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介绍 - 范文中心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介绍

05/25

第25卷第9期2001年9月

电网技术

PowerSystemTechn0109y

Vol_25No.9SeD.

2001

文章编号:looo

3673(2001)090008一04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介绍

谭文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5)

ANINTRoDUCTIoNToSUBSTATIoN

CoMMUNICATIoNNETWoRK

TANG

AND

SYSTEM—lEC

61850

Wen—shu

(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China,Beijing100085,China)

摘要:本文介绍了国际标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

IEc61850,包括IEC61850的结构、特点。

o层)。在变电站层和间隔层之间的网络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映射到制造报文规范(MMs)、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TcP/IP)以太网或光纤网。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网络采用单点向多点的单向传输以太网。IEc61850标准中没有继电保护管理机,变电站内的智能电子设备(IED,测控单元和继电保护)均采用统一的协议.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换。

关键词:变电站通信网络;远动通信;国际标准中圈分类号:TM734

文献标识码:c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中的一些标准,从2001年开始将进入委员会文件投票阶段。这些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将对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引起许多制造厂和用户的关注。2000年6月,IEc

Tc57

SPAG会议决定以

IEc61850标准的特点

(1)分层

1Ec61850除了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分成变电

IEc61850标准作为制定电力系统无缝通信系统体系标准的基础,实现将来的统一传输协议。此决定引起了人们的重大关注。为此,本文介绍IEc61850标准及其体系结构和特点,说明选用IEc61850作为制定电力系统远动无缝通信系统基础的原因.并将

其和IEc608706(TAsE.2)作一些比较。

站层、间隔层、过程层之外,每个物理装置又由服务器和应用组成,将服务器(serv“)分为逻辑装置

(109ical(data

device)一逻辑节点(109ical—node)数据对象

object)一数据属性(dataattributes)(如图2所

文献[1]牵涉到IEc61850有关问题,本文在谈到相关问题时一并讨论。

示),物理装置内包含服务器(server)和应用。从应用方面来看,服务器包含通信网络和I/o。由IEc61850来看,服务器包含逻辑装置,逻辑装置包含逻辑节点,逻辑节点包含数据对象、数据属性。从

l变电站通信体系

IEc61850将变电站通信体系分为3层(如图1):变电站层(第2层)、间隔层(第l层)、过程层(第

远方控制中心

通信的角度来看,服务器通过子网和站网相连,每1个IED既可扮演服务器角色也可扮演客户的角色(如图3所示)。这种分层,需要有相应的抽象服务来实现数据交换。Acsl服务有服务器模型、逻辑装置模型、逻辑节点模型、数据模型和数据集模型(如图

(N∞07

厂——奏函酉磊

间隔单元Tc57

l—_・—_—_

:慧。录:;i功能H:羹:嚣一

・扰动i己录・其他功能l

位用变压

l。仉羽记隶Iu”

4所示),通过serverdirectory收集服务器中的逻辑装置名字和文件名字,通过LDDirectory收集每个逻辑装置中的逻辑节点名字,通过LNDirectory收集每个逻辑节点中的数据对象名字,通过DataDi—rectory收集每个数据对象中的数据对象属性名字,通过这样的服务建立起完整的分层数据库模型。通过GetDataDefinition服务中的参数分别读取全部数

蚕聋妻蒋lI仪导蔷器窿黼嚣

圉1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一般结构

F姆.1

G蚰enI删e咖代ofsu妯t沁naut伽僦蛔sygkm

万方数据 

第25卷第9期电网技术

据对象属性定义、一个数据对象属性定义或受请求功能约束的全部数据对象属性。这样提供了直接访问现场设备,对各个制造厂的设备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访问。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重构配置,很容易获得新加入的设备的名称和用于管理设备的属性。lEc60870一6(TAsE.2)就没有这种功能,因为TAsE.2没有这种分层。

圈2客户/服务器和逻辑节点

Fig.2Client/辩rv奸aⅡdlogicalnode

物理设备

物理设备

圉3客户和服务器角色

Fig.3cli如t柚d辩rVerrole

如果变电站至调度中心的网络通信协议采用以IEc61850为基础的IEc61850+,那么这二者之间不存在协议转换的问题,因为其体系和分层是一样的。只是从系统网络和控制中心的角度来看,应增加变电站这一层次。

lEc60870一6(TASE.2)是针对调度中心之间的计算机通信的,是虚拟控制中心,并不与具体的变电站和现场设备连系,传输信息的对象不同,没有如IEc61850那样对变电站通信体系和信息进行分层。只有不分层的数据模型,当然也不会有上面所介绍的相应的服务,它和IEc60870一5一样是面向点及名字的.而1Ec61850是面向设备和对象的。很明

万 

方数据显,如果从变电站到控制中心之间采用IEc60870

(TAsE.2)和变电站的IEc61850接口,那么就得进行协议转换,而且这种通信体系不可能是无缝的。

服务器目录(服务署)

:,-

服曼器

响应皿Dn№%,

/1\

Filcnam唧

逻辑设备目录O.DⅡ柚0…-LD

l\

LD

响应皿NⅡ-m∞)

一。

/f\

逻辑结点目录(LNna眦).・凶山LN/l\

响应(oo“咖葛’

~+/I\

读数据对象定义∞嘣c)

