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实施方案12.12(报送稿) - 范文中心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实施方案12.12(报送稿)

12/31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

实 施 方 案

江苏省淮北中学

为推进我校课程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决定开展“江苏省淮北中学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创建工作,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今后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重点任务是提升内涵与质量。课程基地建设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延续和深化,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是学校课程能力建设的重要途径。课程基地建设是构建江苏特色的课程改革,是打造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江苏省淮北中学以“本真教育”为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尊重个体差异、关注兴趣培养、激活内在潜能、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需求、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红色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潜能、优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能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的发展选择,有利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为他们的特长发展奠定坚实的人生基础。

红色教育是中学人文科学的重要内容,它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的思想品质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均具有深远的影响。红色教育也是综合社会实践课程的良好载体,我校长期以来不断拓展教育资源,积极引导开展红色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目前已形成了领导重视红色教育,教学渗透红色教育,管理体现红色教育,研究性学习中突出红色教育的“立体型红色教育” 模式,红色文化已成为我校文化建设的主流和标识。

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牢固确立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观念,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让有趣学习和活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二、建设目标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1、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建设课程基地,加强学生对红色教育课程的体验和感知,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发现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心情愉悦、健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

2、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

通过红色教育,使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提供发展平台。

3、形成特色鲜明的办学品牌

通过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出一条普通高中教学发展新途径,并通过不断的辐射、更新、完善,逐步形成一批品牌课程,最终使学生与教师共同提高、和谐发展,着力培养学科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从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三、宣传发动和组织领导

1.宣传发动

我校自2012年初准备申报江苏省课程基地工作,广泛发动全校教师进行讨论,梳理我校的办学特色,经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领导班子研究,确定申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并以教职工会议、国旗下讲话、专题报告、宣讲团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让全校师生认识到红色课程基地建设是我校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要举措,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2.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和检查评比等工作。

名誉组长:井宏岭(泗洪县财政局局长)、张涛涛(泗洪县教育局局长)

组 长:王为军(淮北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副组长:赵晓娟 毛大江 吴登龙 孟凡威 徐小明 张晓云

成 员:王志凯 蔡兆银 许璟 祁昕 陈经山 陈滢滢

胡文 张颖 胡传海 高新洲 陈子兵

办公室主任:王志凯(兼)

副 主 任:陈经山 3、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

赵晓娟(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冯春龙(扬州大学教授,博士)

王永平(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经山(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学高级教师)

四、项目基础与优势

(一)新颖的红色教育理念

红色教育的精髓是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但是,在目前学校的教育体系中,我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往往是空洞的说教,大多缺乏具体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给我们学生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教育带来了诸多的不良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校园开始横行,因此,重塑学生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树立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在学校德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已经成了当前学校德育教育的当务之急。我们认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具有振聋发聩的警醒作用,如何加强、改进、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已经成为新时期学校教育体系下德育教育需要探索和突破的核心内容。

发扬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是《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我校以弘扬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旋律的红色教育基地创建为突破口,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模式,根据青少年成长的客观规律,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继承发扬革命传统的行为得到内化。

红色教育当然要以人为本,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引导、教育和服务人,将以人为本的思想始终贯穿于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全过程。为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

求,我们将坚持“涵养精神、浸润生命、服务成长”的特色创建理念,按照“挖掘红色教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形成红色教育特色、打造红色特色学校品牌”的创意,全力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拓展我校教育工作的发展空间,推进特色建设,创建红色经典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努力形成“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的发展局面,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厚重的红色资源优势

江苏省淮北中学始建于1941年,原名“淮北苏皖边区公立淮北中学”,是刘少奇、陈毅、彭雪枫、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创办的历史名校,地处洪泽湖畔、淮河之滨的革命老区泗洪,泗洪是一片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期被称为“淮北延安”,是全国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之一,是淮北苏皖边区行署、新四军四师师部所在地。刘少奇、陈毅、彭雪枫、邓子烣、张爱萍、张震、刘瑞龙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和生活过,陈圩的大王庄、祖姚庄、朱湖的臧桥、新行圩、双沟的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曹庙乡的朱家岗都曾留下他们的足迹。境内的泗洪烈士陵园、半城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泗洪革命烈士纪念馆、淮北抗日阵亡将士纪念馆、双沟陈毅纪念馆和雪枫墓园的国防教育馆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这些园馆,都以详实的史料和珍贵的实物形式记述着战争年代发生在老区泗洪这块热土上的红色革命史。遍及全国的新四军四师老战士、新四军二代、原淮北中学老校友都是我校进行红色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传承使我们淮北中学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三)优越的环境基础

