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教学突破 - 范文中心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教学突破

09/27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过程的教学突破 作者:李希明 梁磊

来源:《中学生物学》2016年第03期

摘 要 从一个实验操作者的视角,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进行思考。尝试从实验原理与假设、方法与步骤、结果与讨论、误差与分析等几个层面,突破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教学中的难题和瓶颈。

关键词 噬菌体 实验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是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对该实验的教学突破存在着下列难题:(1) DNA和蛋白质哪一个是遗传物质?(2) 如何运用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DNA或蛋白质?(3) 观察到什么现象才能说明对噬菌体起决定作用的是DNA,还是蛋白质?(4) 如何对实验产生的误差进行合理分析?……

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深入地思考实验中每个步骤的目的与原因以及该步骤的注意事项。 1 原理与假设

赫尔希和蔡斯在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之前,已对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有了一些了解,其中包括:① T2噬菌体只由DNA和蛋白质两种化学成分组成;② T2噬菌体能够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借助大肠杆菌,完成增殖过程;③ 组成T2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含有S元素,而P元素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④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于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⑤ T2噬菌体能够特异性地吸附在大肠杆菌的表面;⑥ 相比较而言,T2噬菌体的密度小,大肠杆菌的密度大;⑦ T2噬菌体借助于大肠杆菌增殖一代所用的时间等。

这些琐碎的知识构成了赫尔希和蔡斯设计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实验原理。学生如何利用这些知识,理解该实验的假设与预期呢?

根据实验原理中的第①、②条,可推测“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方式存在着3种可能性的假设:① 只有蛋白质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② 只有DNA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③ 蛋白质和DNA都注入大肠杆菌细胞内。

每一种假设都会有一种特定的预期结果,上述3种假设所对应的预期结果分别是什么呢?需要思考:采用哪种实验方法与步骤,才能将蛋白质和DNA区分开!

2 方法与步骤


相关内容

  • 生物教学设计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课堂讲稿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_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一节.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遗传的细胞基础(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受精作用等),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 ...
  • 高中生物必修二DNA练习题
    高中生物自测题 (总分:54.0分) 一 单选题:(总分:34.0) 1.(2.0) 某一DNA 分子含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A600个.该DNA 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周围环境中的含G 的脱氧核苷酸6200个,该DNA 分子已经复制 ...
  • 高中生物必修二试卷及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A.棉花纤维的粗与长 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 C.狗的白毛和鼠的褐毛 D.玉米的圆粒和黄粒 2.家兔的毛色黑色(A)对褐色(a)为显性.要判断一只黑毛兔的遗传因 ...
  • 生物必修二基础知识清单(精编版)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1.减数分裂:1) 识图:图中1与 是同源染色体关系,1与 是非同源染色体关系: 图中1与2号染色体的行为被称为 现象: 图中有 个四分体:分别是 . . 2) 重要特征发生时间: ①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 ...
  • 微生物真题名词解释整理汇总
    微生物考研名词解释汇总 [2013年] 1. 纯培养物(pure culture):由一种微生物组成的细胞群体,通常是由一个单细胞生长.繁殖所形成.[2章 微生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 2. 负染色(negative staining ):染 ...
  • 九年级科学教案2
    第6节 进化与遗传 绍兴县实验中学 金中元 ●学习目标 1. 识别遗传和变异现象 2. 说出遗传物质的作用,认识DNA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3. 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 4. 知道基因工程.遗传与在育种方面的作用 5. 举例说明优生的重要性 ...
  • 生物科学家
    必修1 第1 章 1.19 世纪30 年代, 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M.J.Sehleiden,18o4- 1881)和动物学家施旺(T.Schwann,1810- 1882)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论证生物界的统 ...
  •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易错题集锦4
    错题反馈(6.6-6.7) 1.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 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A. 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 2出现了"3:1" ...
  • 多种多样的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
    细胞学说的建立 (09年广东理基)38.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 A.细胞学说 B.分离定律 C.进化学说 D.中心法则 多种多样的细胞 (2012 上海)5.微生物的种类繁多,下列微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①黏菌 ②酵母菌 ③蓝细菌 ④大肠杆 ...
  •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教学[论文]
    高中生物新课程理念教学 摘 要: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 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