蔷茬麓譬怒≯毫≤共0

委蹄竺智

,\

“响应

DOA心D(黼/

‘mlDoat订De6Ⅲdonsl

或(咄Do曲枷m6d嘲

或f“lD0at仃dc6血bo岫“

reqIle“FC)

图4

关于D.rectory和GetDefiⅡitjon服务的概貌

Fi2.4

Orerview0f

Dir氍touandGetDefjnnioⅡ

(2)lEc61850采用与网络独立的抽象通信服务接口(ACsI)

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的主要特点足信息传输有轻

重缓急之分.并且应能实现时间同步。对于通信网络应有优先级和满足时间同步要求。但是纵观现有商用网络,较少能够满足这2个要求,只能求其次,即选择容易实现、价格合理、比较成熟的网络,在实时性方面往往用提高网络传输速率来解决。IEc61850总结了电力生产过程特点和要求,归纳出电力系统所必需的信息传输的网络服务,设计出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它独立于具体的网络应用层协议(例如目前采用的MMs),和采用的网络(例如现在采用的IP)无关。在图5中,客户服务通过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由scsM映射到采用的通信栈或协议子集。在服务器侧,通信栈或协议子集通过scsM和AcsI接口。由于电力系统生产的复杂性,信息传输的响应时间的要求不同,在变电站的过程内可能采用不同类型的网络,IEc61850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就很容易适应这种变化,只要改变相应的特定通信服务映射(sCSM)。如图6中应用过程和抽象通信服务接口是一样的,不同的网络应用层协议和通信栈与不同的scsMl~scsMn相对应。IE(:60870(TAsE.2)没有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和网络的应用层协议MMs紧密联系在一起,因而没有这种网络适应能力。

(3)面向对象、面向应用开放的自我描述IEc61850对于信息均采用面向对象自我描述的方法,传输时开销增加。

目前传输信息必须事先将传输的变电站远动设

————————————————————————————————————一—

lO

PowerSystemTechnology

Vol・25No・9

描述。达到互操作性,则需要定义如下内容:

AcsI客户^csI服务器

客户应用

服务器应用

1)定义完整的各类(单元)数据对象和逻辑节

嚣≯‰盏麓淼锄

点、逻辑设备的代码;

通信设鲁

!塑兰兰苎皇!I

通f牛鲁

『请求’。确认I

I响应7。指示J

l通信栈,协议集l

囝5应用过程与应用层之间的相互作用Fig.Shtenn●onktwe蚰appl‘c-nonpr毗e蟠

-nd-pplj伯n仰J●yer(dieⅡt/serv盯)

围6应用过程

FIg.6

A即IinⅡ0npr佻懈

备的信息与调度控制中心的数据库约定,并一一对应,这样才能正确反映现场设备的状态。在现场验收前,必须使每1个信息动作1次,才能验证其正确性。这种技术是面向点的。由于技术的不断发展,变电站内的应用功能不断涌现,需要传输新的信息,已经定义好的协议可能无法传输这些新的信息,因而使新功能的应用受到限制。采用面向对象自我描述方法就可以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要求,不受预先约定的限制,什么样的信息都可以传输。采用面向对象自我描述的方法后,传输到调度控制中心的数据都带说明,马上可建立数据库,使得现场验收的验证工作大为简化,数据库的维护工作量也大为减少。

DL/T667—1999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明确规定,应推广采用兼容范围和通用服务。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各个制造厂生产的继电保护设备差异很大,超出了DL/T667—1999继电保护设备信息接口配套标准中已定义的专用范围,因而目前要将各个厂生产的继电保护设备连接起来非常困难。如果采用具有自我描述功能的通用服务,此问题就不会发生。但DL/T667—1999没有提供一套数据对象代码和数据对象描述方法。IEc61850也是采用自我描述面向对象的办法,要彻底解决面向对象的自我

万 

方数据2)定义用这些代码组成的完整地描述数据对象的方法;

3)定义一套面向对象的服务。

在IEC61850一7—3、一7—4中定义了各类(单元)数

据对象和逻辑结点、逻辑装置的代码,在IEc61850一7.2中定义了用这些代码组成完整地描述数据对象的方法和一套面向对象的服务。1EC61850一7—2、一7—3、一7—4的关系如图7所示。

器罂_

站总线栈

lI

过程总线栈

I■■■■■■一

图7

IEc61850_7-2、-7-3、一7-4关系围

F强.7

Rel“ion曲ip

bet帆en

IEC61850一7—3、一7—4提供了80多种逻辑节点名

字代码和350多种数据对象代码,23个公共数据类,涵盖了变电站所有功能和数据对象,提供了扩展新的逻辑节点的方法,并规定了由一套数据对象代码组成的方法,还定义了一套面向对象的服务(如图4所示)。这3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完全解决了面向对象自我描述的问题。仅靠采用MMs是不可能实现面向对象自我描述的。

IEc60870一6(TAsE.2)是采用面向点的,但缺乏一套面向对象的服务。

图8为对象命名的例子。

逻辑设备名称逻辑节点名称数据名称

,_—^—_、r—^_、r—^]r—^1

教据属性名称

、—————————、,——————J

逻辑节点基准

\、..——————————、,————————————/

、—————————————————、,—・———・——-—————J

敷据基准

数据属性基准

囝8为对象命名的例子

Fig.8

Tkex舢npIcforobjectnaming

(4)电力系统的配置管理

由于IEc61850提供了直接访问现场设备,对各个制造厂的设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访问。这种方法可以用于重构配置,很容易获得新加入设备的名称并用于管理设备属性。IEc60870一6(TAsE.2)就没