学校继承红色历史文脉,从文化积淀及地域特征入手,结合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从基础建设方面为特色建设营造环境。我们把“攻坚克难,敢于争胜”的铁军精神作为学校精神, 把源于抗战时期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爱生如己,教生如子”的教风,“即知即行,学以致用”的学风进一步发扬光大,加强对广大师生革命传统教育。2004年刘延东同志接见我校领导时,对淮北中学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反复嘱咐“要将新四军和淮北中学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为了深入开展红色教育,我们校内建有“ 校史馆”、“ 新四军将领和校友书画墙”、 “瑞龙图书馆”、“子恢科技馆”、“拂晓楼”等教育教学设施以

及“东进路”、“拂晓路”等标志路牌。我校还特聘刘延淮女士为我校名誉校长,努力把革命先辈的高尚人格和光辉业绩传承下去。

(四)过硬的师资队伍

学校有348 名专职教师,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1人、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1人,“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特级教师、市名师、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近百人,高级教师约140人,有16人出国进修,20人具有教育硕士学历。其中赵晓娟同志是省人民教育家培育对象、省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陈经山同志是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工作者、全国科研优秀教师、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胡传海、陈子兵两同志是中学历史高级教师、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理事、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研究专家。王东光、高新洲、赵同宇等多名老师是县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会员。我校还拥有一支以新四军老战士及其二代、淮北中学老校友和学生家长为主的涉及多所高等院校和省、市科研院所的红色教育支撑队伍,许多研究党史、军史的老同志每年都在我校开展红色教育讲座,部分新四军老战士也亲临学校进行革命传统宣传,为红色的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优质的师资保障。

(五) 扎实的社会实践

从2002年至今,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六届“铁流千里”考察活动,先后有近千名师生徒步三万多华里,途经10多个省份,先后到达延安、井冈山、韶山等革命圣地。 组织了八届“徒步千里洪泽湖”寒假考察活动, 开展了十一期“天岗湖畔访英雄”的实践活动。组织近千人的“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开展追寻“红色足迹”主题教育活动,为纪念江上青烈士诞辰100周年,2011年3月26日从江上青烈士长眠处徒步抵达安徽省泗县江上青烈士殉难处,徒步行走70华里;为纪念淮北33天反扫荡胜利70周年,2012年4月1日,第二届“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一千余人从淮北中学徒步抵达半城雪枫墓园,徒步行走54华里,感受了先烈精神,磨练了坚强意志。

(六)丰富的校园活动

校内各年级分别设立了“彭雪枫班”、“刘瑞龙班”,成立了“陈毅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会、“张云逸杯”优秀家长奖励基金会、邓子恢科研奖励基金会、雪枫奖学基金会、瑞龙助学基金会,组建了“铁流千里”事迹报告团、“文明礼仪宣讲团” 、“刘瑞龙思想研习会”、“彭雪枫将军故事兴趣小组”、“拂晓艺术剧团、”“雨凝文学社”、“星火爱心社”、“京剧兴趣小组”、“版画兴趣小组”等学生社团,围绕 “红色”主

题,都相继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班级红色教育主题班会、红色教育主题故事会;政教处主办的红色教育大讲坛、红色教育班主任论坛;校团委举办的团干红色教育专题培训、“颂英雄”歌咏比赛、周末红色经典影片展,拂晓艺术剧团专题汇报演出《向延安》等活动,在校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七)实在的教育科研 从“十五”规划开始,我校就承担了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在探索淮河的系列行动中引导中学生发展》、《学校生命文化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向互动研究》的研究工作。“十二五”期间,我校教育科研续写辉煌,《植根淮河的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淮河流域红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利用传统文化促进校园管理文化建设的研究》等被立项为省重点科研课题。

