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丨同理心在体验设计中的作用 - 范文中心

心理学丨同理心在体验设计中的作用

07/17

在设计领域,同理心是关键一环,

但不是绝对核心

现如今,同理心正在变成一种新的流行语言:人们总是在难以明确表达的细微之处过度使用,甚至于言过其实或是用于讽刺。就像它常能激发人们的恻隐之心一样,当今对于同理心这个词的使用总会让人翻起白眼。这是否因为它加入了诸如“破坏”和“创新”这样的思想观念呢? 也许吧。

但是,与其它的术语一样,即使同理心的概念被人们大量滥用,也并不意味着它的原始意义已经消失殆尽了。 就像一条牛仔裤需要经过反复穿洗磨损才会更舒适一样,我们应该庆祝人们对同理心这个概念熟悉并“磨损”了起来,而不是把它当做无用之物。

“磨损”牛仔裤

同理心是设计领域的关键一环,但不是绝对核心,就像数学中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它应当成为一种手段——即使不能与所有的设计类型相契合,而非最终的目的。例如,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中,根据用户自己的个人体验,或者借鉴为其他人设计时的经验和观点,来从单一角度进行外推是完全必要的。

人性化设计

但是,并非所有以人为中心的设计都很完美。 作为近年来最普遍的理念,确定需求并解决问题是常用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今后也会继续使用这种方法。即便对于目前所有设计挑战来说,它始终是正确的方法,同理心依然可以成为设计中的关键一环。

从系统思维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可以设想出目前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无法解决的各种情形和状况(例如卫生保健、教育、气候变化等恶性问题)。 尽管不直接反对以人为本的设计,服务设计和过渡设计等方法则会扩大问题空间,这就使得把重点放在单个人身上来作为指导性设计方法的意义变得更小。 这并非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使用同理心这一概念,而是应该对它的使用方式加以改善。

服务设计

同理心是一种手段,

而不是目的。

在脱离群众成为职业设计师之际,同理心应是必须掌握的概念。 分裂、创新、转败为胜、设计思维、人本设计、人种志,好奇心、创造:这些概念都曾是新鲜且重要的!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已经变得熟悉甚至老旧,但它们也成为了优秀设计实践的筹码。 同样,同理心的使用乃至“磨损”并非是一种趋势。即使一些人已经对这个词心生厌倦,但这只是因为太多人在大肆谈论并描述它的重要,却没有真正切入它的核心去使用它。

虚拟人种志

它到底是什么?

同理心通常被认为是“感受别人的感觉”或“穿着别人的鞋子走”。更重要的是,同理心与同情心有所不同,它不仅仅是凭借想象从别人的角度体验事物的感觉。在认知同理心(理解他人精神状态的能力)和情感同理心(感受和回应他人的情绪状态)之间也存在着差别。

对于设计师来说,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意图是设计出一种同理心,可以使得在给定时间内为他们的工作提供独特的环境。“把自己的脚放在别人的鞋子里”来思考直面的问题,与在真实的层面上感受别人所面对的情绪和情感经历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我们必须明白,当我们使用同理心进行设计时,我们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它不是在玩弄别人的生活;而是在思考和感受别人的想法与感觉,其目的在于更好地理解我们正在努力改进的体验。

同理心与同情心

我们用它做什么?

与自己的设计用户保持联系是不够的。同理心是获得更好设计与更好结果的一种手段——通过将同理心融入我们使用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关心我们的设计用户。最近,Indi Yang讨论了同理心在人格发展中的一些含义:“认知同理心不需要面孔,不需要偏好和人口统计,需要的是潜在的推理、反应与指导原则。”来自MadPow的Jamie Thomson则在医疗和体验设计的交互中,分享了她自己的设计理念。像阴影、同理心映射、游戏风暴和旅程地图这样的活动帮助我们发展同理心,而生成、拼贴和协作草图等活动帮助我们将同理心转化为解决方案。

游戏风暴

随着设计的发展,

同理心的作用也会随之演变。

通常来说,同理心设计与设计师的自然发展让我们更广泛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和对同理心的理解是天生的家长式作风。这种作风甚至涵盖了“用户”这个词或“…设计”这个短语以及它动态的含义。

一个让我们走得更远的真实转变正在发生:

最开始的时候设计师会这样说:

“让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什么感觉——现在让我通过和你换位思考并利用分层设计原理来为你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设计师则会这样表达:

“让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什么感觉——现在让我通过我的理解来建立适合你的方法,这样你就可以随时解决这个问题。”

最终则无法区分出我(设计师)和你(用户):

“让我知道这对你来说是什么感觉——然后你可以知道这对我来说是什么感觉,现在我们可以一起设计一个共同的愿景。”

同理心将成为设计进化的关键组成部分,在这个世界里,每个人都在设计——相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我们作为设计从业者的角色变得更容易简化。当然,我们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用户”和“客户”仍然需要我们为他们设计出更好的体验,因为这些客户还不能自己去创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并参与进来(首先是技术的可能),这意味着我们将创造体验(数字和其他方面),并最终创造出完整的系统。从长远角度来看,这将更灵活的适应我们社会的发展。