第25卷第9期电网技术

有这种功能,因为TAsE.2没有这种分层,没有有关变电站和变电站内设备的描述和特征,只能靠在控制中心的网络拓扑将接收的信息值和实际变电站及站内设备联系起来。因此TAsE.2和60870一5系列一样是属于面向点的,而IEc61850是面向设备的。

(5)数据对象统一建模

目前IEcTc57的各种标准都是根据各种特定应用,对各种对象建模,不能作到完全一致。要将各种协议连接起来,或者和scADA数据库连接起来,就得进行转换。在采用网络技术的情况下,这种状况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IEcTc57规定2001年IEc61850有一个任务就是从SCADA数据库到过程的对象统一建模。和IEc61970的数据模型协调一致,IEc61850统一建模就不会发生任何问题,因为这两个标准都正在制定中,有可能也有必要协调一致。IEcTc57还要求检查IEc61850的数据模型是否涵盖了IEc60870一5—101、IEc608705—103、IEc60870—6(TAsE.2)的数据模型。而TASE.2就没有这种可能性,因为它早已颁布,而且得到应用,TAsE.2的数据模型已不能改动。因此TASE.2和

IEC61

970的CIM(Comm叽InformationMode)不可

能很好地西调,只能采用数据转换的方法。文献[1]中写道:“IEc61850没有一般模型……~和CIMIEc61970互不兼容……”。事实正好相反。

为了使得IEc61850达到互操作性,1Ec

Tc57

专门制定了“IEc61850一10:一致性测试”标准。要求各个制造厂的设备实现互操作和互联是IEc

Tc57

制定国际标准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事实上,尽管IEc61850要到2002年才陆续出版,但SIEMENs、ABB等公司已推出了IEc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产品。提出制定“变电站至控制中心通过61850通信”的标准才1年多,然而ALsToM、QEI已在SCADA系统中实现。IEc6】850是源于美国的ucA2.o,对ucA2.o在服务和对象模型方面作了扩充,在美国都已成立了ucA用户协会。在制定IEc61850的过程中,在美国、德国、荷兰等国都有示范工程,用以验证标准,通过实践来进一步促进标准的完善。在德国有一个示范工程,参加该工程的有sIEMENs、ABB、ALsTOM等,用一公司的变电站主站和其他公司的IED相联,然后用另一公司的变电站主站和其他公司的lED相联,示范工程的总结已在2000年cIGRE会议上发表。文献[1]认为“IEc61850不支持互用性、设备互联、工程化和可操

万 

方数据作性”.这是没有依据的。

为什么采用无缝通信系统协议(IEc61850),它对scADA系统的影响

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是:采用无缝通信系统协

议(IEc61850)可以避免劳民伤财的协议转换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提供了通过网络交换数据的可能性。随着电力市场的兴起和电力系统

的扩大,信息量越来越大,要求在各种自动化系统内

快速、准确地集成、合并和传播从发电厂到用户接口的实时信息。公司花费大量资金用于实时信息交换,数据集成和维护,而且费用还在剧增。为满足此需求的无缝通信系统协议(变电站至控制中心通过61850通信)应运而生了。

IEc61850和以前使用的协议不同之处在于对象模型,它建模了大多数公共实际设备和设备组件。这些模型定义了公共数据格式、标识符、行为和控制,例如变电站和馈线设备(诸如断路器、电压调节器和继电保护等)。

IEc61850(例如以太网、TcP/IP、MMs)在终端设备中采用了先进的IT技术,低廉的宽带设备、高效的处理器能力、定义和传输过程数据的元数据

(metadata),将应用重复使用的标准名和类型信息用以在线验证整个系统的数据库的集成和配置。自我描述能显著降低数据管理费用、简化数据维护、减少由于配置错误而引起的系统停机时间。

采用无缝通信系统协议(IEc61850)能大幅度改善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设备数据集成,减少工程量、现场验收、运行、监视、诊断和维护等费用,节约大量时间,增加了自动化系统使用期间的灵活性。

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集成到电力系统的应用(SCADA、实时系统、机器诊断等)中去,为了避免出现糟糕局面,有力的高效的实现无缝数据集成和共享信息是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手段。

由于硬件、软件、通信网络更新较快,必然导致采用独立的抽象的通信接口。

在一个设备内,无缝集成要求将数据对象模型映射到MMs数据字典(这就是实时数据交换),还要求将数据对象模型映射到xML数据字典(这就

(下转第J5页continued

on

pn辨15)

第25卷第9期

电网技术

标也要求具有较高的分辨度。在IEc61850协议中对标准的IED同步和有关报文的同步均提出了精确度要求。

IEc

只有当所属变电站全都装设了满足IEc系统进行时间同步。

61850

要求的GPs后调度中心才可不对各变电站自动化

61850定义了7种类型的报文和3种性能级建议目前各变电站暂不必安装GPs,以节省投资。精确度不够的便宜的GPs绝不要采用。调度中心则应安装精确度高且能满足IEc61850要求的GPs,以对所属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进行统一对时。