(八)多样的课程的开发

通过课题研究,催生了红色校本课程的开发,目前,我校开发的红色课程有《彭雪枫的故事》、《烽火中的淮北中学》、《盛世说湖匪》、《新四军发展斗争史》《鸾翔湖畔——纪念敬爱的周总理诞辰110周年》、《温暖洪泽湖》等22本红色校本教材,其中《彭雪枫的故事》被评为省中学优秀校本课程案例,《温暖洪泽湖》获江苏省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

(九)丰硕的教育成果

十年的红色教育取得了累累硕果,历年高考中,先后有近百名“铁流”、“湖考”队员被复旦、南大等名牌高校录取。每年 “铁流千里”考察途中都会有多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铁流千里”被评为省“七彩的夏日”优秀活动项目和省级示范夏令营。学校先后获得新课程实验省级样本学校、省文明单位标兵、全国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中国青少年素质发展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十)广泛的辐射影响

泗洪县实验小学、泗洪县第三中学、常熟市第一中学、常州市北郊中学等多家县内外学校多次组团到我校学习观摩。《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德育》、《新华日报》、《扬子晚报》、江西卫视、江苏教育电视台、《人民网》等全国数百家媒体先后多次进行了报道。原二炮政委彭小枫上将、省政协主席张连珍同志地高度评价,省教育厅沈健厅长等领导同志多次亲切接见过我校师生并合影留念,新四军老战士李剑锋将军专程来我校看望铁流队员,夸赞队员们是好样的,都是英雄。我校名誉校长刘延淮女士多次来信进行鼓励和表扬。副市长赵深、市委秘书长田洪、市教育

局长李公平,县委书记徐德、县长徐勤忠、副县长易冰,县教育局长张涛涛等领导多次到我校观摩指导特色建设。

五、课程基地建设内容

(一)创设主题突出的红色教育环境

在学科情境营造上,我们将加大宣传,更新理念,对红色教育进行进一步阐释,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红色教育引领基础,积极打造红色教育的软环境。我们将以学生体验为核心,完善红色教育活动室、红色广场、新四军战史资料室功能,新建红色教育展馆、红色教育体验馆等展馆,进一步优化红色教育情境。

在专业特色上,我们将设立红色教育办公室,指导全校红色教育特色课程的实施,联系全县优势力量,组建红色教育团队。在校园内增添红色雕塑和景点,在科技楼大厅增设可互动的红色教育电子阅读平台;在校园管理上形成具有我校风格的红色教育机制;增加红色特色的学生社团;建设具有我校特色的红色教育网站;组建红色教育专用机房;将目前的主干道全部改造为具有红色纪念意义的教育长廊。

在课程实施载体上,我们将突出历史、政治学科教学为重点,积极渗透红色教育;我们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载体,将红色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我们将以区域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学生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红色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我们将在学科渗透基础上积极开发红色教育二期校本课程,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基地。

(二)构建个性鲜明的红色教育模型

(1)筹建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资料馆

目标设计:组织学生搜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史料,让学生学会野外考查和实地采访能力,丰富馆藏,了解家乡的红色历史,为红色教育提供第一手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体验实践与感悟的机会,在促进学生自主思考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

任务设计:资料馆的规划、红色史料的制作、布展及红色史料采访室创建。

(2)建立新四军战史展厅

目标设计:通过参观展品,阅读展板,以直观的模型和可操作的展品,让学生了解新四军的形式、发展、壮大过程,探索其它革命史料利用的可行性,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和具体化,转变学习方式,激发探索动力。

任务设计:购臵和开发新四军展品,组织布展。展品主要有新四军使用过的武器、弹药、文件、生活用品等展品。

(3)建设红色教育广场

目标设计:以模型形式建立室外红色广场,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条件下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情况,营造良好的红色教育环境。

任务设计:开发历史课模型,科学布展,构建师生互动的红色教育模型。

(4)开展红色教育微型课题研究

目标设计:构建学生红色教育非物态模型,通过学生对地域红色环境及各类展馆展品的体验、验证,增强学生对红色历史事件的探究和认知能力。

任务设计:组建探究性学习合作小组,观察展品,搜集资料,撰写红色教育小论文,研究微型课题。

(三)建设促进学生红色自主学习的互动平台

(1)建设“红色教育体验园”,构建观察互动平台

在红色教育的课程基地建设中,我校将目前的雪枫广场改造为红色体验园。红色体验园内实施历史学科中的红色教育有关室外活动。将润秀园花房改造成红色教育温室,增加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历史物品,丰富红色教育资源,拓展学生视野,体验历史之美,感受红色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并形成对外开放的红色教育场所。