设计

在遇见Liz Sanders之后,我就一直在考虑这个设计,她曾写过很多关于参与性设计和生成设计研究的文章。最近,Dan Lockton也一直致力于创作类似的主题,希望能在给一些机构进行设计时提供帮助。而Kevin Slavin也在以同样的方式研究怎样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设计之中。使用这种设计方法的趋势在不断扩大,我相信同理心仍然是这些研究的基石。

那么,同理心的未来究竟是什么?也许在我们应用的方法中不难发现:文化探索,移情拼贴,生成工具包。这些我如今使用的方法,在未来依然会对设计师产生深远影响。但是,这些和其它在MadPow中使用的方法并不仅仅是为了让设计师“在他们用户的鞋子中想象自己”,并在设计师之间产生共鸣;相反,它们是为了让用户(咳咳,其他人类)与设计师“进入同一个房间”来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所有参与合作的设计者都能更富有创造力与创造出可持续发展体验和系统的能力,并给未来赋予了无限可能。

通过这种方式,同理心的可操作性空间大大提升,并能让它以一种非常真实而有意义的方式发展,而不是作为一个空洞的流行词,失去了它的峰值相关性。

同理心

译者的话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主要体现在情绪自控、换位思考、倾听能力以及表达尊重等与情商相关的方面。

现代情商理论认为,情商有五个方面,分别是:自我情绪认知,自我情绪控制、自我激励、同理心、人际关系处理。同理心作为情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小就总是被家长或老师灌输这样的思想:在与人相处之时,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但这也导致了我们因为听得太多而常感不耐烦,可静下心来认真思索,我们真的总能保证在生活中做到这点吗?

用户体验设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熟知并善于利用同理心的能力必不可少。只有真正的站在用户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才能设计出用户所需要且实用的产品。也只有深刻体会同理心在设计中的应用,而不是将它当做老生常谈的糟粕,才有可能让我们如文中所说,与用户在更深层面进行交互研究设计,才能给未来带来无限憧憬。


相关内容

  •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中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 山西大学梁丽萍 --智商.情商及情商教育(注:本文是国家级课题"我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地方化问题研究" 的成果报告之一) 人类一直重视人的智力的开发,并且有一个衡量智力的测试系统--智商( ...
  • 校本课程二年级写字教学设计(20**年.5月-6月)
    第十一课 左偏旁(四) 教学目标 1.掌握言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 2.了解带有这两个偏旁的字的一般书写规律并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通过本课教学,巩固正确"掌握言字旁.示字旁和衣字旁这三个偏旁的书写要领.&qu ...
  • 不幸的逻辑:心理学告诉你人是如何陷入不幸的
    只有了解不幸,我们才能更好的守卫幸福. 不幸不需要任何努力它就会自动传播,而幸福需要很努力才能传播出去. 先为不幸的人做一个画像. 纠结于过去:不快乐.甚至抑郁:充满抱怨:推卸责任:"我其实也没啥问题":"你们 ...
  • 10个技巧教孩子管理情绪
    10个技巧教孩子管理情绪 一.帮助孩子认知情绪 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 现在很多家长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 ...
  • 1.说话的艺术
    一.举例:1.秀才赴京赶考,还没有发榜的时候,吃饭,不当心把筷子碰落在地上,伙计说了一句,"当心筷落地",他气得暴跳如雷,教训伙计,"你应该说筷及第". 2.江浙一带的商人认为"关门&quo ...
  • 游戏乐趣的一些来源
    [深度分析]游戏乐趣的一些来源 文/青之一号 序: 在开发某网络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团队有一个重要的理念:为用户创造激动人心的游戏乐趣. 于是,思考:乐趣是什么,从何而来?写下了一点点心得. 正文: ―要养成两种习惯--治救病人,起码不能害人 ...
  • 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关于幻觉的定义为 A. 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受 B. 对客观事物的胡思乱想 C. 缺乏相应的客观刺激时的感知体验 D. 客观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感知体验 E. 缺乏客观刺激时的思维过程 2.最常见的幻觉是 A. 幻视 B. 幻触 C. 幻听 ...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汇报材料 育人贵在育心,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更是当前学校教育的新任务和新要求.一年来,我校本着全员参与.面向全体.矫正预防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以让 ...
  • 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根基.整体设计与实践路径
    摘 要 和雅教育是教育本质的一种表现方式,是"和""雅"理念在教育世界的价值体现.它旨在促进学生的健全而自由发展,进而有效达成家校和谐互助与师生和谐共长.立足和雅校园文化建设,遵循"养心育人 ...
  • 关于0-3岁心理发展规律
    关于0~3岁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 2016-04-14马勒心理茶馆 [马勒小传]一位医师及精神分析师,1930年在维也纳作为一位儿童分析师开始她的职业生涯.1938年,她离开维也纳,搬到纽约,成为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儿童服务中心的精神师.马勒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