目前欧洲国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较多使用

MEINBERGFuNKuHREN公司的GPs,其性能

A、B和C。

性能级A适用于小变电站或接收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的场合。性能级B适用于正常要求的场合。性能级c适用于变电站内通信速率和数据流有特别高要求的场合。

类型1为快速报文。类型2为中速报文。类型3为低速报文。类型4为同步生数据报文。类型5为文件传输。类型6为时间同步报文。类型7为具有访问控制的命令报文。

在类型6时间同步报文中规定,这类报文用来同步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IED的内部时钟。需要2种级别的同步精确度:

(1)标准的IED同步,正常时间同步精度为士100∞。

(2)数字仪用互感器和类型4报文的同步・对性能级A,同步精度为土25坤。・对性能级B,同步精度为士4

ps。

为:脉冲精度在同步和运行20min后小于士500于士2“s。

ns}

当时钟同步源丢失时或运行开始20min期间内小

参考文献:

[1]匝c61850一1.co耵1municnionnetwork

tm5nn】:&面cp力dph口].1999.[2]IEc[3]

and

sy8temsin5ubsta—

61850一2.(:锄舢m叫ionnctworktions.Pan2Gk鼬ry[s].1999.

IE(:61850t蛔n8.Pande订ce

and

systems

insub8ta—

5.(梳rnunicationnetwork

5—1:Comm砌catlon

103

a力d

sy8temsinsubsta-for

req岍rl健nts

functi∞and

mo如k[s].1999.

Tra艄mismo“protoc。bcompⅡ血on对andard

[4]

IEcfor

60870一5

thinfomativeinterf壮eofprotectbncq咀pment[s].1997.

[5]谭文恕.电力行业标准DL/T667一1999简介[J].电力系统自

动化.zooO,24(1):57—59.

[6]镣立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分析和实施[J].电网技术,2000t

24(5),25—29

・对性能级c,同步精度为±1坤。

目前我国变电站中大多尚未装设全球卫星同步时钟系统(GPs)。要实现时间同步,则在调度控制中心必须装设能满足上述要求的GPs系统,按IEc60870一5—101协议对所属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实现时

间同步。

收稿B期}200l—03一12。作者简升:

徐立于,教授缎高工,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及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开技工作.

(编辑查仁柏)

口’、p、≯、矿口4u≯、■、¥9~,、一_pu,、,h—q≯、矿qp、一q’p≮p、口、、¥pp☆,、一¥pu,、J‘d,、■‘¥十N≯、一q■、口、¥pⅥP、_“sp、-+q≯、P口P、,、口^q■、一p

(上接第ll页啪HnI同frompage儿)

是采用标准web浏览器的非实时应用)。这2种应用的映射能保持一致,因为采用的是同一数据模型,但在电力系统的无缝集成要求安全性高。

由上可以看到,在各个IED和各变电站的数据都是自我描述的、重复使用数据类、简化数据维护、无缝的命名规则、对数据统一建模、容易集成到web技术、具有灵活性可扩性可用性、定义了大量

确提出信息分层、可实现系统的配置管理、面向对象、采用映射的方法和具体网络独立、数据对象统一建模。这是符合采用网络传输建立无缝通信系统要求的。因此被IEc

TC57

2000年sPAG会议确定作

为制定无缝通信系统传输协议的基础。2001年IEc

Tc

57第lo工作组马上启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祁寿枝,李国,豢立军,等.新一代基于光纤以太网的ScADA

数据属性和元数据(过去有些数据是在主站定义,现在将这些定义在信源中完成),这些必然影响scA—DA系统主站的集成方式。因此会出现新一代的实现无缝通信系统的scADA系统。

[2]

系统一关于电网调度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研讨口].电力自动

化设备,2000,25(7).

Prop∞edIEcTc57.Telecontrol

2000

c锄mun

i衄ti…rchilectufe.

22.

收稿日期:200卜0309;改回日期:200l—08

4结束语

IEc61850是正在制定的标准。在制定过程中明

作者筒升:

谭文恕,教授级高工,占L事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近期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

万方数据 

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协议IEC61850介绍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谭文恕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电网技术

POWER SYSTEM TECHNOLOGY2001,25(9)178次

参考文献(2条)

1. Proposed IEC TC57 2000

2. 祁寿枝;李国;秦立军 新一代基于光纤以太网的SCADA系统—关于电网调度系统及其体系结构研讨[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0(07)

引证文献(184条)

1. 高东学. 智全中. 朱丽均. 梁旭 智能变电站保护配置方案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2(1)2. 龙源 数字化变电站的现场调试方法及待解决的问题[期刊论文]-华中电力 2011(6)3. 张建. 廖宁. 詹钊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模式应用探讨[期刊论文]-华中电力 2011(5)4. 曾志刚 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中国电业(技术版) 2011(1)5. 王灿. 吴菲菲 IEC61850数字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期刊论文]-华中电力 2011(1)

6. 刘海东. 孟为群. 王秀红 卓资风电场负荷优化控制的研究与应用[期刊论文]-华北电力技术 2011(2)7. 笃竣. 祁忠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新型远动网关机[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2)