(2)建设“淮北中学红色教育网”, 构建网络互动平台

红色教育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介绍红色历史和红色知识,开发互动软件,对学生的红色学习内容进行自主测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色教育的游戏软件,探索虚拟红色教育的新思路。

(3)建设“红色体验馆”,构建体验互动平台

“红色体验馆”集参观、教育、学习为一体。 馆内展示中国各阶段的红色历史。突出互动色彩,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爱国爱党意识。让红色体验馆成为学生的向往之地,快乐之所,实现我校红色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红色体验馆还将面向其它中小学及社会开放,发挥优质资源的示范作用,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此项目工程量大,投入多,我们将此项目作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后续项目,并择时启动。

(四)开发红色教育的课程资源

丰富的课程资源,是红色教育的补充与拓展。在实施好学科中的红色教育课程基础上,结合区域特点和我校优势,按照地域性、实践性、自主性、合理性、发展性的开发原则,继续开发红色校本课程。

继续完善已实施的红色校本课程,如《烽火中的淮北中学》、《盛世说湖匪——洪

泽湖匪事调查与研究》、《文化温润生命》等,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丰富而具有特色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开发校本课程《泗洪红色记忆》,通过区域历史变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红色历史;开发校本课程《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史》,引导学生在考察、探究、研究微型课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红色嬗变的历程;开发校本课程《向彭雪枫将军学礼仪》,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新四军英雄人物,关注自身发展,提高文明礼仪素质;开发校本课程《跟着刘瑞龙同志学理财》,以史为鉴,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上的红色经验;开发校本课程《我和陈毅元帅的幸福时光》,进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区域红色教育的发展;开发校本课程《听新四军老战士讲红色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关爱老人、研究新四军历史,珍爱今天的幸福生活;开发校本课程《校外的红色教育》,外为中用,通过介绍校外红色的教育的先进经验,引导广大师生重视红色教育、呵护生命;开发校本课程《徒步千里洪泽湖》,收集学生考察家乡红色历史、研究家乡变迁的探究性成果,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环境的历史变迁;开发校本课程《红色团队》,引导广大师生进一步弘扬团队核心价值观,形成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红色团队,引导我校红色教育向更广阔的领域渗透与发展。

在加强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教研组会同其它学科积极组织红色遗址保护类研究性学习,与其它教研组及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联合开展红色史料调查,充分发挥实验室、科技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红色教育场馆的潜能,以实现红色课程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五)构建红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

(1)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红色教育师资团队

江苏省淮北中学红色教育基地的师资主要依托我校省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省教育家培养对象赵晓娟的名师工作室,组成以我校多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红色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我校红色教育教师的业务水平,培养一批红色教育的名教师,打造在全国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红色教育专业发展团队,并支撑我校红色教育的发展。

(2)以师资培训为重点,打造红色教育科研团队

按照“红色课程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教育科研研究实验在基地”的总体思路,将以“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接受校内外知名学者的指导及红色教育培训,积极为红色教育的教师提供外出深造的机会,借鉴各地红色教育的宝贵

经验,内化为本校红色教育发展的动力。积极开展红色教育课题研究,申报省级、国家级红色教育课题,鼓励教师发表论文,鼓励学生撰写红色小论文,编辑《淮中红色教育》校刊。

(3)以成果展示为载体,提升区域红色教育水平

收集、整理学校红色教育过程性资料以及成果资料,制作和完善江苏省淮北中学红色教育资源库,建立江苏省淮北中学红色教育网站,形成红色教育互动机制。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红色教育交流平台,承办红色教育省市研讨会,在更高层面上加强红色教育的横向交流,促进区域红色教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六)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红色课程的学习方式,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走出教室学知识,在行动中长见识,于探究中求创新的新型开放的课程学习模式,使行动性学成为一种习惯,并对其它学科产生影响,构成校本人才培养模式。

(1) 建设红色教育实验室工程

在高中历史、政治教材中有很多红色教育实验,充分完成教材中的实验,是学科基地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

