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几点认识 - 范文中心

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几点认识

11/22

对我国季风气候的几点认识

我国是世界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季风气候对我国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季风气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因此对季风气候有较多的关注,现将自己的几点认识记述如下:

第一,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和世界其它地区季风相比,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很强,这就使我国的气温与世界同纬度相比,冬季偏低,夏季偏高,特别是和亚欧大陆西部相比,则差数更大。第二,而且还具有大陆性强,气温上冬冷夏热,年较差,日较差大的特点。全国气温年差达10—30度,甘、新地区则高达35—45摄氏度,最热与最冷的月份往往紧跟在夏至与冬至之后出现,时间为7月和1月。降水方面,国土有二分之一以上的地区雨量偏少,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西北地区降水更少,我国气候大地性程度的贫民变化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增,季风影响的范围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方半个中国。第三,季风气候类型齐备。既有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还以秦岭——淮河以此至东北地区的温带季风气候,除此以外还有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 为什么我国季风气候显著呢?我以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海陆热力差异的季节变化而引起的海陆季风。

海陆位置的影响——形成海陆季风。我国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的巨大差异,形成了性质不同的强大气压场。冬季影响我国的气压中心为一高两低。即蒙古高压、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村。其中蒙古高压是亚欧大陆冬季最强大的冷高压,自中心位置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中心气压强度1040——1050百帕,比北美的冷高压高出20百帕左右,蒙古高压厚度2000多米,它在冬季控制了整个亚洲大陆,成为我国冬季风的策源地,是亚欧大陆气候的主宰因素。与此同时,在北太平洋阿留申群岛附近形成一个低村中心——阿留申低村1004百帕,在赤道附近形成低压中心——赤道低村三个系统,在冬季是我国气候的三个主要活动中心,它决定着我国及邻近地区的风向和天气变化。我国东北地我正处于蒙古高压中的寒冷气候流向阿留申低村的途中,风向主要是偏西北风。我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则位于蒙古高压中的寒冷气流流向赤道低村的途中,风向主要是偏北风,其特点为寒冷干燥。西部青藏高原由于地势高亢,厚度较低浅的蒙古高压对其没有什么影响,但因高原面气温低为一冷高压,它叠加在蒙古高原之上,这就更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势力。夏季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系统有四高一低即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澳大利亚高压和鄂霍次克海高压、印度低村最重要,对我国影

响最大。其中,印度低压是一个强大的热低压,它的形成是大陆剧烈增温的结果。低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一带,中心强度 为995百帕,是北半球最强大的热低压,它的范围也十分广大,其周围的环流几乎包括整个亚洲大陆在内,我国处于印度低压槽里面。青藏高原近地面层也由冬季冷性高压变成热低压,叠加在印度低压之上,从而更加强了印度低压中心在太平洋东部,强度为1025百帕,比冬季的位置偏北偏西,势力也增强,控制长江中下游一带。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和海洋上的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控制我国夏季天气的主要系统。由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散发出来的东南、西南气流流向我国东部、南部广大地区,风向偏东南。同时,从赤道以南的印度洋副热带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中心散发出的气流,以东南信风流向赤道,越过赤道后,风向转为西南风,吹向大陆低压区——即西南季风,影响我国的西南地区。来自东南太平洋的暖温气流和来自西南印度洋的暖温气流流向印度低压途中为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充沛的降水。

2、行星风系的季节移动——形成行星季风

地球上的行星风系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位置发生南北移动。中、低纬度的位置,决定了我国地地球上所处的行星风带与气压带为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带。由于季节的变化,冬季所压带与风带位置南移,我国大陆全部在西风

带控制下,它志近地面层的冬季风方向基本一致,帮使我国冬季风势力增强。夏季行星几带位置北移,印度低压强烈地吸引了位于南印度洋的东南信风,使其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南季风,对我国西南地区影响也很大,带来丰富的降水。