8. 王永明. 郭碧媛. 张丰 分布式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系统的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4)9. 王亮. 徐建源. 周鹏 一种新型实时小电流接地选线保护装置的研制[期刊论文]-电工电气 2010(1)10. 张玮 HGIS在110 kV变电站改造中的运用[期刊论文]-装备制造技术 2010(3)11. 任志翔. 仇群辉 智能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思考[期刊论文]-经济研究导刊 2010(7)

12. 汪哲民. 张帆 变电站过程层嵌入式以太网实时性能的仿真[期刊论文]-电子测量技术 2010(4)13. 赵瑜. 曾成 基于IEC61850的万能式断路器模型构建[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4)

14. 汤震宇. 秦会昌. 胡绍谦. 施静辉 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远动接口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13)15. 陈伟. 郝晓弘. 张帆 变电站嵌入式以太网通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电气自动化 2010(3)

16. 李忠明. 曾元静. 袁涤非 IEC61850 SCD文件导入生成嵌入式远动系统装置定义的通用方法[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7)

17. 杨贵. 王文龙. 熊慕文. 刘明慧 千兆交换机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探讨[期刊论文]-电气技术 2010(8)

18. 邓玉君 全光纤电流互感器的原理及应用分析[期刊论文]-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5)19. 韦宝泉. 林知明 基于IEC61850的牵引变电站线路保护IED设计[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0(9)

20. 孙卫明. 林国营. 周尚礼. 李开成 数字化变电站计量装置整体准确度及其长期运行特性[期刊论文]-电测与仪表2010(8)

21. 徐铭. 郭子健 小电流接地选线方法的探讨与分析[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21)

22. 丁希亮. 李建祥. 孟祥军. 巩方彬 IEC 61850在数字化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10(23)

23. 汪哲民. 张帆 基于OPNET Modeler的变电站层通信网络实时性能仿真[期刊论文]-微型机与应用 2010(21)

24. 古树平. 陈奇志. 陈旺虎. 杨俊. 揭海宝. 陈可 数字化变电站过渡方案的研究[期刊论文]-四川电力技术 2010(1)25. 赵曼勇. 周红阳. 陈朝晖. 龚建平. 王丽. 徐振宇. 姚斌 广域一体化继电保护系统方案[期刊论文]-南方电网技术2009(6)

26. 徐清超 变电站自动化应用IEC 61850标准的分析[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23)

27. 徐永晋. 张乐. 叶申锐 IEC61850报告控制块和日志控制块的研究[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18)28. 徐清超 变电站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方向[期刊论文]-红水河 2009(5)29. 莫少鹏 数字化变电站信息建模研究[期刊论文]-硅谷 2009(21)

30. 张会建. 孙丹. 徐科 220 kV数字化变电站的测试技术及实践[期刊论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2009(6)31. 张滨. 阮鸿飞. 马平 IEC61850与IEC61970信息共享研究[期刊论文]-电力学报 2009(5)

32. 卢霁明. 陈德明. 杨嵘春 一种103规约向IEC 61850标准的过渡方案[期刊论文]-陕西电力 2009(5)

33. 胡春江. 张永祥. 王艳红 基于IEC61850标准的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的建模与实现[期刊论文]-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2)

34. 王艳. 陈文刚. 李璠 综自变电站网络连接方式探讨[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19)35. 邓清勇. 段斌. 颜娜 风电场中嵌入式通信服务模块设计[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 2009(12)36. 林知明. 蒋士林 基于SCL模型的配置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12)37. 龚泉. 刘琳. 杨帆 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化变电站系统测试[期刊论文]-华东电力 2009(6)38. 徐清超 开放的变电站综合数据平台[期刊论文]-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9(4)

39. 祁忠. 笃竣. 张志学. 王炎初 IEC61850 SCL配置工具的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9(7)40. 陈应林. 黄德祥 数字式电能计量系统及检定装置设计[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4)

41. 徐天奇. 尹项根. 游大海. 王阳光. 李程 兼容IEC61850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测试[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2009(3)

42. 张园园. 龚庆武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开关设备接口装置[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9(1)43. 林海 基于IEC 61850标准中ACSI模型的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09(4)44. 李光辉 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装置建模[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09(4)45. 李光辉 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装置建模[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09(4)46. 王昊. 薄纯全 IEC 61850标准研究[期刊论文]-装备制造技术 2008(12)47. 王昊. 薄纯全 IEC 61850标准研究[期刊论文]-装备制造技术 2008(12)

48. 陶鹏. 高惠青. 葛洪健. 史轮. 岳国义 数字化变电站贸易结算计量装置配置方案[期刊论文]-河北电力技术2008(6)

49. 肖苏城 IEC 61850在输电线路纵联保护应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企业科技与发展 2008(20)

50. 郑新才. 施鲁宁. 杨光. 刘继安 IEC61850标准下采样值传输规范9-1、9-2的对比和分析[期刊论文]-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08(18)

51. 张胄. 郑建勇. 梅军 基于IEC 62271-3的开关数字智能控制器建模及实现[期刊论文]-电气应用 2008(24)52. 许研 66KV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特点与设计改造[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8(12)53. 黄玮. 林知明. 李波 XML技术在变电站配置描述语言中的应用[期刊论文]-自动化仪表 2008(6)54. 陈章宝. 陈少华. 陶涛 IEC61850到IEC60870通信规约的映射研究[期刊论文]-陕西电力 2008(6)