思路:打破传统实验室分布格局,突出红色课程实验教学,创建红色教育专业实验室。

目标:完成学科教材所列案例,打好红色探究的基础。

建设任务:购臵实验仪器,增加必要的电教设备。

(2)完善校史陈列馆工程

思路:拓展政治、历史等学科中红色教育内容,为个性化红色教育提供条件,为红色教育提供平台。

目标:提升高中红色教育验的水平,了解红色教育布馆的原理及方法,实现红色实验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变,以数据的获得过程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建设任务:组建校史陈列馆,广泛开展校史资料征集活动。

(3) 建设红色教育知识长廊工程

思路:构建高起点红色教育探究平台。

目标:在高起点上开展红色历史研究,为有兴趣对红色历史进行研究的学生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并辐射其它学科。

建设任务:红色教育知识长廊将以整个校园教学区的廊柱为背景布臵各个展区,从而形成校园红色文化。红色教育知识长廊的主题内容规划与布局思想定位是:突出表现基于校情的淮河地域文化特色,传达“弘扬铁军精神,打造红色校园”的主题。

(4) 成立传承红色精神的基金会

思路: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人,要积极为广大师生服务

目标:通过成立基金会,拓展红色教育途径,加深对新四军革命前辈的了解,并行动起来,积极投身到红色教育事业中来。

建设任务:积极筹集资金,成立“刘少奇杯”优秀教学能手奖励基金会、“陈毅杯”优秀班主任奖励基金会、“张云逸杯”优秀学生家长奖励基金会、邓子恢科研奖励基金会、雪枫奖学基金会、瑞龙助学基金会六个基金会。

(5) 扩大淮北中学红色教育基地工程

思路:将陈圩的大王庄、祖姚庄、朱湖的臧桥、新行圩、双沟的陈毅纪念馆、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等增设为红色教育基地。

目标:组织学生定期到泗洪烈士陵园、雪枫墓园、朱家岗烈士陵园双沟的陈毅纪念馆、全德糟坊、淮河岸边的大柳巷、界集的山子头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红色历史知识的学习和红色调查,了解红色革命遗址保护的重要性,感知红色教育的恢复工程。

建设任务:红色教育基地的申请,建设必要的教室和活动室。

(6)构建校本化的红色教育课程实施模型

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将在专家委员会的指导下,在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注重国家课程中的红色教育,加强校本红色课程的开发,突出名师工作室的引领,强调以优美的校园营造红色教育的氛围,以多个展馆强化红色体验,以各类红色实验室及功能性基地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培养创新能力,以学生红色社团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改革红色教育课程教学的模式。红色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集中了学校及区域的优势资源,为红色教育提供更高更新的平台。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建设也为其它学科课程改革提供了样本和参照系,促进其它学科课程建设与发展,大面积提高各科教学质量,并将对周边地区课程改革产生辐射影响。

六、课程基地建设措施

(一)组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 学校将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

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并邀请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充分发挥老校友及新四军二等人力资源优势,调动他们参与课程基地建设的积极性,为基地建设出谋划策,筹措资金,并聘请相关校友作为专家组成员,为基地使用制定有关课程实施方案,并指导教育活动的开展,推动课程基地的建设。

(二)加快课程基地硬件建设

以革命历史文物陈列馆、红色教育长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声像演示馆、红色精神素质训练基地的建设为重点,综合运用声、光、电、图、群雕等现代科技手段,立体展现革命先辈闪光的革命精神,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对人民的无比热爱,突出红色教育内容的呈现、演示、拓展、提升、链接,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物化的环境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

(三)完善红色教育校本课程体系

学校通过“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结合实践,将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构红色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能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管理,建立“红色课程基地”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如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活动制度、体验评价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等。

(四)开展红色教育社会实践

利用暑假组建“铁流千里考察队”,开展铁流千里徒步考察活动;利用寒假组建“洪泽湖考察队”,开展徒步千里洪泽湖活动;利用节假日,组建“天岗湖调查队”,开展天岗湖畔访英雄活动;每年清明节期间,组建“追寻红色足迹远征队”,祭奠革命先烈,发扬铁军精神。

