 2。

(1)设商品价格分别为P 1=12,P 2=10,求消费者均衡;

(2)商品1的价格下降为P 1=10,求商品1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解:(1)消费者效用最大化

11

MaxU (x 1, x 2) =x 12x 22

s . t p 1x 1+p 2x 2=m

即: s . t 12x 1+10x 2=120 1x 12x 22111

消费者均衡时:Mu 1

Mu 2=P 212,即21 =11-P 210x 12x 22

2

x 2

x 1=1210

解得:x 1=5,x 2=6 u =30

(2)当商品1价格下降为P 1=10时,消费者均衡时:

同理:x 1=x 2=6

现求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替代效应: 11

此时:x 12x 22=

Mu 1

Mu 2=P 1P 230 =11=x 2x 1 解得:x 1=x 2=30 替代效应为:30-5,收入效应为:6-30

2. 某地农村有三个农村,共同在一小河上架设一座桥梁。建桥的总费用是桥的宽度m 的函数:TE =760m+5m2。各村对桥的宽度需求m i 与本村承担的单位(宽度)费用E i 有关,具体如下:

A 村:m A =25-0. 05E A

B 村:m B =16-0. 04E B

C 村:m C =20-0. 04E C

(1)求建桥的宽度;

(2)求三村分别承担的建桥费用。

解:略

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人均生产函数为y =f (k )=2k -0. 5k ,人均储蓄率s 为 2

0.3,假设人口的自然增长率n 为3%,求:

(1)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

解:(1)经济均衡增长时,sy =(n +δ) k =nk (假设折旧δ为0)将s=0.3,n=3%代入得:

0.3(2k -0.5k 2)=0.03k

20k -5k 2=k

k =3.8

(2)按黄金分割律要求,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 '(k ) =n 。

于是有2-k =0.03

可得:k =1.97

四、论述题(2×20分=40分)

1. 最近几年,农村中大量青壮年劳力到城市和沿海打工,造成农村中的土地荒置。试

用微观经济理论解释和评价这一现象。

答:可以用微观经济理论中的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等来解释这一现象。

(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增的,但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增加一单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产量增加量是递减的。技术水平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保持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现阶段,我国农村中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农村中的土地数量又有限。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导致投在土地上的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而使得大量的土地荒废。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国民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志在更大程度上是农村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让亿万农民富裕起来,但只要还有70%左右的农业人口,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及时转移出去,滞留在有限的耕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建设。农村劳动力的合理转移在近十几年农村的持续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与农村城镇化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有利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村中流出,有其积极的一面。能使农村开始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

2. 结合中国近几年实施的宏观经济政策,运用IS —LM 模型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 效应性。

答:财政政策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指政策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

(1)财政政策的效果与IS 和LM 曲线形状的关系

从IS —LM 模型看,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是指政府收支变化(包括变动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等)使IS 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显然,从IS 和LM 图形看,这种影响的大小,随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不同而有所区别。

在LM 曲线不变时,IS 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 曲线越陡峭,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化就越大,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大。反之,IS 曲线越平坦,则IS 曲线移动时收入变化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

在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 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 斜率越大,即LM 曲线越陡,则移动IS 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LM 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

如果LM 越平坦,或IS 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出现一种IS 曲线为垂直线而LM 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币政策将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2)货币政策效果与IS 和LM 曲线形状的关系

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 和LM 曲线

的斜率。

在LM 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当IS 曲线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小,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就越大。当IS 水平,LM 垂直时,即为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基本原理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宏观经济的两大政策。总的来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都是一致的,但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自使用的政策工具和作用不尽相同,各有其局限性。因此,为了达到理想的调控效果,通常需要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配合使用。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模式列表如下:

除了以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使用的一般模式,财政、货币政策还可呈中性状态。中性的财政政策,指财政收支量入为出、自求平衡的政策。中性的货币政策,是指保持货币供应量合理、稳定地增长,维持物价稳定的政策。若将中性货币政策与中性财政政策分别与上述松紧状况搭配,又可产生多种不同配合。