55. 朱永利. WANG Ze-yu. 刘红艳 基于OPC的电力远动调度通讯服务的研究[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08(21)56. 桂存兵 IEC61850到IEC60870通信规约的映射研究[期刊论文]-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2)

57. 罗彦. 方春恩. 李伟 SCL文件的研究和IED配置器与实现[期刊论文]-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4)58. 李磊. 张建强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改造分析与建议[期刊论文]-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8(3)59. 周福祥. 刘星 浅谈101规约与1801规约在实际应用中的区别[期刊论文]-华北电力技术 2008(11)60. 李文伟 浅析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期刊论文]-广东科技 2008(18)

61. 曹进明. 房鑫炎. 吴蓉 基于IEC61850标准的变电站高可靠性通信研究[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9)62. 王巍横. 傅家祥 基于数字变电站的实时数据库探究[期刊论文]-中国科技信息 2008(7)

63. 王刚. 邵玉槐. 薛永强 基于IEC 61850的线路微机保护模型设计[期刊论文]-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2008(1)64. 彭安红. 张浩. 牛志刚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IEC61850建模[期刊论文]-华东电力 2008(4)65. 陈章宝. 陶涛 IEC 61850到IEC 60870通信规约的映射研究[期刊论文]-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 2008(4)66. 黄巍松. 葛慧 IEC61850文件传输模型的应用[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8(6)67. 邵光强. 王岳 OpenSSL在IEC 61850通信安全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08(6)

68. 桂存兵. 陈章宝. 陶涛 IEC61850到IEC60870通信规约的映射研究[期刊论文]-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8(4)69. 张顺利. 王茜. 吴发旺 基于CORBA技术的IEC 61850特定通信服务映射研究[期刊论文]-东北电力技术 2008(4)70. 李强. 朱永利. 董志敏 104规约向IEC61850信息模型转换的研究与实现[期刊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8(2)71. 徐雁. 吴勇飞. 肖霞 采用FPGA&DSP实现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单元[期刊论文]-高电压技术 2008(2)72. 殷小祥. 吴隗平. 陕华平 交流特高压变电站的监控系统建设[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8(4)

73. 张燕涛. 黄伦. 王庆平. 张鹏. 苏瑞. 李刚 IEC 61850标准一致性测试的方案和现场应用[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4)

74. 宋小舟. 操丰梅. 李文霞. 余锐 基于IEC61850功能分层的母线保护方案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7(z1)

75. 战学牛. 刘晓春 IEC61850标准在变电站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期刊论文]-内蒙古电力技术 2007(4)76. 贾焕鹏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站监控系统IED设备的研究[期刊论文]-电气化铁道 2007(6)

77. 徐天破. 尹项根. 游大海. 余宏伟. 王阳光. 侯慧. 王博 兼容IEC 61850的间隔层IED模型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7(24)

78. 秦立军. 刘麟. 石峻峰. 赵文广. 任小勇 IEC 61850体系下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期刊论文]-电力设备 2007(12)79. 张军涛 程序化操作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实现[期刊论文]-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5)80. 是晨光 基于IEC61850的数字化变电站的应用[期刊论文]-江苏电机工程 2007(z1)

81. 窦仁晖. 李凡. 高贵旺. 饶莉莉 基于MVC模式的IEC 61850服务器模型[期刊论文]-江苏电机工程 2007(z1)82. 孙司正. 王晋. 盛本云. 都洪基 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方案探讨[期刊论文]-继电器 2007(22)83. 陈少君. 程晓 智能电子装置的SCL文档配置工具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继电器 2007(20)84. 周文瑜. 温刚. 王钇. 苏迪 SCL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期刊论文]-继电器 2007(15)

85. 苏昊. 夏勇军. 胡刚. 董永德 IEC 61850及其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期刊论文]-湖北电力 2007(5)86. 徐娟萍. 穆国强. 王庆平. 李兰欣. 万博. 王慧铮 IEC 61850标准一致性仿真测试系统[期刊论文]-电网技术2007(18)

87. 易娜. 贺鹏. 易亚文. 赵斌 遵循IEC 61850实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间同步的频率调节算法设计[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7(16)

88. 吕晶晶. 王牣. 赵雪 基于IEC61850的间隔层单元建模的研究[期刊论文]-电气应用 2007(10)89. 张丽娟 分层式结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综述[期刊论文]-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13)

90. 祁建华. 乐秀璠. 王广彬. 徐波. 刘大伟. 王文艺 基于ColdFire处理器及μClinux系统的通信管理机[期刊论文]-江苏电机工程 2007(2)

91. 林湘宁. 马晓飞. 翁汉琍. 鲁文军. 王斌 小电流接地系统自适应单相接地保护方案[期刊论文]-高电压技术2007(5)

92. 古锋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通信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7(7)

93. 笃竣. 祁忠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新型远动网关机[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11(2)

94. 吴俊兴. 胡敏强. 吴在军. 奚国富. 杜炎森 基于IEC61850标准的智能电子设备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测试[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7(2)

95. 邓素碧. 赵振龙. 陈军. 李书明. 任丽亚 以太网103规约及其在水电厂自动化系统中应用[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7(4)

96. 易永辉. 曹一家. 郭创新. 刘波 基于XML Schema技术的IEC 61850通用网关设计[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2)