(五)强化教师培训工作

通过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学历提高与进修提高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通过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中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专家指导引领下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学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形式和内容、方法和途径发生深刻改变。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实践活动,教育观念将由重干预、重塑造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关注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开发;由注重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关注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六)开展“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课题研究

探索课程基地的建设、手段运用、方法创新。通过课程基地中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同时,在全校各学科中渗透红色教育理念,浓厚校园红色文化,着力提高全校师生的精神素养,提高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七)扩大“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辐射和影响

我校开展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到评价方式的转变,都将在区域范围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建设好我校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市乃至全省,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课程基地建设规划

为了确保“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工作科学、有序、良好地进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2012年9-12月)

1.成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2.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讨论稿,在全校进行论证,明确课程基地的主要方向和目标,制定计划,确定创建方式,。

3.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创建省级课程基地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规划论证(2013年1月-4月)

1.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规划“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并就规划进行论证。

2.修改完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方案与规划,邀请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3.筹集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规划资金。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2013年5月-2015年6月)

1.规划实施,“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基础建设。建设革命文物陈列馆、红色教育长廊、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声像演示馆、红色精神素质训练基地。

2.开发编印红色教育校本教材。

3.教师培训,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教师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提高红色教育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指导能力。

4.制定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教学活动规划。

第四阶段:总结推广(2015年7-12月)

1.按照课程基地教学活动规划,开展红色教育教学教学与实践探究活动。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使学生进入“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实践活动常态化,成为省级课程基地和学校的办学新亮点。

3.宣传辐射,通过展示 “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成果,在全市乃至全省产生示范作用,使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成立全省德育学科教学的综合实践基地。

八、课程基地建设的保障体系 (一)构建课程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支持体系

1、专业支持。与扬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相关协议,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来引领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

2、同行互助。通过开展校与校交流互助,使我校“红色教育课程基地”资源能与其他学校实现共享,共同促进“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建设。

3、制度保障。在“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使“红色教育课程基地”教育、教学功能常态化。

4、政策导向。在各级政府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对“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管理工作突出的集体与个人,由学校设立专项基金进行奖励。

5、体验成功。成果展示,学校定期将“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展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二)建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的激励机制

创建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对教师是巨大的挑战,需要广大教师付出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为此必须建立校内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到课程发展中,并及时吸收红色教育课程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红色教育教学的质量。

(三)经费保障

在市、县的财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每年将设立“红色教育课程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学校全力支持红色教育课程开发,对红色教育课程发展给予相应的资金支持,保证红色教育课程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投入,资助品牌红色校本教材的开发、出版和发行。


相关内容

  • 临沂大学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及途径
    临沂大学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及途径 广告设计与制作4班 [1**********]3 庞天翔 摘要:在高校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对于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确保 ...
  • 节庆爱国活动方案
    "迎中秋,颂祖国"活动实施方案 在中秋节和国庆节即将来临之际,我校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各民族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增加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了解节日的渊源,营造欢度中秋.国庆的喜庆气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中华传 ...
  • 03-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
    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届田径运动会 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条例 为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的精神,充分展示当代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并在体育竞赛中培养大学生的 ...
  • 苇子小学研学旅行方案
    长春市苇子小学研学旅行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相关文件精神,在二道区教育局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 ...
  • 上海首次发布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评价
    2012 7 总第一百三十五期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 本 期 要 目 专讯  深化课改 加快转型 提升内涵 --"上海市小学课程与教学工作会议"顺利 ...
  •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
    孟良崮战役纪念馆位于山东省蒙阴县和沂南县交界处,属蒙山山系,主峰海拔575.2米,面积1.5平方公里.相传宋朝杨家将将领孟良曾屯兵于此,故名.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的精锐部队整编 ...
  • 定稿----数控专业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项目建设总结报告 2014年5月15日 目 录 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 ...
  • 山东农业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20**年)
    山东农业大学 2015年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报告 2016年4月 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目 录 一.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概况 . ......................................................... ...
  •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方案 一.计算机应用专业行业背景及需求分析 国家"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文件的出台,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纲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确立,宝鸡市&quo ...
  •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 一.目前状况 (一)师资队伍 1.专业师资队伍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 本专业现有教师 5名,其年龄.职称.学历结构状态如下: (1)年龄结构 40岁以下的 2名,占 40 %,41-55岁 2 名,占 40 %,56岁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