3、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形——形成高原季风

青藏高原约占国土面积四分之一,平均海拔4500米,号称“世界屋脊”。巨大的高原在冬季由于原面散热快,形成“大冰窖”,气温比高原周围同一高度的自由大气低,形成冷高压,气流向外发散,犹如一个巨大的“风洞”(动力作用)。夏季高原面受热而增温,气流上升,形成热低,气流从四周向原面辐合,所以有人形容青藏高原在夏季好比一个巨大的“烟囱”它是夏季风环流的“加热机”。正由青藏高原冬夏季的冷热源作用(热力作用),形成原面与周围同高度自由大气之间的气压梯度。夏季,气流从四周向高原季风加强了我国海陆间的季风环流,使近地面层的冬夏季风环流厚度加大,势力增强,冬季风南下,夏季风北上更远。总之,我国东部地区,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来的海洋气流所以能够长驱北上,冬季强大的冷空气又能席卷东部广大地区,都和青藏高原密切相关。西北内陆干燥则更是青藏高原直接影响的结果。

中国季风的特点——结构复杂,表现显著,年变化明显,

上述三种季风在低空、高空不同层次的高度上叠加交错分布,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形成我国季风的升起结构复杂,在水平空间又有热带季风,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高原季风多种类型,构成水平地域上的复杂。正因为我国季风成因类型复杂,它们的相互作用,使季风区面积分布广大,季风的势力加强——形成了我国显著的季风气候。


相关内容

  • 20**年十堰市中考地理考试说明
    十堰市2015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作者:李大明 文科综合考试地理学科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地球与地图 ⒈地球和地球仪 ⑴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 ①知道地球的形状,并能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②记住地球自转和 ...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地理下册全册说课稿 第五章 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第一节 北方地区--黑土地和黄土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知道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及其分界线.识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识读"北方地 ...
  •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二:八年级地理上册<我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三节<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本课要求学生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黄河的概况 ...
  • 高峰研究员简介
    简介: 高峰,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信息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研究员,理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兰州分馆副馆长.学术委员会委员,<遥感技术与应用>常务副主编,甘肃省遥感学会副理事长.先后获得兰 ...
  • 低碳经济题目及答案
    考试方式: 自考 (注意:本答案只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实际考试时题目顺序及题目内答案序号是随机乱序的,必须看清楚答案才作答,盲目据ABC作答者后果自负.) 别想着打印出来,太不环保低碳了.而且即使印出来了,用眼睛也没法找答案. 使用方法:先打 ...
  •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说课稿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说课稿 淮南第28中学 万其兵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型>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
  • 黄河上游古洪水事件的发现(地球科学)
    黄河上游末次冰盛期古洪水事件的发现 李长安 黄俊华 张玉芬 郭广猛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武汉430074) 摘要 洪水的发生规律是洪灾预报的前提,已有的人类洪水记录时间尺度,不足以识和把握洪水的出现规律.因此,利用地质记录延长洪水序列 ...
  • 热电联产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
    热电联产是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措施 陈尊理 摘要:本文从温室气体的危害及其目前的现状出发,提出在目前经济技术条件下,发展热电联产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认为热电联产有利于改善我国的能源安全性. 关键词:热电联产 ...
  • 河流和湖泊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第一课时) 黄家兴 一.教学目标: 通过读图,使学生知道我国主要河流的位置.流向和流入的海洋:我国主要湖泊分布的省区和特点. 通过读图,使学生能在图上确认内外流区域的界限:并结合地形图指出它与地形区的关系 ...
  • 古诗词与春天气候(桥头镇中心小学)
    古诗词与春天气候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内容涉及气象.气候知识的为数不少.其中借气象.气候景观表达真情实感最为亮丽,或热情奔放.直抒胸臆,或诙谐.暗喻,有浓郁的生活色彩 . 在我国古诗词中,写四季和与四季有关的内容占了很大部分.作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