97. 王飞. 刘洪才. 潘立冬 分层式结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2007(1)98. 杨桂松. 张浩. 牛志刚 变电站通信系统的对象建模和抽象服务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07(12)99. 刘璐. 游大海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智能化开关柜通信模型设计[期刊论文]-中国电力 2006(8)

100. 李文光. 刘昕戈. 康景利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期刊论文]-仪表技术与传感器2006(9)

101. 蔡子亮 IEC61850的配置方法探讨和IED配置器的实现[期刊论文]-继电器 2006(22)102. 高会生. 项洪印. 刘广 基于IEC 61850的SVG应用[期刊论文]-继电器 2006(14)

103. 黄敏. 朱永利 基于多Agent和IEC61850的电力远动通信系统模型[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6(21)

104. 邱智勇. 陈建民. 高翔. 吴小建. 骆敬年 500kV继电保护故障信息处理系统动模试验方案[期刊论文]-电网技术2006(13)

105. 李蓓. 沐连顺. 苏剑. 崔立忠. 李镇平 基于关系模型映射的IEC 61850 SCL配置器建模[期刊论文]-电网技术2006(10)

106. 贾彦萍. 李建兵. 钱程 高速铁路牵引变电所监控系统IED设备的研究[期刊论文]-电气化铁道 2006(z1)107. 高志勇. 薛敏. 申泉. 林俊. 王文勇 一种通用的基于软硬件结合的电力系统远动双机切换方法[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11)

108. 杨洪 变电站程序化操作的探索与实践[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6(11)

109. 童晓阳. 李岗. 陈德明. 王晓茹 采用IEC 61850的变电站间隔层IED软件设计方案[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14)

110. 范建忠. 战学牛. 王海玲 基于IEC 61850动态建立IED模型的构想[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9)111. 李鹏. 游大海 基于IEC 61850的对象模型在电能质量监测IED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06(12)112. 郭嘉. 韩力. 罗建. 高仕红 SCL在变电站智能电子装置通信配置中的应用[期刊论文]-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12)

113. 童晓阳. 王晓茹. 汤俊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的统一建模语言设计及改进[期刊论文]-电网技术2006(3)

114. 唐富华. 郭银景. 杨阳 基于IEC61850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网络通信系统[期刊论文]-电气自动化 2006(3)115. 李鹏. 游大海 IEC 61850标准下的对象模型的研究及其在电能质量监测IED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力标准化与

技术经济 2006(3)

116. 窦晓波. 吴在军. 胡敏强. 徐科 IEC61850标准下合并单元的信息模型与映射实现[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6(2)117. 常弘. 茹锋. 薛钧义 IEG61850操作语义形式化描述的 Petri网方法及其实现[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6(1)118. 秦建华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6119. 陈志卿 县级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升级改造设计与实施[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0. 邹晓玉 IEC 61850系列标准中变电站配置语言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1. 郭秀云 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分布式通信控制器的研究及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2. 时雷春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过程层采样值传输[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3. 叶雷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结构及规约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4. 周健 基于数字光电电气量测系统的数字保护测试仪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5. 王大伟 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体系研究及工程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6. 陈颖 SCADA系统通信软件研究与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27. 王众全 面向220KV及以上变电站高压监控的主站系统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6128. 高湛军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数据建模和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129. 陈莹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在110kV长白站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6130. 陈丽华 基于IEC61850的变压器保护IED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1. 程臣 双嵌入式以太网技术在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132. 童晓阳. 王牣. 李映川. 王晓茹 一种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的模型设计[期刊论文]-继电器2005(17)

133. 兰森林. 张沛超 基于SCL模型的IED配置器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继电器 2005(12)134. 兰森林. 张沛超 基于SCL模型的IED配置器的设计与实现[期刊论文]-继电器 2005(12)

135. 吴在军. 窦晓波. 胡敏强 基于IEC61850标准的数字保护装置建模[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5(21)136. 常弘. 茹锋. 薛钧义 IEC61850语义信息模型的实现[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5(12)

137. 邓鹏. 游大海. 汪剑. 王阳光 基于MMS的智能仪器与变电站及调度主站通信方案[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11)

138. 朱永利. 黄敏. 邸剑 基于广域网的电力远动系统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05(7)

139. 张庆河. 潘贞存 变电站内新增智能设备(IED)的自动识别和远程配置[期刊论文]-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140. 刘青. 王增平. 徐岩. 焦彦军 电子式互感器与继电保护接口的实现[期刊论文]-高电压技术 2005(4)141. 万忠泽. 李继荣. 王令璇 铁路1O kV电力远动系统数据采集与功能分配方案[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2005(10)

142. 张结 IEC61850的狭义应用和广义应用[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10)

143. 李映川. 王晓茹 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的实现技术[期刊论文]-电力系统通信 2005(9)144. 李永生. 要慧丽. 马克强 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通信网络及传输规约选择的探讨[期刊论文]-电力学报 2005(4)145. 童晓阳. 李映川. 王晓茹 基于IEC61850的变电站新型IED的研究[期刊论文]-电气应用 2005(8)