(4)1998年来我国两大政策的搭配运用及其效果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两大重要经济政策,无论在微观经济领域还是在宏观经济领域都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作为现代宏观经济管理中的核心政策,实现两者最佳配置并使其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实现我国经济目标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中出现的社会总需求不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的通货紧缩现象,我国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现两大政策的有效配合,以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这是我国第一次开始重视财政政策的重要作用和两大政策的配合运用,这种配合现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①扩张财政政策的实施。这些政策的实施有效的促进了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扩大了社会总需求,保证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②稳健货币政策的实施。从1998年开始,中央银行开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货币供应量、改善信贷结构、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发展直接融资等等。近几年来,货币

供应量得到大幅度的增加,直接调控手段逐步向间接调控手段转化,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得到较大的发展;消费信贷、农村信贷、中小企业贷款等有了很大的增长;货币市场也在逐步健全和成熟。货币政策的效果正在得到逐步的显现,贷款规模有了很大增长、消费物价水平也已止跌回升、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加。可以说,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是比较有效的。

③两大货币政策的配合。一方面,积极财政政策本身包括对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财政增发国债,有银行购买,这本身是运用银行资金,就是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而且,国债发行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多样化也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操作工具。另一方面,国债资金作为资本金投入基础设施项目,也为银行增加贷款创造了条件。另外,财政部还发行了2700亿的特别国债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自有资本金,增强其资本充足率。

④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了我国的出口需求,而经济体制改革和供给结构的失衡又导致了内需的严重不足,这两方面的综合作用造成了我国目前的通货紧缩现象。在这种宏观经济背景下,财政部和人民银行果断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近两年的实施结果表明,这种政策配合还是比较有效的。它较好地扩张了社会总需求,并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降低利率水平减少“挤出效应”的抵消作用;同时物价总指数也于2000年开始止跌回升,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开始得到彻底的转换;宏观经济得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两者的配合也较好地起到了取长补短的效果。货币政策为财政政策的实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金融环境,减少了“挤出效应”的消极影响;同时财政政策为货币政策提供了有效的政策工具,也为扩大货币供应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由于社会总需求仍未得到有效的满足、公众的消费意愿仍不够强烈、信贷结构还未得到合理的调整等原因,我国仍然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拉动经济的稳定增长。


相关内容

  • 20XX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2009年厦门大学806宏微观经济学考研真题详解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资料,经济学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 ...
  • 20**年武汉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2016武汉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武汉人事考试网提醒您2016湖北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即将开始,现根据2015年武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详情对2016年武汉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进行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湖北人事考试网汇聚第一手武汉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最新 ...
  • 20**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将来的就业情况
    2017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将来的就业 情况 本文系统介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就业,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研究方向,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老 ...
  • 中国人民大学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841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考研真题答案解析 一.名词解释: 1.结构性社会问题 [解析]社会问题指实际条件与应有条件之间的偏差,或者是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偏差或差距往往会导致社会的紧张状态,它超越了个 ...
  • 宏微观经济学(真题+答案)2000
    华中科技大学2000年宏微观经济学考试试题 一 概念题 1 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经济模型中,内生变量指该模型所要决定的变量.外生变量指由模型以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已知变量.它是模型据以建立的外部条件.内生变量可以在模型体系中得到说明,外生变量决 ...
  • 武汉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课程进度
    武汉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课程进度 拿的起,放得下.凡事别勉强.凯程武汉大学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 一.武汉大学经济学辅导班有哪些? 对于武汉大学经济学考研辅导班,业内最有名气的就是凯程.很多辅导班说自己辅导 ...
  • 20**年中国银行春招考试科目_笔试经验
    2017中国银行春招考试科目_笔试经验 银行招聘网致力于为广大考生提供招考信息.笔试.面试资料,这里的考试信息应有尽有,笔.面试资料也是琳琅满目的,供各位考生选择,帮助莘莘学子积极备考银行招聘考试,还有更多的备考指导.考试题库在等着你! 2 ...
  •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吗
    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吗 本文系统介绍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考研难度,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就业,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研究方向,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考研初试经验五大方面的问题,凯程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 ...
  • 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5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 万学总部2014-12-27 14:07:44考研试题 考研政治阅读(60) 评论(0) 分享到 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 ...
  • 细节决定复试成败考研英语复试着装礼仪攻略
    考研复试自我介绍尽量多展示知识结构 2月份,2017考研初试成绩就会公布,各院校研招复试也会陆续拉开序幕.面试时第一件事就是向老师介绍自己,那么考生该如何利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最大程度的展现自己呢?小编建议考生面试时要尽量多展现自己的知识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