146. 刘青. 王增平. 徐岩. 焦彦军. 曲艳华 光学电流互感器对继电保护系统的影响研究[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5(1)147. 张结 应用IEC 61850实现产品互操作性的思考[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5(3)148. 沙志成 关于广域保护下通信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1. 安志琴 基于SCL建立IED配置文件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2. 高阳 光电传感器在继电保护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3. 朱磊 基于多智能体和嵌入式以太网的变电站自动化[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4. 王禹龙 某工厂供电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5. 段玉峰 大连港新港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6. 李映川 基于IEC 61850的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保护IED的研究和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7. 金韬 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系统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58. 殷志良 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过程总线通信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

159. 李萌 电子式互感器数字接口[学位论文]硕士 2005

160. 李永亮. 袁志雄. 陈斌. 苏瑞. 王丽敏 对基于TCP/IP的IEC61850特定通信服务映射MMS的分析与实现[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4(24)

161. 张结 IEC61850目标内涵分析[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4(23)

162. 张结. 卢德宏 自动机理论在IEC 61850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4(18)

163. 殷志良. 刘万顺. 杨奇逊. 秦应力. 林达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采样值传输模型构建及映射实现[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21)

164. 张结 IEC 61850的结构化模型分析[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18)

165. 卞鹏. 潘贞存. 高湛军. 黄德斌. 唐毅 SCL在变电站远程配置管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4(4)166. 卞鹏. 潘贞存. 高湛军. 黄德斌. 唐毅 使用XML实现变电站中IED的自动识别和远程配置[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4(10)

167. 杨军. 罗建. 赵春波 IEC61850国际标准通信协议[期刊论文]-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4)

168. 杨运国 电力系统快速后备保护系统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69. 吴在军 变电站内部通信网络与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70. 吴在军 变电站内部通信网络与系统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71. 鲁杰爽 调度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相关问题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72. 余春雨 电子式互感器数字输出校准系统[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73. 韩小涛 光电传感数字化及其继电保护技术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174. 卞鹏 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系统设计[学位论文]硕士 2004

175. 冯丽. 刘紫燕 现场总线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需要[期刊论文]-自动化仪表 2003(11)

176. 高湛军. 潘贞存. 卞鹏. 黄德斌. 唐毅 基于IEC 61850标准的微机保护数据通信模型[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8)

177. 余良甫. 王凤阳. 彭秀艳. 李永亮 变电站通信体系IEC 61850与UCA 2.0 对比分析[期刊论文]-电力系统自动化2003(15)

178. 陈歆技 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基础通信网络模型及其评价[期刊论文]-江苏电机工程 2003(5)

179. 田国政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通信网络及传输规约选择[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3(9)

180. 陈升 网络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期刊论文]-电网技术 2003(2)

181. 孙静 配网自动化通信方式探讨与OFDM应用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3

184. 汪哲民. 张帆 变电站层嵌入式以太网实时性能分析与仿真[期刊论文]-微计算机信息 2010(32)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dwjs200109003.aspx


相关内容

  • ST系列智能配网自动化终端选型指南
    ST 系列智能配电网自动化终端 选型指南 珠海思创电气有限公司 ZHUHAI STROM ELECTRIC CO.,LTD 目 录 一.ST300系列智能配电网测控终端 ----------------------------------- ...
  • 智能变电站合并单元标准化作业指导书
    智能变电站 模拟量输入式合并单元调试作业指导书 批 准: 审 核: 编 写: 作业负责人: 目 次 1. 应用范围 .............................................................. ...
  • Q/GDW_383-20**[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ICS 29.240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 Q /GDW 383-2009 2009-12-25发布Technical guide for smart substation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2009-12-25实施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 Q /G ...
  • 解决以太网协议实时性的几种方案
    解决以太网协议实时性的几种方案 摘要 以太网技术以其低成本.高速.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优点,正逐渐向工业现场控制领域发展,但是由于以太网技术在工业现场通信方面不能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因此就诞生了许多实时以太网技术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介绍现今比 ...
  • 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制
    #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一种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的研制 申 烛!王士敏!罗承沐 清华大学电机系!北京市#"$$$%&a ...
  • 集控中心实施方案
    下索子沟流域集中控制中心 实施方案 康定县吉能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年六月 1.下索子沟流域项目简介 1.1 流域及电站概况 下索子沟又名座棚沟,为康定县境内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下索子沟发源于康定以北的滑山(主峰海拔约5518m ) ...
  • 专题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知识
    专题八:知识产权和标准化知识 1 标准化的基本知识 什么是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 ...
  • 核电电缆市场分析
    核电电缆市场分析报告 一.核电电缆市场现状 核电是继水电和火电之后最具工业规模发展潜力的成熟电力供应形式,也是清洁.低碳.环境友好.输出功率稳定的经济高效能源.规模化发展核电对于落实减排目标.实现中国能源结构显著改变.满足国民经济对电力的需 ...
  • 物联网实验室(实训室)建设解决方案V1.4
    物联网工程实验室 广州飞瑞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番禺大道北555号天安节能科技园创新大厦410室 电话:[1**********]/22883196 网址:www.frotech.com 目录 一.物联网工程实验室建设背景. ...
  • 高压配电柜
    简介编辑 高压配电柜又可称为高压开关柜,是指用于电力系统发电.输电.配电.电能转换和消耗中起通断.控制或保护等作用,电压等级在3.6kV~550kV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与接地开关.高压负荷开关.高压自动重合与分段器, ...